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长沙市周南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总分 |
| 得分 |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 评卷人 | 得分 |
| 一、选择题 |
A.婆娑(suō) 眼花潦乱 蹒跚 殚(dàn)精竭虑
B.虬(qiú)枝 长途跋涉 喧嚣 锐不可当(dāng)
C.遏制(yì) 春寒料俏 推崇 正襟危坐(jīn)
D.倔(jué)强 摩肩接踵 遗瞩 坦荡如砥(chí)
2.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幢楼既富有民族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气息,其设计真是别具匠心。
B.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描写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C.小林最近不专心于学习,老师苦口婆心地劝了他两小时,他却低头不语,无动于衷。
D.一些不法分子殚精竭虑地制作假币,再想方设法使之流入市场,可谓居心叵测。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新冠肺炎传染,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
C.随着长沙地铁四号线的成功运行,使长沙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利。
D.我们今天仍要强调节约粮食,是因为它是尊重劳动的体现,也是勤俭持家的好习惯,更是维护的具体行动。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一种澄明的心境。
②然而,这种“心境澄澈的享受”却不易得。
③就连夏先生这样的职业读书人也觉得自己常常“并非在读书,而是在翻书、查书、用书”,以致在某个新年许下大愿:“今年要少写多读。 ”
④其实,如果做不到“少写多读”,那么,我们至少应该做到多读多写。
⑤这种心境是夜深人静时,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
⑥对于因为工作关系而每天离不开书的职业读书人来说,这种享受更不易得。
A.①③②⑤④⑥ B.⑤②③④①⑥ C.⑤①②③⑥④ D.①⑤②⑥③④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为“圣人”。
B.李清照,号东坡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C.今天是张爷爷的七十岁生日,王爷爷来贺寿说:“恭喜您进入古稀之年啦!”
D.丽丽说今天是她父亲的生日,小红向丽丽问道:“您的家父今年贵庚?”
6.下列对《昆虫记》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昆虫,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B.《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30年时间写就的十二卷本文学巨著,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C.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后,深刻地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生活,真是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习惯、活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种种描写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D.《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调轻松诙谐,情趣盎然,法布尔也被罗曼•罗兰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 评卷人 | 得分 |
| 二、句子默写 |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浣溪沙》晏殊)
(2)烽火连三月,________。(《春望》杜甫)
(3)杜牧的《赤壁》中蕴含机遇创造英雄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
| 评卷人 | 得分 |
| 三、语言表达 |
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同学的作业也是用搜索软件或各种作业软件来完成。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法。针对这种情况,初二(14)班准备开展“作业答案网络搜索利弊谈”,请你从利弊两个角度各陈述一条理由。
利:_______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_______
9.在《转身》一文的第⑤段的横线上,加上一段对乞丐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
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_______。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要求①符合文章情境和人物身份。②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少于120字。
| 评卷人 | 得分 |
| 四、诗歌鉴赏 |
清平乐
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注释】①帘栊(lián lóng):窗帘或门帘。②皓色:洁白的颜色。庭砌:庭阶。③盛气:雪花狂舞的气势。光引炉烟:那景象好像引发的炉烟。
10.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歌的体裁来看,这是一首词,“清平乐”是词牌名,只是规定了词的格式,与词的内容无关。
B.这是一首瑰丽、新奇的咏雪词。写作者晨起忽见雪花漫天飞舞,皓色茫茫的景象,想象奇特瑰丽,不落窠臼,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风格。
C.词的上阕写观看雪景,交待了时间、地点、事件。“高卷”见兴致之高,“远迷”是指远近迷漫、迷蒙,到处一片苍茫迷离的白色,显露出作者喜悦、痴迷之情。
D.下阕前两句由屋内写到屋外,先写屋内炉烟蒸腾,再写屋外的花草晶莹剔透,闪着寒光,好像挂满玉佩。
11.词的最后两句”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不带一个“雪”字,却是写雪的名句,请你简要赏析。
| 评卷人 | 得分 |
| 五、课外阅读 |
张巡,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开元末,擢进士第。巡繇①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更调真源令。土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巡下车,以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
安禄山反,(巡)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积六旬,大小数百战。当此时,王命不复通,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且上存亡莫知,不如降。六人者,皆官开府、特进。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巡引六将至,责以大谊,斩之。
至睢阳,……有召拜巡御史中丞。被围久,食尽,巡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贼知外援绝,围益急。众议东奔,巡、远②议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乘胜鼓面南,江、淮必亡。且帅饥众行,必不达。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城遂陷,与远俱执。巡众见之,起且哭。巡曰:“安之,勿怖,死乃命也。”巡不屈,年四十九。
(选自《新唐书·张巡传》,有删节)
[注]①繇:读yóu,由,从。②远:睢阳太守许远。与张巡一起守卫睢阳,被俘而死。
12.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人叵知”中“叵”的意思与成语“居心叵测”中“叵”的意思一致。
B.“或”有以下几种用法:①或者、也许;②有的,有人;③有时。“或以困厄归者”中的“或”指“有时”。
C.“责以大谊,斩之”与“称善者久之”(《周亚夫军细柳》)中的“之”的用法是一样的,都是代词。
D.“且帅饥众行,必不达”与“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中的“且”意思一样。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
B.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
C.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
D.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
15.你认为文中张巡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 评卷人 | 得分 |
| 六、现代文阅读 |
认识筷子
【材料一】人类的历史,是进化的历史,随着饮食烹调方法改进,其饮食器具也随之不断发展。原始社会,大家以手抓食,到了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进餐大多采用蒸煮法,主食米豆用水煮成粥,副食菜肉加水烧成多汁的羹,从羹中捞取菜肉时用餐匙极不方便,而以箸夹取菜叶食之却得心应手,所以《礼记》说:“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由此可见,新时期时代羹为带汁的菜肉副食,食羹用匙极不方便,以手来抓滚烫稀薄的羹是不可能的,于是箸成了最理想的餐具。
(选自“搜狐网”,有删改)
【材料二】筷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筷子“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地方”的传统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其次,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这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关系的理解。筷子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早在3000 多年前,就已经使用筷子吃饭了。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的用筷习俗皆是由中国传入的。筷子古时又被称为“箸”,后来流传到南方,因为“箸”的谐音为“住”,就是停住,住在河边的船家忌讳这个词,便把“箸”改为“快”,意为快开起来,讨个口彩。后来时间久了,又因为这个地方的人以竹子作为筷子的材料,所以把快字加个竹字头,“筷子”就这么流传开来。
(选自《筷子背后的中国文化》有删改)
【材料三】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回忆。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载体,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因为“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悟到心灵的依偎……启迪、传承、明礼、关爱、思念、睦邻、感恩、守望等中国人含蓄的情感,都可以通过一双筷子体现出来。
【材料四】在法国的餐桌上,你一定会见到这样的一个场景:入席前,餐巾置于主菜盘的上面或左侧。盘子右边摆吃主食的刀、汤匙,左边摆叉子。玻璃杯摆右上角,最大的是装水用的高脚杯,次大的是红葡萄酒杯,而细长的玻璃杯则是喝白葡萄酒时所用。主餐盘对面则放上吃点心用的小汤匙和刀叉。而在中国,餐桌上的摆设则大有不同,无论你即将吃什么,都会帮你添置一副碗筷,外加一个汤匙,这样简单的配置,足以满足你所有的要求。中国人用筷子的功夫,常常吸引外国人。西方近年来兴起了“用筷热”,还出现专门教人使用筷子的“培训中心”。有的医学家认为,使用筷子能带动人体的 30 多个关节和50 多处肌肉,有助于手的灵巧和脑的发达。也有人说,中国人的手特别巧,与从小用筷子有很大的关系。
16.下列对材料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筷子可以满足中国人用餐时的一切需求,不再需要别的餐具。
B.一双筷子可以传递中国人含蓄的情感,是中华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
C.在亚洲,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的用筷风俗都是由中国传入的。
D.法国的餐桌非常讲究,不仅吃不同的东西餐具不一样,而且摆放也有规矩。
17.结合【材料三】的内容,简要分析“筷子”蕴含了哪些文化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转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_____________。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18.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 地点 | “我”的行为 | 他人的行为或反应 | “我”的心理 |
| ①___ | 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 | 文雅谦和地道歉 | 感动 |
| 秦岭深处 | ②___ | 静静地远去 | ③___ |
| 南大街路口 | ④___ | / | 希望 |
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
20.“转身”的含义是什么? 结合原文和下面的名句,谈谈你对“转身”的看法。停留是刹那,转身即天涯。——白落梅
用一秒钟转身离开,用一辈子去忘记。——三毛
我们可以转身,但是不必回头,即使有一天,发现自己错了,也应该转身,大步朝着对的方向去,而不是一直回头怨自己错了。——刘墉
| 评卷人 | 得分 |
| 七、名著阅读 |
(1)填空:《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的一部纪实作品、全书共12篇,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______________。
(2)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你一定从中获得了精神营养,写出书中你最敬佩(喜欢)的一个人,并简要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评卷人 | 得分 |
| 八、作文 |
成长路上,有许多让我们感到快乐的事情。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时你会快乐;坚持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时你会快乐;为别人付出爱心时你也会快乐……生活中快乐的来源有许多,你的快乐来自何方呢?
请以“快乐来自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标题补充完整;(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
1.B
【详解】考查字音字形。
A.眼花潦乱——眼花缭乱,殚(dàn)精竭虑——dān;
C.遏制(yì)——è,春寒料俏——春寒料峭;
D.遗瞩——遗嘱,坦荡如砥(chí)——dǐ;
故选B。
2.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多用于写文章、绘画、工程设计等。 这里指楼房的设计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使用正确;
B.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这里指小说对主人公的描写生动形象,使用正确;
C.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这里指小林对老师的劝说没有触动,使用正确;
D.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词,不能用来形容不法分子,使用错误;
故选D。
3.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
A.两面对一面,在“是”的后面加“能否”或去掉“会不会”“能不能”;
B.否定不当,去掉“不”或“防止”;
C.成分残缺,去掉“随着”或“使”;
故选D。
4.D
【详解】阅读文本内容,叙写的中心内容是“心境”,句①开启了话题,所以①为首句;⑤句“这种心境”承接①句进行解释说明,应该放在第二句;⑥与②构成递进关系。据此可得出答案为D。
5.C
【详解】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孟子是战国时人,被后世尊为“亚圣”;
B.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D.“家父”指自己的父亲,应把“您的家父”改为“令尊”;
故选C。
6.B
【详解】B.《昆虫记》是十卷本,不是“十二卷本”。故选B。
7. 似曾相识燕归来 家书抵万金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详解】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燕、抵、周郎、雀”等字词容易写错。
8. 利:示例:网上资源丰富, 可以解决很多疑难问题,方便快捷;可以呈现一道题的多种解法,运用得当时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 弊:示例:一遇到问题就搜索,不愿思考,会产生依赖性;自控力差的就变成抄作业,不利于学习和成长。(言之有理,各答到一点即可)
【详解】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需从利弊两个角度分别陈述一条理由。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
利:作业软件借助网络运行,资源丰富,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业时遇到的问题,而且方便快捷。如果合理运用,完全可以成为学生提高成绩的有效手段。
弊:学生会对作业软件形成依赖心理,长期使用,会极大程度上弱化学生思考的能力。对于那些没有自制力的同学,作业软件很可能变成抄作业软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9.示例:他坐在台阶上,瘦弱的身躯前面摆着一个铝箱,里面装着极少的钱币。他两手向前伸着,期盼的眼光看向每一个行人。一阵冷风吹来,老人浑身瑟缩着,如风中摇摆的树叶。他不由得抱紧了身子,借此让身体暖和一些。瘦弱的脸上,那一双凹下去的眼睛,仿佛凹得更深了。
【详解】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围绕“外貌、动作、神态描写”作答。示例:他手里拿着用来乞讨的破旧不堪而又古老怪异的黑色帽子。他的衣服似乎一辈子都没有换过,原本洁白的上衣现在已变成黑色,而且短小得衣不蔽体,像几条破烂的布条拼成的。他瘦骨嶙峋,似乎风一吹就能把他刮跑。他目光呆滞,拄着一根树枝作拐杖,踉踉跄跄地朝前走去。
10.D
11.这两句想象奇特,比喻生动。把雪比作是揉碎的白云,这漫天飞雪应该是天上的神仙喝醉了酒,胡乱把白雪揉碎而幻化来的,想象十分奇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的洁白、轻盈,也写出了雪花漫天飞舞,气势盛大的景象之美,表达了作者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解析】10.考查诗歌理解与分析。
D.根据词后注释“那景象好像引发的炉烟”可知,“盛气光引炉烟”并不是描写屋内炉烟蒸腾,而是描写屋外雪花狂舞的气势好像引发的炉烟。故选D。
11.考查词句赏析。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意为:该不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乱把洁白的云彩揉碎。天仙一旦豪饮了银河的美酒酩酊大醉后,竟然也顾不得自身的天生丽质,使出如此粗鲁的手段来把白云乱揉得碎末纷飞,化作漫天大雪,遍地银涛。显示了作者瑰丽的想象。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雪花比作揉碎的白云,白云洁白轻盈,以此喻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雪的洁白、轻盈,也写出了雪花漫天飞舞,气势盛大的景象之美。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看到雪花狂舞时的兴奋与喜悦之情。
12.A
13.D
14.六个将领把力量不敌叛军的情势报告了张巡。
15.张巡是个有勇有谋、有节操的爱国之士。他治理有方,为平定地方豪强,一到任就依法斩杀大豪强华南金,杀一儆百;他足智多谋,假装答应六个大将的劝降,过后将六人以理斩杀;他忠贞爱国,率众死守睢阳,即使被俘也不惧怕。
【解析】1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时人叵知”的意思是:当时人不了解他。叵:不;
“居心叵测”的意思是: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叵:不,不可;
B.“或以困厄归者”的意思是:有的人因困难来依靠。或:有的人。不是“有时”;
C.“责以大谊,斩之”的意思是:用大义来责备(他们),杀了他们。之:代词,他们;
“公将鼓之”的意思是:“庄工将要击鼓”。之:补足音节,不译。
D.“且帅饥众行,必不达”的意思是:况且率领饥饿的行进,一定不会成功(达到目的地)。且:况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的意思是: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要就近九十。且:将要。
故选A。
13.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的意思是:张巡表面假装答应,第二天在大堂上设置天子画像,率领将士们朝拜,(将士们)人都哭泣。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
故选D。
1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白(禀告,报告)、以(把)、势(形势)”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15.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谈举止和所做的事件分析作答。
根据“博通群书,晓战阵法”可知,张巡是一个能文能武之人;
根据“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可知,张巡是一个勤政爱民,扶危济困之人;
根据“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可知,张巡是一个身先士卒,勇猛杀敌之人;
根据“巡引六将至,责以大谊,斩之”可知,张巡是一位足智多谋、治军严明之人;
根据“安之,勿怖,死乃命也”可知,张巡是一个忠贞爱国、坚强不屈之人;
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张巡宇巡,邓州南阳人。博览群书,通晓兵法。志向高远,不拘小节,交游的都是君子长者,不与庸俗之辈合流,当时人不了解他。开元末年,考中进士。张巡由太子舍人的京官,外放为清河县令,政绩突出,有气节讲义气,有因困难来依者,倾囊相助无吝色。又调任真源县令。县内多强横狡猾的不法之徒,县衙大吏华南金作威作福、专横跋扈,张巡刚到任,就依法处决了他,而赦免了余党,这些人无不改邪归正。
安禄山反叛,张巡就起兵讨伐叛贼,跟随他的有一千多人。 张巡纵横驰骋与敌人决战。自己受了伤也不顾惜,军士们尊奉他主持军务。积六十天,大小数百战。在这个时候,君王的命令不能通达,六个将领把力量不敌叛军的情况报告张巡,(说)况且皇。上生死不知,不如投降。这六个人都做官至开府、特进。张巡表面假装答应,第二天在大堂上设置天子画像,率领将士们朝拜,(将士们)人人都哭泣。张巡把六个将领带上来,用大义来责备(他们),杀了他们。
到了睢阳,……皇帝有绍收任命张巡为御史中丞。(睢阳) 被围困久了,粮食吃尽了,张巡的士兵大多饿死,活着的人都受了伤,销都用尽了。叛贼知道(城内)没有外援了,围攻更加紧急。大家商量向东撤退,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的保障,如果放弃了睢阳,叛贼就会乘胜击鼓向江南进攻,江淮一带- 定会失守。况且率领饥饿的行进,一定不会成功(达到目的地)。十月癸丑,叛贼攻城,士兵都精疲力竭不能作战。睢阳城于是被攻陷了,张巡和许远都被抓住了。张巡的部下看见他(被俘的情形),都站直来而且哭了,张巡说:“(大家都)安心吧,不要害怕,死是命啊。”张巡不屈服(被杀),时年四十九岁。
16.A
17.①筷子蕴含着“家”的文化。②筷子是中国人生活的情感纽带,传递着中国人含蓄的情感。
【解析】16.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A.结合【材料四】“在中国,餐桌上的摆设则大有不同,无论你即将吃什么,都会帮你添置一副碗筷,外加一个汤匙,这样简单的配置,足以满足你所有的要求”可知选项错误。故选A。
17.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结合【材料三】“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回忆。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载体,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因为‘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悟到心灵的依偎……启迪、传承、明礼、关爱、思念、睦邻、感恩、守望等中国人含蓄的情感,都可以通过一双筷子体现出来”可得:筷子蕴含着“家”的文化;筷子是中国人生活的情感纽带,传递着中国人含蓄的情感。
18. 北京火车站 我停下来,给她让路 失落和惆怅 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贫苦老人身上
19.参考: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水声比喻成母亲的轻唤声,生动形象表现了水的灵性和环境的幽美,也表现了作者此时内心的宁静喜悦之情。
20.参考:浅层含义是指转过身子看后面或侧面的东西或转过身来;深层含义是不管是自然的景物变化,还是人类的种种人生经历,它都不依你的意志为转移,自然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看法:转身在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一旦转身身边的一切就都不是从前了。我们要珍惜当下的人和事,不要给自己留遗憾,不要因失误而抱怨,要积极面对今后的每一天。
【解析】18.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
①空:根据本文第③段“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可知,在北京火车站,“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但是他却文雅谦和地道歉,我为之感动;
②③空:根据本文第④段“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可知,在秦岭深处,“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看着她静静地远去,但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
④空:根据本文第⑤段“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可知,在南大街路口,“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贫苦老人身上,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希望。
19.本题考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结合句子“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可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河比作镜子和绸缎,将小河里的河水的清澈和柔和表现得淋漓尽致,把水声比作母亲的呼唤声,体现了水声的亲切动听,结合第④段“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可知,这里将小河的环境描写得这么美好,就更能突出秦岭环境的美好,也更能体现出作者此时内心的恬淡和愉悦之情,同时为下文小女孩的出场做铺垫。
20.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以及谈看法。标题的含义应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来分析作答。
表层含义:“转身”本义指转动身体,改变面对着的方向,结合本文第③段“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第④段“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第⑤段“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可知,这里的“转身”指转过身来,转过身子看后面或侧面的东西;
深层含义:结合本文第⑥段“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第⑦段“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可知,这里的“转身”指人们在人生路途中与美好事物相逢相遇的短暂,它体现的是世事的变迁,随着时间的流逝,物是人非,纵然有时并非人之所愿,但却无法改变。
看法:“停留是刹那,转身即天涯”的意思是:一转身就再也不见,相隔天涯海角。“用一秒钟转身离开,用一辈子去忘记”指的是:离开时很坦然,但是离开真的不能再见时却会带来长久的遗憾。这两句都体现了一旦转身可能就不复从前,因此我们应该且行且珍惜,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日子,珍惜彼此还能相见的日子;“我们可以转身,但是不必回头,即使有一天,发现自己错了,也应该转身,大步朝着对的方向去,而不是一直回头怨自己错了”这里体现的是,不必为了错误而止步不前,应该朝前看,向前走,不纠结过往,不负当下,应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21. 《西行漫记》。 示例一“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示例二:客观报道了中国党和红军的真实生活。 示例:我敬佩毛。他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他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书中人物,理由合理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文学常识的识记。《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记述了埃德加·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该书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据此填空即可。
(2)本题考查对《红星照耀中国》中人物的把握。从中选出一个最敬佩(喜欢)的一个人,并简要说说理由即可。
示例:我敬佩周恩来,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
22.例文:
快乐来自坚持
冬日的阳光轻抚着窗沿,阳光下,有一阵阵沉重的喘息;阳光下,有一道奋力奔跑的身影;阳光下,有纷纷飘落的快乐,丰盈而又鲜亮。我的思绪随着窗畔的阳光一起回到了那年夏天。
那一天,似乎格外炎热,阳光把他所有的力量积蓄起来,化作一柄锋利的宝剑撕开重重云雾直直刺向大地。知了在树上痛苦的呻吟,树叶儿害怕的蜷起身子,小草也臣服般的弯下了腰,我在这炎炎的烈日下向着八百米那个似是永远到不了的目标吃力却又奋力的奔跑。
丧钟般的哨声响起,我在那用肉眼看来似是要融化的塑胶跑道上撒开脚丫子向前跑去,总共三圈不到的路程对我来说却是如同二万五千里长征,何其遥远,何其漫长。渐渐地,我的体力跟不上了,和跑在前面的“大”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我身后经过的路程才不过一圈半!嗓子里像是在冒烟,火辣辣的,又干又痛,汗水雨一样地从脸上滑下滴落在跑道上,形成一个小小的圆形的阴影,可一会儿就被太阳烤干了……
放弃吧,停下吧,休息吧!我的心中有一个声音蛊惑般的响起。要放弃吗?要停下来休息吗?我不知道,我只是麻木地奔跑,步子越跨越小,脚也越来越软,提不起来,就像是被融化的塑胶黏住了一般。与此同时,我的心中又出现了另一个声音:你想放弃吗?想停下休息吗?你就如此无用如此懦弱不堪,无法坚持吗!那是我的骄傲与倔强共同发出的呐喊,那样清晰,那样响亮,引起我灵魂的共鸣!
对!我不能放弃,我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我重新燃起斗志,奋力迈开两条沉重的腿跑动着。尽管那炽烈的阳光灼着我的皮肤,那强势的热风阻着我的身体;尽管我只听得到那像是拉风箱一般的呼哧作响的呼吸声;尽管我的心脏不要命的跳动到发疼,我依旧坚持着。我不想失败,我的骄傲与倔强也不容许我的失败!抬起头,我已然跨过了终点,我胜利了,胜过了自己,打败了自身的惰性。
每当你想放弃的时候,想一想是什么支撑着你一路坚持。在放弃与坚持这两者之间,我凭我的骄傲与倔强选择了坚持。
阳光下,那些纷纷飘落的快乐因浸透着我的坚持,显得丰盈、鲜亮。
【详解】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快乐”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是由内而外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来自”就是来源于,点明了快乐的原因或出处。可补写的内容很多,如你最喜欢的音乐、最愿意弹的钢琴曲、最爱看的书籍等;也可以是窗外的一棵梧桐树、眼前的一颗小草、耳畔的几声鸟鸣等;甚至可以是你追求的一种品质、前进的一丝动力等。本文要求写成记叙文,所选事件的内容要突出所填词语的意义,要能突出“快乐”的感受,所以文章不管写什么怎么写,都要有“快乐的笔调”,表现出快乐的情绪。
2.选材构思。比如写“快乐来自梦想”,先点明你的梦想是什么,然后叙述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你的努力,经努力而实现了梦想,感受到了“追梦”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比如写“快乐来自成功”,先点明自己在成功之前遇到了什么挫折和困难,之后又采取了什么样的办法获得成功,最终收获成功的快乐;比如写“快乐来自爱心”,可以写自己在某个时间地点帮助一位走路困难的老人、为一位在地铁站乞讨的婆婆买午饭、把家里不穿的衣服捐献出去还收到了孩子们的感谢信等等。重点要写出“献爱心”给我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比如写“快乐来自坚持”,可以写自己在烈日炎炎的下午参加八百里比赛,跑了一段坚持不住,本想放弃却更想反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坚持,最后重新燃起斗志,直至跨过终点线等等。文章最后要引申对事件的叙述,用抒情的笔调,写自己的快乐源自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快乐,表达自己的幸福感,表达自己的“谢意”,表达自己的珍惜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