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毛概期末考试试卷及参(五)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20:09:36
文档

毛概期末考试试卷及参(五)

毛概期末考试试卷及参(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党的领导2、理论的精髓是()A、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思想,实事求是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三个有利于”标准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A、实行公有制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实行按劳分配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B
推荐度:
导读毛概期末考试试卷及参(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党的领导2、理论的精髓是()A、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思想,实事求是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三个有利于”标准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A、实行公有制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实行按劳分配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B
毛概期末考试试卷及参(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 

2、理论的精髓是() 

A、生产力 , 发展生产力 B、思想 , 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 

A、 实行公有制 B、 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 实行按劳分配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主义社会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 , 两手都要硬 ”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 )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 ) 

A、农业社会 B、现代化工业社会 

C、工业化中期阶段 D、工业化高级阶段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 )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小城镇 D、农村 

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是党在农村的基本,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的关键和核心是( ) 

A、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D、发展规模经济 

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突破是( )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以保障社会公平 

12、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属于( ) 

A、 按劳分配收入 B、按资分配 

C、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D、按经营分配 

1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归根到底是( ) 

A.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B、有利于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C、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D、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14、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分红收入 D、国有企业工程师业余帮助乡镇企业搞设计获得的收入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 ) 

A、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及培育“四有”公民 

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 

C、加强马列主义、思想、理论教育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党的十五大指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其基本依据是( )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                                 C、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局势做出新的科学判断 

E、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 ) 

A. 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B. 实践标准与真理标准的统一 

C. 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 

D. 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 

E. 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统一 

3、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是:( ) 

A.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B.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C. 劳动还存在着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D. 多种所有制经济存在是根本原因 

E.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直接原因 

4、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是( )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B、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D、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 

E、适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的要求 

5、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其含义是指( ) 

A、改革与第一次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6、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是() 

A、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B、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C、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E、是赶超发达国家的发展战略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A、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 

B、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C、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D、是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相同的 

E、是市场对社会经济完全起作用的 

8、中国外交的主要目标是() 

A、反对霸权主义 , 维护世界和平 B、增强国际合作 , 促进共同发展 

C、坚持自主 D、和平共处E、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9、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阶层包括( )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C、个体户、私营企业主 D、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E、自由职业人员 

10、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 ) 

A、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B、建立市场经济 

C、国企改革 D、防止西方和平演变 E、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什么? 

3、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的基本问题和中心问题?

四、辨析题:(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

1、祖国统一后,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知,就不能对其事务进行干涉。

2、现在是科教兴国时代,发展生产力主要是依靠知识分子,因而党应以知识分子为基础。

五、材料题:(本小题共1题,共10分) 

沉重“问号”启动改革

“文化大”刚结束时,中国千疮百孔,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严峻的现实使对“”这样的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这种“优越性”打出了沉重的问号。1977年12月26日在会见外宾时说:“怎样才能体现列宁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什么叫优越性?不劳动、不读书叫优越性吗?人民生活不是改善而是后退叫优越性吗?如果这叫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可以不要。”1978年3月10日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他又说:“什么叫社会主义?它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每个人平均六百几十斤粮食,好多人饭都不够吃,28年只搞了2300万吨钢,能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1978年9月,在东北三省视察期间,说“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20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这一连串的“问号”,实际上也是发出了重新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强有力的信号。

“”结束后,人们急切地想了解外部世界的面貌,从1978年起,国家领导人多次出访发达国家。副总理谷牧率团赴西欧访问,欧洲经济的自动化、现代化、高效率,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分钟起落一架飞机,一小时60架;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半小时起落一架,还搞得手忙脚乱。代表团成员之一、时任广东省副的王全国后来说:“那一个多月的考察,让我们大开眼界,思想豁然开朗,所见所闻震撼每一个人的心,可以说我们很受刺激!闭关自守,总以为自己是世界强国,动不动就支援第三世界,总认为资本主义腐朽没落,可走出国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时任副总理的王震访问英国,他听说约占全英国人口70%的普通老百姓,都拥有在中国人看来相当阔绰的私人住宅和家用轿车,每年度假可以出国旅游,感到非常惊讶。他想失业工概是一贫如洗吧,带着“访贫问苦”的明确意向来到一个失业工人的家。一看,真有点“眩晕”——这个失业工人住着一栋10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有餐厅、客厅,有沙发、电视机,装饰柜子里有珍藏的银器,房后还有一个约50平方米的小花园。由于失业,他可以不纳税,享受免费医疗,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王震看后感慨良久。没想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工人,生活水平比中国的副总理都要高。他了解到,英国的清洁工每周收入约100英镑,开电梯的工人每周收入150英镑。据专家计算,1978年中英两国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是1:42.3。我们的东临日本,东京的大型商店商品多达50万种,而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大楼仅有2.2万种,相比之下,我们“实在觉得很寒碜”。大家无不痛心疾首于这样的现实:中国太落后了,这些年耽误的时间太长了!必须坚决改革。

(摘自曹普《沉重“问号”启动改革》,《学习时报》,2008年9月29日,10月6日)

案例讨论: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

3、你怎样认识社会主义?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说明任何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2、请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一、1—15  ABBBA   DCDAD   ACABB

二、1—10  ABDE  ABC  ABC  ABCD  BCDE  ABCD  ABC  AB  ABCDE  AE

三、简答题

1 、答:“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就是在中国党的领导下,以土地为中心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基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土地、武装斗争和农村根据地,三者是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缺一不可的。 

2 、答: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第一,发展进步势力,就是放手发动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参加抗日斗争,就是尽力扩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武装力量,就是广泛地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就是大力发展党的组织。发展进步势力是有效争取中间势力和孤立顽固势力的基本条件。第二,争取中间势力,就是争取民族资产阶级,争取开明绅士,争取地方实力派(包括有地盘的实力派和无地盘的杂牌军两种力量在内)。第三,孤立顽固势力,就是孤立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其政治代表就是蒋介石集团。他们采取合作抗日和摧残进步势力的两面,因此党必须以的两面对付之,既要坚持团结抗日,又要同他们进行政治上、思想上、军事上的坚决斗争。 

3 、答:中国党一向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问题是中国民族民主的基本问题和中心问题。这是因为:第一,农民是中国的基本群众,中国的主力军。在近代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承担着社会的基本生产任务,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压迫最重,生活最为悲惨,是帝国主义和统治阶级压迫榨取的对象,因而他们是中国无产阶级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第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实质上就是农民。无产阶级无论反对帝国主义,还是反对封建主义,都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第三,中国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农民是中国的主要来源,红军、八路军、 新四军、中国人民绝大部分是穿着军装的农民;中国的长期武装斗争主要是在中国党领导下的农民。第四,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斗争在推翻反动政权,建立人民政权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中国党人之所以在国民失败后极其残酷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并赢得了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依靠了农民,得到了农民的支持。

四、辨析题

1、这种观点错误。祖国统一后,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知,允许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保持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在立法、司法、行政制度当面都有高度的性,但特别行政区是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不能行驶国家主权。整个国家的外交、国防等权利由统一行使。在国际上,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时“一国两制”的实现形式。因此,不能认为对特别行政区的事务一点都不应管,特别行政区与之间的关系是地方与之间的关系,如果特别行政区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出现损害特别行政区根本利益的事情,就必须干涉。

2、这种观点错误。

(1)、知识分子从来就不是一个的阶级。不管科学技术如何发展,知识分子也不会形成一个的阶级。知识分子的作用是在与工人阶级生产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

(2)、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力量。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因此,绝不能把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割裂开来,也不能把知识分子的作用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对立起来。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的人数显著增加,这并没有也根本不会改变工人阶级的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

五、材料题

1、答:不断地和发展生产力

2、答:1978年,中国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的。

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十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

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也只能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

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中国党和中国人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

3、答案要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等方面作答

六、论述题

1、答:

(1)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浪潮兴起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理论是在马列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5)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答:

(1)在经济上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在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度还不完善不健全;文化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资产阶级和封建剥削阶级思想及小生产习惯势力还存在。

(2)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是由我国现实国情所决定的;是由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特点所决定的;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的艰巨性所决定的。

文档

毛概期末考试试卷及参(五)

毛概期末考试试卷及参(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党的领导2、理论的精髓是()A、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思想,实事求是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三个有利于”标准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A、实行公有制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实行按劳分配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B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