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道不孤之元叟行端禅师悟道因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20:08:34
文档

道不孤之元叟行端禅师悟道因缘

道不孤之元叟行端禅师悟道因缘2015-01-11心贰与佛同行印心禅茶元叟行端禅师悟道因缘临安径山元叟行端禅师,径山藏叟善珍禅师之法嗣,俗姓何,台州临海人。祖上世代以儒为业。其母王氏(亦说陈氏),书香出身,博通五经,于南宋理宗皇帝宝祐三年(1255)生行端禅师。行端禅师生而秀拔,自幼即不茹荤腥,有出世志。刚满六岁,母亲便教他诵《论语》和《孟子》。行端禅师虽然能咿咿成诵,但是他的情趣看得出,他不想汩没于世儒章句之学。行端禅师的叔父有茂上人,出家为僧后,住余杭化城院,有一年回故里省亲,行端禅师即趁此
推荐度:
导读道不孤之元叟行端禅师悟道因缘2015-01-11心贰与佛同行印心禅茶元叟行端禅师悟道因缘临安径山元叟行端禅师,径山藏叟善珍禅师之法嗣,俗姓何,台州临海人。祖上世代以儒为业。其母王氏(亦说陈氏),书香出身,博通五经,于南宋理宗皇帝宝祐三年(1255)生行端禅师。行端禅师生而秀拔,自幼即不茹荤腥,有出世志。刚满六岁,母亲便教他诵《论语》和《孟子》。行端禅师虽然能咿咿成诵,但是他的情趣看得出,他不想汩没于世儒章句之学。行端禅师的叔父有茂上人,出家为僧后,住余杭化城院,有一年回故里省亲,行端禅师即趁此
道不孤之元叟行端禅师悟道因缘

2015-01-11 心贰 与佛同行 印心禅茶

元叟行端禅师悟道因缘

  临安径山元叟行端禅师,径山藏叟善珍禅师之法嗣,俗姓何,台州临海人。祖上世代以儒为业。其母王氏(亦说陈氏),书香出身,博通五经,于南宋理宗皇帝宝祐三年(1255)生行端禅师。行端禅师生而秀拔,自幼即不茹荤腥,有出世志。刚满六岁,母亲便教他诵《论语》和《孟子》。行端禅师虽然能咿咿成诵,但是他的情趣看得出,他不想汩没于世儒章句之学。行端禅师的叔父有茂上人,出家为僧后,住余杭化城院,有一年回故里省亲,行端禅师即趁此机会,从之落发,当时他才十二岁。

  行端禅师器识渊邃,夙负大志,以道自任,一切文字不由师授,自然成诵,并且经常宴坐思维,竟至于废寝忘食。行端禅师十八岁受具足戒,之后,便投径山藏叟善珍禅师座下参学。善珍禅师是灵隐妙峰之善禅师之法嗣,育王佛照德光禅师之法孙。

  初礼径山,善珍禅师便问:“汝是甚处人?”

  行端禅师道:“台州。”

  善珍禅师于是大喝一声,行端禅师便展开坐具。

  善珍禅师又喝一声,行端禅师便收起坐具。

  善珍禅师于是道:“放汝三十棒,参堂去!”

  行端禅师终于言下顿悟。

  一日,行端禅师侍立次,善珍禅师道:“吾泉南无僧。”

  [善珍禅师是福建泉州南安人,故有斯语。]

  行端禅师道:“和尚聻(ni,呢)?”

  善珍禅师拈起拄杖便打。

  行端禅师接住拄杖道:“莫道无僧好!”

  善珍禅师于是点头印可,并让他住进侍者寮。

  当时,善珍禅师座下徒众近千人,除了行端禅师外,无一人能契其机者。

  善珍禅师圆寂后,行端禅师一度徜徉于西湖山水之间,自称“寒拾里人”,即寒山拾得的家乡人。

  后至仰山,参礼雪岩祖钦禅师。

  初至雪岩,祖钦禅师便问:“驾发何处?”

  行端禅师道:“两浙。”

  祖钦禅师又问:“因甚语音不同?”

  行端禅师道:“合取狗口!”

  祖钦禅师道:“獭径桥高,集云峰峻,未识阇黎在。”

  行端禅师于是拍手道:“鸭吞螺蛳,眼睛突出。”

  祖钦禅师笑着回顾侍者,吩咐道:“点好茶来。”

  行端禅师道:“也不消得。”

  于是行端禅师便留在祖钦禅师座下,祖钦禅师亦以上礼待之。

  三年后,祖钦禅师圆寂,行端禅师又回到浙右,为径山首座。当时是元朝成宗大德初年(1297)。

  大德四年(1300),行端禅师于湖州翔凤山资福寺开法接众,一时学徒奔凑,声振京师。大德七年

(1303),元成宗特赐行端禅师慧文正辩之号。后又移住杭州万寿、灵隐二寺。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行端禅师奉宣政院之命,又回径山,补住持之缺。其座下人才之盛,不亚于当年大慧宗杲禅师,其中最有名者当堆楚石梵琦、梦堂昙噩等人。

  行端禅师平时接人,多呵叱怒骂,不从人情,然道俗于其呵骂中得旨者甚多。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他总是默默而行,从来不张扬。故其德望极高,为朝廷所推服。虽然帝王频施宠敬,人皆以为荣,而行端禅师却平淡视之。宋濂在《元叟行端禅师语录》序中,是这样描述行端禅师的为人——

  “公平顶古貌,眼光铄人,颔下数髯,磔(zhe)立懔然,雪后孤松。坐则挺峙,行不旋顾,英风逼人,凛如也。所过之处,众方欢哗如雷,闻履声,辄曰‘端来矣’,噤默如无人。宾友相从,未尝谈人间细事,舍大法不发一言。秉性坚凝,确乎不可拔。自为大僧至化灭(自受戒以来,一直到圆寂),无一夕脱衣而寝。”

  大元顺宗至正元年(1341)八月,行端禅师将示寂,问侍者:“呼之曾已休,吸之尚未舍。寄语诸苦源,来者不来者。如何是来者不来者?”

  侍者茫然无对。

  行端禅师于是默然良久,说道:“后五日看。”

  果然五天以后,行端禅师便沐浴更衣,书偈别众云:

  “本无生灭,焉有去来。

   冰河发焰,铁树花开。”

  写完,便掷笔,垂一足而化。

  关于生死的问题,行端禅师曾示众云:

“全体是个解脱大海,全体是个涅盘妙心。无起灭可求,无生死可出。百骸溃散,卓而独存;四大分离,湛然常寂。正与么时,身里出门即不问,门里出身作么生?毗卢顶上从来往,安乐邦中任去留。”

文档

道不孤之元叟行端禅师悟道因缘

道不孤之元叟行端禅师悟道因缘2015-01-11心贰与佛同行印心禅茶元叟行端禅师悟道因缘临安径山元叟行端禅师,径山藏叟善珍禅师之法嗣,俗姓何,台州临海人。祖上世代以儒为业。其母王氏(亦说陈氏),书香出身,博通五经,于南宋理宗皇帝宝祐三年(1255)生行端禅师。行端禅师生而秀拔,自幼即不茹荤腥,有出世志。刚满六岁,母亲便教他诵《论语》和《孟子》。行端禅师虽然能咿咿成诵,但是他的情趣看得出,他不想汩没于世儒章句之学。行端禅师的叔父有茂上人,出家为僧后,住余杭化城院,有一年回故里省亲,行端禅师即趁此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