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的物理学知识点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20:10:56
文档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的物理学知识点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物理学知识点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声音发生:由物体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空气传来。.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高低,它与发声体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大小,跟发声体振幅、声源与听者距离有关系。.减弱噪声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
推荐度:
导读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物理学知识点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声音发生:由物体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空气传来。.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高低,它与发声体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大小,跟发声体振幅、声源与听者距离有关系。.减弱噪声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物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声音发生:由物体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空气传来。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高低,它与发声体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大小,跟发声体振幅、声源与听者距离有关系。

 .减弱噪声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声波。

 .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光现象知识归纳

 一、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物体叫光源。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

 .光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三原色是:红、黄、蓝。

 .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紫外线最显著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二、 光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光射入了我们眼睛。

 .光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三、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后视镜、商场中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反光镜是凹面镜。

四、 光折射知识归纳

 光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现象。

 光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f 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幻灯机。

 物体在焦距之内(u 光路图:

  五、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光线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人眼睛像一架神奇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胶片。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望远镜能使远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显微镜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第三章 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一、电现象和电路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

二、电流强度

  1.电流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电流I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仪表是:电流表,它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装置。

 .电压U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测量电压仪表是:电压表,它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量程;

 .实验室中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电阻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电流就越小)。

 .电阻(R)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它大小决定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电流无关)

 .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电流和电压。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最大电流是2A。

 ④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地方。

 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变阻器。

五、 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欧姆定律: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 正比,与导体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式 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公式理解:①公式中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欧姆定律应用:

 ①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电压增大时,通过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电压就越大。(U=IR)

 .电阻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 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② 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 

 ⑤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电阻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 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 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 电阻:(总电阻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电阻并联,则有1/R总= 1/R1+1/R2

 ④ 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 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文档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的物理学知识点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物理学知识点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声音发生:由物体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空气传来。.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高低,它与发声体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大小,跟发声体振幅、声源与听者距离有关系。.减弱噪声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