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骆驼中学 石明锋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成绩很差,经常犯错误等等。我们把这样的在学习、行为、思想、心理等方面表现出不良倾向、困难或不适应现象的学生,称作“问题学生”。而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师长,有这个责任去转化问题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本学期,我教了初二年级的四个班计算机课,经过一个月的交流熟悉,我们逐渐发现了每个班级中的“问题学生”,他们都有同一个毛病,喜欢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上网聊QQ、玩游戏,一般都比较顽固,当面认错很快,之后又开始犯病。作为计算机课,我个人认为在学生完成课堂任务,掌握基本技能之后可以适当的轻松娱乐下,通过网络了解最新的新闻咨询,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但绝不能不经过老师允许,而且没有完成作业的情况下上网做其他事情,这不仅会影响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而且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一般情况下,教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通常采取以下措施:断网、网络等等措施,但效果都不好,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学生总会想法设法大到目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得从学生的心理上去想办法,提高他们的自制力。作为教师,平时要留心观察问题学生的行为表现,深入研究他们的心理及思想,用爱心、鼓励和宽容纠正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健康成长。
以下是我对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多给予学生鼓励、关心。
经过了解,我发现这些学生不但计算机学不好,而且班级里成绩往往不好,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像呢?经过总结我发现“问题学生”对别人缺乏信任,对自己也缺乏信心,许多时候,他们会觉得我就样,改不了了。所以要给予问题学生鼓励和期待。鼓励他们取得的每个细小的成功,期待他们会做得更好。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外来的对教育主体的期望,可以转化成一股巨大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主体对目标的追求和实现。因此,在问题学生转化过程中,鼓励与期待起建设作用,而惩罚、埋怨起破坏作用。
二、多给他们几次犯错误的机会,懂得宽容
问题学生在改正错误过程中,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俗话说:心急吃不到热豆腐。一些有了坏习惯的学生,在改进错误中常常会出现反复,所以要学会宽容,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著名的历史学家欧文说过: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
请看下面的案例:某生又迟到了,A老师亲切的说:“快请进,上位坐好,下课找我说明原因,希望下次你能早点到。”B老师怒目而视:“怎么又迟到了,我看你是屡教不改了!”很显然,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育人效果截然不同。A老师的教育方法显然是可取的,符合素质教育。B老师的做法,严重摧残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应摒弃。
在上课过程中,我也尝试了一下两种不同的做法,发现A的效果当时很好,可一转身学生又开始想法设法玩游戏。尝试B做法的时候花的时间和精力很多,有一次和三个学生整整谈心谈了一节课,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很微妙,当我看着他们的时候他们会脸红,会感到惭愧,然后主动把心思从游戏中收回来,虽然不是立竿见影但却把这种思想融入到了学生的内心,他们开始主动的去纠正自己的错误,我觉得很好。
三、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他们的成功之处
公众的是可怕的,也是很有力量的,将他们的做的作品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时,同学们会评论,是好是坏都会促使他们努力的去将东西做好,这是一种公众的督促效果。
个人觉得教育真的是个大学问,任何一点细微的东西都可以当做一个课题来研究,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多的去尝试教育教学等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