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第 3 课时
沈闸中心小学 马振林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例3,“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的1-5题。
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在探索与交流中体会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出示:60+30×3 63÷7×4 2×50-40 52+420-70
2. 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1)理解题意。 出示教材第38页例3情境图及问题。 提问:要求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买1个书包后还剩多少元) 引导:怎样列式? 50-20=30(元) 追问:每本笔记本是5元,30元可以买几本? 30÷5=6(本) 提问:刚才我们列的是分步算式,怎样列综合算式? 让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相应算式。 学生可能回答:50-20÷5。
(2)学习算理。 引导:“50-20÷5”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应该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和我们分步列式中的先算减法再算除法的计算顺序不同,如何才能使这道算式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引导: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算式里添上小括号,不管小括号里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教师板书添上小括号: 提问:现在这道题,变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并指明学生板演。
(3)师生总结:先算“50-20”,在“50-20”的下面画出横线,再进行计算。 (50-20)÷5
= 30÷5
= 6(本)
2.试一试。 出示:(42-18)×30 95-(24+50) 让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寻找错例。 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3.归纳小结。 我们在计算混合运算时,一定要先分析,确定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像这样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里,不管括号里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都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用线画出每题应先算什么,再进行计算,最后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教材第39页“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2)提问:变式和原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完成教材第39页“想想做做”第5题。
(1)让学生先读题,在列综合算式。
(2)学生交流汇报自主学习成果,交流内容包括: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每一步列式的含义、列综合算式时应注意什么。
(3)教师适时评析错例(如综合算式时忘了加括号)。
4. 四年级一班有男生23人,女生25人。每4人一组去参加劳动,一共要分多少组?
(1)让学生先读题,在列综合算式。
(2)学生交流汇报自主学习成果,交流内容包括: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每一步列式的含义、列综合算式时应注意什么。
(3)教师适时评析错例(如综合算式时忘了加括号)。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教材39页第2、4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