
–含义: 我们经常所说的“ 建筑” 往往是指建筑物 和构筑物 的通称。
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建筑十书》——维特鲁威
陈述最早、体系最完整的建筑学著作
共十篇
最早提出建筑三要素:坚固、实用、美观
房屋建筑学 (2)
设计原理
建筑物的分类和民用建筑物的差别
建筑物的分类
按使用功能分:
(1)民用建筑
① 居住建筑 :如住宅﹑宿舍等
② 公共建筑:如行政办公类、商业、园林类建筑等
(2)工业建筑:如厂房﹑仓库等
(3)农业建筑:如饲养场﹑粮仓等
(4)其他建筑:如火葬场等
按建筑物的层数分:(1)低层建筑 ¡ª¡ª1~3层
(2)多层建筑 ¡ª¡ª4~6层
(3)中高层建筑¡ª¡ª7~9层
(4)高层建筑 ¡ª¡ª包括10层以上的住宅和
高度24~100M的公共建筑。
(5)超高层建筑¡ª¡ª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
按建筑物结构类型分:
(1)砌体结构:结构的竖向承重构件是采用黏土、多孔砖或承重钢筋混凝土小砌块砌筑的墙体,水平承重构件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面板。一般用于多层建筑中。
(2)框架结构:结构的承重部分是由钢筋混凝土或型钢组成的梁柱体系,墙体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适用于跨度大、荷载大,高度大的多层和高层建筑。
(3)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结构的竖向承重构件和水平承重构件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施工时可在现场浇注或在加工厂预制,现场吊装。可用于水平荷载较大的高层建筑。
(4)空间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或型钢组成空间结构承受建筑的全部荷载,如网架 、悬索 、拱 、膜、壳体等。适用于大跨度的公共建筑。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建筑物按照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分为四个等级。
建筑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建筑物、建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增值单位。
建筑平面设计
交通联系部分
交通联系部分的作用是把各种使用房间按其使用功能和其他各种因素的要求联系起来,以形成一栋完整的建筑物。
交通联系部分的组成:
(1)垂直交通空间(楼梯﹑电梯﹑室内坡道)
(2)水平交通空间(走道﹑走廊)
(3)交通枢纽(门厅﹑过厅﹑电梯厅,前室)
走道 走道宽度:主要根据人流通行 、 安全疏散 、 走道性质 、走道侧面门的开启来确定。
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主从与重点
对比与呼应¡ª¡ª对比是建筑立面重点处理的常用手法。
韵律与节奏
均衡与稳定
比例与尺度
性格与联想
第五章 建筑构造概论
5.1 建筑物的构造组成
建筑物的构造组成: 基础;墙和柱;楼板、梁和地坪层;楼梯和电梯;屋顶;门窗及饰面装修。一般建筑物除上述六大基本部分组成之外,还有各种不同的构配件,如阳台、雨篷、烟囱、散水、台阶、坡道等。
第六章 基础与地下室
♦6.1 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
♦6.1.1 地基、基础及其与荷载的关系
基础是建筑物最下部埋入土壤中的承重构件。基础承受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并把它传给地基。
基础埋深的概念
基础埋深(基础的埋置深度)指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底的深度。
基础按其埋置深度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基础埋深不超过5m时称为浅基础。
影响基础深埋的因素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及荷载大小的影响,一般荷载较大时应加大埋深。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当地下水位较高,基础不能埋在最高水位以上时,宜将基础底面埋置在最低地下水位以下200mm。
(3)地基土冻结深度的影响,建筑物基础应埋置在冰冻层以下不小于200mm处。
(4)相邻建筑物埋深的影响。
2.按基础的构造形式分类
(1)单独基础(基础)
(2)条形基础
(3)筏形基础(片筏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且不均匀、而地基承载能力又比较弱时,采用简单的条形基础或井格式基础已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整块梁板上,这种满堂式的梁板式基础称筏式基础。
(4)箱形基础
(5)桩基础
第七章 墙 体
♦砖墙的细部构造
1.勒脚
外墙面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称为勒脚,俗称墙脚、墙根。勒脚的作用是保护墙根处的外墙面、防止地表水及地潮对墙脚的侵蚀、增强建筑物的耐久年限和美观。所以,勒脚既要防潮、防水,又要美观大方。勒脚的构造做法有以下几种:抹灰、贴面、石材
(1)标准较低的建筑,采用20mm厚1:3水泥砂浆抹面或1:2水泥白石子水刷石,或斩假石抹面等。
(2)标准较高的建筑,采用各种石材或面砖贴面,如花岗石、面砖等。
(3)勒脚处墙体采用强度高、防水性能好的材料砌筑,如条石、混凝土等。
2.墙身防潮层
为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础墙上升或室外勒脚处地面水渗入墙内,需在勒脚处的墙身中设置防潮层。
墙身防潮层按构造形式分为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
3.散水
散水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设置的倾斜坡面,坡度一般为3%—5%;其宽度应比挑檐宽度多出200mm,常用尺寸为600—1500mm。
4.门窗过梁
过梁是用来支承门窗洞口上部砌体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洞口两侧墙体的承重构件。
过梁按其材料不同分为三种:
(1)钢筋混凝土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承载力强。
(2) 平拱砖过梁 (3)钢筋砖过梁
5.墙身加固措施
对于多层砖混结构的承重墙的高细比超过一定限值或需要做抗震设防时.应对墙体进行加固,其加固措施有以下几种:
(1)增加壁柱和门垛
(2)设置圈梁
(3)设置构造柱
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的水平方向设置的连续闭合的梁。圈梁配合楼板的作用可提高建筑的整体刚度,增强墙体的稳定性,防止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开裂。在抗震设防地区,圈梁与构造柱一起形成骨架,可提高抗震能力。
♦6. 隔墙构造
在建筑中用于分隔室内空间的非承重墙称为隔墙。其特点是质量轻、厚度薄、易于安装和拆卸,同时,还要具备隔声、防水、防潮和防火等性能,以满足使用要求。
隔墙按构造方式不同分为块材隔墙、立筋式隔墙和条板隔墙等。
第八章 楼板层与地层
♦楼板层的组成
楼板层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面层、结构层、顶棚层和附加层,见图。
♦楼板结构层的类型与构造
楼板根据其结构层的材料不同,可分为钢筋混凝土楼板、钢楼板、木楼板等。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1)板式楼板:直接搁置在墙体(或梁)上的小型楼板称为板式楼板。
(2)井式楼板
(3)无梁楼板
(4)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5)梁板式楼板
梁板式楼板:当房间跨度较大时,如仍采用板式楼板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故在楼板下设梁,以减小板的跨度。这种由梁和板共同组成的楼板称之为梁板式楼板。梁板式楼板一般由 板、主梁、次梁 组成。
这种楼板的结构布置顺序是楼板搁置在次梁上,次梁搁置在主梁上,主梁搁置在墙或柱上。主梁应沿房间的横方向布置,次梁应与主梁垂直布置,它的跨度就是主梁的间距。
2.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板在梁上的搁置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板直接搁在梁顶上;另一种是板搁在花篮梁两侧的挑耳上,这时板的上皮与梁的顶面平齐。与矩形截面梁相比,由于花篮梁能减少梁板所占的高度,从而增加了室内净空的高度。
8.2 阳台与雨篷
♦ 阳台
1.阳台的结构布置
阳台按结构形式分为板式和梁式两类。
(1)板式阳台
板式阳台是室内楼板的悬挑延伸,一般用钢筋混凝土现浇而成。
(2)梁式阳台
梁式阳台的板面荷载由悬挑梁来承受。现浇悬挑梁、阳台板可以和圈梁同时浇筑,也可以先浇筑好悬挑梁,再在上面铺预制空心板。
第九章 楼梯与电梯
楼 梯
♦楼梯的组成和形式
1.楼梯的组成
楼梯由三部分组成:
楼梯梯段、平台和栏杆扶手。
一个楼梯段的踏步数一般不应超过18级,但也不应少于3级。
楼梯的尺寸
楼段的净高
楼梯段自踏步的缘线(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范围内)至上层梯段顶棚底面的铅垂高度称为梯段的净高。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楼梯平台处净高及底层平台下过人时的净高不应小于2m。
♦楼梯踏步、栏杆、扶手构造
1.踏步构造
防滑条应突出踏步面2-3mm
在不增加梯段长度的情况下,为了增加踏步面的宽度,常用的方法是将踏面前倾或者将踏面外挑20-40mm。
第十章 屋 顶
♦平屋顶
♦平屋顶的排水
1.排水方式
(1)无组织排水:是雨水经屋面坡度排至檐口,再经屋檐直接、自由地滴落到室外地面的排水方式。
(2)有组织排水:将屋面划分成若干排水区,使雨水按设计的方向和坡度排到天沟、经雨水口、雨水管排到地面或排水管网的一种排水方式。分为内排水和外排水。
2.排水坡度
平屋顶的排水坡度主要取决于排水要求、防水材料、屋顶使用要求等因素。
♦3、防水构造
平屋顶的防水主要有铺贴卷材的柔性防水和整浇混凝土的刚性防水两类。
1.柔性防水屋面
柔性防水屋面是将柔性防水卷材粘贴在屋面基层上形成的防水层,由于卷材有一定的柔性,所以称为柔性防水屋面(也称卷材防水屋面)。
泛水是指屋面防水层与高出屋面构件(如女儿墙、烟囱、管道等)的防水构造处理。防水油毡在墙上至少需上翻250mm高度,并做好收头处理。
♦保温与隔热
1.屋顶的保温
隔气层和透气层
在防水层下设置保温层时,为防止室内湿气进入屋面保温层而降低保温性能,需在保温层下设置隔气层。隔气层常用材料有:冷底子油一道和热沥青一道、一毡二油、二毡三油等。
第十二章 变 形 缝
12.1 伸 缩 缝
12.1.1 伸缩缝的设置
♦1、伸缩缝的设置位置:自基础以上将建筑物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地面以上部分全部断开。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需断开。
♦2、伸缩缝的宽度:20~30mm
♦3、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
12.2 沉 降 缝
12.2.1 沉降缝的设置
2、设置位置:
---- 将建筑物从基础到屋顶全部贯通,即基础部分必须断开。
12.3 防震缝
2、设置位置:一般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与震动有关的建筑各相连部分的刚度差别很大时,也须将基础分开。
3、设置宽度:50~100mm
变形缝宽度比较
单层厂房室内地坪标高的确定
•厂房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设置高差 150mm
厂房的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
利用室内外温差造成的热压和风压吹向建筑物而在不同表面上造成的压差来实现通风换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