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设计
学 习
内 容
| 分 析 | 《草房子》是著名作家曹文轩的经典作品。这部文质兼美的儿童文学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作者在描写他们时,采用的是近乎白描的手法,虽然叙述视角灵活多变,但叙述者显然是有意识地自我约束,为人物的解读留下了余韵无穷的空白,每个读者都能对人物形象有不同的理解。书中的精华,无疑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代表的是人物心灵成长的轨迹。 | 
| 学 情 现 状 分 析  | 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积累,现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在前面几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的作文,已经积累一些写作经验,是学生进行了大约六年的语文学习对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与训练。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的鲜活人物形象,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感悟人物形象,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同时,六年级的学生与《草房子》中的几位主人翁处于相仿的年龄,他们正处在美好的童年生活中,也和文中的儿童一样经历着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事。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让学生感悟童年,追寻心灵成长的足迹。  | 
| 重 点 难 点 预 设  | 通过人物描写,抓住关键事件,分析人物形象,体悟作品的人文主题。 | 
| 学 习 目 标 设 定  | 1、采用“班级阅读交流会”的形式,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感受作品语文文字的魅力,分析作品人物形象,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  | 
媒 体
| 资 源 | 电脑、投影 | 
| 方 式 方 法  | 讨论、交流 | 
| 教 学 结 构 流 程  | 一、诗意引入,走进作家作品 二、交流经验,回顾读书方法 三、分享汇报,围绕三个问题 四、感悟情怀,书写身边的美  | 
【主要内容】
1.学生历时两个月读完原著,并适当做批注。
【评价反馈】
1.全班完成
【主要内容】
1. 初读文中片段,体会人物形象。
【评价反馈】
1.学生能从一些片段体会任务形象。
【主要内容】
1. 仿照书中写人物的方法写人。
【评价反馈】
1.全部完成,效果不错。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诗意引入,走进作家作品
1、分享故事,诗意引入
师:同学们,写《童话大王》的大作家郑渊洁和小朋友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生合作读)
“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
“希望。”
“那我去敲门,你会去开门吗?”
“当然开门。”
“我要是晚上敲门呢?”
“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
“那——我怎样才能找到你呢?”
“是在房子里吗?不;是在花园里吗?也不是。”
“我就在书中等你。”
孩子们“我就在书中等你。”是这位叔叔与我们的心灵相约。我们展开书页,其实就是在走进作家的心田,我们的目光走过文字,其实是在和作家亲密的对话,去赴一个不见不散的心灵之约。
2、介绍作者。
了解作者、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开课之初,通过诗意故事导入,打消学生与整本书阅读的隔阂和畏难情绪,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补充作家资料,知人论事,为学生多角度感悟作品创造条件。】
二、交流经验,回顾读书方法
同学们,在过去的两个月里,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书中与曹文轩叔叔亲密交谈,一起走进那座充溢着古朴、温馨、浪漫与清新气息的草房子。
现在,让我们再次通过读封面、读序言、读目录、读书评等方式帮助我们读好整本书,一同去回味这一段难忘的心灵之约。(课件出示《草房子》的封面、序言、目录、书评)
【设计意图:“读整本书”重视学生读书方法的培养。这一环节通过课件展示封面、序言、目录、书评,回顾“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同时让学生自然回归原文,作好分享的准备。】
三、分享汇报,多角度阅读
1、品“人”
(1)回顾主要人物:在这些美丽的草房子里,生活着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现在我们就到油麻地小学去寻访这些可爱的人。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朋友?看谁知道的最多。
(2)人物素描游戏
①我来考考大家对他们的熟悉程度。我从书中裁剪了一些文字片断,请仔细听我读,你们在感受作者语言魅力的同时,迅速判断出文字描写的是书中的哪个人物?
②为什么你能判断出老师说的是哪个人?
③学生交流总结:我描述的时候说出了人物的特点以及书中写到的几个典型事例。通过典型事例,描述人物特点,这就叫做“以事表人”。
(3)这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中,让他们成长的关键事件是什么?
附:《草房子》人物及关键事件
| 人物 | 关键事件 | 关键事件的前后变化 | 
师指导点拨。
(依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5)回归文段,多种形式朗读句子,感悟人物形象。
(7)同学们,草房子塑造了这么多形形色色个性鲜明的人物,你认为他们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吗?(共性:善良、坚强、懂得爱,不断成长……)
(8)老师小结:这本书的背景是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也许我们永远不会经历那些人事变迁,生离死别,但是从这些孩子和老师身上,从他们在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默默温馨中,我们感动着、收获着,追寻着文中主人翁们心灵成长的足迹,我们也似乎也随着他们一同成长,这就是文学作品对我们心灵的陶冶和净化。
【设计意图:“感受作品的景美人美,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本环节的设计摒弃了精读通讲的形式,采用粗线化设计,带领学生通过交流、分享、有感情朗读文中优美的语句,感知课文内容,注重人物形象的品读感悟,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评价以及鉴赏能力。】
四、感悟情怀,书写身边的美
1、师:美丽的文字,感人的故事,温馨的细节,一部《草房子》就像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在享受之余感受到了人世间最珍贵的真善美,亲人之爱、朋友之情、同学之谊,苦难中的悲天悯人,绝境时的永不放弃,这就是人文情怀,拥有它,世界才是最美好的。孩子们,人生中每个与你相遇的人,他们的美,你们发现了吗?
2、出示课件:学生五年来生活、学习、活动的照片
3、练笔:回想六年的小学生活,发生了多少令你难忘的、感动的、记忆犹新的故事?仿照曹文轩的写作方法,写写让你们成长的事?
作业:
景物的优美,人物的纯美,孩子们,我们今天通过读书交流会和曹文轩叔叔又一次美美地相聚在草房子里。“好书不厌百回读”,希望同学们课后把《草房子》好好地再读一遍,相信你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1、鼓励学生读完整本书后,制作个性化的阅读分享作品。
(如读书卡、手抄报、读书笔记、书签……)
2、《草房子》作者曹文轩叔叔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如《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等,课后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继续阅读徜徉在曹文轩叔叔的美文中。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分享交流活动,学生对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人文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课后鼓励学生重读名著,利用PPT等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和互联网教学资源拓展阅读,使阅读层次层层递进,阅读范围步步拓展,以一本名著带动系列名著,激发了阅读名著的欲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