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考作文写作中,审题或者根据试题进行有效命意是写好高考作文最为重要的一环。当试题确定以后,如何审好题、立好意至关重要,审题不准会导致全盘皆输。常有同学感叹,自己的作文如激流浊波,起伏无常,60分的作文可高至50分之上,也可低至40分之下,为此,还常迷惘于峰值的不可预知,也惶恐于波谷的不期而来。究其原因,除去评卷上的客观误差外,更多是缘于我们对考场作文缺少应有的理性把握,特别是有效命意这一环节。所谓命意,就是赋予写作行为以准确的意图,这是写作行为的起始点,又是目标点,是考场作文的基本底线。可以说,对考场作文而言,如何准确地界定与把握命题者的正确意图和话题本身的意义指向,又如何在文章中准确地呈现出来,将大体决定全文的成败。
【经典美文】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夏
阳光像梦一样,安静的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
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波光淡然冷静,潮湿的新鲜的水气。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的跑步呼吸。
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
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手禁不住要伸出去握住什么。这个多么重要,在我表面生活的背后,意识到自己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而这些情感一直活在心里。
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那与我失之交臂的时光和旧梦,充满恍惚怅然的珍惜之感。
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思汀的**,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
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珍贵东西的失落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的抗拒或冲淡什么。
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疲惫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灵活。
我对实际生活中过分热络的友情,对虚拟世界激情的可靠性一直保持平和的怀疑态度。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他十分安静的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就一个人,十分简单。
手指一次次触摸熟悉的键盘,心里充溢着更新鲜更深刻的感动和疼痛。忽然的,想起海子的一首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
『策略解析』
苍茫的历史长河里,多少先哲消散了自己的容颜,却在深邃的河床里沉淀了自己的名字。而其中不少不朽的情思,就变成了闪光的文字,烛照着千百年后的我们。而正是阅读,让我们走近了那些消逝了的作者。在阅读中,真正的读者可以跨越时空,与长眠千年的作者对话,所以在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时,本文作者冷夏在心底对梭罗说,“我们这样远”,但是“我们又这样近”,“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这一远一近之间,便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神交,是阅读的最大乐趣之所在,也是文章的中心主旨。事实上,任何文字、文段、文章,都应该表达写作者对某一对象的价值判断,这一判断就是文章的立意所在,它表现为某一情感,或是某一观念,前者倾向于记叙性文章,后者倾向于论说性文章。以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为例: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开门见山)——《六国论》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比兴引出)——《谏太宗十思疏》
③“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门见山)——《荷塘月色》
④“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稍作铺叙,而后引出)——《故都的秋》
⑤“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美是避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行文中得出)——《花未眠》
以上所列举的文章,有古有今,文体也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集中地表达着某一种判断,或表达某一情感,或表达某一观念。可以说,“判断”是文章的精髓所在,是其他文字的聚焦点或归宿点,没有此点,文章必然散漫或游离。所以,我们作文时,首先得保证有符合要求的命意,没做好命意判断就不能动笔写作,否则你必将“马失前蹄”。
2009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新课标卷”(海南、宁夏卷)和辽宁卷等,都将原来的“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改为“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虽然仅仅是“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与“选准角度,明确立意”的几字之别,但明显加强了对审题立意的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暗示考生要在读懂材料、把握内涵眺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思考,从而提炼出具有共性的观点,决不能仅凭某一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就做出立意的选择。如全国卷Ⅱ作文题:由“道尔顿给妈妈买袜子”,谈亲情、孝道;见到“安藤百福破产”的字样,就探讨起当今“失业和就业”的热门话题;从“乔利弄脏衣服,白于一年来赔偿”联想到社会待遇不公、奖惩制度等问题。这些立意都是不合题意的。总之,要做综合、全面的考虑,选择最佳立意,不能犯以偏概全的毛病。
一、熟练两种技能
1.抓“三主要”
“三主要”包括主要对象、主要关系和主要意向。主要对象即材料或命题的核心对象(词素),主要关系即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意向即材料或命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情感倾向。怎样抓“三主要”进而形成判断,下面分成两类来讲:
(1)有明确指向的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
这一类作文,关键在于抓住话题或命题中的核心词素,具体操作如下:
①操作原则。抽象命题具体还原,具体概念抽象提升;大话题小处着手,小话题大处引申。
2008年山东卷话题“春来草自青”中“春”是关键词,比喻还原,大而言之,可以是盛世祖国的春天、和谐社会的春天、素质教育的春天等;小而言之,可以是个人成长需要的各种条件,如父母之爱、老师之爱、同学友谊或家庭的温暖、学校的关怀、班级的团结等。
2009年北京卷“的翅膀”具有比喻义,含义广泛,如梦想、信念、特长、能力等等。翅膀帮助人飞翔、帮助人成功、帮助人实现自已的理想,那么信心、坚强、乐观等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对象。
2009年湖北卷“踮起脚尖”,最具弹性的词语是“踮起”。踮起脚尖,即是一个引体向上提升的动作。小而言之,即是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所以踮起脚尖;大而言之只有踮起脚尖,提升我们的眼光,我们才能看到前方要行进的“路”。
2009年山东卷题目“见证”,“见”是看见或经历,“证”是证明。既可写现实人生,也可追溯历史人物或事件。如写记叙文,考生宜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切入点要小;既要有“见”的详细叙述,又要有“证”的发人深省。写议论文,宜从大处着眼,选取有积极意义的人物或事件,突出具体的感悟和启发。
②操作方向:也就是朝哪些方向去具体化、抽象化,朝哪些方向小处入手或大处引申。譬如可从自然、人生、精神、生活、社会、历史等层面去思考和挖掘。
③操作方法:围绕核心词素进行遣词造句。即以该词或标题中的核心语素为中心词,组合成短语或造出表意明确的语句,而这短语和句子本身有可能构成这篇文章的命意判断。
如“望”这一话题,通过组句的方法可直接得出判断。如:望是一种追求,一种向往,是人生向前的动力;望,观望,冷静地观望,它是大是大非前的冷静,是大风大浪前的睿智;望,奢望,它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追逐,最终,在望中一切都可能变成虚无;望,望乡,望月,它是一种情思,是天上人间又一缥缈的情思。
这里需特别提醒的就是主要意向即情感倾向,这是文章之根。乍看,高考作文题似乎没有情感倾向,其实它早就被命题人埋藏其中了,只是要你淘尽沙砾而已。如2009年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意在针对现在的学生过于浮躁、热衷于国外的精彩,使过去那份沉淀在国人心目中亘古不变的乡土情绪越来越显尴尬的现实情况,其间潜藏着脉脉含情的温馨提示:热爱你的家乡,热爱你的生活,热爱你脚下的那方热土吧。如果审题时悟出了题中蕴涵的这种特殊情愫,行文时就会用饱满的激情,流畅的语句书写出浓情淋漓的文字,文章也定是上乘之作了。
(2)无明确指向的作文——材料作文
对于没有提供话题的作文(主要是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更要抓住材料中的“三主要”,确保不偏离。譬如下面一则材料:
《於陵子·人间》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中州有一只蜗牛,想振奋起来干一番事业,却又时时责备自己软弱。想向东去攀登泰山,计算一下却要走三千多年;又想向南去涉长江和汉水,计算一下也要走三千多年。再想想自己的寿命,不过朝暮之间就要死去。于是不胜悲愤,枯死在蓬蒿杆上,而被蚂蚁嘲笑。
此材料的主要对象是蜗牛(抓蚂蚁就不妥),主要关系是蜗牛与其梦想等,主要倾向是对蜗牛行为的质疑或否定。在此基础上去命意就不会有任何偏离。
2.做“三追问”:
“三追问”,即三层哲学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譬如“修身”这一话题,我们便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进行分解。
①是什么:谈修身的内涵,如炼人格、修骨气、养静心、育意志、修正气等;
②为什么:谈修身的价值,如修身与人生、修身与社会等;
③怎么样:谈修身的方法,如读书、艺术、亲近自然、走进古迹等。
有了如上的分解,准确判断就显得轻松易得了。譬如“修身贵在养气”“修身是人生的必修课”“读书以修身”等。
又如2009年湖北卷“站在的门口”,考生需要考虑“站在谁的门口”“这是一扇通向哪里的门”“站在门口做什么”“谁站在这个门口”“为什么要站在这样的门口”,这样思考,选择的角度比较丰富,可以开掘出比较广阔的空间。
再看刚才《於陵子·人间》那则材料。分析时可围绕蜗牛的结局问“蜗牛这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蜗牛最后郁郁而终”“为什么蜗牛没能实现其梦想”或“蜗牛怎样才不会这样”等,最终可以正确地命意,如“凡事要量力而行”(认清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从实际出发”“心在当下”“梦想要靠行动去实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以上角度,取其一即可。
高考作文技法:文体建模2
写活人物、感受真实,是写好记叙文的魂魄
按过去的一般要求,高中生要能写复杂的记叙文,可是这个“简单”和“复杂”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无从作为一个尺度来衡量。至今,我们更不知道初中和高中对记叙文的要求是什么了,似乎初中也因为话题作文和文体不限而对记叙文的训练大为缩水了。初中状况大抵如此,高中阶段任重而道远。因此,在高一年级,就应该把记叙文的训练放到突出的位置。
记叙文写作如何才能坚持走生活之路,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不妨写几颗“麻子”,点缀其间,显出真实。很多学生写一个人,往往都是抓住其闪光的一面,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人物的高大全,但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给人“伪”的感觉。如果能够在写某个人物闪光的同时,也写写他的隐秘的一面,这样往往能增加一种真实感,因为隐秘的一面最能揭示人的真实人性、最微妙的情感和最难忘的人生况味。比如,有位同学写登泰山观日出:“我5点就到了山顶,坐在泰山的一块石头上,那块石头巳经松动,我就坐在它的上面准备欣赏日出,很害怕会摔下去,不过我又考虑,死了也是为了观日出,而且死于泰山,这多少还有点浪漫,遂安心等待。”就是内心的隐秘,难免有“怯懦”之嫌,但作者把它说出来反而让人物的内心世界更显得细腻真实。所谓隐秘,有时也并非是难以见人的隐私,而是内心深处瞬间冒出的只有自己才有的思绪和闪念而已。写一个人如何漂亮的同时,再写其脸上的一颗麻子,可能会更真切。写一个人勇救落水儿童,同时也刻画一下怕死的念头,不仅无损于人物形象,反而更加真实。
第二,放大瞬间,文思泉涌。一个男人总是称赞其妻贤惠善良,终于有一天,妻子不甘心地问:难道你就从来没有觉得我有美丽的时候?丈夫说:当然有,你每次洗完头,将披散的长发向后一甩,这动作很美;每次上街,你走累了,会轻轻地靠着我,你这时的表情和语言都很柔美;每次在外面吃饭,满桌的人都大嚼大吞,只有你小口小口的,那么优雅,真美。你最美的时候,是在诉说委屈的时候仍然面带微笑,在听到夸奖的时候因羞涩而双颊泛红。女人终于满足了,很是陶醉。其实这个丈夫所列举的无非是一个个瞬间而已,但这些瞬间却表现了一种平凡的美。一个表情、一个动作,皆在不经意之间,极易被忽视,但只要留心记住,然后把它们表达出来,你会觉得有很多既真实而又丰富的材料可写。
第三,抓住细节,放慢镜头,浓墨重彩,让人身临其境。一个学生这样写爸爸扛煤气罐:“爸爸蹲下身,把煤气罐稍微放倒,然后努力把煤气罐往肩上抽,他的脸憋得通红,可煤气罐才勉强抽上去。扛上后,爸爸又要慢慢站起来,他叉开双腿,做成马步的样子猛一起来,身子稍微一斜,我连忙上去扶他,他把我甩开,一摇一摆地走了,我忽然意识到爸爸老了……”这个同学用一个馒镜头将爸爸扛起煤气罐的那一瞬间延长,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细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这对塑造人物性格、表达作者内心情感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四,巧用第二人称,可以直抒胸臆,犹如对读者说话,显得亲切、可感。比如,一个不想家庭破裂的学生给爸爸的一封信中说:“爸爸,您知道吗?当您开开心心地同另一个女人在一起的时候,我想到的是我的母亲,想到的是她因为每天旱出晚归不辞辛苦地工作而熬出的黑眼圈,想到的是她那与年龄如此不相称的憔悴的脸庞和时刻写满心碎的眼神。我的心好疼,好痛。爸爸,难道您从来都不曾留意我埋藏在心里的哀伤?难道悠从来都不曾注意到我躲避您的眼神以及那眼里注满的泪水与悲凉?”而正是这封信,让这位学生即将破碎的家庭出现了新的曙光。
第五,提炼好生活,构思好情节,舍得“折腾”。我们不要求同学们的作文具有小小说的水平,但可以具备小小说的要素,就是努力进行创作,让作文能折腾,使其富有生活气息和真实感。比如,下面这段文字,就具有小小说的要素,但又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同伴一阵风似地卷进寝室,朝我做个鬼脸:“喂,你的信,要吗?”
我漫不经心地瞟一眼信封:是他?心禁不住一阵狂跳。
“躲到一边独自欣赏去吧!”同伴眨巴着诡秘的眼。
我有些语无伦次:“别大惊小怪……”
僻静处,我却觉得这信有千斤重,怎么也不敢拆。
到底拆开了。平淡的问候,平淡的祝愿,莫名的紧迫感顿时烟消云散。
又回到同伴中间,我把信一扬:“谁想知道秘密,给!”
奇怪,要求看信的顷刻“降温”了,兴致一下转移到那枚别致的邮票上。
这段文字取胜就在能够“折腾”上,收到“他”的信,“我漫不经心地瞟”,“心禁不住一阵狂跳”,“平淡的问候……”似乎揭示了“自作多情”,然后是公然地宣布没有“秘密”,写得真实可信而富有情趣。
再如:
我有一分钱,可以去苏联,苏联老大哥,给我一支笔。什么笔?毛笔。什么毛?羊毛。什么羊?山羊。什么山?高山。什么高?年高(糕)。什么年?一九五八年,吃饭不要钱。
这是流传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一段众所周知的顺口溜。然而,北大的曹文轩先生却把它作为写好作文的真谛。曹先生说,“好文章离不开折腾”,折腾上几个来回,作文就自然有了悬念,有了跌宕,有了脉络血肉,耐人寻味。而我们的写作也要尽可能地多“折腾”几回。
三、规范、格式是写好“其他常见体裁”的基础
“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是指除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之外的其他文体,多指应用文体。而应用文体一般有固定的格式和规范,所以,写好这类文体,一定要注意这种文体的规范和格式。下面我们结合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为大家讲解最易操作又最易获得高分的其他文体写作技巧。
1.书信文体
书信是指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以及社会交往中所用的信件,它要求文字通畅,内容准确,措辞适当,以求达到良好的效果。然而,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书信正在迅速地消亡。但作为一种过去最为常用的联系方式,掌握书信的规范和格式依然对我们的写作帮助巨大。2008年高考江西卷就明确要求考生用书信文体进行写作,如果考生不了解书信的规范和格式,势必会被扣分。
信函的基本格式一般是:称呼顶格写,正文首行空两格,结尾有祝福语、署名及日期。
守往生命中的善良
——给小孙的信
小孙同学:
你好!
很高兴看到你在朋友因害怕受骗而拒绝行善时还是支持向路边女孩伸出援手!是啊孩子,善良有时就好像用一只竹篮打水,看似没有获得什么,实则在行善的过程中你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孩子,请相信:岁月只能衡量生命的长度,只有对他人、社会无私地奉献才能换取生命的宽度和重量!当然,我的人生也曾被名利的油花遮盖住双眼,直到1986年在南斯拉夫拍戏时,我不慎跌入谷底,与死神擦肩而过。在所有人都惊慌失措时,我却异常平静——生命原来这么脆弱!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子宫与墓穴,是谁“冥冥之中”早已为你准备的最初和最后的卧室?但就在这新月如钩兀自落巢,红日似火悄然的路程中,我究竟给父母、亲人、周围的朋友和社会留下了什么?
零!
于是而立之年的我决定在岁月的雪花在发际盛开之前,寻找电影外的人生。正是善良,为我找到了我真正的梦——1988年,“成龙慈善基金会”正式成立,起初我并不懂得去关心他人,只是抽空去孤儿院看看孩子们,但当我看到孩子们听我讲故事时那真诚开心的笑容、善良纯洁的脸庞时,我心中冷漠的坚冰被融化了……
孩子,你能了解吗?我们短暂的生命就是在这从青丝到白发的征程中栉风沐雨,只有善良与爱在背后不断滴浇的点点滴滴,才能淌成这匆匆步履中最动听的泉溪啊!正是行善的经历,教会了我怎么做人,怎么去爱!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善良的人们,才有了今日的我!
当然,孩子,真正的善良,是喧哗的形象工程化作安静的润物无声,是真心援助的蜜汁代替口头承诺的青涩——善良需要我们的真切行动!
也正是基于这个信念,这些年来我奔波于世界各地,以母亲的名义为澳大利亚医学院设立“基因分析基金”,为汶川灾后重建全力以赴。如今我又毅然接受了联合国亲善大使的身份,并郑重承诺:“我走的时候,我的账户将是零存款!”
或许会有人认为我是在作秀,为自己演艺事业的发展多汇集人气——但我清楚地记着我的梦想:世界和平!这是一个在动作片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演员最强烈的呼声——因为我深知战乱的惨痛!这也是一个靠广大观众的支持成长起来的感恩着最大的心愿,值得我用毕生去经营!
来吧,孩子!让善良的阳光伴你翻越这三百六十五级台阶,一次又一次,一载又一载!你会发现,人生这两间卧室的距离,因为善良而美丽,因为善良而珍贵!
成龙
2009年夏
该考生巧妙地运用书信体完成了这篇高考作文。除了形式上符合书信格式之外,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在文章中自然巧妙地嵌入了成龙的一些重要经历,语言上体现出了作为名人的成龙对小孙同学的亲切教导,叙议结合,用语浅近,倍显“真实”。透过文章,我们从作者对龙传略的如数家珍看来,该考生可谓一位成龙“粉丝”,但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从明星身上发现并吸取十分有益的养分。如此追星,既可以让自己有效仿学习的榜样,又能充实自已的精神生活,还能在关键时刻让自己文思泉涌,一举多得。
2.研讨会
研讨会是为了讨论某项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举办的。参会者将自己的体会、对问题的看法公之于众。所以,第一,要有研讨会的背景、主题及目的;第二,是较为正式的,而不应该是杂谈、感想、介绍,乃至闲扯;第三。是交流,最起码的要求是要使用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语言表述,从而虚心聆听别人的意见;第四,研讨会后,要有此次研讨的意义等。从2009年高考作文的试题分析,今后高考作文试题的命题方向会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中学生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讨论中,比如2009年的“明星代言”“首兽拍卖”等社会热点试题,就是让学生积极地思考,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等。而“研讨会”这一文体更适合写这类试题。
池沫之夏
辽宁一考生
炎炎夏日,森林召开了第二届“消费者讨论会”,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明星代言。
小狐狸主持人首先发言:这是一个泡沫般的夏日,我们再也忍受不了生活的浮躁,再也忍受不了明星的代言。明星代言广告,貌似泡沫浪漫美丽,实则在夏日的阳光下,终将虚无……(此处省略数千字)下面我宣布,第二届消费者讨论会正式开始!
讨论会一开始,场下立刻沸反盈天。下文为讨论会中截取的最为精彩的自由发言片段。
山羊爷爷(略作思考状):唉,要我说呀,当今广告界,那可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呀。打开电视机,熟悉的面孔纷呈沓来,明星们便开始扭捏作态,别以为他们只是表演,其实呀,那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哩!明星代言商品,他们拿着丰厚的广告酬劳,却大都对商品的性能质量毫不知情,受害的可是咱们消费者呀,咳……咳……咳!
猴子大叔义愤填膺:可不是嘛,我同意山羊爷爷的说法。上个月,我买了某明星代言的去屑洗发水,可结果……结果……
众动物:快说呀!结果怎么了?
猴子(掩面哭泣):原本我头屑多,每次梳头都如同下雪似的,可自从用了那洗发水,我……我……我连头皮都没了!呜——
大家这才注意到,他的头上正缠着绷带……
梅花鹿大婶十分无奈:我女儿小梅呀,是个十足的追星族,你说追星就追星呗,还总喜欢爱屋及乌地买她喜欢的明星代言的产品,只要是偶像代言的,她都买,也不管多贵……我都无语了。要问那明星代言的商品为什么这么贵,哼!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大象小姐(欲言又止,最后还是说了):半年前,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减肥药广告,一开始呀,我还没打算买,可看到那代言明星火辣的身材,又想到一个月后自己要相亲,不都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于是我就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个疗程的。嘿!真还别说,一个月我瘦了40公斤,曲线也出来了,相亲也成功了,可谁知道……
大家静待下文。
大象小姐:谁知道停药不到一个月,体重又反弹了80公斤,身体越来越差不说,男朋友也被我吓跑了……
大象小姐说罢号啕大哭,大家唏嘘一片。
小狐狸:看来明星代言争议颇多,且基本对消费者是误导多于引导。所以呀,我们买东西时,不要只买明星代言的商品,要理性地选择……(此处省略若干页)但愿下一个夏天,不再是泡沫之夏,让明星代言负点责任吧!
对于这个话题,寓言的形式是比较恰当的,而这正是作者行文的巧妙之处。有些话题不辩自明,那就不要去论证,而是用夸张的形式把它演绎出来,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的作者恰当地把握了这一点,采用研讨会的形式,通过动物们的遭遇,折摄出人类社会存在的问题,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