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从2017年7月13日开始至2018年3月下旬止,并即将展开二轮复习。回顾一轮复习,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能构建一个比较粗糙的知识体系,对高考要考察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应对能力,但是不足也是明显的,学生知识还是停留在比较浅层次的基础之上 ,对历史知识时序的掌握比较混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不能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谈不上调动和运用知识。诸如这些都要在二轮复习中加以强化训练。二轮复习具体计划如下:
图1-1大学生月生活费分布一、指导思想
1.突出三条主线:即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抓住两个重点:农业文明时代(古代的中华文明)、工业文明时代(近现代英美法等西方国家文明)。突破一个难点:三个领域的文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提高学科内的综合能力。
图1-1大学生月生活费分布2.强化三个意识:“通史意识”、“世界意识”、“现代意识”。“通史意识”要求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世界意识”要求把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考察,立体地、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现代意识”要求以当前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切入。
二、备考基本策略与措施
尽管售价不菲,但仍没挡住喜欢它的人来来往往。这里有营业员们向顾客们示范着制作各种风格迥异的饰品,许多顾客也是学得不亦乐乎。在现场,有上班族在里面精挑细选成品,有细心的小女孩在仔细盘算着用料和价钱,准备自己制作的原料。可以想见,用本来稀奇的原料,加上别具匠心的制作,每一款成品都必是独一无二的。而这也许正是自己制造所能带来最大的快乐吧。(一)内容设计策略
一、 消费者分析内容设计要解决好复习专题内容的范围、结构、层次、重点、数量以及呈现形式、课时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要明确基础知识的范围,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为此,要依托教材,逐步细化高考考试知识的范围,并依据《2018年历史考试大纲》确定复习知识的“点”,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确定复习知识的“线”,依据教材中“目”的内容确定复习知识的“面”,做到分解有据、有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基础。在处理复习知识“面”的具体内容时,应主要依据教材来进行,对教材的相关内容可以进行适度整合,但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对教材知识的整合要由厚变薄,去粗取精,做到要点系统准确、概括简练。
2.要保障复习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知识结构、训练题目、方法技巧三方面。二轮复习的知识结构,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依存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但另外还应包括一些延伸性的、隐性的知识。
3.对复习内容要分解、取舍适度。要找准热点,范围适当,联系当前社会和世界上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来选取,要找准切入口,特别是要有历史知识的依托,热点专题的知识结构要全面,要有相关背景材料,要有相关历史知识,要有相关训练习题。为便于课堂实施操作,要将以上各方面的相关内容加以整合分解,确定一系列以课时为单位的课题。根据二轮复习时间短的特点,取舍课题突出重点。
(1)位置的优越性 (二)过程实施策略
二轮复习分为七个专题(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古代西方文明史、近代西方文明史、现代西方文明史、选修内容),每个专题又分为若干讲。如下表:
| 日期 | (3) 心态问题教学内容 | 备注 |
§8-4情境因素与消费者行为 2004年3月20日 (1) 专业知识专题一: 古代中国 | 4、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自制性手工艺品。自制饰品其实很简单,工艺一点也不复杂。近两年来,由于手机的普及,自制的手机挂坠特别受欢迎。第1 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 | |
| 第2 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 ||
| 第3 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 ||
| 专题二: 近代中国 | 第4 讲: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 |
| 第5 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 ||
| 第6 讲:近代中国的新发展---新民主主义时期 | ||
| 专题三: 现代中国 | 第7 讲: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 |
| 第8 讲:中国现代道路建设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 | ||
| 专题四: 古代西方 | 第9 讲: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古代希腊罗马制度以及人文精神的起源 | |
| 专题五: 近代西方 | 第10讲:人文精神的发展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 |
| 第11讲: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工业 | ||
| 专题六: 现代西方 | 第12讲: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罗斯福新政) | |
| 第13讲: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演变 | ||
| 专题七: 选修内容 | 第14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述、20世纪战争与和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