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基本上延续了2011年的汽车流行趋势,在车灯等细节上被访者更倾向个性化高端化的设计。而在信息化的今天,车载行车电脑和车联网等先进技术或将大行其道。
3经济环境的分析2011年,随着刺激汽车消费退出,国内成品油价格持续上行,行业连年高速增长与城市交通容量、基础设施以及环保要求等矛盾日益突出,2011年汽车行业有刺激增长转向自主增长,行业产销增速减缓。导致2011年汽车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市场表现弱于大市。J.D.POWER亚太公司数据显示,2010年8月到2011年12月,中国乘用车销售同比增长率从25%降至7%,根据中国车市存在“五年增长周期”的规律,2008年~2012年正好是最新一轮周期,其中国区研究总经理梅松林预计,今年中国车市有可能陷入低谷。2000年~2004年、2004年~2008年分别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两个增长周期,2004年的“非典”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正好使两个周期的增长趋势结束。2012年的欧债危机 ,对汽车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它还能根据驾驶环境的变化来控制两驱与四驱两种模式的切换,在颠簸,多坡多弯等附着力低的路面,车辆自动设定为四轮驱动模式,以后的更强的通行能力,而在城市平坦的路况时,车辆会自行切换为两轮驱动,以减少油耗
3经济的例子
梅松林认为,自主品牌目前的低价策略亟待转变,他将韩国现代汽车作为范例,1987年现代进入美国市场,前两年销量持续上升,第 三年突然下滑,进入之初,现代只注意价格,平均质量比行业水平低59%,致使其形象和销量受到负面影响。1996年开始关注客户之 声,抓质量,质量水平在1997年后开始稳步回升,2002年平均质量比行业低33%,随着重视质量整合到日常的运作中,到2011年,其 平均质量比行业高3%。可以看到现代汽车在美国的销量与质量是呈V字形曲线的。
现代起亚的成功故事业界人士其实都知道,正是依靠10年10万英里的品质保证承诺,现代起亚敲开了世界销售最大的北美汽车市场大门。回溯更早时期,当年以丰田为首的日系汽车大举进军北美市场,也是不断强化产品品质,深入研究当地市场消费形态,开发适合对当地需求的产品这些战略来实现的
设计刻不容缓
转型阶段,汽车企业需要重视自身的创新问题,中国汽车设计中定位不清,跟随设计,都是造成落后的主要原因,而这两大方面,恰恰是如今韩国设计的最大亮点,吸收其成功经验,取长补短,理应是中国汽车急需借鉴的问题
是什么原因促使现代汽车的销量突飞猛进呢?据美国汽车销售商协会最新调查,在经销商对主机厂的满意度排名中,现代汽车名列各 汽车品牌第一,在2010年J.D.POWER的美国市场调查中,现代名列SSI(销售满意度)非豪华品牌第一,CSI(顾客满意度)名列所有 品牌第六。而在2011年J.D.POWER美国市场VDS(汽车可靠性)调查中,现代仅次于丰田、别克,位居第三。美国权威的KKB调查显示 ,现代的品牌忠诚度达到52.3%,超过本田(49.7%)和丰田(47.7%),位居第一。
同时,现代在美国也是第一家实施10年10万英里保修的汽车厂家,这一几乎等同时终身保修的,极大地改变了美国汽车行业生态 。
“与刚进入美国市场时现代智能销售低端车型的廉价品牌形象相比,现代品牌形象已大幅提升。”
总结
客观地讲,国际汽车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国汽车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与施展空间,如何借鉴韩国的汽车设计发展路径,更好的创新自己的设计理念,已成为未来发展和适应全球竞争的关键所在,尤其是面临着汽车整体上从传统内燃机技术向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转型期,这一点显的更为重要了。
关于汽车设计
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设计汽车,实际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汽车设计骨干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国人,其实,中国汽车企业内部也不缺少设计师,但他们的地位值得同情,他么的作品也越来越因为领导不满意而无情抛掉,他们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不少业界人士认为,制约中国汽车设计水平进步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缺乏技术能力,也不是人才,而是观念
2技术
下一代电动汽车主要是恒能和煤炭能源,可再生能源有规模蓄电和规模储存两种,相应转换能源的技术,规模能源的技术有电能并网,智能电网,规模充电,高性能电池,有种说法是,氢能是人类终极能源,还有一种说法,电动汽车动力最终是燃料电池
用户眼中的流行趋势2012年基本上延续了2011年的汽车流行趋势,在车灯等细节上被访者更倾向个性化高端化的设计。而在信息化的今天,车载行车电脑和车联网等先进技术或将大行其道。为了解消费者的看法,腾讯汽车频道与新华信共同推出2012年汽车流行元素的网络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697份,参与此次调查的七千名被访者中,.8%在2012年有购车计划中六成属于无车族,四成属于车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