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材料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现象”、“表明了什么”
1、注意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1)概括材料的重要内容(现象)——材料观点,
(2)上升到所学的观点和原理(本质)——书本知识
2、图表类:
首先要注意看图表的标题,一般来说标题直接反映了图表的内容;还要注意图表下的注释
其次要做到“三比较”,即横向比(看差别)、纵向比(看变化)、综合比(概括整个图表的中心内容)。比较项目多的要进行归类,结论表述常用“多数、大部分……”或“少数”
回答三要素:(1)时间(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近年来……)
(2)主体(我国,某市,某校、学生、居民……)
(3)内容(现象——本质)
二、材料体现了那些知识和道理?材料怎样体现……
1、寻找材料内容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首先思考材料中反映了哪些内容?然后寻找与这些内容有联系的课本知识,全部写上去。(答案到课本上找)
2、材料如何体现……: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教材中的知识点
三、青少年怎么做(打算、启示)
从以下两方面回答:思想觉悟上、行动上
常用:思想上:树立……意识、观念、培养……责任感、精神
行动上:①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如……
②加强宣传……③敢于、善于同……的行为作斗争(劝阻、举报)
④向……提建议
四、谈启示
一般思路:看清材料、找出关键词句,联系课本知识,明确主体角度,一点一点写结论:
1、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有道理则写,通常是课本中的重要观点、重要性等)
2、怎么做(国家、企业、社会、个人(公民、青少年、消费者、经营者)等角度
【注意】重点写怎么做;要结合材料得出结论。
五、重要意义
1.答题模式:“有利于”
2.确定答题角度:仔细考虑这件事情会对谁、什么事产生影响?这些谁和事就是角度。
常用的角度:
对个人(自己、他人、市民、青少年、消费者、经营者等)
对集体(企业、学校、班级某市、某村、家庭等);
对对国家、社会、民族 对某项工作 、事业
【注意】1、要从“直接意义”写到“间接意义” 2、 要结合材料
六、(针对某活动、)谈“为什么?理由?依据?必要性?”
一般从下列几个角度来思考:
(1)相关内容的重要性、法律上的权利或义务、道德义务、责任等(到课本上找,属于理论依据)
(2)相关现状(如国情,属于现实依据)(可能在课本中,也可反映在材料中)
(3)这样做的意义或不这样做的危害。
【注意设问】结合原理型:先将原理写好,后写其他理由。
结合材料型:先概括材料中反映的现状,再写重要性、意义等其他理由
七、谈谈对……认识、看法、理解、说服某人
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思路来作答。即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作答。步骤:
(1)是什么:即题目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反映了什么、是……的体现、表现)或题目观点是对是错
(2)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意义或(错误的)危害
(3)怎么做:即党、国家、企业、个人(公民、青少年、消费者)等采取哪些措施
八、运用(联系、结合、根据)……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从……知识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解答方法:
(1)首先把要运用(联系、结合、根据)的相关书本知识完整的写出来
(2)其次利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中具体问题情境具体展开分析
九、评析题
(一)评析行为:
1、首先要分清有几种行为,
2、有合理行为的,则要加以肯定,并分析说明理由(理由:道德的要求、法律的规定、这样做的重要性、重要意义、重要作用等);
3、有错误行为的,则要分三个步骤分析
①是什么:指出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例如:是违法行为,不道德的行为,不负责任、没有……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的谴责)
②为什么:分析说明理由(用道德的要求、法律的规定、重要性,教材的某些理论观点、这样做的危害);
③怎么做:指出正确做法。
(二)评析观点:
①整体判断观点(语言、观念)的对或错;
②找出正确合理的成分加以肯定,并分析说明理由
③找出错误的内容,并分析说明理由
④总结结论(写成正确的观点)。
(三)评析题的变形:
①问“这个观点(做法)对吗?为什么?
②你如何“看待”、“评价”这个观点(做法、行为)?
③请指出这个观点(行为)的错误之处。
④请运用……原理(观点、关系)分析这个行为(观点)。
此类问法实质是评析题,一般可按评析题的思路组织答案。
十、谈……(材料、两者)之间的联系
方法:按总、分、分的步骤回答:
A与B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作用、A对B的作用……、B对A的作用……
十一、措施类、建议类
一般思路:“谁”用什么方式“解决”什么问题 注意:主体一定要写,措施要有针对性
常用主体角度:国家(、有关部门)、社会、集体(学校、企业、社区、家庭)、公民个人(青少年、消费者、经营者等)
步骤:1、认真审材料,把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找出来(存在的问题、原因等)
2、针对不同的具体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分别提出解决办法
(如:法治、德治、国策、战略、监督管理、教育、科技创新、宣传、奖惩等)
十二、情境——做法——理由
一般思路:先写怎么做,再写这样做的理由(课本上的知识原理)
【注意】1、一定要将做法和理由一一匹配,要有针对性
2、原理一定要找准,不能笼而统之,讲究精确
十三、社会实践类试题:这是最近几年中考的常见题型,现介绍几类常见题目:
(一)简要说明课题研究(活动)的目的/意义/感悟/收获
可以围绕三方面来思考、回答:
1.知识方面:如通过该活动让我们获取了…知识,或加深对…认识
2.能力方面:通过该活动的形式可以提高或锻炼我们…能力(如提高自己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等)。
3.觉悟方面:通过该活动可以培养我们社会责任感、…情感或…意识、观念及怎样做等。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
社会调查、主题班会、板报宣传、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会、艺术节、举办讲座等
(三)社会调查(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如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走访调查)、观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网站资料、采访法、座谈法、实验法等。
(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基本环节/步骤/思路
1.确定社会调查(或课题研究)主题、制定活动方案2.开展调查、收集资料;
3.整理和研究资料; 4.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
(五)倡议书的撰写、讲话稿、采访提问等
通常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方面回答
(六)活动总结反思(提纲)
1、活动原因、2、活动意义、目的(知识、能力、觉悟)3、反思活动中的不足及对策
(七)成果展示方式1、调查报告 2、论文 3、板报 4、手抄报 5、幻灯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