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阳市人民医院是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国家级”爱婴医院”,是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和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也是阜阳市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和康复的中心。医院始建于1949年,开放床位1050张,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09人,其中副高职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15人,中级职称人员336人。
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开放的步伐,医院肩负着医疗、教学、科研三重任务,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科研成果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医疗水平、科研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我院科研实力的具体表现。本文拟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8年~2012年获奖科技成果的情况进行一些回顾,从我院科研工作发展的轨迹中,客观地评价科研工作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院的长期科研规划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通过查阅科技档案,《阜阳市人民医院2008年~2012年科技统计目录》,收集相关数据资料,进而汇总分析我院2008年~2012年科技成果的主要情况。①科技成果获奖和发表论文的数量与等级;②科技成果的专业、类型结构分布情况;③科技成果获奖和发表论文的职称结构。
2 结果分析
2.1科技成果的数量与等级 2008年~2012年我院科技成果获奖共2(市级奖逢双年评奖,单年不设奖项),发表学术论文416篇。科技成果数和年均数均居全市各医院前列,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
2.2获奖科技成果的学科专业、研究类型结构分布 获奖科技成果按专业学科进行分类:外科获奖最多,共计14项,占获奖总数的50%;以下依次为,内科5项,占获奖总数的18%;妇产科4项,占获奖总数的14%;护理3项,占获奖总数的11%;儿科和医技各1项,分别占获奖总数的3.5%。若按研究类型结构分类,从表3不难看出:我院的获奖科技成果全部是临床应用性研究,大多集中在外科系统。
发表的学术论文按专业学科进行分类:内科论文最多,共计137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33%;以下依次为,外科130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31%,护理62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15%,医技32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8%,妇产科29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7%,儿科9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2%,其他17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4%。若按统计源论文和一般论文分类,从表4不难看出:统计源论文占据了发表论文总数的大半。
2.3科技成果的负责人技术职称结构(见表5、表6)。技术职称依成果获奖、发表论文之时统计,获奖项目按第一主持人、学术论文按第一作者进行统计分析。
由该表5不难看出:具有主任医师职称的获奖成果共计13项,占获奖总数的46%;副主任医师计,占获奖总数的29%;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共占获奖成果总数的75%。主治医师及以下的仅占获奖总数的25%。获省部级奖的成果计2项,全部是具有主任医师职称者获得,副主任医师及以下的获省部级奖的无。因此,获奖的数量、等级与职称的高低成正相关。
具有主任医师职称的学术论文共计32篇,占发表学术论文总数的8%;副主任医师(含副高)计84篇,占发表学术论文总数的20%;主治医师(含中级)计284篇,占发表学术论文总数的68%。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共占发表学术论文总数的88%,主治医师以下的仅占发表学术论文总数的4%。因此,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与副高、中级职称人员正相关,而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含中级)以下职称人员发表论文相对偏少。
3 讨论与建设
医院在改革与发展中,坚持”科研学术上水平”,科技工作稳步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临床应用研究为主的格局。但从以上统计分析中,也不难看出我院在科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现讨论如下。
3.1尽管我院科研学术工作的发展速度在加快,科研成果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但数量增长的速度大于质量提高的水平,获省部级奖以上的成果仅2项,仅占获奖总数的7%;市级以下的计26项,占获奖总数的93%;5年来,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没有明显增长,而市级以下的得奖率却有明显的增长。这一方面说明了我院加大了科技工作的力度,同时也说明了我院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如何协调科研成果数量的增长与质量的提高的关系将是我院未来科技工作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
3.2加强科技人员的梯队建设 科技队伍建设直接影响着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科技成果获奖的数量和等级与科技人员的技术职称成正相关,且大多集中于传统的优势专业学科和个别学科带头人。而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与副高、中级职称人员正相关,发表的学术论文大部分都集中在职称晋升的前一两年,往往带有为晋升高一级职称而写作的意图。
这充分說明我院获奖项目负责人职称结构趋于老化,科研人员结构断层现象日益明显。若不采取措施,也将影响我院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加强科技人员的梯队建设。首先,从内部挖掘潜力。保护好现有的老专家、老前辈,充分运用其在学术研究上的影响力,鼓励他们做好传、帮、带工作,培养科研学术工作的人。与此同时,充分发挥中青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他们为医疗、教学、科研事业服务的责任感,鼓励他们勇挑重担。其次,筑巢引凤。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优秀科研学术人才,增强医院综合科研实力,为医院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编辑/哈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