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基坑开挖造成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20:02:21
文档

基坑开挖造成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基坑开挖造成的质量通病及防治(一)浅基基坑槽底超挖1.现象:基坑槽底部分或全部,开挖深度超过设计深度。2.危害:槽底超挖部分,扰动原状土的密实性,降低浅基地基承载力,易使浅基下沉、开裂、倾斜。3.原因分析:采用机械开挖时,施工现场未设专人盯测槽底标高,造成基坑槽底超挖,简称“基底超挖”。4.预防措施:(1)机械开挖时,槽底的控制标高应比设计标高提高15~30cm,机械挖完后,再用人工清槽;(2)改进机械挖土的铲斗,减小斗齿扰动土的厚度,相应减少槽底预留厚度。配合专人,随挖随按槽底设计标高,进行
推荐度:
导读基坑开挖造成的质量通病及防治(一)浅基基坑槽底超挖1.现象:基坑槽底部分或全部,开挖深度超过设计深度。2.危害:槽底超挖部分,扰动原状土的密实性,降低浅基地基承载力,易使浅基下沉、开裂、倾斜。3.原因分析:采用机械开挖时,施工现场未设专人盯测槽底标高,造成基坑槽底超挖,简称“基底超挖”。4.预防措施:(1)机械开挖时,槽底的控制标高应比设计标高提高15~30cm,机械挖完后,再用人工清槽;(2)改进机械挖土的铲斗,减小斗齿扰动土的厚度,相应减少槽底预留厚度。配合专人,随挖随按槽底设计标高,进行
基坑开挖造成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浅基基坑槽底超挖

1.现象:基坑槽底部分或全部,开挖深度超过设计深度。

2.危害:槽底超挖部分,扰动原状土的密实性,降低浅基地基承载力,易使浅基下沉、开裂、倾斜。

3.原因分析:采用机械开挖时,施工现场未设专人盯测槽底标高,造成基坑槽底超挖,简称“基底超挖”。

4.预防措施:

(1)机械开挖时,槽底的控制标高应比设计标高提高15~30cm,机械挖完后,再用人工清槽;

(2)改进机械挖土的铲斗,减小斗齿扰动土的厚度,相应减少槽底预留厚度。配合专人,随挖随按槽底设计标高,进行人工清槽。

5.治理方法:清除超挖范围的松土,按软弱地基处理。

 

(二)基坑浸水

1.现象:基坑开挖中或开挖后,被地下水或地面水淹没基坑槽底。

2.危害:基坑槽底地基土被水浸泡,达饱和状态,经过扰动,由固塑状态变成液态,形成“基底扰动”质量通病。影响进行正常基础施工操作。

3.原因分析:基坑开挖时,防水、排水措施没有或考虑不周;或开挖前,不进行人工降水,以及人工降水失效,造成基坑浸水。

4.预防措施:

(1)开挖基坑前,在基坑周围的场地上,设置排水系统,截留地面水,防止地面水流人基坑。

(2)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需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可采用明排水和三级深度挖土法挖基坑。即挖土深度和排水沟、集水井,始终保持三级深差,每级深差一般为0.2~0.5m。开挖时,先从标高最低处开始,并在最低处设置集水井,如图2-2-3所示。除明排水后,也可采用各种井点降水法,将地下水降至基坑最低标高以下0.5m再开挖。

(3)如果基坑开挖后,不能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可在基坑设计标高之上,预留0.15~0.3m厚的一层土不挖,待下一工序开始前,再人工开挖至槽底的设计标高。

5.治理方法:已浸水的基坑,要立即查找造成水浸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故障,将水排净。未排净丽,不得有人币¨没施扰动基底土,待晾晒后再用地基处理方法处理。非粘质土,晾晒后地基土无扰动,可不进行处理。

 

(三)基底扰动

1.现象:开挖中发生超挖,仪虚土掩盖,未做地基处理,或浸水后人下去挖排水沟,清淤泥,基底原状土受践踏由固体变为流体,这两种情况均称为基底扰动。

2.危害:基底扰动,破坏了地基土的原始紧密状态,引起浅基础发生裂损、不均匀下沉等工程质量缺陷。

3.原因分析:同(一)和(二)的原因分析。

4.预防措施:

(1)采取(一)的措施,避免超挖;采取(二)的措施,避免水浸。

(2)发生水浸后,避免在晾晒干以前,人为扰动基底原状土。

5.治理方法:同(二)的治理方法。

 

(四)流砂

1.现象:开挖基坑时,遇粉、细砂层,由于排水方法不当,粉七粒、细砂粒随抽水而发生“浮扬”状态,头天挖至设计标高,第二天坑底又在设计标高以上,造成坑底土层上涌。基坑周围坍陷。

2.危害:“流砂”现象使基坑开挖无法正常进行。严重时,会造成基坑周围地面的大面积坍陷,危及施工现场其他结构物的安全。

3.原因分析:由于地质资料不清,不知有粉、细砂夹层,采取集水坑排水法。在排水的过程中,坑外的水流,经板桩底端从下向上流进集水井,水对上粒,施加一种向上的渗透力,超过了坑底下地基上在水中的浮密度时,土粒被向上的水流“冲”起来,使坑底上挖后回涌。基坑周围,由于其深层土粒流走。产生空隙而沉陷。

4.预防措施:开挖基坑前,通过熟悉设计资料及实地踏勘访问,尽量详细摸清该处地质、水文状况,然后采用恰当排水方式,如井点排水,或改变为水下施工方法。

5.治理措施:发生流砂现象后,马上停止集水井抽水,然后改排水方法为井点法降水。所谓井点法,就是使水由基坑内,向外流人事前埋入的井点管的滤管,然后用泵将水从滤管中抽走。由于滤管周围在埋设时,设有反滤层,不会造成粉、细砂流动。消除坑底下地基土发生“流砂”的可能性。

文档

基坑开挖造成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基坑开挖造成的质量通病及防治(一)浅基基坑槽底超挖1.现象:基坑槽底部分或全部,开挖深度超过设计深度。2.危害:槽底超挖部分,扰动原状土的密实性,降低浅基地基承载力,易使浅基下沉、开裂、倾斜。3.原因分析:采用机械开挖时,施工现场未设专人盯测槽底标高,造成基坑槽底超挖,简称“基底超挖”。4.预防措施:(1)机械开挖时,槽底的控制标高应比设计标高提高15~30cm,机械挖完后,再用人工清槽;(2)改进机械挖土的铲斗,减小斗齿扰动土的厚度,相应减少槽底预留厚度。配合专人,随挖随按槽底设计标高,进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