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22期 119
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探讨
王雪婷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七小牌楼分校,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由于当今社会白话文已经代替了文言文,因此学生在学习古代诗词的过程中,会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又涉及到诗词的背诵,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对古代诗词学习存在排斥,不能真正的体会到古代诗词的韵律之美,难以融入到诗词营造出的情景之中。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让学生转变对语文古诗词学习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5)22-0119-01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可以说是句句精炼,字字珠玑。我国一直对语文教育十分的重视,从小学开始古诗词就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最基础的教学内容。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美、对文学的认识,让学生对文字有更多的理解,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进行继承与发扬。我国教育部门不仅要求教师在课上,要将教材中指定的古诗教授给学生,同时还在相关的文件中推荐了很多适宜小学生进行学习和品读的古代诗词。
1 精读诗句,用心赏析
古人写诗注重精炼二字,也就是语句要精,寥寥数字就可以将诗人的情感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等融入诗词之中,同时诗句中用字要练达,每一个字都要经得起推敲,可以将诗人的意思表达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将古诗词单纯的作为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而是要带领学生进行赏析,在学生真正了解古诗词中的美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后,再进行之后的教学。就诗词赏析来说,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精读,要让学生用心的去对诗词中的每句话,每个字进行阅读。虽然古诗词的字数相对较少,但是其中蕴含的内容却十分丰富,敷衍的阅读根本难以体会其中含义。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更直接的感受到古诗词中的韵律之美,并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之中进行诗词的朗诵。例如,在学习王昌龄的《出塞》时,教师在正式带领学生赏析诗词之前让学生对诗词进行揣摩,并选几名学生在课上进行朗读,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就诗歌逐句逐字的赏析,让学生去体会诗人对边塞的关切,对战争的叹息,对国无良将的忧愁。全诗第一句用“秦时明月汉时关”来表达岁月的更迭,时间的变换,用这种方式形容时间的流转,既精巧又贴合实际,让整个诗词形神兼备,与出塞这个主题相对应,后面“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描述字字与塞外相关,与战争相连,显示出了战争的残酷,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更是凸显出了诗人的感叹,对国家兴亡的忧患。通过这样的赏析,学生对《出塞》的理解将不再拘泥于诗词表面,而是开始关注诗词的内里,诗词背后的古事以及诗人蕴藏在其中的情感。这个时候为了让学生在认识上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再次对这首古诗进行朗诵,之后我们会发现,学生在感情以及朗诵方式上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朗诵与诗词内涵达成了统一。
2 深入情景之中,激发学生情感
实际上诗词具有画面感,每一首诗都有一个特定的情景,都有一个与诗中情感和内容相对应的画面。例如,《赠汪伦》中,我们看到的就是青山绿水中一叶扁舟载满离愁,李白在舟上迎风而立即将离开,而这时岸上传来朋友送别的歌声。这种画面上的营造会让学生更好的对诗词进行理解,同时还能增加诗词学习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的乐趣。鉴于此,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诗词讲解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挖掘,引导学生对诗词中描绘的画卷进行想象,并以此对学生的感情进行激发。例如,在学习贺知章的《咏柳》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光如画,一颗柳树伫立溪边,柳枝柔软而细密,柳叶狭长而青翠,清风吹来柳叶微微荡漾,柳枝随风轻摆。在这样的描述下,学生很快就会感受到作者笔下春天的美好、柳树的柔美,激发起学生对春天、对生命的喜爱之情。为了加强效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郊外去感受最真实的春天,去看二月春风是不是真的将柳树裁剪的婀娜美丽。而没有条件的学校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与春天相关的短片,或者播放针对《咏柳》这一课制作的微课,通过这种情景的营造,使得学生的感情得以调动让学生更愿意对诗词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而教师则可以趁此机会进行提问,为什么诗人会说二月春风似剪刀,这种形容是否贴切,你认为合适吗?如果不合适你又会采取什么样的形容方式呢?
3 了解创作背景,进行换位思考
诗词从类型上可以分为很多种,但是大部分的诗词都是为了进行抒情,对内心感情进行表达,对一些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很多诗词都与历史事件、时代背景等息息相连。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对诗词创作的背景进行挖掘,让学生更好的对诗词进行理解。例如,在学习的《卜算子.咏梅》时,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了了解,这样学生才能够从这首诗中感悟到伟人的豁达以及党人的崇高品质,而不是单纯的将其作为一首咏梅诗词进行理解。同时,教师在介绍完历史背景后还应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同志,面对复杂的斗争,艰苦的生活,你是否能够写出这样豁达的诗词,能不能像党人一样甘于为百姓奉献。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进而让学生们进一步的了解到先烈们的伟大,幸福生活的不易,使得学生能够对《卜算子.咏梅》产生新的认识,并学习党人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应积极的探寻古诗词的意义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教学方法的丰富将这些方面的内容传递给学生,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金妍.让古诗词的魅力之光在心灵闪耀——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1) [2] 孙芳芳,安晶.论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3] 徐芳英.诵读古诗词是抚慰学生心灵的一剂良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11)
作者简介:王雪婷,1981年5月,女,汉,籍贯:四川省达州市,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