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民间游戏走进我园实践活动之探索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20:10:55
文档

民间游戏走进我园实践活动之探索

民间游戏走进我园实践活动之探索靖江孙兰芳《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而传统的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受人数场地和时间的局限,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所以民间体育游戏,深受孩子的喜欢,能促进幼儿交往,能使幼儿玩得开心
推荐度:
导读民间游戏走进我园实践活动之探索靖江孙兰芳《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而传统的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受人数场地和时间的局限,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所以民间体育游戏,深受孩子的喜欢,能促进幼儿交往,能使幼儿玩得开心
民间游戏走进我园实践活动之探索

 靖江  孙兰芳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而传统的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受人数场地和时间的局限,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所以民间体育游戏,深受孩子的喜欢,能促进幼儿交往,能使幼儿玩得开心尽兴,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之性格开朗活泼。同样也会给孩子带来许多童年的欢乐。

我园一直坚持走以“音乐和美术为主的艺术特色之路”,现在又推出了《靖江市民间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和优化》这一研究课题。通过开展民间文化教育来继承和发扬本地区优秀的民间文化,来优化我园的园本课程。根据本地课程资源和园内发展的情况,让民间游戏(既传统游戏)重新走入幼儿园。实践使我体会到,民间游戏重新走入幼儿园,是幼儿园活动中不可多得的可利用的民族文化教育资源之一。

一、民间游戏的作用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的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国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民间游戏是指由劳动人民创编的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游戏,它包括自古流传下来的游戏及现代人根据这些游戏改编、创作而成的游戏。民间游戏活动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遗产,应用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不仅体现了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更是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也是幼儿百玩不厌的艺术活动。

1.促进幼儿动作发展,增强体质。

在我们这一代,提起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小伙伴们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屋前屋后的空地上,田埂边玩踢毽子、跳格子、滚铁环等游戏。小伙伴们个个被晒得脸儿黑里透红,被风儿吹得皮肤都裂了。但我们的心情是愉快的、身体是健健康康的。可如今的孩子,玩具应有尽有,有不少的孩子常常躲在家里,足不出户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玩各种电动玩具,很少在空气清鲜、阳光充足的户外进行锻炼。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不小心就会感冒发烧。而如今的孩子恰恰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因为他们长大后面临的是更激烈的社会竞争,工作、学习、精神压力都很重,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怎么来融入社会、参与竞争呢?而民间游戏伴随着各种动作和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各种感官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能锻炼幼儿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和骨骼,促进幼儿动作发展,增强体质。另外,幼儿在游戏中还能提高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生理机能,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2.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民间游戏也体现出了这一特点。幼儿三、五成群一起游戏,通过互相协调、模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使幼儿助人、合作的心理品质得到更好的发展,并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明显增强,活动中情绪愉快,自主性强,能够主动和同伴交流,具有较好的合作能力。

3.促进幼儿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民间游戏的顺利进行,取决于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取决于幼儿的自我评价及别人的监督。这就发展了幼儿辨别是非,正确评价自我及他人的能力。同时在游戏中,幼儿会不断克服自身弱点,遵守规则,锻炼自己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进一步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二、多种途径收集、整理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的收集整理工作是一个工作量相当大的部分,我们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上中采用了多种途径与方法,并主动的寻找了多方面的帮助,收集到了数百个优秀的具有本地特色的民间游戏。民间游戏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每个民族、每个地区的游戏各不相同,有时同一个游戏,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与玩法,为了能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具有本地特色的民间游戏,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民间游戏。

1.教师自主收集:网上查找、查阅书籍、回忆询问等。深入开展民间游戏,教师是关键,我们在教师中进行了如何开展民间游戏的理论学习,让大家思想达成共识,明白什么是民间游戏,民间游戏的种类,充分认识到民间游戏在幼儿中开展的重要性。在这一基础上再让大家进行相应的收集。教师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了收集,主要有网上查找、查阅书籍、回忆、询问家中年老的长辈等。

2.面向全园家长征集:所谓人多力量大,教师的收集毕竟有限,而家长的收集则是我们民间游戏收集的主要来源。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方法鼓励家长参与到我们民间游戏的收集队伍中。在家长会上,我们向大家介绍了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及我们课题的主要设想,让家长也更新观念、明确任务。同时引导家长重温童年生活,回忆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由于我园地处农村,很多年轻的家长都出外打工,到会的大多数是爷爷奶奶辈,他们的兴致很浓,玩过的民间游戏很多。给我们征集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征集表征集:教师根据需要,设计了民间游戏征集表,向家长们进行了发放,许多家长把小时候玩过的游戏的名称、玩法、材料等一一详细的记录了下来,有的家长为了能更清楚的介绍玩法,有些相同的游戏有了各不相同的玩法,为教师提供我多种选择的内容。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们收集了上百个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征集箱:为了能让家长能长期的进行收集活动,也为家长平时的收集有一个展示的机会,我们还设立了征集箱,便于家长的随时收集,这也符合了民间游戏收集的特点,毕竟许多的游戏都是通过回忆收集的,在平时的生活中会临时性的回忆起一些有趣的游戏。

3.社区资源的利用:向相关社会团体查询。我们来到季市文化站找到张岳林站长,他把本地区的民间传统艺术资料,包括民间游戏,民间歌谣、民间童谣、打莲湘弦八弹等图片资料提供给我们。我们还走访了民间艺人,老先生对民间游戏也有研究,丰富了我们收集的内容。

4.向姐妹园征集:由于我园和妹妹园城南幼儿园、西来幼儿园共同研究这一课题《靖江市民间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和优化》。通过合作交流,姐妹园把收集到的民间游戏提供给对方,做到资源共享,又丰富了我园的民间游戏收集内容。

5.整理民间游戏:收集到的民间游戏杂乱无序,我们把课题组成员和年级组长召集在一起对民间游戏进行整理分类。

1)根据游戏的不同类型进行整理:一类是以发展身体动作为主的体育类游戏;一类是以发展幼儿智力,以动手动脑为主的益智类游戏;另一类是伴有儿歌的,主要以一唱一和或一问一答为主要形式的语言娱乐游戏。

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许多游戏都有不同的玩法,便于我们在运用的过程中层层深入的进行学习,如:玩沙包、跳橡皮筋等。

2)根据不同的组织形式进行分类:如跳橡皮筋、(土话)打不死(打陀螺)、玩风车、丢手帕、降落伞、梅花桩、踩高跷、滚铁圈、跳房子、斗鸡、跳绳、踢毽子等作为专门的体育活动中学习;玩花线、玩沙包、翻花绳、说反话、挑棒儿、夹弹珠、掰手腕等游戏在区域活动中实施;打大麦、剪刀石头布、猜中指、等游戏在零碎时间幼儿自由的游戏,等等。

3)还根据游戏的难易程度,幼儿的年龄特点对游戏进行分类。如:猜中指、小鸟飞、老鹰捉小鸡、网小鱼、火车钻山洞、降落伞等;中班:丢手帕、玩风车、跳绳大班:抢椅子、捉迷藏、跳橡皮筋、斗鸡、跳房子、抓子儿、挑棒儿、丢手帕、夹弹珠、滚铁圈、瞎子摸瘸子等

三、如何实施和开展民间游戏

1、创设民间游戏的环境

《规程》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环境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物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凡是一切能让幼儿主动活动的机会和条件,都可以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为此,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开展民间游戏的全方位环境,让环境发挥特殊的、潜在的影响作用,成为“不说话的教师”。我们利用室内外,长廊、过道等环境,发动老师、家长、幼儿收集布置。一楼剪纸长廊、二楼民族大家庭长廊民族风情活动区,三楼脸谱长廊等,各个班级的区角游戏更是形式多样,琳琅满目。有民间艺术图片、剪纸、各种手工艺作品、体育器械等。

2、在传统节日性主题活动中实施和开展民间游戏:

我们以一些传统节日作为我们的主题活动,而民间游戏与传统的节日教育都是让幼儿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于是,在民间游戏的研究中,我们把它也作为丰富节日教育的一个途径。例如主题活动系列之一“走进三月三”,我们结合“清明节”、“三月三”孤山庙会,“美丽的春天”,组织幼儿踏青、扫墓、放风筝、捉蟛虮等开展活动;围绕主题活动,我们还把民间游戏渗透到一日教育活动中,通过语言活动“美丽的孤山”、体育活动“山中探宝”、美术“捏孤山泥狗子”等教学活动形式来开展活动。主题活动系列之二“尝尝古镇小吃”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利用端午节这个民俗节日,通过录象观看采棕叶、扎粽子、吃粽子等一系列流程,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在活动区布置“家乡小吃一条街”,幼儿通过角色游戏活动来了解我们家乡的民俗风情,从而开展主题活动。这样幼儿耳濡目染,亲身体会,来感受我们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

3、民间游戏体育活动中的实施和开展: 

(1)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民间游戏内容广泛而丰富,其中有许多游戏能发展跑、跳、钻、平衡等身体动作,发展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我们根据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各班的实际情况,选用了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为了发展幼儿四散追逐跑的能力,我们选用了多种游戏,分别制定在学期及周计划中,最后落实于日计划中。而各班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游戏,如:“熊和石头人”、“ 火车钻山洞” “梅花桩”等民间游戏。同时我们还根据男女性别的差异选择活动的难度,男孩子比较好动,动作力度也比女孩子大,但是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比起女孩就相对差一些。我们在开展跳皮筋、踢毽子的活动时,只要求男孩子掌握基本的动作和样式,跳皮筋只要会简单的开合跳、交叉跳就可以了,女孩子则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马兰开花”、“在北京的金山上”、“玉兰花”等花样跳法,女孩子们经常一边唱着儿歌,一边灵活地变着花样跳,男孩子有时候看着也来学一学,但就是学不会全套的跳法。男孩子跳绳,只会单人双脚跳、跳人绳,而女孩子就厉害了,她们除了会男孩子会的之外,还会抬腿脚尖跳、交叉手跳、后踢触臀跳、单脚跳等花样。

(2)户外的小型游戏中民间游戏的实施和开展:如早锻炼、饭后户外活动等等,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些适宜的活动,在发展幼儿动作协调性的基础上,培养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精神的民间游戏。如:“跳橡皮筋”、“石头剪子布”、“炒黄豆”、“抢墙角”等等。幼儿可以根据意愿、自由寻找合作的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规则、改变玩法。

(3)在区角活动中丰富民间游戏的内容:区角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在区角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较强,因此我们选择适当的一些发展幼儿智力及小肌肉的或手眼协调能力的民间游戏,以丰富活动区的内容。如:玩沙包、挑棒儿、打弹珠、立壁角、绣花、织毛线等民间游戏。在表演区,我们根据故事情节,准备了一些表演道具,录音机、磁带、头饰等,让幼儿充分自由地表演。如:“拔萝卜”、“小兔乖乖”等。在美工区,我们准备了孤山黄泥、豆壳、芦苇叶、碎布头等材料,以及工艺品孤山泥狗子、惠山泥人、粽子等,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大胆地表现自己,去创造美、感受美,从而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在音乐区,有家乡传统的龙灯、腰鼓、脸谱面具等,幼儿自由地表演,激发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从而体验其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4)在来园活动、离园前、午餐前后、课间等时间段开展民间游戏:在这些环节中,可以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拾与展开的民间游戏。如:翻花绳、拍手歌、捉蜻蜓、掰手腕等。幼儿的一日活动充实、有趣味,民间游戏灵活的贯彻在一日活动中,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

3、根据实际,对已有游戏素材进行改编、创编

为使游戏的改编与创新更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收集到每一间游戏,我们对其内容、情节、规则及所相配的儿歌、童谣等都要进行分析、改编,对每个游戏的改编与创新都反复揣摩、实践,进行游戏的可行性研究。有的赋予新的内容、含义,使之与时代精神、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相适应。其一是对一些游戏中存在危险因素的材料进行了改进。如:发展幼儿投掷、投准能力的“打瓦”游戏材料,以前就地取材的材料是瓦片和石头,但这些材料对幼儿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我们在进行这项游戏活动时,本着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幼儿自主选择和激发探究意识的角度,投掷物就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沙、米粒、瓶盖等各种材料的沙包,目标物就提供了积木、木片、纸板及布制的动物玩具。孩子们对这些来源于他们生活中的材料充满着探究的兴趣,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使体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其二,在《抓子儿》游戏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以为最简单的玩法让幼儿玩,一定能行。可是在实际的操作却发现,绝大部分的幼儿却不能掌握这一玩法,将沙包抛起后不能既抓起桌上的沙包,又接住抛起的沙包,许多幼儿在尝试了多次失败后,对些游戏没有了兴趣。根据这一情况,我们灵活的调整了游戏的规则:双手同时游戏,一手抛、接沙包,一手抓沙包;或者双手同时抛接沙包与抓沙包。这样简化规则后,幼儿不仅学得更快了,而且积极性也更高了。所以教师认真分析游戏的价值,考虑游戏材料是否可取,游戏玩法是否实用,借鉴其可取之处。并对一些民间游戏进行创编与改造,巧妙地运用,民间游戏的资源不但没有浪费,还让民间游戏更加适合幼儿,使民间游戏又增添新魅力。

在我园中开展民间游戏,不仅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需要、一种新的体验。让幼儿在快乐有趣的民间游戏中得到成长,使得民间游戏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财产可以得以延续,让从民间来的游戏,重新回到民间,并在我们民族的世代传承中不断发展和壮大!农村民间游戏的多重教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对幼儿身体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本地区有利资源,传承和保留我们的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和谐地发展。“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民族的才是最好的,幼儿民间文化艺术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无穷的魅力,感染陶醉着孩子们,我们力求让民间艺术之花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生更发芽,开出灿烂的民族之花。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武瑛娟编著   《孩子最爱玩的150个经典游戏》 2006年11月

唐国钧 《中国传统游戏大全》  农村读物出版社  1990年

文档

民间游戏走进我园实践活动之探索

民间游戏走进我园实践活动之探索靖江孙兰芳《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而传统的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受人数场地和时间的局限,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所以民间体育游戏,深受孩子的喜欢,能促进幼儿交往,能使幼儿玩得开心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