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指导思想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在自己的书中说过这样的话,“试问养成读书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从老先生的这句话里可以看出,老先生非常注重让学生去读整本的书这一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在学生阅读中,应该给整本书一个明确的地位,不仅注重推荐,注重引导,更注重阅读成果的分享和交流,这是基于对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与价值的深刻体认。
2.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碰到自己想要的语言形式。
3.整本书负载着文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受到文化的熏染,学生品味的语言越多,接受的文化越丰富,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学生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就开阔了视野;能够与古代的先贤对话,就会获得精神的愉悦。而这种愉悦,又能使他们对民族文化有更多的体悟,文化的因子就会进入学生的血脉之中,让学生拥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就能形成独特的文化人格。
4.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对常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视野,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多的语感,让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得心应手,总之进行整本书阅读具有很多好处,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意义重大。
二、活动目标:
1.学校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发校本教材,构建学校阅读课程指导体系,创建书香校园。
2.教师目标:促进教师学习儿童文学理论、大量阅读儿童文学,合理推荐阅读书目,有层次开展阅读活动,研究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引领学生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
3.学生目标: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增加阅读量,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发展语言,锻炼思维,开发智力,健全人格。
三、实施对象:3-6年级学生
四、组织机构:
一项工作的落实,都必须由一把手校长亲自主抓,由所有校干出谋划策,由所有有关老师齐心协力,有计划、有实施、有考核,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才能使工作做到最好。为了确保阅读活动扎实、顺利、有效地开展下去,我校成立了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全体语文教师和图书馆指导教师。
五、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1)确定“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组织机构。
(2)制定“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
按照学校制定“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进行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
3.总结阶段
对学校这段时间开展的“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总结,汲取经验,反思不足。
六、实施内容:
1.选择书目:
各年级语文教师要切实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同时还要把握有益、有趣的原则,顺应儿童的需要。各年级上报学生书单,学校语文组召开会议,最终确定各年级阅读书目。(每学期安排共读书2-3本书)
2.课时安排:
整本书阅读的实施主要是依靠班级读书会进行的。班级读书会是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借助于班级读书会这种形式,有效地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实施时间:每周1节阅读课。(每本书可以组织多个主题的班级读书会)
3.阅读活动的指导:
(1)以教师作先导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教师应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要想把书推荐给学生,教师要首先读过,并有所感悟。这就需要教师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2)创造阅读条件
教师在班级里设置图书角,这样不仅为学生的阅读创造了客观的条件,而且有利于学生的阅读交流。教师还要提醒引导家长,创造家庭读书的氛围,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3)避免阅读的功利性。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只是创设条件,作必要的引导,不应该有丝毫的强制,不要给他们压力,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个性来决定读多少书,让学生发挥阅读的自主权,让他们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他们就有了读下一本书的兴趣。
课型
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
导读课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大声朗读,片段导读
推进课
让学生走进这本书,实现对话
完成书单,汲取阅读方法
交流课
从整本书中提炼主题,展开交流讨论
班级读书交流会
展示课
展示成果,评价效果
读写结合,展示学生读书成果
4.关于评价
(1)量化评价,结合学校印发的读录册,对学生每天的读书情况进行量化评价。
(2)质性评价。对学生阅读的评价的方式应丰富多样,既要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即时评价,也要对学生的阅读质量进行评价,可以通过读书交流课,了解学生的阅读质量,也可对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可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获取文本信息的情况,适当交流阅读的体验;创造性地开展阅读展示活动,让学生获得持续的阅读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