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07年01月00228自考环境与资源保试题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20:05:54
文档

2007年01月00228自考环境与资源保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学试题课程代码:0022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20世纪60年代日本发生的大气污染造成的四日市哮喘事件和多氯联苯污染造成的“米糠油”事件发生在现代环境法的(B)A.产生阶段B.发展阶段C.萌芽阶段D.完备阶段2.环境与资源保中的物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动植物检疫法律所体现的生态规律是(B)A.“物物相关”律B.“相生相克”律C.“能流物复”律D.“负载定额”律3.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直接目的是(A)A
推荐度:
导读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学试题课程代码:0022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20世纪60年代日本发生的大气污染造成的四日市哮喘事件和多氯联苯污染造成的“米糠油”事件发生在现代环境法的(B)A.产生阶段B.发展阶段C.萌芽阶段D.完备阶段2.环境与资源保中的物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动植物检疫法律所体现的生态规律是(B)A.“物物相关”律B.“相生相克”律C.“能流物复”律D.“负载定额”律3.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直接目的是(A)A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0世纪60年代日本发生的大气污染造成的四日市哮喘事件和多氯联苯污染造成的  “米糠油”事件发生在现代环境法的(   B   )

A.产生阶段    B.发展阶段    C.萌芽阶段    D.完备阶段

2.环境与资源保中的物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动植物检疫法律所体现的生态规律是(   B   )

A.“物物相关”律    B.“相生相克”律    C.“能流物复”律    D.“负载定额”律

3.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直接目的是(   A   )

A.实现环境质量标准   B.保护人群健康    C.使生态良性循环    D.达到环境基准

4.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控制和防治泥状废弃物质污染的法律是(   B   )

A.《水污染防治法》  B.《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C.《海洋环境保》  D.《矿产资源法》

5.20世纪70年代环境问题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的时候,       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   D   )

A.环境与资源管理    B.污染防治    C.总量控制    D.资源保护

6.作为各种环境与资源保律、法规和规章立法依据的是(   D   )

A.行    B.经济法    C.民法    D.

7.根据法律规定,禁止春天砍树、除草,夏时捕鱼捉鳖的行为,体现了(   C   )

A.“物物相关”律    B.“相生相克”律   C.“负载定额”律    D.“协调稳定”律

8.为了贯彻“防治结合”的原则,我国确立了(   B   )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三同时”制度    C.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D.排污许可制度

9.在环境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   B   )

A.开发许可证    B.排污许可证    C.建设许可证    D.生产销售许可证

10.目前我国针对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开采采用的收费方式是(   C   )

A.生态税    B.开发税    C.自然资源税    D.排污费

11.确定某地区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是(   A   )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保方法标准    D.环保基础标准

12.《环境保》规定,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诉讼时效为(   B   )

A.10天    B.15天    C.30天    D.45天

13.下列物质中,导致地球臭氧层破坏的物质有(   B   )

A.用于制冷的氟氯烃类物质    B.二氧化碳气体    C.二氧化硫    D.甲烷

14.《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规定,境外的废弃物(   A   )

A.不得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B.不得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运输

C.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的应当事先获得特别许可证

D.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的应当事先获得紧急许可证

15.发布的,我国就主要水系的水污染防治所制定的第一个专门行规是(   B   )

A.《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C.《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D.《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16.下列不适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噪声危害的是(   A   )

A.社会生活噪声危害        B.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的噪声危害

C.航空噪声危害            D.建筑施工噪声危害

17.《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开垦种植农作物的陡坡地是(   D   )

A.45度以上      B.小于25度      C.25度以上      D.5度以上

18.《森林法》规定,对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树木的株数是(   D   )

A.盗伐株数1倍以上      B.盗伐株数3倍以下      C.盗伐株数5倍      D.盗伐株数10倍

19.我国对野生植物的保护管理,实行(    C   )

A.分部门和分级管理    B.分级管理    C.分部门管理的    D.统一管理

20.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内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C   )

A.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B.1982年召开的内罗毕人类环境特别会议

C.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D.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会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主要的陆地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包括(    ABCDE     )

A.《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公约》      B.《世界遗产公约》      C.《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D.《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养护公约》     E.《生物多样性公约》

22.我国特殊区域环境保护的立法主要有(     ACE     )

A关于自然保护区立法    B野生动物保护区立法     C风景名胜区立法

D对外开放地区立法      E文化遗迹地保护立法

23.我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将矿产资源分为(   ABDE   )

A.能源矿产    B.金属矿产    C.燃料矿产    D.非金属矿产    E.水气矿产

24.我国《渔业法》关于渔业养殖和捕捞作业的规定主要有(   ABDE    )

A.实行渔业养殖使用证制度      B.鼓励和扶持外海和远洋捕捞      C.实行捕捞禁、限措施    

D.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      E.限定捕捞场所、时间、方法和工具

25.我国法律对林权的保护措施主要有(   ABCD   )

A.确认权属    B.返还非法占有    C.排除妨碍    D.赔偿损失    E.土地承包

26.土地违法犯罪的罪名有(   ABC   )

A.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B.非法占用耕地罪    C.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D.非法转让、倒卖土地所有权罪    E.非法弃荒罪

27.目前法律控制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有(  AB  )

A.化学危险物品     B.农药     C.放射性物质    D.核材料    E.危险废物

28.环境行政处罚的处罚机关有(    AC     )

A.环保行政主管机关     B.工商行政主管机关     C.依法对环保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政机关

D.税收行政主管机关     E.文化行政主管机关

29.在环境与资源保护中,经济刺激制度普遍采用的形式有(    ACD     )

A.财政援助    B.罚款    C.税收    D.低息贷款   E.收费

30.环境与资源保的特征有(   ABCDE   )

A.综合性   B.技术性   C.社会性    D.共同性    E.普遍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简述我国环境与资源立法的指导原则。

32.简述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33.根据法律规定,针对大气污染物及其产生设施实行的控制措施主要有哪些?

34.简述国际环境合作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试述科学发展观在环境与资源保中的主要体现。

36.试述环境民事诉讼的特点。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S省渭河流经王村和刘村两座村庄,在一次渭河改道中,河道向北偏移,侵蚀了王村数十亩耕地,同时,由于河道北移,在刘村一侧原来的河道上新形成了一块面积略小于被侵蚀耕地的滩涂。后王村村民渡过渭河对渭河新增加的这块滩涂进行了开发和耕种,刘村村民也对这片滩涂进行开发改造,两村村民由此发生纠纷。两村均主张对这片土地享有所有权,经多次协商不成,纠纷拖延多年未能解决。

问:本案中新增的滩涂应归谁所有?为什么?

答:归国家所有。首先,1995年国土局颁布的《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4条规定,依据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及有关规定,凡当时没有将土地所有权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实施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未划入农民集体范围内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根据《规定》第1,土地所有权有争议,不能依法证明争议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属于国家所有。根据上述规定,河道新增土地没有明确划给集体所有,集体也不能依法证明归其所有,土地应归国家所有。

其次,根据《》第9条规定,水流属国家所有,河道是水流的一部分,应属于国家所有,新增土地原来属河道的一部分,是由河道在河水退去以后形成的,也应属国家所有。1988年颁布的《河道管理条例》第1规定,因修建水库、整治河道所增加的可利用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这一规定也肯定了由河道形成的土地应归国家所有。

38.某村村民徐某等人于1985年春在该县清水河边开始建井采煤。1986年《矿产资源法》公布后,徐某等人曾多次申请采矿许可证,但由于其矿井位于1986年《矿产资源法》规定的“重要河流、堤坝两侧一定距离内,不得开采矿产资源的地区”,故县矿管局始终未予批准发证,而徐某在没有开采许可证的情况下,无视法律继续开采。县矿管局和劳动局责令徐某等其他无证开采者停产封井,但徐某等人拒不执行此令,继续开采,终于酿成重大恶性事故。

问:本案中徐某等人违反了什么制度?为什么?

答:本案中,当事人徐某违反了采矿许可证制度。采矿许可证是国家实现矿产资源的保护和矿产资源总量的重要制度。徐某的开采行为违反了《矿产资源法》的有关规定。

《矿产资源法》第16条规定,矿产资源的开采必须依法进行审批,并获得许可。徐某在没有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继续采矿,并且拒不执行上级机关停产封井的决定,属于滥采行为,违反了法律关于采矿的规定,是为法律所禁止的。

徐某作为采矿的个体户,其采煤行为,违反了《矿产资源法》第35条第2款关于“矿产储量规模适宜由矿山企业开采的矿产资源,禁止由个人开采的规定”。而且违反了《矿产资源法》第20条第1款第四项关于“重要河流、堤坝两侧一定距离以内”不得开采矿产资源的规定。

徐某的无证采矿不仅造成了矿产资源的大量流失与浪费,而且由于安全措施不合法,引发工矿安全事故,其情节如果按照1997年《刑法》的非法采矿罪的犯罪构成来衡量,也是符合的,应该依法追究徐某的刑事责任。

文档

2007年01月00228自考环境与资源保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学试题课程代码:0022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20世纪60年代日本发生的大气污染造成的四日市哮喘事件和多氯联苯污染造成的“米糠油”事件发生在现代环境法的(B)A.产生阶段B.发展阶段C.萌芽阶段D.完备阶段2.环境与资源保中的物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动植物检疫法律所体现的生态规律是(B)A.“物物相关”律B.“相生相克”律C.“能流物复”律D.“负载定额”律3.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直接目的是(A)A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