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中语文《猫》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20:00:33
文档

初中语文《猫》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文中生字、新词,锻炼查工具书及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并逐步提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鉴赏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查字典、圈点勾画、研讨合作把握文本内容。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
推荐度:
导读初中语文《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文中生字、新词,锻炼查工具书及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并逐步提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鉴赏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查字典、圈点勾画、研讨合作把握文本内容。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
初中语文《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文中生字、新词,锻炼查工具书及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并逐步提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查字典、圈点勾画、研讨合作把握文本内容。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

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引导法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学生举手)那么请你给大家讲讲自己和猫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检查字词

1.介绍作者:(多媒体出示作者相关文学常识)

郑振铎(1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字词识记

污涩(sè ) 怂恿(sǒng yǒng) 婢女(bì)蜷伏(quá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诅骂(zǔ) 红绫 (líng )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悲楚:悲伤 惩戒:惩罚 

妄下断语:胡乱下结论 

三、整体感知:(多媒体出示问题)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2.这几只猫结局怎样?对它们的亡失或屈死,“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3.完成下表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第一

只猫 隔壁要来的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很活泼 宠物 病死

第二

只猫 舅舅家抱来的 浑身黄色,很可爱 更活泼,更有趣 宠物 丢失

第三

只猫 张婶捡来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打跑而死

4.三只猫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三只猫遭遇不幸后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发展变化? 

第一只猫:愉悦  → 酸辛  难过

第二只猫:快乐  →怅然 愤恨

第三只猫:厌恶  → 愤怒  自责

5.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6.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写两次可爱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7.我家三只猫最后结局都是亡失,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二、三、四题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内容导入

(过渡)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对第三只猫大打出手的呢?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是怎样的呢?

二、精读赏析

重点品读15--3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评判一下此次案件。

学生跳读这部分后同学之间议论,合作交流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1.案发现场情况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作者为什么怀疑是那只丑猫?)

(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的不够。

5.“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吗?

(不是)事实: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6.案件定性:冤案

7.案件反思:

(1)在知道了案件的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过,自责,内疚  ( 知错就改 同情弱者 严于自省 勇于自责)

(2)为什么会造成冤案?

由于我的过失

“我”的过失是什么?(原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过失?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动物”

“我”没有对鸟亡事件做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地调查研究便草率的做出了判断。

根本原因:“我”对那只丑猫抱有偏见。

(3)师:就是因为我的偏见,才导致了第三只猫的死亡。所以较前两只猫,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的难过。(此处穿插题)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作者借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平等地对待生命 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

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三、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第三只猫,你会对作者或是人类说些什么呢?

a“我终于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了!”

b“希望你们能善待我们!生命是平等的。珍惜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

c“你伤害了我,我恨你们!人类太自私了,太残酷了!”

d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家人、朋友及所有身边的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四、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五、总结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是被人们所注意,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六、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文档

初中语文《猫》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文中生字、新词,锻炼查工具书及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并逐步提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鉴赏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查字典、圈点勾画、研讨合作把握文本内容。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