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刹车问题与匀减速问题的区别
车辆刹车问题是实际问题,刹车后的车辆可认为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小到零时,车辆就停止不动了。所以解这类题时,一定要先判断车辆从刹车到速度减到零所用的时间t,判断方法:由公式vT=v0-aT(其中vT=0)就可计算出刹车时间T了。求出刹车时间T后再与题中所给出的已知时间t比较,若T<t,则在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公式中的时间应为T ;若T>t,则在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公式中的时间应为t。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不是停止不动,而是)物体又回头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 针对性练习
1.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某时刻关闭发动机而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它关闭发动机后通过37.5m所需的时间为:
A、2s; B、3s; C、4s; D、5s .
2.一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大小恒为5m/s2,初速度大小为20m/s,且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该物体通过位移为37.5m所需的时间可能为:
A、2s; B、3s; C、4s; D、5s .
3.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度前进,因故紧急刹车以-0.2m/s2的加速度前进,则刹车后汽车在1min内通过的位移为:
A、240 ; B、250 ; C、260 ; D、90 .
4.一物体以1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度前进,运动到某一位置时立刻以-0.2m/s2的恒定加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在运动过程中1min内通过的位移为:
A、240 ; B、250 ; C、260 ; D、90 .
5.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 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s与开始刹车后6s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1∶1 B.3∶1 C.3∶4 D.4∶3 .
6.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 ;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
7.以36km/h速度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汽车在刹车后第2s内的位移是6.25m,则汽车刹车后5s内的位移为____________m.
8.汽车刹车前速度为10m/s,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0.5m/s2,求:
(1)汽车刹车后25s内滑行的距离;
(2)静止前4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9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6m/s,汽车刹车后的运动可认为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1)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前进9m所用的时间;
(3)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追击与相遇 专题一
一、追击相遇问题的分析方法:
A.根据追逐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选择同一参照物,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
相关量的确定
D.联立议程求解.
说明:追击问题中常用的临界条件:
⑴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追上前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⑵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追上前在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即必须在此之前追上,否则就不能追上.
二、针对性训练
1.一车处于静止状态,车后距车S0=25处有一个人,当车以1的加速度开始起动时,人以6的速度匀速追车,能否追上?若追不上,人车之间最小距离是多少?
2.质点乙由B点向东以10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同时质点甲从距乙12远处西侧A点以4的加速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⑴当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离乙多远?
⑵甲追上乙需要多长时间?此时甲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3.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摩托车从静止出发,追赶在正前方100m处正以v0=10m/s的速度匀速前进的卡车.若摩托车的最大速度为vm=20m/s,现要求摩托车在120s内追上卡车,求摩托车的加速度应满足什么?
4.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应在距离自行车多远时关闭油门,做加速度为6m/s2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才不至于撞上自行车?
5在平直的公路上,一辆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汽车同时经过某点,它们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自行车,汽车,由此可知
(1)经过______时间,自行车追上汽车
(2)自行车追上汽车时,汽车的速度为_______
(3)自行车追上汽车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最大距离_______
6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两车同向行驶,乙车以10的速度匀速行驶,甲车在乙车的后面做加速度为a的匀减速运动,甲车的初速度为15.试着讨论,在甲车开始减速时,两车间的距离L满足什么条件可以使:
(1)两车不相遇(2)两车只能相遇一次(3)两车能两次相遇
专题一答案:
| B | BD | B | A | C | AD | 20 |
1 7m 2(1)24.5m (2)6s 72m 3 a≥0.18m/s2 4 d≥3m 5(1)16(2)2(3)16
6(1)L>m(2)L=m(3)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