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5篇精编)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20:01:32
文档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5篇精编)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5篇精编)一、现代文阅读。秘密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②他7岁,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菲薄的退休费,祖孙两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这个孩子特别懂事。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
推荐度:
导读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5篇精编)一、现代文阅读。秘密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②他7岁,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菲薄的退休费,祖孙两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这个孩子特别懂事。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5篇精编)

一、 现代文阅读。

秘密

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②他7岁,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

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

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菲薄的退休费,祖孙两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这个孩子特别懂事。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

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不了多久就要买新的。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有一次,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吧,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嚅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他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⑤当老师的朋友对我说:当时我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圣洁。那种天使一样的小孩子,充满了对世界的悲悯和谅解。我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我拿过了那支铅笔,我说,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孩子特别开心,跑出教室,冲进同学当中。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笔给他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和他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⑥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个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给他。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1.联系上下文给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并选择恰当的解释。(在序号前面画“√” )

菲薄:(_______)     (1)微薄      (2)瞧不起

不谙世事:(_______) (1)明白      (2)熟悉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

B.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3.短文第(_____)和第(_____)自然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

4.短文写谁与谁之间的秘密? “秘密”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主要描写了小男孩的语言、_______和_______,表现了他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6.想象小男孩长大以后又见到这位老师,他会说什么?(写几句连贯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课外阅读。

惩治孙猴

孙猴被众天兵押去斩妖台,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莫想伤及其身。放火煨烧,亦不能烧着,以雷削钉打,不能损伤一豪。众神启奏玉帝:“万岁,这泼猴不知从何处学得这护身之法,臣等用刀砍斧剁,雷打火烧,一毫不能伤损,却如之何?”玉帝闻言道:“这厮这等,这等……如何处治?”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偷吃了蟠桃,偷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味火,锻成一块,所以浑做金刚之躯,急不能伤。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锻炼,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玉帝闻言,即教六丁六甲将他解下,付与老君。

老君回宫,将孙猴推入八封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锻炼。整整七七四十九日。

1.孙猴被惩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众神采用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办法,都不能损伤孙猴,只得把他送入________中锻炼。一共炼了 ________天。

3.孙猴不能被伤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小黄牛找食吃

小黄牛一天天长大了。有一天,牛妈妈对小黄牛说:“孩子,你已经长高了,长结实了,不能老是跟着妈妈过日子,应该自己生活了。”小黄牛点了点头。从此它就开始自己过日子了。 

一天,小黄牛慢悠悠地来到一户农民伯伯的院子里。院子里长满向日葵。叶子绿绿的,厚厚的,像猪八戒的大耳朵。小黄牛又饿又渴,扬起头就要吃。这时,它想起牛妈妈的话:“孩子,农民伯伯种的庄稼,我们都不能吃它的叶子,叶子没了,庄稼就不能活了,那农民伯伯吃什么呢?”小黄就到别的地方找食去了。 

小黄牛拖着瘪(biě)瘪的肚子,走呀走呀,来到了一棵老榆树下。茂盛的老榆树像一把大绿伞遮护着它的身子。它感到凉快极了。小黄牛饿坏了,张开嘴就要啃树皮吃。这时,远处来了几个农民伯伯,他们干活累了,正要到老榆树下歇息乘凉。小黄牛想:如果我啃了树皮,树不就死了吗?那农民伯伯还怎样乘凉呢? 

小黄牛为自己能替别人着想感到高兴,突然间像长了好多力气,决心向草原前进,去找自己能吃的青草。它来到草原,东瞅瞅,西看看,终于找到了妈妈带它吃过的草,叶子细长,绿绿的,软乎乎的。一嚼起来,又香又甜,还流着汁水呢!它高兴得又蹦又跳,痛痛快快地吃了个饱。 

傍晚的时候( )小黄牛回到家里( )告诉妈妈哪种绿叶能吃( )哪种绿叶不能吃的理由( )牛妈妈听了( )高兴得眉开眼笑( )一个劲地夸它( )真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好孩子( )小黄牛得到妈妈的夸奖( )高兴极了( )

1.给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用“‖”把短文分成三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3.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4.举例说明小黄牛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好孩子,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理解。

忆读书(节选)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1.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写在括号里。

(1)状态词。形容没完没了地哭。(______)

(2)指人与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______)

2.阅读选文第一自然段,请你总结一下作者为什么对《水浒传》尤其欣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第二自然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对《红楼梦》的理解不一样。

B.选文第二自然段说明“我”不喜欢《红楼梦)这本书。

C.“我”不喜欢贾宝玉和林黛玉,因为他们的品性不好。

4.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要说一说,作者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理解。

母亲•我 •狗

小时候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读。

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子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做饭。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的心猛得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如今我已不再是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1.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告诉我们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试借用文中的语句进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diǎn   diàn)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lán  nán)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fú  fó)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我会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依次写在横线上。

2.本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其中________方面写得最详细。

3.假期里,几个朋友讨论去哪里旅游供选择的景点有平湖秋月、蓬莱瑶台、武陵春色。你建议去哪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月光下的童年

①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美丽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老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月光下讲故事。

②我是在月光下长大的。记得夏天,每当夜幕降临时,外婆就带着我到院子里乘凉。外婆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一边扇(shān shàn)着扇(shān shàn)子,一边给我讲老掉牙的民间故事。我每晚便在外婆讲故事的声音中入睡,多么快乐呀!

③幼时,我很爱捉虫,在朦(mónɡ ménɡ)胧的月光下,随处可以听见各种虫子的鸣唱,那唱得最动听的肯定是蛐蛐儿了。我悄悄走进草丛,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蛐蛐儿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迅速地用手一捂,然后,小心翼(yì jì)翼地把它捉起来,借着月光跟邻居的小伙伴们斗蛐蛐儿。

④中秋节,是我感到最温馨的时候。我和家人一边在月光下品尝月饼,一边唱歌,真快乐!

⑤月落月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也长大了,但我依然爱那慈母般温柔的月光。

⑥在我眼中,月亮是那么美,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我爱这美丽的月光!

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三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幼时的“我”是怎样捉蛐蛐儿的?请用“____”画出相关句子,并写出“我”捉蛐蛐儿的五个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结构清晰,请用“//”将短文分成三个部分。

5.“我”爱这美丽的月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短文。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他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

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本领。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让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利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光:“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微微一笑说:“其实,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说完,他郑重宣布(大徒弟 二徒弟)为他的正式人。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文中括号里的正确答案上画“√”,师傅这样做的理由是(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

3.开好锁后,老锁匠问两个徒弟时,他们的神情分别是:大徒弟____,可见他___;二徒弟_______,可见他______。

4.老锁匠说:“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这“不能打开的锁”指的是______。

5.如果我是大徒弟,从此我将会___;如果我是二徒弟,从此我将会____。

6.阅读本篇短文,我的体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苏七块

冯骥才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儿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①。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地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⑧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

注①各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这句话说明苏七块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声音响亮。

B.“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这两句话运用传神的动词和比喻的手法,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

C.三轮车夫张四摔伤,因无七块银元,苏七块坚决不给他治伤,当看到张四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苏七块“这下比按铃还快”,马上给张四治伤,可见苏七块是一个贪财势利、毫无同情心的人。

D.小说富含浓厚的“津味”,小说中出现了很多具有天津卫方言特色的词语,如“嘛”“赛”,将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

2.苏七块一直不给车夫张四看病,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他不愿意给张四这样身份低下的车夫看病。

B.因为张四拿不出七块银元,苏七块给他看病挣不到钱。

C.因为苏七块不想破坏自己定下的规矩。

D.因为苏七块看准了华大夫心善,他想等华大夫替张四付钱。

3.下列对苏七块的人物特点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医术高明但唯利是图。    B.医术高明且坚持原则。

C.唯利是图但心地善良。    D.心地善良且坚持原则。

4.文中画“  ”的部分主要是对人物的(  )描写。

A.语言    B.动作    C.心理    D.神态

5.苏七块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本文分析苏七块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们为什么称苏大夫为“苏七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阅读与欣赏。

奇妙的电脑

由于在电子计算机里所有的数字都用“1”或“0”两种符号表示,还由于电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每秒钟可以跑30万千米,而且电子元件反应非常灵敏,(   )电子计算机可以用“闪电般”的速度进行运算,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在军事上,防空雷达装上电子计算机,(   )可以发现目标,(   )可以控制火力,准确地击落目标。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更是举不胜举。比如,在设计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时,需要详细计算该用多粗的钢梁。如果用算盘计算,起码要算半年。用电子计算机,只要几分钟就算出来了。日本有座年生产6300万吨钢铁的钢铁厂,原来需要职工25000人,在大量使用电子计算机之后,只要4000多名职工就够了。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原因有三点:一是_____;二是____;三是______。

3.电子计算机有广泛的用途,作者说了三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三是_____。

4.作者以设计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时计算该用多粗的钢梁为例是为了说明(  )

A.电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B.电子计算机中电子元件的反应灵敏。

C.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非常快。

5.日本的钢铁厂原来需要职工25000人,而在大量使用电子计算机之后,只需4000多名职工。作者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  )

A.电子计算机用途广。

B.使用电子计算机可以节省大量劳力。

C.电子计算机可以在工厂运用。

6.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十二、 阅读《鸟的天堂》选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②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④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仿照例句,把景物写生动。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匆匆地朝窼里飞去。

(1)一只大鸟飞了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围是静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______。“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___________。

3.选择题。

(1)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___);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

A.这是对大榕树的称呼         B.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2)这是作者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_______)

A.第一次       B.第二次

(3)这部分主要是运用(_______)描写,写出了群鸟飞鸣的场景。

A.动态       B.静态

十三、 课内阅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抉,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照样子,写词语。

清波漾漾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文中“理所当然”的意思是(     )

A.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实际指乡亲们自古以来都背老人过搭石,已成民情民俗。

B.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实际指年轻人不得不遵守道德约束背老人过搭石。

4.“紧走搭石慢过桥”是一句俗语,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是(     )

A.走搭石要走得快,过桥可以慢一点儿。

B.人着急时就走搭石过河,不急就过桥。

5.阅读选文,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选文先写一行人的___________美,我是从___________这个词知道的;再写___________的美,我是从___________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___________的美,我是从___________这个词知道的。

十四、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发明家富尔顿

  富尔顿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

  富尔顿从小只爱画画,不爱读书。一天,老师对他说:“孩子,你只是图画画得好,别的功课不行,这样偏科会影响以后发展的。”可是,他把老师的话当作耳旁风。

  有一次,富尔顿去钓鱼,他坐的小船遇上了大风,划起来费力极了。他想:“装上风帆只能随风漂游,还有什么好办法来改变这种情形呢?”

  不一会儿,风停了,富尔顿坐在空船里,把脚浸在河水里,心里还在盘算着……不知不觉小船已经荡到河中心了。他惊喜地发现,原来是两只脚不断摆动划水的结果。他又想能不能用交*的轮子来代替划船的桨?轮子该怎么造?造好后装在什么位置最合适?船身又该怎样改装……这些问题*画画是不能解决的,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富尔顿才领悟到了老师的话是对的,决心重视学习科学知识。

  从此,富尔顿发愤读书,进步很快,后来成为了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费力──(______)  合适──(______)  盘算──(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⑴ 富尔顿发愤读书,后来成为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_____)

⑵ 富尔顿在一次游泳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_____)

3.填空:

 “富尔顿才领悟到了老师的话是对的。”这句话中,“老师的话”指___________。“领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十五、 课外阅读。

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他对周瑜说:“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这么办。

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不一会儿已经来到了江心,船头上分明写着一个“黄”字。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一共二十条,都用幔子遮着,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黄。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黄盖的船把帆扬足,快得像离弦的箭。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把二十船芦苇一起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曹操的战船被铁索连着,没法散开,一下子都着了火。火又窜上岸去,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曹操坐小船逃上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追来了。曹操见手下的兵将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只得带了他们从华容道逃跑。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含义。

调兵遣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计其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多次提到“东南风”,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进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是_________,他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4.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盖的信非常关键。黄盖怎么写这封信,才能使曹操相信?尝试写出信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bó(1)√    ān(1)√    

2.B

3.④    ⑤    

4.老师和这个小男孩的秘密。秘密是老师用铅笔给小男孩批改作业。

5.神态    动作    可怜、懂事的孩子。    

6.老师,谢谢您,谢谢您当年对我的理解和关怀,您给我送大量的作业本,对我来说这不仅是本子,更是希望和勇气,您的关爱我永生难忘!

2、

1.偷吃蟠桃;偷饮御酒;盗吃仙丹

2.刀砍;斧剁;火烧;雷打; 卦炉;四十九

3.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吃了仙丹,运用三味火,锻成了一块,形成了金刚之躯。

3、

1.,  ,  ,  。  ,  ,  :“  。”  , !

2.第一节‖第二至第四节‖最后一节;

小黄牛长大了,牛妈妈让小黄牛自己生活。

小黄牛尽管又饿又渴,也不啃吃向日葵叶子和老榆树的皮,终于在草原找到了青草。

回到家里,牛妈妈夸小黄牛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孩子。

3.(1)叶子绿绿的,厚厚的,像猪八戒的大耳朵。 (2)茂盛的老榆树像一把大绿伞遮护着它的身子。

4.小黄牛又饿又渴,但它不吃农民伯伯种的庄稼,不吃老榆树的皮,它决心找到自己能吃的青草。

4、

1.    哭哭啼啼    兴亡盛衰    

2.因为里面人物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3.A

4.读书是作者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还从读书中得到了做人处世要思考的大道理。

5、

1.“我”因怕狗而在更怕狗的母亲的护送下能够顺利上学。

2.(1)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2)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侯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

3.不仅写出了母亲怕狗,更衬托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4.母亲怕狗,是胆小的;但为了孩子,在爱心的驱使下,能够战胜自我,又是胆大的。

6、

1.diàn;lán;fú

2.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    风格各异的建筑风格    收藏文物的珍贵风格各异的建筑风格    我为祖国昔日的灿烂文化而感到自豪。    

3.我想去平湖秋月游玩。这个名字很诗意,而且听说这里是最佳赏月之地。

7、

1.shān,√ shàn,√ ménɡ,√ yì,√

2.外婆带“我”到院子里乘凉,给“我”讲故事。    “我”在月光下捉蛐蛐儿,借着月光跟邻居的小伙伴们斗蛐蛐儿。    中秋节,“我”和家人一边在月光下品尝月饼,一边唱歌。    

3.我悄悄走进草丛……把它捉起来

走、打、翻、捂、捉。

4.①//②③④//⑤⑥

5.“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

8、

1.不能打开的锁

2.二徒弟√   我收徒弟是要……对钱财视而不见

3.眼中放光    心有私念    支吾了半天    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    

4.私念和贪心的锁

5.去除杂念    专心学习技艺    

6.人生也是如此,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把锁,锁住一切贪欲与私念,这样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才会光明磊落

9、

1.C

2.C

3.B

4.B

5.苏七块医术出众,技艺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他又立下了严格的“行医规矩”,更是奇崛之极。

6.因为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

10、

1.所以 不但 而且

2.在电子计算机里所有的数字都用“1”或“0”两种符号表示    电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每秒钟可以跑30万千米    电子元件反应非常灵敏    

3.在军事上    在工农业生产中    在科学研究中    

4.C

5.B

6.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12、

1.一只色彩艳丽的大鸟,扑棱着翅膀从树丛深处飞了出来。    大榕树周围的湖面上,一片静寂,连彼此的呼吸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2.颜色、形态    动作

3. A    B    B    A

13、

1.如果  就

2.    仪表堂堂    千里迢迢    白雪皑皑    

3.A

4.A

5.    动作    协调有序    声音    嗒嗒    画面    人影绰绰

14、

1. 费劲    适合    计算    

2.√    ×    

3.只是图画画得好,别的功课不行,这样偏科会影响以后发展的    理解、体会 

15、

1.调动兵力、将领,泛指调配人力。    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2.周瑜的兵在南岸,顺着东南风,所以不管是向曹操的兵射箭还是进攻都占有优势

3.黄盖    足智多谋    

4.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周瑜令黄盖诈降,曹操中计,黄盖率军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溃败。

5.丞相,我知道您是一位才智过人、文武双全的大将军。周瑜自不量力,硬要跟您交战。贵军八十万大军,周瑜才三万,这不是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吗?如果我继续跟随周瑜,必然死无葬身之地!我愿意脱离东吴投靠您。请您无论如何也要收下我!

文档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5篇精编)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5篇精编)一、现代文阅读。秘密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②他7岁,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菲薄的退休费,祖孙两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这个孩子特别懂事。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