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生产计划与控制知识点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20:08:47
文档

生产计划与控制知识点

1.生产系统的两个层次:生产系统的投入,转换和产出过程所构成的运作层;高层管理者对生产系统的目标设置和规划等功能所构成的决策层。2.制造部门“生产过程规划”只能按时间跨度细分:(1)长期规划,所有产品和生产线,长期能力规划,企业生产主管负责制定:设施决策,纵向集成度,过程规划;(2)中期规划,产品族,综合计划,生产职能部门负责制定:人力计划,纵向集成度库存计划,动力需求,材料供应合同,设备改造计划;(3)短期规划,某种产品,主生产计划,工厂作业管理人员负责制定:产成品数量及完成时间;(4)某种
推荐度:
导读1.生产系统的两个层次:生产系统的投入,转换和产出过程所构成的运作层;高层管理者对生产系统的目标设置和规划等功能所构成的决策层。2.制造部门“生产过程规划”只能按时间跨度细分:(1)长期规划,所有产品和生产线,长期能力规划,企业生产主管负责制定:设施决策,纵向集成度,过程规划;(2)中期规划,产品族,综合计划,生产职能部门负责制定:人力计划,纵向集成度库存计划,动力需求,材料供应合同,设备改造计划;(3)短期规划,某种产品,主生产计划,工厂作业管理人员负责制定:产成品数量及完成时间;(4)某种
1.    生产系统的两个层次:生产系统的投入,转换和产出过程所构成的运作层;高层管理者对生产系统的目标设置和规划等功能所构成的决策层。

2.    制造部门“生产过程规划”只能按时间跨度细分:(1)长期规划,所有产品和生产线,长期能力规划,企业生产主管负责制定:设施决策,纵向集成度,过程规划;(2)中期规划,产品族,综合计划,生产职能部门负责制定:人力计划,纵向集成度库存计划,动力需求,材料供应合同,设备改造计划;(3)短期规划,某种产品,主生产计划,工厂作业管理人员负责制定:产成品数量及完成时间;(4)某种产品所需共识,材料零配件和生产能力计划,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系统,工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零部件生产,材料采购计划,作业计划。

3.    面向顾客的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要考虑产品对顾客需求的满足度,按照顾客的需要赋予产品应当具备的功能以及偏向顾客的喜好设计的产品的外形和特征等。

4.    质量功能展开(QFD):是一种将顾客的要求引入产品是设计规范,把顾客要求转化成设计要求,产品特性,工艺要求,制造要求的多次分析方法。

5.    质量屋构成:(1)顾客要求;(2)竞争性比较;(3)质量特性;(4)需求与技术的关系矩阵;(5)质量设计;(6)质量特性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6.    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规划,设计,生产,装配,销售,使用,维修保养直到回收再利用的整个过程。

7.    面向产品寿命周期的设计:意味着在设计阶段就考虑的产品寿命历程的所有环节,以求产品全寿命周期所有相关因素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能得到综合规划和优化。最终目标:尽可能在质量,环保等约束条件下缩短设计时间并实现产品全寿命周期总成本最低。

8.    并行工程:是集成的,并行的设计产品及其相关的各种过程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从设计一开始就要考虑产品整个寿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处理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顾客需求。

9.    面向可制造与可装配的产品设计(DFMA)原则:使产品的零部件数量尽可能的少,实行模块化设计,尽量使用标准件,尽量使操作简单,零件要有可替代性,尽量使装配流程简单化,使用重复易懂的工艺流程。

10.    过程规划和设计工作的内容主要有:生产系统定位,也就是选择和生产策略协调的生产过程类型,确定纵向集成度并作出“自制或外购”决策,选择适宜技术确定自动化程度以及确定生产流程。

11.    生产过程的组织类型:(1)按对象原则的生产过程组织(产品导向型);(2)按工艺原则的生产过程组织(工艺导向型);(3)模块式生产(重复型)。

12.    产品导向型分类;(1)加工-装配型生产,制造单台产品,但各批产品轮换制造时需要调整生产过程;(2)流程型生产,原材料连续流过各道工序。

13.    成品过程类型:(1)存货生产;(2)订货生产。

14.    产品设计有两种基型:一是客户产品;二是标准产品。

15.    产品生命周期和生产过程生命周期的影响:生产过程阶段的变化影响产品成本,质量和生产能力,进而影响产品销售量,而产品销售量又影响生产过程结构类型的选择。

16.    生产系统定位:指产品设计类型,生产过程类型和产成品库存类型的组合选择,包括选定客户产品或标准产品,按产品导向或过程导向组织生产,按存货生产或订单生产等。

17.    生产柔性:意味着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能力,并是适应产品和生产过程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柔性有两种类型,产品柔性和产量柔性。生产过程设计完毕后,两种柔性的程度也就确定下来。

18.    产品柔性:指生产系统从生产某种产品快速转变到生产另一种产品或品种的能力。

19.    产量柔性:指快速增加或减少生产数量的能力,当市场需求达到高峰或低谷时,或者依靠储备以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则要求产量柔性。这时,生产过程设计要使生产能力可以快速而低成本地扩充或压缩。

20.    纵向集成度是和自制或外购决策相关联的概念:从零件的原材料供应开始到产品发送至用户手中为止,构成生产和陪送链。在此产品生产和陪送链中。企业享有自主权的所有环节构成产品的纵向集成。纵向集成度表示企业凭自己的生产能力承担的生产环节在生产和陪送链中所占比重。企业决定纵向集成度就规定了所需设计的生产过程流程。

21.    生产过程流程图,它能为生产规划人员提供比装配流程图更详细的信息。以工序为基础环节,描述产品或单项零部件的生产过程,形象地显示各工序之间的联系、物流的方向和路径,说明作业人员操作内容和方法。

22.    生产过程规划过程中运用过程流程图的目的:是用来分析并选择出合理的生产过程流程,及时对于新产品也需要从若干中可能的方案中选择一种最好的流程。

23.    生产运作计划由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三个层次组成。

24.    制造业的生产计划主要包括两种计划:综合计划与主生产进度计划。

25.    主生产进度计划:是综合计划的具体化,表现为按产品品种、规格规定的年度分季、分月的产量计划,实际上是对企业产品生产进度的大致安排。

26.    查定生产能力:指企业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后,生产条件可能有较大的变化,原来的设计生产能力已不再符合实际,因而通过查定重新确定实际生产能力。

27.    设计生产能力:根据计划期内预期的组织与技术条件确定的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

28.    主生产进度计划:在综合计划基础上确定各种最终产品的生产数量和时间进度,它是综合计划的具体化,又是进一步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依据。可以说,主生产进度计划是衔接综合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的重要环节。

29.    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这种具体化表现在将生产计划规定的产品任务子规格、空间、时间等方面进行分解,即在产品方面具体规定到品种、质量、数量;在作业单位方面规定到车间、工段、班组乃至设备;在时间上细分到月、旬、日、时,以保证企业生产计划得到切实可行的落实。

30.    大量流水生产主要期量标准有节拍、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表以及在制品定额等。

31.    成批生产的期量标准有批量与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在制品定额等。

32.    生产批量与生产间隔是成批生产类型企业的主要期量标准之一。确定批量与生产间隔期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以量定期法和以期定量法。

33.    生产周期:是指制品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产出所经历的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部日历时间。

34.    作业排序问题的分类:1)劳动力排序;2)生产作业排序

35.    影响生产作业排序的因素:1)生产任务的到达方式;2)车间中的设备种类和数量;3)车间中的人员数量;4)生产任务在车间的流动模式。

36.    作业计划的评价标准:1)任务完成的程度;2)设备利用的程度;3)达到企业整体目标的程度。

37.    作业排序的优先调度规划:1)FCFS规划;2)SPT规划;3)EDD规划;4)SST规划

38.    网络计划技术:是指在项目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适当的规划及有效地控制执行,使人力、物力发挥最大的功能,以节省费用,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科学方法。

39.    箭线式网络图:由作业、事项两个基本元素构成。

40.    网络图绘制规则:表示同一作业的箭线在网络图中只能出现一次,每个箭线的首尾必须有结点;结点编号步重复,箭头结点编号大于箭尾结点编号;网络图中只能有一个始点事项和一个终点事项,中间事项必须有紧前事项与紧后事项;两个结点间只能有一条箭线,否则将造成逻辑上的混乱;不允许出项回路,即不能有循环现象。

41.    网络计划优化调整的内容有三类:工期优化、工期-资源优化和工期-费用优化。

一个库存控制系统有以下要素构成:(1)需求特性:从可预见性上分为确定性需求、随机性需求和不确定性需求。从主从关系上分为需求、相关需求.(2)供应特性,包括:备货周期、订货点、采购价格和价格折扣、订货间隔期。(3)进货方式,有:定量进货方式、定性进货方式和按需求计划组织进货。

MRP的关键要素:(1)主生产计划-确定每一个最终产品的每一具体时间段的生产数量(2)物料清单—是产品结构的技术性描述文件,它表明了最终产品的组成、零件直到原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数量关系。(3)提前期-在MRP中不但要考虑BOM各个层次中的零部件需求量,而且要考虑为了满足最终产品的交货期,所需零部件的加工或采购提前期。(4)订货方针,一类是静态批量规则,即每一批量的大小都相等,另一类是动态批量规则,即每次的订货量大小不一样,但必须大到足以防止缺货发生,(5)库存记录-库存记录说明现在库存中有哪些物料?有多少?准备再进多少?从而在制定新的加工、采购计划时减掉相应的数量。

MRP2称制造资源计划,是在MRP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充与发展,其功能是扩展到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特点:(1)MRP2系统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环境下进行数据管理,企业的业务能迅速、准确、高效的进行运作。(2)MRP2是一个在制造业种得到普遍使用的管理体系,由闭环MRP加上财务等功能组成。(3)MRP2系统弥补了狭义的MRP系统的不足,强化了生产能力计划、生产活动计划采购和物料计划的功能。(4)MRP2还具有一定的模拟功能和决策支持功能。

生产控制的定义及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控制是指从生产准备开始到进行生产,直至成品产出入库为止的全过程的全面控制。包括,计划安排,生产进度控制及调度,库存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狭义的生产控制主要指的是对生产活动中产出进度控制,又称生产作业控制。

按照生产管理的运作空间划分的三个生产控制层次:订货控制,投料控制,作业控制    

生产控制的方式:事后控制方式,事中控制方式,事前控制方式

生产控制的程序:制定控制标准,检测比较,控制抉择,实施控制措施

生产进度控制,是指依据生产计划的要求,对原材料投入生产到成品入库为止全过程的进度进行控制,是生产作业控制的关键。

影响生产进度的因素:设备故障,物资供应中断及组织不力造成供应中断,废品率过高,员工缺勤率过高。

成本控制的意义,成本是以价值形态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物资消耗的多少,产品质量的好坏,资金占用是否合理,设备利用是否充分,生产组织是否先进,所有这些都会通过成本反映出来。成本的高低是企业有无竞争能力的关键,事关企业的兴衰,因此,加强成本控制,降低成本消耗,是企业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任务。

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目标: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可增值作业”,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是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

作业成本计算的原理:产出使用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作业成本计算程序及方法:程序有两部,首先归集发生的制造费用,再把归集的制造费用按某一标准分配到产品上去。步骤,选择主要作业,归集资源的费用到同质成本库,选择成本动因,计算歌唱吧库分配率,根据成本库分配率把各成本库中归集的制造费用分配给产品,把直接成本计入产品得出产品成本。

生产率的测评种类:部分要素生产率或要素生产率,多要素生产率,总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人力资源,技术水平,管理水平

设备管理是指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综合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的意义:在生产的主体逐渐由人力向设备转移的今天,管理好设备,使设备始终处于更佳状态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和意义是极大的。(1)设备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管理系统的运行。(2)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产品产量目标和质量目标的实现,也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3)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制造成本的高低。(4)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对企业生产资金的合理使用有直接影响,所以设备管理中使备品备件保持一个适宜的水平,可以有效减少生产资料的占用。

 

文档

生产计划与控制知识点

1.生产系统的两个层次:生产系统的投入,转换和产出过程所构成的运作层;高层管理者对生产系统的目标设置和规划等功能所构成的决策层。2.制造部门“生产过程规划”只能按时间跨度细分:(1)长期规划,所有产品和生产线,长期能力规划,企业生产主管负责制定:设施决策,纵向集成度,过程规划;(2)中期规划,产品族,综合计划,生产职能部门负责制定:人力计划,纵向集成度库存计划,动力需求,材料供应合同,设备改造计划;(3)短期规划,某种产品,主生产计划,工厂作业管理人员负责制定:产成品数量及完成时间;(4)某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