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2009318011039 师范一班 程谦
教学工作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操作,即课堂教学技术。它是一系列十分复杂的具体操作行为。可以说,没有这些操作作为,就不存在课堂教学。因此,加强课堂教学技术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为“课堂教学技术下一个确切的定义,首先应当把握住“技术的定义。
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它包含两个层次或两个方面学科教学论的内容:一是软操作方法,是直接针对内容的活动或动作的方法;另一个是硬操作方法,是针对工具或物资设备的活动或动作的方法。课堂教学,无论其有多么复杂的理论解释,本质上都是一系列操作行为,是一系列按最基本的操作规程和要领组合起来的操作行为。在此,课堂教学技术的定义是:对行为、科学概念以及有助教学问题解决的其他知识的系统的和整体的应用。
在这堂课的学习中,我感悟颇深,在此,我仅列举一些个人关于课堂教学技术的看法:
(一)导入是有技术的。每堂课都有一个开端,每门课也有一个开端。古人曰:“万事开头难”,意即要有一个好的开端不容易,有了好的开端,其他事情也就不那么难了。一堂课开端质量如何,将明显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方向和效果。而导入的作用也很明显导入技术具体作用表现如下:(1)凝聚—指向作用:即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上。(2)激发—深化作用:即激发、深化学生对新授课业的兴趣。(3)认同—置信作用: 消除学生对新课、对学业的惧怕、怀疑心理,使学生对新课、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友好感。这是因为好的导入能增强新课的趣味(4)铺垫—拓展作用: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发展、开拓。所以教师就显得有必要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方法了:(1)衔接导入法。 它主要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复习导入、练习导入均可归入此类。(2)悬念导入法。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3)情景导入法。 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4)情景导入法。 巧妙设疑,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更重要的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5)演示导入法。 通过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或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等,引起学生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关注,然后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而然过渡到课题教学的导入方式。(6)实验导入法。运用实验导入新课,要注意实验的设计要巧妙、新颖、有钊对性,还要善于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来提问和激发,以促进学生去思考和探究。(7)实例导入法。从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进行引入和佐证,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8)故事导入法。 通过寓言、故事、典故、传说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创造情境,引入新课。(9)审题导入法。 指新课开始时,教师先板书课题或标题,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导入新课。 (10)直接导入法。 指教师在上课时直接点题,讲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它可谓最简单的导入方法,高年级学生意志力较强,故多为采用。
(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和体态艺术。
特定的力度,语调,语速的说课方式是与一般课堂教课有很大不同的。而恰当地运用眼神、合理运用面部表情、注意姿态的变化、外部修饰得当等体态技术也对教师提高课堂教授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需要积极学习这些技术。
(3)讲授的技术
(1)讲授要有科学性。科学的内容、科学的态度、科学的语言。(2)讲授应有适应性。讲授的适应性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要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用已知求末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3)讲授要有教育性。要针对学生的心态,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正面教育为主。(4)讲授要有启发性。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5)讲授要有情感性。 通过教师的表情传递信息,以自身的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讲授要有艺术性。要在适应教学任务的需要的前提下,求悦耳动听。
(四)板书的技术。
板书也是需要教师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教师容易忽视它,认为板书无所谓,只要讲授的内容充实就足够了,这是错误的心理。板书不仅会影响课堂质量,也会影响教学内容,学生兴趣等各方面。所以板书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提高板书质量可以采用的方法有:(1)摘录提纲法(2)概括归纳法(3)图形示意法。4)板画赋形法(5)表格解释法(6)比较对照法(7)排列组合法(8)夸张变形法。
(五)举例的技术
课堂教学少不了举例,举例是让学生理解,更容易懂的一种方式。根据所举实例与理论之间的关系不同,分为若干举例种类:有分式举例、融式举例、变式举例、体验举例等。各类举例均共同遵循举例操作的一般技术规程和要领,同时又有自己的特殊规程及要领,各有其适合的范围。例如体验举例。体验举例指对理论所述状态能唤起学生身心实际或想象经历的举例操作。通常是在理论和实例之间,用“如果你是……” “假如你就是……” 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置换,唤起学生已有过的经历或想象中的经历,从而使其仿佛真的置身实例的运行之中。但其
特别操作规程和要领要求角色置换自然,投入真切,否则会矫揉造作,破坏举例效果。
(七)提问的技术
课堂提问是一种公认的较好的形式,它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动;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能获得教学效果反馈等许多功能,因此深得教师的重视。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需要的有:(1)要注意层次性。设计课堂提问要考虑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引向求知的新境界。(2)要注意启发性。富于启发性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使他们有所领悟和发现,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暠的良好效果。(3)要注意广泛性。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提问对象,这样才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用心回答问题。(4)提问设计的难易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5)提问设计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内部动机作用。 (6)提问的设计要有趣味性。(7)要有预见性。 (8)提问的设计要有灵活性。
课堂教学看似仅有40分钟,可这40分钟是高度浓缩的,质量的优劣关键在于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每一项工作。所以,我们只有重视并做足前前后后的诸多工作,方可演绎短暂而又精彩的40分钟,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的技能的掌握,不仅是教师应有的课堂手段,更是提高课堂水平的一种显著手段、一种艺术表现。课堂技能的掌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并应用实际的一个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在备课,说课,听评课,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反复思索,反复总结,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课堂教学技术》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