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本模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20:10:42
文档

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本模板】

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本文以西安为例,重点介绍了西安城市公园的发展、改造以及在改造当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为了让我们对城市公园有更好的了解,同时也对城市公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方便我们对未来城市公园建设时有所把握,同时也对出现的问题在解决时有经验可以借鉴。关键词城市公园西安市城市公园改造未来发展趋势城市公园的起源世界造园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而公园的出现却只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开始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工业盲目建设,破坏了自然生态。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推荐度:
导读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本文以西安为例,重点介绍了西安城市公园的发展、改造以及在改造当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为了让我们对城市公园有更好的了解,同时也对城市公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方便我们对未来城市公园建设时有所把握,同时也对出现的问题在解决时有经验可以借鉴。关键词城市公园西安市城市公园改造未来发展趋势城市公园的起源世界造园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而公园的出现却只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开始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工业盲目建设,破坏了自然生态。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以西安为例,重点介绍了西安城市公园的发展、改造以及在改造当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为了让我们对城市公园有更好的了解,同时也对城市公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方便我们对未来城市公园建设时有所把握,同时也对出现的问题在解决时有经验可以借鉴。

关键词   城市公园   西安市城市公园 改造  未来发展趋势

城市公园的起源

世界造园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而公园的出现却只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开始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工业盲目建设,破坏了自然生态。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用地不断扩大,使人们越来越远离了自然环境,特别是居住在城市中的工人阶级,生活环境更为恶化。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资产阶级对城市环境进行了某些改善,把若干私人或专用的园林绿地化作公共使用,或新辟一些公共绿地,称之为公共花园和公园.1843年,英国利物浦动用税收建造了公共可免费使用的波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中国的城市公园产生和发展

对于中国城市公园的产生、兴起和发展,可以从上海这一中国近代繁华都市发展中的一斑而窥全貌,在1840年以前,和中国的其他城市一样,上海的园林是以寺庙园林、私家花园的形式出现,即古典园林,有豫园、古猗园、醉白池、秋霞圃、曲水园等。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纷纷入侵,在我国开设了租借。殖民者为了满足自己游憩活动的需要,把欧洲的“公园”也引进我国来。1868年在上海的公共租界建造的“公花园”(现黄浦公园)就是最早的一个。名之为“公”,却有“不得入内”的“园规",直到1928年7月1日才对华人开放,这不仅是对中国人民明目张胆的侮辱,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的“公园"并不是“公用”。之后,殖民者又陆续在上海建立“虹口公园”、“法国公园”(现复兴公园)、“极斯非尔公园”(现中山公园)等,都是供外国殖民者和“高等华人”打网球、棒球、高尔夫球等活动和散步、休憩游乐的场所,其格局主要是英国风景式或发过规则式,有大片草坪、树林和花坛,极少建筑。这些公园,在功能、布局和风格上反映了外来的特性,对以后我国公园的形态发展模式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国家对人民文化休息活动的关心和对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视,使公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各个城市扩建、改建和新建了大量的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游憩、社交、锻炼身体、文化娱乐、获取自然信息和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公园的类型也逐渐增多,有满足人们多种需要的综合公园,有性质比较单一专类公园,如儿童公园、纪念性公园、名胜古迹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文化公园、森林公园、青年公园、科学公园、体育公园等,还有各式各样的公园绿地,如社区公园、滨水绿带、街头小游园等。目前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观念的转变,又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题性公园。同时在公园内容和设施方面也在不断充实和提高。

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

下面以我们熟知的西安市为例,探讨西安城市公园建设发展现状,以及在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

西安城市公园建设发展现状

城市公园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会出现开发建设的新型城市公园,也会产生物质老化的城市旧公园,其发展过程即是建设的历史,同时也是公园改造和更新的历史。对老公园的改造是城市公园体系密钥的新陈代谢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园体系健康良好的持续发展。西安的城市公园建设在20实际九十年代钱发展较为缓慢,自1922年建立首座公园莲湖公园至1990年才发展到15个,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迅速增长,至1998年已达到44个,随后公园建设又渐趋缓慢,至2009年4月共建设成公园54个。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老的城市公园的问题不断出现,近年来,在建造新公园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这些公园的改造工作。对部分不合时宜的城市公园进行改造更新,能够有效的改善城市公园的总体面貌,提高整个城市的绿化水平,提升城市的层次,从而推动城市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现代城市公园的改造也成为城市公园的一大主题。

西安城市公园改造现状

公园的改造分为日常的保护、管理维护,局部改扩建,分期大规模改造等,一般渐进式的城市公园改造也不存在太大问题。

目前西安对城市公园的改造主要是针对早期和部分建设迅速增长时期的城市公园,改造的动因是多样的,主要有一下两种:1、对老公园进行局部改扩建,以改善其景观和使用功能.作为城市公园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老公园,会因年限的延长而产生物质减耗、功能衰退、环境恶化、经济折旧等现象,也会因审美标准的升级而产生物质和精神老化的等因素而导致“综合老化”现象.如莲湖公园、劳动公园、兴庆公园、环城公园、儿童公园等公园的改造。2、因绿地系统规划的变动而对一些公园进行重新定位改造。此类公园则主要是由于其原来的主题或性质不符合新的规划的整体主题或性质。如长乐公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陕西戏曲大观园、民俗大观园等公园的改造。

公园建设迅速发展时期建造的公园,整体面貌逐渐衰败破旧加上规划模式单一,景观雷同而缺乏吸引力;景观风貌被大量进入的商业性经营破坏;植物因缺乏维护制约着公园生态效益的发挥;历史文化未得到有效保护使得特色文化丧失。这些公园也面临适时的改造。

西安城市公园改造中存在问题分析

1.1改造

决策方面  (1)从决策方面来说,由于某些或管理者和决策者受政治或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忽略了研究、设计人员的意见。(2)从管理运作模式方面来说,西安大多数公园的改造更新依靠投资改造,融资渠道单一,管理技术效能较低。在投资分配上也呈现出不太均衡的现象,对容易产生经济效益的部分公园不断改造翻新,投资充裕,而对一些急需改造却很难立即产生经济效益的公园投资小甚至不投资。(3)从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来说,对公园建设与发展缺乏基本的研究,暂时没有强有力的法规依据,也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手段,当面对多元社会中不同利益主体与公园自身建设发生冲突时,不得不妥协退让,于是监督和管理的职能也就只能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作用。儿童公园改造便因为现有法律体系在此方面不够健全,存在一定的漏洞或不严格,从而导致互相推卸责任,使得其改造未按原计划进行,并曾一度停滞,拖延时间久而无实质效果。烂尾工程占据面积, 破坏景观, 还给使用者造成很多不便。改造失败造成的损失最终还是由和人民买单。

城市公园改造中应对策略

(1) 系统化决策  对于城市公园的改造更新, 单凭专业队伍的努力是不够的, 大多数情况下,作为决策者的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所以需要以长远的目光把握市场,增进对园林文化的了解,以宽容的开度理解、 鼓励、 支持设计师的创造, 将经济等利益和促进城市公园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权衡考虑再做相应决策。

(2)转变公园改造更新的观念 公园的改造更新应该是动态的、 适时的、 有机的、 可持续的更新,具有连续性、 渐进性和复杂性,改造更新的最终目标是使其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人文效益统一。所以所有公园改造更新的参与者,都应该遵循整体性、 保护性、 渐进性、关联性、 以人为本、 因地制宜等原则, 在此前提下进行决策、 规划设计和实施改造。

(3)重视改造前的调查评估工作 通过调查评估,对旧公园改造的组织方式和流程、 改造理念、 改造中的生态环境保育、 使用功能提升、 视觉景观优化、 历史文化传承、 投资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基础性研究, 能够为后续工作提供正确的导向、 加速改造进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4)改造过程中引入公共参与机制 城市公园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公众,为了确保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专业设计师和项目协调者可通过媒体宣传、 社区会议 、 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等形式,引导公众参与到改造的过程中来,使他们成为公园真正的主人.不仅仅是让公众参与改造方案的选择,而要使他们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中去, 这样才能更了解公园,有助于将他们的需要通过设计师实现到改造中去,激发其公众的主人翁意识, 促使他们在使用公园的同时保护其不受恶意破坏、 为公园赢得政治支持与公共投资,从而在日后公园的保护和改造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解决好过程中的具体矛盾问题 顺应新的社会公共生活方式, 以整体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基准点来进行公园的改造,在实现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有序转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使用者不断变化的游赏需求,并借以促进公园自身的发展;注重对历史文脉的传承,采用合理的方式使公园的历史脉络得以延续和发展;对原有植物群落进行科学保护和有效的人为干扰(间伐、 移植、 同种替换等) ,使公园的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推动整个区域和整个城市生态效益的发挥。

(6)改造后的信息反馈与总结 每个公园改造更新完成投入使用后, 应该有绿化管理部门协同设计者进行新的使用状况评价,对改造更新后的使用信息进行反馈,总结改造更新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并进行反思。

我国城市公园的发展趋势

1。城市公园建设与城市建设的一体化

 1.1城市公园成为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城市空间已不再是特殊的单一土地 ,而是综合的向外扩张的 ,追求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开敞与联系的空间。随着城市的结构调整、 功能开发 ,城市公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城市公园建设不仅仅是建几个公园的问题,而是要与整个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使公园分布合理,形成 “点、 线、 片、 面" 相结合的整体格局.

 1。2城市公园的共享性和开放性

公园建设的背景 ,要求它应与城市构成良性互动的关系 ,而不是象私家园林那般 “孤芳自赏” 或传统城市公园那般 “故步自封" ,它的开放性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 ,公园开放性的实现层次除了考虑公园系统中公园与公园之间的整体性之外(公园系统的建设) ,还必须关注公园与周边街区的融通 (具体单体公园的建设),同时 ,公园开放性所涉及到的内容 ,至少包括空间方面的开放、 功能设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园的使用价值及与城市文化的对应。

1。 3 多元城市空间的利用

在城市土地资源严重稀缺的今天 ,合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土地(包括道路、 停车场、 水道、 市场等) ,通过规划建设 ,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 ,综合利用空间无疑是人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2.传统文化要素在城市公园中的发掘、 运用和表达

 2. 1传统文化要素的保留、 挖掘及再现

公园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文化的承载形式上 ,现代城市公园对文化传统的表达主要体现为对传统形式的借鉴与继承 ,借助于传统的形式与内容去寻找新的含义或形成新的视觉形象 ,既可以使设计内容与历史文化联系起来 ,又可以结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 ,使设计具有现代感。传统文化形式的保留及再现不要仅仅局限于整体风格及具体材料方面 ,重要的是能够挖掘出真正的文化内涵 ,可以使用现代的一些布置手段 ,利用具有现代感材料的处理方式 ,借助园林要素的形式或符号 ,在设计中选用“只言片语" 的传统形式汇插到现代园林中

2. 2 文脉的表达和场所精神的体现

衡量一个城市园林文化品位的高低 ,最重要、 最核心的指标是文脉.文脉代表着一个城市园林所具有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 ,代表着一个城市文化的特色化 ,而文脉和场所精神的表达正是通过一些具有特定时代意义的建筑或其他符号性的东西所承载。在新建城市公园过程中 ,要对场地元素辩证的分析 ,使具有特定价值的文化元素能够表留下来 ,使文脉能够充分表达 ,彰显场所精神。

3 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的生态化、 人性化、 个性化

3. 1 城市公园的生态化

城市公园正从 “咫尺园林” 的微观尺度向 “大地园林” 、 “生态园林” 的宏观尺度发展。现代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是城市公园的一个重要作用。设计应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 自然植物群落和以自然布局为主的手法 ,景区中的主要景观建筑要与大自然流畅质朴的情趣相协调 ,不能把城市公园仅仅当作一处游乐场或娱乐场所来规划 ,一个真正的公园可以没有各种娱乐设施 ,但是不能没有绿色植被。如朝阳公园 ,大面积的绿地和合理的植物群落 ,为城市的生态系统建设起到很大作用.

3。 2 设计中体现人性化

城市公园作为一个人与自然、 人与人活动交流的公共空间 ,通过空间的可达性(可接近性、 大众性) ,可亲近和可参与的景观要素的创造 ,营造多样化的活动领域 ,激发人们的正面情绪。同时 ,在公园设计中要体现人性化 ,体现对多数人的服务 ,如公共厕所的人性化设计、 道路的无障碍设计等 ,从细节中体现对人的关怀。

3. 3 公园主题多样性

公园要有自己的风格 ,也就是公园的个性。公园设计在遵循一些普遍的艺术原则、 技术规范的基础上 ,运用不同的手法 ,体现不同的特点 ,创造不同的主题。如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以雕塑为主题 ,展现不同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成为其特色;菖蒲河公园以水为主 ,在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基础上 ,适当设置雕塑小品 ,烘托气氛 ,画龙点睛 ,公园的夜景照明 ,突出红墙、 河道和植物倒影 ,使人耳目一新;而明城墙遗址公园则运用简洁的设计手法 ,突出展现城墙的残缺之美 ,通过城墙、 角楼展现沧桑之美。

4 多元设计思想的冲突与融合

时代的变迁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趣味、 心理特征乃至使用方式 ,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设计思想。当前的城市公园建设理念正走上继承文脉和走向国际化并存的道路 ,多元化园林创作趋势将不可避免。新技术、 新材料和新设计元素(并且社会也比以往更宽容地容纳各类思潮和各种尝试)的引入,对于设计者来说应该是创造了一个更为宽松和更能发挥的设计环境。虽然两者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和实际操作层面上的对接会有些摩擦甚至冲突,但不同的设计理念将以多姿多彩的面貌展示在设计的舞台上。

5  建设、 管理过程中市场机制的引入

5. 1 公众参与机制的引入

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是一种让群众参与决策过程的设计 ,使群众真正成为公园建设的主人.在公园建设过程中应引入公众的参与机制 ,听取公众意见。公众参与的结果能提升公众自身的园林审美趣味与欣赏水准 ,反过来影响设计师与建设者 ,创造高品质的园林景观 ,使环境和人的关系更和谐 ,使公园建设的盲目性消失。这一过程最为重要的是一种观念 ,即在公园和开放空间发展方面 ,仅仅依赖于部门 ,是不能解决好所有问题的。它还可能了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的资源和创造性 ,也了公园绿地所能带给社区居民的兴趣与主人翁责任感。在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广泛的合作 ,会成为我国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方向。

5。 2 建设过程市场机制的引入

我国目前开放空间的建设和管理 ,主要是投资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也逐渐趋向与商家、 企业公私合作的多种投资形式.管理机构要重点实施引导、 宏观监控和依法有效保护资源 ,制定优惠吸引企业、 个人积极参与城市公园的经营与管理 ,广泛吸纳社会资金 ,使行为和市场行为共同运作。在开发管理方面 ,引入市场机制 ,建立公园和开放空间的使用与商业、 服务业的有机联系也是一个新的趋势。北京朝阳公园就是采用委托北京朝阳公园开发经营公司开发经营管理 ,采纳多方投资合作与管理的例子。

5. 3 养护管理方式的转变

在公园管理上 ,随着城市的更新改造和进一步扩展 ,城市公园建设逐渐摒弃孤立、 有边界的公园模式 ,以开放的形式与城市的开放空间相融合 ,满足大众化公共性的使用要求.建成后的养护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单位和个人 “认养” 绿地 ,捐赠花草树木和园林设施、 义务植树等;2)实行招标管理 ,达到降低养护成木、 提高绿地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3)与街道联建管理 ,鼓励社区参与建立综合管理的新模式 ,利用社区工作优势与绿地管理具有互补性的特点 ,调动市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城市公园的管理中来实现公众与的互动管理.另外对部分居民区的城市公园 ,可探索实行属地化管理。

总之,所谓的城市公园就是为公共服务的,它需要的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城市公园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未来的城市公园也必将体现我们城市的特色,同时不同的城市公园也会有各自的特色.在将来的某个时间,城市公园也许就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因此,明确城市公园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的未来生活,更好的做实际工作。

参考数目:孟刚、李岚、李瑞东、魏枢《城市公园设计》  同济大学出版社

 刘扬 李文 徐坚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

 崔文波  《城市公园恢复改造实践》  中国电力出版社

文档

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本模板】

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本文以西安为例,重点介绍了西安城市公园的发展、改造以及在改造当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为了让我们对城市公园有更好的了解,同时也对城市公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方便我们对未来城市公园建设时有所把握,同时也对出现的问题在解决时有经验可以借鉴。关键词城市公园西安市城市公园改造未来发展趋势城市公园的起源世界造园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而公园的出现却只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开始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工业盲目建设,破坏了自然生态。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