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论文-曹七巧的人物形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20:09:38
文档

论文-曹七巧的人物形象

浅谈《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摘要: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曾被认为是“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这篇作品可贵的独特性和长期流传性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作者用极端的、鲜活的笔法将一个正常的有着青春美好回忆的女人,慢慢的变成一个冷酷的、残忍的、自虐而又他虐的心理变态者揭示得淋漓尽致,曹七巧这一变化过程向人们展示了她那渗进西方拜金主义精神毒液的灵魂,在封建婚姻制度及门第观念的重压下产生的扭曲变形。其人性坠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本原因在于封建性因素,包括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在人物所处生活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强大
推荐度:
导读浅谈《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摘要: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曾被认为是“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这篇作品可贵的独特性和长期流传性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作者用极端的、鲜活的笔法将一个正常的有着青春美好回忆的女人,慢慢的变成一个冷酷的、残忍的、自虐而又他虐的心理变态者揭示得淋漓尽致,曹七巧这一变化过程向人们展示了她那渗进西方拜金主义精神毒液的灵魂,在封建婚姻制度及门第观念的重压下产生的扭曲变形。其人性坠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本原因在于封建性因素,包括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在人物所处生活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强大
浅谈《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

摘要: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曾被认为是“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这篇作品可贵的独特性和长期流传性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作者用极端的、鲜活的笔法将一个正常的有着青春美好回忆的女人,慢慢的变成一个冷酷的、残忍的、自虐而又他虐的心理变态者揭示得淋漓尽致,曹七巧这一变化过程向人们展示了她那渗进西方拜金主义精神毒液的灵魂,在封建婚姻制度及门第观念的重压下产生的扭曲变形。其人性坠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本原因在于封建性因素,包括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在人物所处生活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强大制约作用,使人性中健康正常的部分渐渐萎缩沉落,而不健康的负面部分却无所顾忌的生长,造成人的心理畸形。

关键词:曹七巧、性格发展、原因分析

一、曹七巧性格的发展

(一)、可爱、泼辣而且美丽

曹七巧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年轻的七巧在家里站柜台,接触的是一些身份、地位相似的下层劳动者,那些生活场景一直在她的记忆里存留。“临着碎石子街的馨香的麻油店,黑腻的柜台,芝麻酱桶里竖着木匙子,油缸上吊着大大小小的铁匙子。漏斗插在打油人的瓶子里,一大匙加上两小匙正好装一瓶──一斤半。熟人呢,算一斤四两。有时她上街买菜,蓝夏布衫裤,镜面乌绫镶滚。隔着密密层层的一排吊着猪肉的铜钩,她看见肉铺里的朝禄。朝禄赶着她叫曹大姑娘。难得叫声巧姐儿,她就一巴掌打在钩子背上,无数的空钩子荡过去锥她的眼睛,朝禄从钩子上摘下尺来宽的一片生猪肉。重重向肉案一抛,一阵温风直扑到她的脸上……”。在娘家做女儿的七巧,尽管有些要强,嘴头子上琐碎些,但仍不失为一位可爱泼辣的姑娘。从小双和风箫的对话得知:“她是麻油店的活招牌,站惯了柜台,见多识广”。说明她是“麻油西施”具有“红楼神韵”。喜欢她的人有肉店的朝禄,他哥哥的结拜兄弟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她“高高挽起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这样年轻,甚至是美丽的。未来也是充满幻想的。

(二)、贪财、门户错配变得放肆、尖刻、粗俗。

   姜家是世家望族,尽管已经到了衰微破败的边缘,但大的架子还是没有倒的,当然也讲究门当户对,姜家大少奶奶玳珍便是公侯家的小姐,门当户对的人家,其婚礼排场都是别人不能比的。姜家的二少爷是个残废,患了骨痨“成天吃药,行动都离不了人”。这样的人,仍要给他娶媳妇,生儿育女,但做官人家的女儿是不肯嫁进来的,于是做媒的就挑了曹家的小户人家,这对七巧是个机会,七巧嫁入姜家是小家碧玉高攀世家望族。是因为七巧的兄嫂贪图姜家的钱财,这是金钱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七巧被迫嫁到姜家,知道这屋子里的人都瞧不起她,因此开始格外讨好那些新来的人。而一旦新来的人知道她的出身,不愿与她好,作为麻油店出身的她嫁到姜家也想出人头地,过上好日子。因此,对于金钱的幻想成了她精神上的支撑,金子黄色的光芒像罩子一样锁住了她,是那冷的、硬的罩子,而作为一个正常女人,她却又不得不在这罩子里左冲右突,那也还是正常的,她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未出嫁时接触的都是些衣食短缺,或是自给自足的下层劳动者,在他们的潜移默化下,学到的不过是些粗浅的村俗见识,出身是无法改变的,她的出身给她打下的那些烙印也是无法改变的。她作为麻油店招牌的秉性处处讨人嫌,她渴望友谊,但姜家的小姐和少奶奶都嫌弃她,甚至连丫鬟都瞧不起她,她渴望三少爷那健康男人的爱情,却遭到一惯随随便便的季泽玩笑后的“正色”拒绝,她处在人人都往头上踩的环境,没有亲人,没有友谊,没有爱情,没有自尊,七巧也想扭转这种局面,而她对抗这一切的办法,只有下层市民的放肆、尖刻和村俗来开辟自己的生命。她一时抱怨别人欺辱她,一时煽风点火怂恿老太太把云泽嫁出去,一时和曹家的亲戚暗度陈仓,抽鸦片,打丫头……愈这样,愈令人讨厌,愈不得人心。

(三)、性欲的压抑、为钱舍情、身心受煎熬变得自私、庸俗、尖刻、琐碎。

   七巧的丈夫是“软的,重的,就像人的脚有时发了麻,摸上去的感觉……”她哭不像哭,简直就像翻肠搅胃的呕吐”。感情是没有的,连性欲都得不到满足。她讨厌她的丈夫,又没有办法接触到外面的人,寻找温情的眼光,只是在自己的小范围内,她看上了自己的小叔子季泽,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奸夫奸妇的“看上”那是她对所有温情需要的概括,然而,三爷是个惯于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人,又滑得像条鱼,他不可能陷入七巧的怀抱,在家庭内部落下烦恼和话柄,他虽一时迷乱,但很快推开七巧,尽管七巧为了要按捺她自己,“迸得全身的筋骨和牙齿都酸了。”按照弗洛伊德学说,原欲就像一条河流,如果它受到阻碍,就会溢向别的河道,直接导致性错乱心理和性变态行为。七巧怀春一样的热情突然失落。她开始疯狂的追求物欲。七巧可不是那种可以为了爱而放弃钱的人。姜季泽说:“这一家人从大哥大嫂起,齐心管教我,无非是怕我花了公账上的钱罢了”。七巧道:“阿弥陀佛,我保不定别人不安这个心,我可不那么想,你就是闹了亏空,押了房子卖了田,我若皱一皱眉头,我也不是你二嫂了……”。但这“不过是虚个景”。对于姜季泽花了公账上的钱,她耿耿于怀,态度激烈。玳珍见桌上的核桃被季泽拿走,嘟哝一句:“害人家剥了一早的核桃,便宜他享受现成的!七巧咬着牙道:钱上头何尝不一样?一味叫别人省,省下来让人家拿出来大把的花!我就不服这口气!十多年过去了,她的丈夫和姜老太太相继去世,她异常兴奋,这么多年来,她被半死不活的肉体拖累着,经过无穷无尽的忍耐与痛苦,连金子边也啃不到的日子终于熬过去了,以后就不同了,她会分得家产,对于金钱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她打定主意,要强硬些,决不能吃亏。她不肯让季泽平分家业,甚至连姜老太太留下来的几件作纪念的首饰也舍不得给他,分家后仍提防季泽向她借钱,可见七巧是金钱至上的,她为了分家多得些财产,在堂屋里当着九老太爷的面撒泼痛诉,嚎啕大哭,喋喋不休,不管不顾,可是,谁会同情她呢?在他们眼中,她是一个自私的、庸俗的、尖刻的、琐碎的妇人,她如此贪婪却不懂掩饰,他们不喜欢她,又怎么会帮她呢?

(四)、情欲的彻底失望,促使她完全变态,变成刻薄、冷酷、恶毒、残忍的魔女。

分家后,姜季泽来找七巧,此时的七巧在姜家磨了十几年,对钱有一种异于常人的敏锐。季泽向七巧诉哀肠,以情为铒,七巧动了真情。但她的思想只是绕了个弯,立刻又转到钱上来了,他是哄她的吧?是想要她的钱吧?她拐弯抹角地来试探,她戳穿了他,把他赶跑了。他爱过的这个人就那样永远离开了她,为了黄金,她十年后甘心把最后一个满足爱情的希望吹肥皂泡似的吹破了”。她满怀辛酸和委屈斩断了与姜季泽那点情丝。从这时起,生存的需要已使她将外部对她的扭曲自觉内化成精神的枷锁,锁住了本是她最富人性化的东西——情欲。埋葬了她的爱情。七巧再也不相信什么真心了,只有沉默的黄金才是真实的东西。她的痛苦倒了顶点,可是没有完,只是换了个方向,从心头沉到底,越来越无名,忿懑变成了尖刻的怨毒,莫名其妙地只想发泄,不择对象。她的侄子不过在玩时扶了长安一把,她竟不管女儿才十三四岁的年纪,劈头盖脸一顿好骂,骂他狼心狗肺的东西,要欺辱她女儿,想着她的钱,教训长安,“男人……碰都碰不得谁不想你的钱?你娘这几个钱不是容易得来的,也不容易守得住。轮到你们手里,我可不想眼睁睁看你们上人家的当──叫你以后提防些,听见没有?她失魂落魄,为所欲为。她一时兴趣逼着长安去裹脚,痛得她鬼哭神号,为赶潮流又把她送入女中念书又因丢失枕套手绢等去闹学,迫使长安退学,轻松毁坏她的快乐。她眯缝着眼望着儿子,“这些年来,她生命里只有这一个男人,只有他,她不怕他想她的钱——横竖都是他的,可是,因为他是她的儿子,他这一个人还抵不了半个……”多怆痛的呼声!“……现在就连这半个也保不住了,──他娶了亲”于是儿子的幸福,媳妇的幸福,女儿的幸福在她眼里全变成恶毒的嘲笑,好比公牛面前的红旗,歇斯底里比疯子还可怕,因为“她还有一个疯子的审视和机智”凭了这。她把她们一起断送了,她百般挑剔侮辱儿媳,让长白整夜给她烧烟,逼着他说出媳妇的床第密闻,还向亲戚朋友散播,使她抑郁成疾,一病不起。娶了姨太太,隔了一年,不堪凌辱也死了,他略施小计,随随便便在童世舫跟前撒了个谎,说长安抽鸦片,轻易断送了女儿的幸福。这也不为奇,炼狱的一端紧接着地狱,殉难者是不肯忘记把最亲的人带进去的。黄金锁住了爱情,也锁住了自己,曹七巧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徒供金钱驱使的幽灵,她冷酷,恶毒、残酷而且已完全变态,变得自虐又恣意虐人。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锁用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的儿子不敢娶媳妇,女儿没有嫁人,他们都没有幸福,她知道所有的人都恨她,她这一生,除了钱,赚到的就是些恨,没有一丝一毫的真心。她也后悔过,她变态疯狂的一生并没有因为她的离去而结束。正像小说最后一句话:“三十年的月亮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是呀,她的女儿长安又重蹈她的覆辙。

二、曹七巧性格发展形成的原因。

原因之一──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上海,这时的上海是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新旧交替的时代。上海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是十里洋场。是殖民地色彩非常浓厚的城市,是各种政治势力交错的汇集所。而张爱玲笔下的那些百无聊赖的少爷、小姐,半新半旧的男女们时代气息相当淡薄,他们恋爱也好,结婚也好,完全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世界,多数人并不受外界的影响。历史的演进,世界的变迁,的风云,惊天动地的炮声,似乎与他们无关,尽管如此,但人作为个体,是有着它的社会性的,人处在什么环境、那么这个环境对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就是大的社会意识对个人意识产生影响。他们的一些行为也会折射出社会的心理。在当时大的环境中,处再一个新旧交替的大都市上海,有着双重意识形态。一方面,当时的上海正处在封建社会的末尾,封建制度,包括封建家长制度,封建婚姻制度在人们生活的环境里还占重要地位。而且这些制度所附丽的封建思想早在人们的头脑里形成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它深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这是封建性因素对人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上海是一个开放型的大城市,外来文化首先在这里涌入,所以资产阶级黄金至上的拜金主义思想也是从这里引入,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这是资本主义性。这两种意识形态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推动着人们滑入更深的旋涡,走向腐化和堕落。曹七巧就是受价值观念的双重影响,人性在金钱的重压下得不到舒展,久而久之发展为变态,毁了自己的一生。

原因之二──家庭压力

   姜家因逃兵从北京到上海,已经看得出破败衰微了,在上海,连住房都紧张,佣人只好打地铺。但她们的生活方式仍保留着“大清帝国”那一套,穿长袍子,留长辫子,呼奴唤婢,早晚请安。一家之主是姜老太太。她的每一句话儿孙们都得遵循。家里的大小事情都取决于她,儿孙们有委屈都会跑到她跟前说。她就像家里的支柱,整个家庭,表面上诗礼传家,书香门第,内心却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妯娌斗法,叔嫂调情,夫妻反目,人与人之间没有同情,没有和睦,各自为自己的利益与生存相互利用,互相倾轧,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矛盾成团,纠结不清。在这样的家庭里,像七巧这样的出身,必定会受人的歧视和排挤,七巧偏偏又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做什么都不甘落后,一定要与人一争长短,慢慢学得更加敏感多疑,尖酸刻薄,反而更加令人讨厌,这使她陷入了恶性循环,讨不了好去,更加让人鄙夷。另一个原因是曹七巧的丈夫姜二爷,他是一个患了骨痨的病人,七巧说她的肉是“软的、重的,就像人的脚有时发了麻,摸上去的感觉……”。他是她的丈夫,可他不能尽到一个做丈夫的责任,他不能给她爱情,不能给她安慰,不能给她所需要的。所以七巧觉得压抑、痛苦。生活失去常人的乐趣。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深处的性本能受到压抑过于强大,如果没有正常的疏导合理的性发泄,就会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病态。由于长期的爱情生活得不到满足,加上她出身卑微,在门第森严的大家庭里,人格受到歧视和排挤逐渐变成了一个心理变态者。

原因之三──强烈的黄金占有欲

   中国的妇女在那个年代没有的政治、经济权益,社会地位低下,她们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封建道德要求她们依附男人,而她们的观念也有根深蒂固的依赖性。张爱玲自己也提到过“求安稳”。她深信安稳是具有“永恒意味的”。“它是人的神性,也是人的妇人性”。女人们如果找到一个可以依赖的男人,终身有托,这便是安稳,吃喝不愁,平安过活。然而七巧的丈夫是一个残废。是不可以依靠的,所以她只有牢牢地抓住金钱,求得安稳。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女人在封建社会里生存的艰难,正如七巧在分家时借撒泼的那段话,“我须比不得大哥大嫂──我们死掉的那个若是有能耐出去做两任官,手头活便些,我也乐得放大方些,哪怕把从前的旧账一笔勾销呢?可怜我们那一个病病哼哼一辈子,何尝有过一文半文进帐,丢下我们孤儿寡妇,就指着这两个死钱过活,我是个没脚蟹,长白还不满十四岁,往后的日子有得过呢!” ──虽是撒泼,也道出了实情,往后独门独户支撑,丈夫死了──没死也是一样的,没有来源,没有依靠,而人总要活下去,她是一个少奶奶,一无所能,带着一双“纸糊般的小儿女”独自承受一份日子了。日子漫长而永无尽头,而钱就这么一些,正是这种生存无所依傍的恐惧使她一下子就抓住黄金。(她想分家多分些财产,不肯让季泽平分家产),因为这是她生存的根本。是她唯一的依靠,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黄金的枷锁下,七巧也有过她的爱情理想,她憧憬着爱情能在她身边盛开,她渴盼有一个真心爱她的人──这些都是人性中健康正常的那部分,甚至是美丽的,只是她没有意识到她当初选择嫁入姜家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她的悲剧。她爱上了姜季泽,这个浪荡子在分家后来找她,对她说过去所做所为都是为了她,七巧在这爱情前面,“手直打颤,扇柄上的杏黄须子在她额头上苏苏的摩擦着,”“七巧低着头淋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是她一生中最光辉最幸福的时刻,她甚至认为,她嫁到姜家来,是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与他相爱,可是她给自己套上的金钱的枷锁提醒了她,她得证明他是真心不是,她用了女性的小聪明拐弯抹角来试探,一经证实,令七巧痛心疾手的并不全是季泽想要她的钱,而是她谋钱的方式。“你哄我──你拿那样的话来哄我──你拿我当傻子──”她那样的愤怒,失去了理智,“隔着桌子探身去打他”。“一头挣扎,一头叱喝着,然而她的一颗心直往下坠──她在这丢人出丑”。她把他赶走了,可他是她唯一爱过的男人,七巧“扶着身站着,倏地掉转身上楼去,提着裙子,性急慌忙,跌跌绊绊,不住地撞到那阴暗的绿粉墙上佛青袄子上沾了大块的淡色的灰。她要在楼上的窗户上再看他一眼”。她曾经爱过的人,对他何尝有过真心,他不过是看中她的钱罢了,她戳穿了他,同时也意味着永远失去他。人生在世,究竟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没有真心,没有爱情,一切都是靠不住的,只剩下钱是最实在最真实的,经过这次变故,七巧“渐渐与现实失去了接触,虽然一样的打丫头,换厨子,总有些失魂落魄”。这是因为她关于爱情的理想破灭了,而关于金钱的理想则明明白白凸现出来,从此,她的精神便完完全全被金钱锁住了,包括她的理智,情欲。她渐渐变得暴虐自私,残酷,甚至疯狂,她开始随心所欲地毁灭亲近的人的幸福,她“一级一级,走向没有光的所在”。终于无可挽回地变成了一个心理变态的女人。她沿着自虐和他虐的恶性轨迹不可阻挡地往下滑,一直滑到人性扭曲的最底层,直至毁灭了自己。

原因之四──报复中寻求心理平衡

老年的七巧,在一种强大的魔恶力量的推动下,进入了畸形和毁灭阶段。金钱的贪欲让她已经丧心病狂地达到对女儿幸福的贪欲。首先存在性变态心理。她不能容忍长白和别的任何女人在一起,嫉妒他的夫妻生活,整天整夜让长白留在她身边,对儿子媳妇的私生活的打听,对其闺房密事的浓厚兴趣与其说婆婆对儿子的关心,对媳妇的为难,不如说是她平淡生活的无聊调料,以及性压抑的自我调剂──无异于“听房”。所以两房媳妇都是悲惨的。其次还存在仇视与嫉妒心理,她见不得别人有爱情,有婚姻,见不得别人夫妻恩爱,见不得别人幸福,这个“别人”也包括她的儿女。女儿因恋爱“时时微笑着”她不由得有气,冷嘲热讽。她不惜手段,设计折杀女儿长安与童世舫的爱情,毁掉了他们的幸福。最后是寡居者的“变态护犊”心理。对于长白和长安,曹七巧虽然自己在做着伤害甚至毁灭他们的事情,但是她容不得别人接近他们,她时刻戒备着,提防着别人抢走她的儿女,如同看守她的钱一样,把她们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最后“长白不敢再娶妻了,只好在妓院走走,长安更是早就断了结婚的念头,文中这句话交待了曹七巧对亲人的残酷。“此时无声胜有声”地做了表达。她用黄金枷锁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七巧在悲剧命运的压抑下“自食”。继而残害在变形的“食人”中走向更深的沉沦。说到底,这实际上是旧中国家庭关系中的“被食-——自食——食人”的循环链的体现。

综合上述,曹七巧的悲剧,封建性因素占主要方面,她的一生,是受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门第观念和封建伦理道德的钳制和压抑,以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造成的。这也是一个“害人害己”的故事,曹七巧与葛薇龙、白流苏等女性不同的是,她的婚姻一开始并不是自愿的,完全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当时只是受害者和受虐者,但她无论怎样努力也得不到幸福后,当她开始对她的亲人进行报复后,她便成了害人者和施虐者。曹七巧的婚姻只是一个买卖,她卖掉了自己的一生,得到的只是一点金钱。因此,她生命中最宝贵的是金钱而不是家庭与亲情。当她与季泽的爱情化为泡影后,特别是当她清楚季泽重新找上门来只是为了算计她的财产时,她对所有的男性都绝望了,因而对整个世界都绝望了。她的结论就是:“人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钱”。这是个疯狂的世界”。所有的人都被一种无形的魔力所控制,人的生命是天定的,不是自己可以左右的。“这是就张爱玲所需要表现的“传奇”故事,所需要表现的世界的无情和人生的苍凉,正因为如此,曹七巧一直就被人们看作是张爱玲笔下最完整的女性形象,最厚实的小市民形象,甚至可以说是张爱玲为20世纪中国文学贡献的独一无二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陈子善编《张爱玲的风气》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5

(2)水晶著《替张爱玲补装》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5

(3)李平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自学指导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8

(4)胡钢、王敏选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天津电视广播大学 2003.3

(5)温儒敏主编《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训练》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6 

文档

论文-曹七巧的人物形象

浅谈《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摘要: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曾被认为是“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这篇作品可贵的独特性和长期流传性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作者用极端的、鲜活的笔法将一个正常的有着青春美好回忆的女人,慢慢的变成一个冷酷的、残忍的、自虐而又他虐的心理变态者揭示得淋漓尽致,曹七巧这一变化过程向人们展示了她那渗进西方拜金主义精神毒液的灵魂,在封建婚姻制度及门第观念的重压下产生的扭曲变形。其人性坠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本原因在于封建性因素,包括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在人物所处生活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强大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