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笔阵图.兰亭序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20:02:13
文档

笔阵图.兰亭序

《笔阵图》-原文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鉤。昔秦丞相斯,見周穆王書,七日興歎,患其無骨。蔡尚書邕,入鴻都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達其源者少,喑於理者多。近代以來,殊不師古,而緣情棄道,才記姓名,或學不該贍,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虛費精神,自非通靈感物,不可與談斯道矣。今刪李斯筆妙,更加潤色,總七條並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貽諸子孫,永為模範,庶將來君子時複覽焉。筆要取崇山絕仞中兔毛,月收之。其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腰強者。其硯取前涸新石,潤澀相兼,浮津耀墨
推荐度:
导读《笔阵图》-原文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鉤。昔秦丞相斯,見周穆王書,七日興歎,患其無骨。蔡尚書邕,入鴻都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達其源者少,喑於理者多。近代以來,殊不師古,而緣情棄道,才記姓名,或學不該贍,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虛費精神,自非通靈感物,不可與談斯道矣。今刪李斯筆妙,更加潤色,總七條並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貽諸子孫,永為模範,庶將來君子時複覽焉。筆要取崇山絕仞中兔毛,月收之。其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腰強者。其硯取前涸新石,潤澀相兼,浮津耀墨
《笔阵图》-原文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鉤。昔秦丞相斯,見周穆王書,七日興歎,患其無骨。蔡尚書邕,入鴻都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達其源者少,喑於理者多。近代以來,殊不師古,而緣情棄道,才記姓名,或學不該贍,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虛費精神,自非通靈感物,不可與談斯道矣。今刪李斯筆妙,更加潤色,總七條並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貽諸子孫,永為模範,庶將來君子時複覽焉。筆要取崇山絕仞中兔毛,月收之。其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腰強者。其硯取前涸新石,潤澀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廬冊之松煙,代郡之鹿膠,十年以上,強如石者為之。紙取東陽魚卵,虛柔滑淨者。凡學書字,先學執筆,若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一分執之。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善鑒者不寫,善寫者不鑒。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 

一[橫] 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 

、[點] 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丿[撇] 陸斷犀象。 

乙[折] 百鈞弩發。 

∣[豎] 萬歲枯籐。 

、[捺] 崩浪雷奔。 

習[即「橫折鉤」。因輸入法的,以「習」代替。] 勁弩筋節。 

右七條筆陣出入斬斫圖,執筆有七種:有心急而執筆緩者,有心緩而執筆急者。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心手不齊,意後筆前者敗。若執筆遠而急,意前筆後者勝。又有六種用筆:結構員備如篆法,飄飄灑落如章草,兇險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飛白,耿介特立如鶴頭,鬱拔縱橫如古隸。然心存委曲,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永和四年上虞制記。

《笔阵图》-译文

     

在文士的笔端,武士的剑端,辩士的舌端,最妙的是文士的笔端。在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中,最奥妙无穷的当是书。往昔秦丞相李斯见到周穆王书法,叹惜七天,为他的书法缺少骨力而担忧;蔡邕到鸿都观看碑碣,百日不回,赞叹碑碣超群出众。所以通达书法源流的人少,不明书法道理的人多。近世尤其不重视师法古人,一凭兴致去写,违背书道,仅能记姓名,而常识并不渊博丰赡,闻见又少,所以没有成就,空费精神。然不是对书法有所感悟的人,是不可与他谈书道的!现将李斯的《笔妙》删改润色,归为七条,作出形象比喻列于左(下),留给子孙,永为楷模,并希望将来的君子,能时时揣摩。 

笔要取高山绝壁中的兔毫,月间收取。笔头长一寸,笔管长五寸,锋毫要齐整,锋腰要强健。砚要取浅黑干涸的新石,润涩兼硕,能浮耀墨汁光泽的。墨要取庐山的松烟,代郡的鹿角胶,鹿角胶要放置十年以上,坚硬如石才可用。纸要取东阳鱼子笺,因其柔软滑净。凡是学写字,要先学执笔,如果写真书,离笔头二寸一分处执之,若行草书,离笔头三寸一分处执之。点画波折应为全身的力量行笔。初学应先写大字,不得从小。善于鉴赏的不善写,善写的不善鉴赏识别。善于用力的人字多骨瘦硬,不善笔力的人写出来的字多肉肥软。骨多肉少的称为筋书,肉多骨少的称为墨猪;多力丰筋的是优秀的,无力无筋的是有毛病的。要一一从这中间的奥妙处来运用它。 

横画,如同千里阵云,隐隐于天空,看似无形,实则有形。 

点画,像高山坠石,磕然有声,如山裂石崩之响。 

撇画:如利剑斩断犀牛角与象牙一样有力。 

戈画,如百钧之力发弩,强劲有力。 

竖画,像万年枯藤一样苍劲雄强。 

背抛钩,如崩浪奔雷,气势非凡。 

横折钩,像强劲的弩,坚挺的竹。 

这是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情形,有心急而执笔松缓的,有心情宽松而执笔很紧的。如果执笔离笔头近而又松的,就会心手不谐调,意在笔后肯定要失败;如果执笔高而紧,意在笔前就能成功。又有六种用笔法:结构圆备的,如篆法;飘飏洒落的,如章草;凶险可怕的,如八分书;娴静美好的,如飞白书;高耸挺立的,如鹤头书;纵横郁拔的,如古隶。然要用心思考详尽,每作一字,各象其形,这样才能达到妙境,穷尽书理呀。永和四年,上虞人卫铄撰述。

蘭亭序    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惓,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以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攬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兰亭序》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文档

笔阵图.兰亭序

《笔阵图》-原文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鉤。昔秦丞相斯,見周穆王書,七日興歎,患其無骨。蔡尚書邕,入鴻都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達其源者少,喑於理者多。近代以來,殊不師古,而緣情棄道,才記姓名,或學不該贍,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虛費精神,自非通靈感物,不可與談斯道矣。今刪李斯筆妙,更加潤色,總七條並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貽諸子孫,永為模範,庶將來君子時複覽焉。筆要取崇山絕仞中兔毛,月收之。其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腰強者。其硯取前涸新石,潤澀相兼,浮津耀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