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
1.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
2.朝(zhāo)朝: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3.三春:此处为暮春。青冢: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4.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2.送别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
1.饮君酒:劝君喝酒。
2.何所之:去哪里。
3.归卧:隐居。
4.南山陲:终南山边。
3.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1.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2.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3.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4.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5.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4.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
1.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2.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3.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4.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5.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6.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7.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5.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2.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5.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6.过华清宫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1.绣成堆:指林木花卉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
2.次第:按顺序。
3.一骑:一人一马称一骑。
4.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7.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1.凉州词:唐乐府名。
2.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
3.欲:将要。
4.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5.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6.君:你。
7.征战:打仗。
8.赠别二首(其一)
(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9.赠别二首(其二)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释】
1.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十三余:言其年龄。
2.豆蔻:据《本草》载,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常以比喻少女。
3.“春风二句”:说繁华的扬州城中,十里长街上有多少歌楼舞榭,珠帘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丽,但都不如这位少女美丽动人。
4.“多情”一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5.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10.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1.蒌蒿(lóu hāo):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2.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11.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2.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长云:层层浓云。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3.孤城:即玉门关。
4.破:一作“斩”。楼兰:汉时西域国名,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12.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1.洛城:今河南洛阳。
2.玉笛:笛子的美称。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
4..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5.闻:听;听见。
6.折柳:即《折杨柳》笛曲,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7.故园:指故乡,家乡。
13.花非花
(唐)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释】
1.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2.来如:来时。
3.几多时:短暂美好的。
4.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朝(zhāo)云:清晨的云彩。
14.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
1.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
2.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15.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
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3.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这句说战乱勘定后的成都,主将大张筵席,尽情作乐。
4.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5.天上:双关语,表面上指天宫,实指皇宫。
16.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1.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3.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4.落花时节: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5.君:指李龟年。
6.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7.寻常:经常。
17.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着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
3.君:指的是董大。
18.寒 食
(唐)韩翃hóng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2.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3.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4.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19.归园田居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1.南山:指庐山。
2.稀:稀少。
3.兴:起床。
4.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5.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6.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7.狭:狭窄。
8.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9.沾:(露水)打湿。
10.足:值得。
11.但:只。
12.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13.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14.违:违背。
20.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释】
1.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2.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3.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4.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21.偶成(劝学诗)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注释】
1、池塘春草梦: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
2、秋声:秋时西风作,草木凋零,多肃杀之声。
22.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1.方塘:又称半亩塘。
2.鉴:镜子。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3.“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徘徊:来回移动。
4.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5.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的清澈。如许:如此,这样。
6.为:因为。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的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23.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1.泊:停泊。
2.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3.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24.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
1.啭:鸟婉转地啼叫。
2.随意:随着自己(鸟)的心意。
3.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
4.金笼: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
5.百啭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
6.始知:现在才知道。
7.不及:远远比不上。
25.绝句
(宋)释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1.系(xì):联接。短篷: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称。
2.杖藜:“藜杖”的倒文。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3.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4.杨柳风: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或称杨柳风。
26.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
1.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
2.雪净:冰雪消融。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3.牧马:放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4.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27.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1.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2.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3.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4.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28.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1.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2.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3.初:刚刚。
4.惊:新奇,惊讶。
5.嫌:嫌怨;怨恨。
6.故:故意。
29.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1.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3.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4.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5.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30.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2.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3.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4.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5.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