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白雪,赵蔚,李志强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13期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曾说:“今天应该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我国古代警句“今日事,今日毕”,“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等也都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至理名言都在告诫我们———做事切记拖延。对我国大学生而言,学业拖延现象普遍存在。为了全面了解当前国内大学生学业拖延实际情况,许多学者致力于大学生学业拖延实证研究中。由于此类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因此在研究数量、广度、深度等方面仍存在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1. 国外测量工具。①拖延评估量表———学生表(Proerastination Assessment Seale-Students,PASS)。该量表由Solomon和Rothblum编制于1984年,主要用于探究学业拖延现状及成因分析。该量表由拖延程度量表和拖延原因量表两部分组成,共3,采用Likert五点评分法计分。拖延程度量表对撰写学期论文、复习考试、完成每周阅读作业、完成管理任务、参加讲座、完成一般学习任务这六大学习领域的拖延情况进行测量。拖延原因量表则针对“撰写学期论文”这一确定拖延情境,对造成拖延的13个原因进行评判选择。这13个原因为:评价性焦虑、完美主义、难做决定、依赖和寻求帮助、缺乏自信、厌恶任务、懒惰、害怕成功、感觉无所适从和不善时间管理、偏好风险、反控制、同龄人影响和缺乏坚持性。PASS量表在我国大学生学业拖延实证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在华东师范大学陈保华的《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天津大学李洋的《大学生学习拖延及干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赵霞的《大学生认识论信念、自我调节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等论文中均有应用。②雷尔拖延量表(General Procrastination一for students,GPS)。该量表由Lay编制于1986年,主要用于评价学生的拖延特质。该量表为单因素结构量表,采用Likert五点评分法计分。只包含“是否拖延执行任务”一个方面的内容,由20个描述与拖延相关的感觉及行为的项目组成,其中包括反向计分项目。我国大学生学业拖延实证研究中应用Lay量表的有:福建师范大学卢永兰的《福建省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研究》、南方医科大学楚翘等的《大学生拖延行为状况与特点研究》、东北师范大学薛玲玲的《自我效能对大学生情境拖延的影响研究》等。③特克曼拖延量表(Tuckman ProcrastinationScale,TPS)。该量表由Tuckman编制于1991年,主要用于评价学生日常拖延行为。该量表由35项组成,后经Tuckman使用因素分析法减为16项。量表主要针对推迟完成任务的倾向、执行不愉快任务体验、解决不愉快任务、因为个人情况而责备他人进行自我报告测量。该量表采用Likert四点评分法计分。我国大学生学业拖延实证研究中应用Tuckman量表的有:西南大学张志杰等的《Tuckman拖延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试用结果分析》、福建师范大学张锦坤等的《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及其预测变量分析》等。④艾特肯拖延问卷(Aitken Procrastination Inventory,API)。该量表由Aitken编制于1982年,主要用于鉴别大学生是否是长期学业拖延者。该量表共有19项,均为对日常拖延行为的描述。采用Likert五点评分法计分。我国大学生学业拖延实证研究中应用API量表的有:东北师范大学黄晗的《大学生目标取向、自我效能及价值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深圳大学陈小莉等的《Aitken拖延问卷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等。⑤主动拖延量表(A new active procrastinationscale,NAPS)。该量表由韩国学者Choi 和Moran开发。该量表有4个维度,分别是结果满意、压力偏好、主动决定拖延和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每个维度有4项,共计16项,采用Likert七点评分法计分。由于该量表还处于国际推广阶段,引入中国的时间也并不长,国内使用该量表的实证研究只有清华大学李虹等的《主动拖延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3.干预研究。国内已有的干预研究主要从认知行为、情绪、时间管理等角度对具有学业拖延的学生进行指导。当前国内大学生学业拖延干预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有:邱于飞的研究根据自编的学习拖延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教材,通过组织策划一系列团体活动实施干预,结果表明:认知一行为团体干预对短期学业拖延行为能起到改进作用,尤其针对自主学习拖延行为。认知一行为团体干预能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起到加强作用。认知一行为短期团体干预在学习动机、学习焦虑方面作用效果不显著。李洋的研究主要应用个案研究法对两名主动要求进行学业拖延干预的大学生实施干预。干预通过电子邮件、QQ等网络形式进行,为期6周。针对个体存在问题,从改变不良认知、提高时间监控观、训练指定计划能力、提高时间反馈能力四个角度进行适当干预,干预内容为完成相应干预任务并反馈,疏导排解情绪等。后侧结果表明:两名学生的总体拖延程度值降低,时间效能感、计划、时间分配等指标值显著升高。徐丹丹应用实验法对被动拖延者进行为期6周的团体干预。干预形式为自编的以学业拖延为主题的系列干预活动,分别是:相识组建篇、认识自我篇、自我肯定篇、压力管理篇、确定任务篇、时间管理篇、展望离别篇。通过后测以及填写小组评价表,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学业拖延程度显著下降,学业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能力显著提高;实验组表现出选择积极的压力应对策略倾向。田燕应用实验法对学业拖延者进行了为期6周的团体干预。干预的形式为“战胜拖延,成就人生”系列活动。活动分为创始、成长、结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许多寓教于学的活动,如:拖延你我他、我的时间我做主、明天放马来等。通过后测,以及分析团体观察记录表、阶段团体回馈单发现:体现在学业拖延行为变化主要有:态度上,适当增强了自我效能感;认知上,学生可以对自我正向评价;行为上,学业拖延情况有所改观。此外,北京大学王觅等的《以提升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为主的团体干预对学业拖延状况的改善》、河南大学张燕等的《大学生学业拖延及其干预》、天津师范大学刘朝晖的《大学生不同学业任务的拖延状况及干预策略》等期刊论文,也从学业拖延干预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基金项目: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移动技术支持下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干预研究(2012-2014)作者简介:白雪,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吉林吉林人,主要研究方向:移动学习技术,现代远程教育;赵蔚,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长春人,主要研究方向:移动学习技术,网络自适应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李志强,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黑龙江虎林人,主要研究方向:移动学习技术,现代远程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