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伴我行》
——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通习惯
指导教师 尹 丹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由于我校地处偏远,学生上学和放学的方式不一。大家都知道,交通活动实质上是特殊的社会活动,特殊性表现在它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就在1998年,我校附近曾经发生交通事故两起,导致2名学生死亡。针对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的现象,我校开展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通习惯》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尝试、体验、感悟,从而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活动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掌握有关交通规则常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法制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孩子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三、活动时间
四周
四、活动准备
1、小组合作模式。学生分成三组,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开展调查。
2、通过上网、采访或以其他方式收集相关资料。
3、强调活动注意事项。
4、准备交通安全教育片。
5、到交警队落实交警辅导事宜。
五、活动流程
本活动实施对象以四年级学生为主,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
1.引出活动主题。
以在1998年,我校附近曾经发生交通事故两起,导致2名学生死亡的交通事故案例引出活动主题。
2.确立活动内容,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按照学生的兴趣和活动的要求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民主推荐组长,明确各自的活动目标。
一组:查找交通标志及交通安全标语。
二组:调查步行、骑车、乘车的相关规则。
三组:查找违章造成交通事故的图片及事故案例。
3.小组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
小组活动计划表
| 活动时 间 | 活动 内容 | 活动 方式 | 组长 | 成员 | 记录员 | 其他人 员分工 | 信息 整理 | 结果呈 现方式 | 活动 用具 |
| 调查时间 | 调查地点 | 调查项目 | 调查对象 | 调查人 |
| 调查记录 |
5.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a:在活动过程中,团结合作,注意交通安全。
b:注意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二)实施阶段:
1.按照计划,进行活动,分头搜集资料、筛选资料。
(1)教师先组织各小组长,明确各小组的工作,并统筹好各小组之间的合作默契,对调查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作好要求。
(2)对各小组所进行的活动计划作辅助性指导,各小组长对组员要做好安全教育。
2.交流信息,畅谈感想,明确规范。
教师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的情况,指导各小组对资料进行处理、分析。每周进行一次集中讨论,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师生共同解决。
| 问题 | 整改意见 | |
| 第一小组 | ||
| 第二小组 | ||
| 第三小组 |
4.把交通请进课堂,向学生讲解交通知识,并教学生学习交通手势操。
(三)总结汇报,成果展示。
1、汇报交流:根据各小组的成果,进行集中的汇报。
第一小组:以手抄报的形式汇报收集到的交通标志及交通安全标语。
第二小组:汇报步行、骑车、乘车的相关规则。
第三小组:出示违章造成交通事故的图片,并讲解交通事故案例。
2、展示:将各小组成员的心得,展示在班级的宣传栏上。
3、写倡议书:向同学们发出倡议,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四)收获与体会
通过参与本次主题活动,我们亲身体验到了观察、收集、调查等活动的乐趣,一定有许多收获与体会,在小组内交流,再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六、活动拓展
将活动中搜集到的图片进行集中展示,并举办交通安全宣传漫画创作活动,创作交通安全宣传漫画。
七、活动评价
1.学生自评。
表现在:
2.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表格
| 你认为哪个小组最棒 | 什么地方闪光 | 如果有机会改进,你还会怎么做? |
| 第一小组 | ||
| 第二小组 | ||
| 第三小组 |
从学生对这次活动的情感态度、参与情况、实践活动过程、学生的切身感受等方面进行评价。
八、活动后的反思
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通习惯》的实践活动,学生走出了课堂,走向社会。学会了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交通问题、解决交通违规问题。学生在活动调查过程中随机应变,契而不舍。通过调查、采访、查找资料等活动方式,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收集信息、利用各种资源信息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学生对交通规则的具体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遵守交通安全的自觉性与自我防护意识,从而培养了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阿木尔林业局劲涛小学)
责任编辑:张 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