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呼吸系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即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总称。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因素,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又是老年人群常见的并有一定危险的疾患。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
为了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我科自2011年4月—2014年5月观察一组COPD的患者,经过多方面采取的相应的对症治疗及护理措施,效果较为满意,现将治疗与护理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50例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标准的患者。男3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8.1+8.9)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4例,慢性支气管炎16例。心功能Ⅱ-Ⅳ级。其轻-中度低氧血症38例,重度12例。2h后患者病情有了明显改善。8h后36例患者PaO2,PaCO2恢复正常。3天后45例患者PaO2,PaCO2恢复正常,低氧血症完全纠正。
低氧血症产生的原因较多,除了COPD本身的因素之外,其呼吸中枢反应性的异常也是造成低氧、二氧化碳潴留的原因。因此,患者夜间发生气短或呼吸困难较多,严重的可威胁患者生命。一旦患者夜间发作气短或呼吸困难,即应进入抢救状态。先让患者保持半卧位,吸氧,建立静脉输液,进行心电监护及做好血气分析或电解质检查,护士应守护在患者床旁,积极抢救,将有效的改善低氧血症所致的症状和不良影响,使患者转危为安。
2 病情观察及治疗护理
2.1 病情观察
2.1.1 控制COPD的症状:控制COPD的症状往往可以降低COPD患者的发病频率和严重程度。因此,要熟悉COPD的血氧变化特点,而COPD患者病情变化多发生在夜间。因此,夜间加强巡视,做好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2.1.2 神志的观察与护理:缺氧早起出现睡眠形态紊乱,尤其是夜间兴奋,易与普通的睡眠障碍想混。夜间兴奋与血中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有关。常应用呼吸兴奋剂加入液体中静滴,以改善通气,加速二氧化碳的排出。
2.1.3 咳嗽、咳痰的情况: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并观察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咳嗽,有无伴随哮鸣音或疼痛。注意痰的性质、颜色和量,并对患者进行咳嗽指导,禁用镇咳药。
2.1.4 气短和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同时也要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和用力情况。呼吸困难能否平卧,有无进行性加重。如果呼吸浅慢,伴神志改变,常提示有肺性脑病,应及时处理。
2.1.5 紫绀情况:紫绀常出现在皮肤薄,色素少而血流充足的部位。观察口唇、甲床、鼻尖、耳垂、额部等部位皮肤黏膜有无紫绀。
2.1.6 血气情况:抽取动脉血检测,了解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特别是氧分压、氧饱和度的情况。
2.1.7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肺总量,功能残气量和残气量增高,肺活量减低,表明肺过度通气,有参考价值。一氧化碳弥散量,一氧化碳弥散量及一氧化碳弥散量与肺泡通气量比值下降,有参考价值。
2.2 治疗:稳定期治疗:教育和劝导患者戒烟,消除一切环境因素。急性加重期治疗,急性加重是指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比平时加重或痰量增加或成黄痰。或者是需要改变用药方案。
2.3 氧疗
2.3.1 给氧方法:低流量吸氧,选用能提供比较稳定的氧浓度、患者用后无不是感觉、易于接受、并能坚持长时间应用的鼻导管或鼻塞给氧,要防止脱落与阻塞。吸氧时间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保证氧疗的安全、通畅、有效,并指导患者用鼻呼气。若吸氧仍不能有效地改善缺氧或PaCO2进行性增高,可用呼吸机供,氧浓度不宜超过60%。
2.3.2 给养效果评价:如呼吸频率减慢、节律正常、心率减慢、心律失常消失、皮肤发绀改善、皮肤温暖、少汗、神志恢复正常、呼吸困难减轻、PaO2与PaCO2差值为2-2.67kPa时,提示组织缺氧改善。
2.4 确保呼吸道通畅,提高血氧浓度
夜间口咽部分泌物易积聚在呼吸道,加之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出,导致气道阻力增加,通气量降低,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因此,要及时评估患者的饮水量及咳痰能力,检查呼吸音、痰的性质、量,相应采取湿化痰液、刺激咳嗽、协助患者排痰、或者是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等有效措施,以确保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量,提高血氧浓度。
2.4.1 湿化痰液:除非禁忌外,鼓励患者每天饮水量约2000毫升左右。或给予痰易净、糜蛋白酶痰液稀释剂或祛痰剂,夜间并给予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2.4.2 刺激并协助有效咳嗽:睡前协助患者取坐姿或半卧姿势、膝盖弓起,患者双手抱膝;
或在胸部和膝间垫一枕头,用双手夹紧,教导患者先深呼吸数次,利用横隔式呼吸的方式将气吸至腹部至无法再吸气时(即呼气末),摒住气约3s后,腹肌用力及患者两手抓紧支持物,将痰咳出。必要时用吸痰管插入患者咽喉部,借助吸痰管对局部的刺激引起咳嗽,将痰咳出。
2.4.3 辅助排痰:采用叩击及吸引的方法进行。夜间由护理人员帮助翻身,先翻向一侧,然后将手形成杯状,有节律的叩击背部以松脱支气管内的分泌物,以刺激咳嗽排除痰液,吸引的方法可采用经鼻或口腔插入吸痰管作咽部吸引,同时也可经纤维支气管镜用少量盐水冲洗吸引,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引流。
2.5 药物治疗护理
2.5.1 支气管扩张剂:短效受体激动剂适用于COPD加重期,若疗效不显著可加用抗胆碱药物。较严重的COPD加重者可静脉滴注茶碱类药物。其作用时间较长,副作用小。该药在血液中溶度较大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甚至抽搐,心律失常等严重反应,有条件者应监测茶碱血药浓度。
2.5.2 糖皮质激素:在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的基础上加服或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可静脉给予强的松龙。
2.6 心理护理:患者夜间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以凌晨1-3点最低。产生低氧态下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淤积,影响通气功能;同时,夜间睡眠状态下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淤积,影响通气功能;部分患者合并阻塞性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大多数患者因害怕夜间产生呼吸困难,因此患者会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影响夜间休息。对此,护理人员应该运用沟通技巧,以热情的态度,柔和的语调,友善的言词与之交谈,关心,体贴患者,帮助他们消除不必要焦虑和恐惧情绪,治疗操作时也应准确,熟练,保证患者的夜间睡眠。
2.7 预防:COPD的预防主要是避免发病的高危因素、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戒烟是预防COPD的重要措施,也是最简单易行的措施,在疾病的任何阶段戒烟都有益于防止COPD的发生和发展。减少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吸人,可减轻气道和肺的异常炎症反应。积极防治婴幼儿和儿童期的呼吸系统感染,可能有助于减少以后COPD的发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可帮助改善机体一般状况。此外,对于有COPD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监测,以尽可能早期发现COPD并及时予以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