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设计”——教学分析
一、学生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较浓,有几位学生特有“钻”劲,加之语文学习习惯已养成,因此,这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陋室铭》朗读、疏通、背诵应该不成问题;但对“陋室”“不陋”及所传达的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馨德自述,学生理解、概括仍有一定难度,可从刘禹锡遭遇及熟知的陶渊明入手分析,对比理解,提高学生“认知内驱力”;对本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如“托物言志”的写法,比兴手法的运用,工整的对仗、谐和的韵律等,不易过多申发,点到即可,以免淡化课堂,亦可根据实际课堂放手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己探究。
二、教学内容分析[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了解“铭”的文体知识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②掌握“馨”、“鸿儒”、“案牍”等文言实词的含义。
③能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并疏通其大意。
2、过程与方法学习目标:
在《陋室铭》的阅读理解中,通过层次结构分析、发散分析和鉴赏分析,体会文学作品鉴赏的策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作者对陋室“不陋”的描述分析,结合人物生平,使学生体验古代仁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感悟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三、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弄懂难词、难句和关键词句,疏通文意,竭力当堂成诵。
2、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所传达的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情操;理解类比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
五、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法、讨论法、练习法
六、课前准备:
媒体选择:录音、幻灯。
学生状态:自行预习,对课文初步认知。
“中设计”——教学过程
一、引课:
〈方案一〉结合学生课前朗读内容《挫折人生》引课。
〈方案二〉从本学期所学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引出刘禹锡其人,简述其人格魅力:积极、高洁等,引出其传世散文《陋室铭》。
二、整体感知:
1、释题:
①“铭”:同“记”、“说”类似,均是古代一种文体(详见课下注解①)。
②“陋室”:简陋的居室。
2、朗读校正:
①听录音正音,把握朗读节奏。
生:听录音,做笔记。
②生朗读实践:
生:自由读—互读—点名读—齐读
三、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
通过文言文常见四类题型设计,提炼出难字、词、句和关键性词句,迅速集中、激活学生学习精力和思维,做到学习文言文的“快、准、全”。
师:打出幻灯片上的检测题。
生:结合注解、语境,或交流或快速口头完成。
检测题如下:
Ⅰ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德馨( ) 鸿儒( ) 案牍( )
Ⅱ划分句子停顿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Ⅲ词类活用
A、有仙则名( )
B、苔痕上阶绿( )
C、无案牍之劳形( )
Ⅳ翻译句子: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学生质疑(疏通文意)
四、文章解读
1、分析文脉:
学习要求: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找出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生活情景的语句,并分析此室“陋”与否的理由,讨论,最后在文中找出依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生活动:按要求自主,合作学习,
师活动:引导点拨学生,板书理出的“文脉”
2、分析“托物言志”的写法:(补全主板书)
讨论:结合文中对陋室的描写及你对刘禹锡的了解说说其“德馨”的表现:
——安贫乐道,高洁傲岸,乐观豁达(结合陶渊明的人生历程理解)
〈主板书〉
主旨:惟吾德馨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3、分析文中类比手法的运用
〈副板书〉类比:
陋室德馨 不陋
山仙 名
水 龙 灵
问题设计:讨论其与“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的关系:
4、指导背诵:
生:结合板书、疏理全文
师:结合板书,指导背诵
五:课堂延伸:
1、课堂质疑、赏析:
设计意图:
查漏补缺:要求学生就文中某一疑难问题或某一方面收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赏析。
例:押韵:ing
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妙词:“上”、“入”等
2、仿写句子:
例:①人不在貌,有德(才)则美;
②家不在富,有和则兴;
六、课堂小结
师:(结合板书总结)本文借助比兴手法引题,运用反向立意法,从景、人、事入手阐述了陋室不陋,进而托陋室阐明主旨,表明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馨德。类比鲜明,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生:根据教师总结,完善笔记,有感情地齐诵全文。
七、作业布置
必做:背诵,默写全文
选做:1、仿《陋室铭》写《教室铭》一则
2、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语段
“后设计”—教学反思
难得糊涂
本课时教学的成功之处是依据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重点、有层次地设计了各教学环节,实施到位,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状态积极,90%的学生能当堂背诵;值得一提的是板书设计提纲挈领,对学生背诵和理解起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引领作用,凝结为一节课的灵魂和精髓。
然而最失败的也正是考虑太“周全”心中有教案,无学生、每一步都置学生体验于不顾,只是竭尽全力地将其引入预案轨道。我不敢“糊涂”地“纵容”其“无知”。
例如,谈到刘禹锡其人时,学生已谈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积极、乐观”,而我一心想将他们清晰地引向“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结果一度沸腾的学生顿时哑然,课堂陷入了被动的深渊。
这让我想起三岁的小侄儿曾准确地表述“弟弟要是弄坏了我作业,我就火冒三丈”,听之,窃喜;等追问何谓“火冒三丈”时,他却认真地说:“就是燃大火,把人都烧死”闻之,木然。刨根寻底,竟击碎了一个美丽的梦。仔细想一想,如此失败的“向导”我们做得还少吗?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有他们的世界!
我顿悟:教学,教师万不可唱独角戏,玩花架子,一切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及情趣出发,在一同探究中将孩子们引向知识的海洋、智慧的殿堂,这才是教师神圣的使命。教师教学中有时“糊涂”点又有何妨?这叫欲“擒”故“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