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4:19:15
文档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二、句子默写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①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②月下飞天镜,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③斯是陋室,_____。(刘禹锡《陋室铭》)④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⑤归去,也无_____也无晴。(苏轼《定风波》)⑥_____,读诗使人灵秀。(培根《谈读书》)⑦《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
推荐度:
导读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二、句子默写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①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②月下飞天镜,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③斯是陋室,_____。(刘禹锡《陋室铭》)④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⑤归去,也无_____也无晴。(苏轼《定风波》)⑥_____,读诗使人灵秀。(培根《谈读书》)⑦《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二、句子默写

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②月下飞天镜,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③斯是陋室,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④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⑤归去,也无_____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⑥_____,读诗使人灵秀。(培根《谈读书》)

⑦《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照应诗题的一句是:_____,_____。

⑧《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

三、选择题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迁”即降职,“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也表示降职。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陈涉世家》一文选自其中。

C.艾青,原名蒋正涵,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等。

D.《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代表作《三大师》等。

5.下列名著片段中对话的两个人物是()

“难道你会留下来再也不离开了吗?”

“当然——

除非你反对。我要做你的邻居,你的护士,你的管家。我发觉你很孤独,我要跟你做伴——

给你念书,陪你散步,坐在你身边……只要我活着,就不会撇下你孤孤单单一个人。”

A.祥子与虎妞B.保尔与达雅

C.罗切斯特与简·爱D.蘧公孙与鲁小姐

四、名著阅读

6.《水浒传》有许多的白话,其中“计较”的意思为想办法用计策完成某件事。如《智取生辰纲》一回,吴用等人运用客商贩枣途中走热口渴,喝酒下药买酒的计策,智取了生辰纲。下面是《水浒传》中有关“计较”的三个故事,请任选一件,简述故事情节,50字左右。

①宋江斩草除根②秦明入火③晁盖打曹州城

五、现代文阅读

阿福①

张玉强

①人们看上去忙得不可开交。阿福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②阿福茫然地看着他们进进出出,把屋子里的东西一样样搬出来,装到车上。车开走了。车又开回来了。

③阿福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知道自己最好还是老实点儿,现在不是凑热闹的时候,搞不好会挨一脚。

㉓村里已经很难再找到食物。阿福饥肠辘辘地回来,听见家里吵吵嚷嚷的。

㉔他们回来了!

㉕阿福欣喜若狂地奔进院子。它愣住了,院子里是一群陌生人,拿着奇怪的东西,正在砸房子。门和窗户都被拆下来了,房顶被掀开了,好几面墙都倒了,自己的窝也不见了。

㉖家!

㉗阿福狂叫一声,不顾一切地扑向那群人。

㉘人们闪躲着。有人喊:“哪儿来的野狗!”一根棍子狠狠地抽在它身上。

㉙阿福惨叫一声,夹着尾巴逃走了。

㉚傍晚,阿福一瘸一拐地溜回来。家没有了,只剩下一堆瓦砾。

㉛它走出了村子。

㉜……

【注释】①选自《小小说半月刊》

7.下面关于阿福的描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阿福曾经认为自己是一只幸福的小狗。

B.阿福每天都守着自己的家,等待主人。

C.阿福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主人。

D.阿福身上的毛板结成块,它越来越瘦。

8.小说结尾被删掉了,请结合文章内容推断,选出下列作为结尾最恰当的一段()A.它伸出舌头舔了舔,冰凉冰凉的,天上下雪了。

B.它伸出舌头舔了舔,暖和暖和的,积雪融化了。

C.它抽动鼻子闻了闻,酸楚酸楚的,夕阳西下了。

D.它抽动鼻子闻了闻,香甜香甜的,夜幕下垂了。

9.文中划线句若改为“一天天过去,没有人回来”,句意虽变化不大,但表达效果不同。请品析原句的表达效果。

10.赋予宠物一个名字,凝聚着主人对它的深厚情意和殷切期望。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小说以“阿福”为标题的作用。

真诚地说出自己的思考①王栋生

①当你在作文中写“我认为”时,所表达的见解或观点是不是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如果不是,那就应当写成“有人认为”,或“书上说”了。

②表达见解或观点,首先要明确的是“自己的”“个人的”,是“我认为”而不是“我们认为”,是“我要”而不是“我们应当”……个人写作,只能代表自己的认知和态度,如果说“我们认为”,则需要征求多人的意见,那将非常困难。

③同学们的作文,是个人写作,理所当然要有个人的情感、态度,如果一味重复或复制别人的思想观点,何必叫“作文”?那不成了复印机吗?如果老师对“我们认为”并不介意,一个班岂不是可以只交一篇作文就能“代表”?因此,作文表达必须有“自己的”思想态度和情感,否则谈不上“诚”。

④因为年龄和阅历的,中学生思想也许不够成熟,但是认知有规律,不能要求这个年龄的人思想一定成熟;“成熟”有规律、有周期,程度也不一样(很多人直到老年也没认真思考过,他的认知仍然是“生的”,或“半生不熟的”)。不过,对自己的作文表达负责,至少在某个阶段表达某个观点时经过思考,是应当做到也能够做到的。

⑤【甲】一些同学谈问题,常常不经思考,没有事实依据,不但无法对读者负责,对自己也不负责:不了解事实,就敢表态;明明没有思考,没有形成“看法”,只是把别人的观点、说教当作自己的看法;他不赞同一件事的做法(甚至极端厌恶那种做法),然而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表扬(甚至只为作文多得三五分),就放弃思考,或掩盖真实情感,“顺着别人暗示的意思写”。选择不诚实的态度,怎么能让别人信服,又怎么能于心无愧呢?他们不是在作文,只是在“表态”“站队”,他们的学习不是为了发现事实、尊重事实,而是为了逐利。如此作文,自欺欺人,“我口不能言说我心”,不可能获得作文的愉悦。一些同学叹息作文难,是不是也要从这些方面找找原因?

⑥作文是思想活动的成果,要有激情,更要有理性。赛场球迷的疯狂,同学们多多少少见识过。球迷之所以痴迷,在于有强烈的情感倾向,为自己喜爱的球队呐喊助威。他们往往站在同一区域,穿着与球队同色的衣服,数万人反复同唱一两句旋律简单的歌,反复同做简单机械的动作,这是非常有激情的群体体验。在那两三个小时,球迷放弃个人意识,成为“我们”,纵情宣泄,或许只是为了释放生活和工作压力。置身于球迷群体中,“我们”不由自主地唱,情不自禁地跳,同哭同歌,不需要理性判断,“我们”会忘记足球之美没有边界,“我们”甚至对裁判正确的执法也报以嘘声,“我们”不会对对方球员的精彩动作报以赞许,“我们”会集体吼叫以图造成对

12.作者在文中叙述了赛场球迷疯狂行为的目的是()

A.运用举例论证,建议中学生写作文不仅要富有激情,更要富有理性。

B.将球迷的疯狂行为与中学生写作进行对比,论证了写作只需要有激情。

C.将中学生写作比喻成球迷的疯狂行为,论证了要冷静客观地面对写作。

D.运用举例论证,建议中学生不仅要释放学习压力,更要释放生活压力。

13.在不改变原意、保持前后文连贯的前提下,请把文中划线句改为反问句以引出下文思考。

14.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文中【甲】【乙】两处中的哪一处最恰当?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理由。

在日常的表达中,有很多避免误会的方法,比如,不带个人情绪,尊重事实,客观公正,注意分寸和节奏,注意层次,一步一步地深入,质疑有据,表达委婉、含蓄,不说过头话,等等。做到这些,对有正常阅读经验的同学们而言,未必是很困难的事。

六、课外阅读

游黄山日记后(节选)

〔明〕徐霞客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①,五里至汤寺。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岗,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②,越天都之胁③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④。路旁一歧⑤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⑥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⑦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⑧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注释】①汤口:镇名,在黄山脚下,为上山必经之路。②石门:峰名,两壁夹峙如门,故名。③胁:两边。④天半:半空。⑤歧:岔路。⑥罅(xià):裂缝。⑦级:用作动词,凿石级。⑧植梯:竖起梯子。

15.根据作者的游览顺序,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汤口→汤寺→朱砂庵→黄泥岗→天都侧

B.汤口→汤寺→黄泥岗→石门→天都侧

C.汤口→汤寺→黄泥岗→石罅→天都侧

D.汤口→汤寺→朱砂庵→石门→天都侧16.作者认为黄山景色为“生平奇览”,请摘录文中描写黄山“奇”的句子。

1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五里至汤寺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昔所未至者寡助之至《孟子》三章

C.塞者凿之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D.断者架木通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七、诗歌鉴赏

兴隆卫书壁①

〔明〕王阳明

山城高下见楼台,野戍②参差暮角催。

贵竹③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

莺花夹道惊春老,雉堞④连云向晚开。

尺素⑤屡题还屡掷,衡南⑥那有雁⑦飞回。

【注释】①书壁:指题诗在墙壁上。②野戍(shù):指野外驻防之处。③贵竹:即贵筑(zhú)县,贵州省贵阳市原附属县。④雉堞(zhì

dié):有锯齿状垛墙的城墙,可用来作为守御城墙者在反击攻城者时的掩蔽之用。⑤尺素:这里代指书信。⑥衡南:即衡阳之南,相传湖南省衡阳有回雁峰,雁至此不再南飞。⑦那:同“哪”。雁:鸿雁,传说鸿雁可以传书。

18.根据诗歌内容,诗人最不可能看见的景象是哪一项()

A.高耸的楼台B.蜿蜒的山路C.美丽的云彩D.归来的鸿雁19.“尺素屡题还屡掷”中出现两个“屡”字,却不显得重复。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八、综合性学习

近段时间,一批“网红”文旅突破传统模式,走到镜头前为地方旅游“吆喝”代言。贵阳市打算拍摄“走进贵阳”系列节目,大力宣传我们美丽的贵阳。

20.九(1)班向“走进贵阳”节目组投稿,推荐了青岩古镇,下列介绍青岩古镇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漫步青岩,古色古香的古镇胜迹随处可见。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

九、作文

23.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说:“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会亲切而又温暖地会心一笑。”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四海飘零,但他有一种超然的格局,无论面对什么,总能泰然处之,“豁达乐观”是他人生的关键词。漫漫人生,总会遇到无数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有的人乐观,有的人消极。现在,请你回忆一下,你以乐观心态面对过的事,并以“那件事,让我更加乐观”为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①明确“乐观”和“消极”的含义。

②详略得当地写清楚“那件事”,并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

③表达“我”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④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参:

1.①辅②蓬勃③喻 2.D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

①辅助,读音是:fǔ zhù,指起辅助作用的意思;

②蓬勃,读音是:péng bó,指繁荣而旺盛的样子;注意不要写成“篷”了;

③不言而喻,读音是:bù yán ér yù,指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A.众所周知:大家全都知道。根据“众所周知,它间架方正,音韵优美,表意鲜明”可知,这里形容大家都知道汉字的美,用在此处符合文意;

B.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根据“汉字的确切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可知,这里指探索汉字的历史,用在此处符合文意;

C.面目全非:指面孔变得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也形容事物变化很大。根据“不同时代的文字资料中,同一个字的形体都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变得面目全非”可知,这里形容汉字的变化很大,用在此处符合文意;

D.敬佩:指敬重而佩服。根据“我们必须对汉字报以敬佩之心,传承汉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可知,“敬佩”是由于对方机油某种优秀品质而产生的主观情感,对汉字“敬佩”用错对象,可改为“敬畏”;

故选D。

3.老骥伏枥云生结海楼惟吾德馨山光悦鸟性风雨读史使人明智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的“骥、枥、馨、瘴”等字词容易写错。

4.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非“编年体通史”;

故选B。

5.C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人物的识记。

这段对话是罗切斯特与简·爱的对话。简·爱在罗切斯特由于疯子妻子的疯狂放火而失去一条胳膊和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也失明了的时候安慰罗切斯特;

故选C。

6.宋江斩草除根:当时宋江在罗兀山与三十六天罡阵的梁山泊兵马对抗,但是兵力相差悬殊,宋江利用天气和地形之利,设下大火与毒烟,让梁山泊中计略受阻,最终梁山泊退去。

秦明入伙:秦明是被宋江设计陷害才不得已上山的。在水浒传中,秦明本是朝廷命官,后来奉命去攻打占山为王的花荣,王英等人。结果被宋江用计困在了山上,到了晚上让人穿着秦明的马元盔甲去攻打城池,让官府误以为秦明已经投降了贼寇,就这样知府下令把秦明的全家老小满门抄斩。就这样秦明无处可去,不可以上山入伙。

晁盖打曹州城:晁盖在曹州城下与宋朝将领战斗,明知自己人数不足,便采用了先声夺人、声势浩大的方法,高扬声威,最终曹州城主田虎看破了他的计策,被迫出城交锋,并最终败于晁盖之手。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

宋江斩草除根:宋江在罗兀山与三十六天罡阵的梁山泊兵马对抗,但是对方人数众多,寡不敌众,但是宋江利用当时自己所处的地形和天气,放了大火和毒烟,扰乱了梁山泊的兵马,最终梁山泊退去。

秦明入火:秦明在《水浒传》中出场于“镇三山大闹青州道,霹雳火夜走瓦砾场”一回。宋江与花荣因被刘高陷害而被捕,镇三山黄信将二人押送青州途中,清风山燕顺、郑天寿、王英将二人劫走。黄信急忙派人把情况告诉青州慕容知府,慕容知府接到急报,便派人请青州指挥司总管本州兵马秦统制来商议军情重事。这秦统制便是秦明。秦明点起一百马军、四百步军,从青州进兵清风山。到了山下,离山十里下了寨栅。次日,与清风山由花荣带领的喽啰兵两军相对。秦明与花荣阵前单挑,打了几十个回合,花荣一箭射下秦明盔缨。秦明不敢再追赶,正要赶杀,清风山人马都跑上山去了。秦明性子急躁,带兵上山追赶,却正好中了宋江、花荣之计,被清风山人马忽东忽西引得人困马乏。到夜晚,秦明兵马都被赶到溪里,又被宋江、花荣放下预先闸住的溪水淹死许多。秦明本人也掉进陷阱被捉。秦明被捉上清风山后,众人要留下他,秦明不肯,宋江于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先好言安抚住秦明,然后趁夜让人穿着秦明的盔甲,在青州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将数百人家烧成了瓦砾场,原著记:宋江开话道:“总管休怪。昨日因留总管在山,坚意不肯,却是宋江定出这条计来:叫小卒似总管模样的,却穿了总管的衣甲头盔,骑著那马,横著狼牙棒,

直奔青州城下,点拨红头子杀人;燕顺、王矮虎,带领五十余人助战;只做总管去家中取老小。因此杀人放火,先绝了总管归路的念头。今日众人特地请罪!”秦明家眷因此被牵连,悉数被杀,其妻更是被人砍下首级,挑在长上作耍。至此,秦明再也没了退路,只能跟随花荣、燕顺等人,一起投奔了梁山。

晁盖打曹州城:晁盖在曹州城下与宋朝将领战斗,但是自己人数不足,于是采用了先声夺人、声势浩大的方法,高扬声威,引出敌方出城交锋,曹州城主最终败在了晁盖之手。7.C 8.A

9.用长句细化时间,写出了阿福等待时间的漫长;阿福一直在等,表现出阿福的坚持及对家和家人的忠诚;“没有人回来”反复出现,写出了阿福漫长等待后不变的结果,突出了主人对阿福的冷漠无情。

10.以“阿福”点明了小说的主人公,强调了它的身份只是一条狗;以“阿福”为题仅仅只点明了小说的主人公。以“阿福是条狗”为题,让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显得更合理,因为阿福是条狗,看家不会说话,是一只普通的动物,可有可无,所以文中的人可以随意抛弃它,伤害它。以“阿福是条狗”为题,表达了作者对阿福的同情,写狗在人类社会的遭遇,引发读者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

【解析】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结合第㉓-

㉕段“村里已经很难再找到食物。阿福饥肠辘辘地回来,听见家里吵吵嚷嚷的。他们回来了!阿福欣喜若狂地奔进院子。它愣住了,院子里是一群陌生人,拿着奇怪的东西,正在砸房子。门和窗户都被拆下来了,房顶被掀开了,好几面墙都倒了,自己的窝也不见了”可知回来的是搞破坏的人,他们把家砸了,并不是家人,选项“阿福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主人”理解有误。

故选C。

8.本题考查结尾补写。

A.结合第㉕段“阿福欣喜若狂地奔进院子。它愣住了,院子里是一群陌生人,拿着奇怪的东西,正在砸房子。门和窗户都被拆下来了,房顶被掀开了,好几面墙都倒了,自己的窝也不见了”可知阿福没等到主人,反而家都被陌生人破坏了。再结合第㉘-㉚段“人们闪躲着。有人喊:‘哪儿来的野狗!’一根棍子狠狠地抽在它身上。阿福惨叫一声,夹着尾巴逃走了。傍晚,阿福一瘸一拐地溜回来。家没有了,只剩下一堆瓦砾”可知阿福还被他们打了,逃走后一瘸一拐地回来的,家没有了,亲人也没有了,心情很悲凉,所以“下雪”的情景更符合它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故选A。

9.本题考查句子表达。

原句“一个个白天,没有人回来。一个个夜晚,没有人回来”中“一个个白天”“一个个夜晚”说明时间过去了很久,可是都“没有人回来”,突出阿福等待的时间之久,那么久它都没有离开这个家,可见它对主人的忠心,而主人呢,则狠心将它抛弃了,且那么久都不闻不问,不管它的死活,反衬了主人的冷漠与无情。据此可作答。

10.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常见的标题作用:1、概括文章内容(中心);2、作者情感出发点;3、交情事情的时间、人物等写作对象;4、全文的线索;5、新颖,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6、一语双关(表层含义、深层含义);7、具有象征意义;8、有修辞答修辞;9、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

本文标题“阿福”可知这是一只狗的名字,当时主人给它取这个名字是希望给家庭带来幸福的,且全文都围绕着“阿福”写,可知这是全文的线索,阿福是本文的主人公。本文以一只狗展开叙述,所以后面对狗的死活不闻不问,饿死、被打、流浪也任其自由,突出它命运的可怜,反衬出人类的无情和残忍,只把它当做一条狗,引人深思,让主题更深刻。

据此可概括作答。

11.B 12.A

13.作为学生,如果下笔作文时便虚应故事,逢场作戏,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14.放在乙处最恰当。由写作转为日常生活中的表达,起到了承接上文的作用;层层推进,具体列举了如何真诚地进行表达的方法。“做到这些,对有正常阅读经验的同学们而言,未必是很困难的事。”启示下文“负责地说出一个‘我认为’并不难”。

【解析】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根据第⑤段“一些同学谈问题,常常不经思考,没有事实依据,不但无法对读者负责,对自己也不负责:不了解事实,就敢表态”可知,真诚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还需有事实依据,了解事实,选项中的“唯一途径”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B。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第⑥段“赛场球迷的疯狂,同学们多多少少见识过。球迷之所以痴迷,在于有强烈的情感倾向,为自己喜爱的球队呐喊助威”“置身于球迷群体中,‘我们’不由自主地唱,情不自禁地跳,同哭同歌,不需要理性判断,‘我们’会忘记足球之美没有边界,‘我们’甚至对裁判正确的执法也报以嘘声,‘我们’不会对对方球员的精彩动作报以赞许,‘我们’会集体吼叫以图造成对方失误……球迷为胜负斗殴甚至大规模,不惜败坏体育运动的声誉,因为‘迷’而丧失理智,很可怕”可知,作者列举赛场球迷疯狂行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论点,即“作文是思想活动的成果,要有激情,更要有理性”,作者建议中学生写作文不仅要富有激情,更要富有理性。

故选A。

13.本题考查变化句式。根据题干要求在不改变原意、保持前后文连贯的前提下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画线句“作为学生,下笔作文时虚应故事,逢场作戏,以后指不定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可变换为:作为学生,如果下笔作文时就虚应故事,逢场作戏,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日常的表达中,有很多避免误会的方法,比如,不带个人情绪,尊重事实,客观公正,注意分寸和节奏,注意层次,一步一步地深入,质疑有据,表达委婉、含蓄,不说过头话,等等”,具体地列举了在日常的表达中避免误会的方法。【乙】处是结尾处,上文都是在论述习作中如何真诚地说出自己的思考,文字放在乙处,这就由习作转而对日常生活中的表达,承接了上文的论述,并具体地列举了在日常的表达中避免误会的方法。结合第⑪段“负责地说出一个‘我认为’并不难”可知,这与文段中的“做到这些,对有正常阅读经验的同学们而言,未必是很困难的事”相照应。因此放在乙处最合适。

15.B

16.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 17.C

【解析】15.本题考查作者行踪的梳理。

疏通文章大意后,结合文中表现作者行踪的语句,找到作者所到的地点。由“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十里上黄泥岗”、“转入石门”、“几达天都侧”、“行石罅中”,可知作者先后到达的地点有“汤口”、“汤寺”、“黄泥岗”、“石门”、“天都侧”、“石罅”。

AD.文中作者“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只是手拄拐杖,遥望着朱砂庵攀登,而没有到达朱砂庵。因而AD项是错误的;

C.作者先到天都侧后到石罅,与选项不符;

故选B。

16.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首先结合注释,疏通文章大意,然后筛选出描写黄山景色,表现其“奇”的句子即可。文中“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都是表现黄山景色“奇”的句子。

1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汤:地名/热水;

B.至:到/极点;

C.塞:堵塞、阻塞;

D.之:代词,路/主谓之间取消性,无义。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初四这一天,我行走了十五里,到汤口,又走五里,到达汤寺。手拄拐杖,遥望着朱砂庵攀登,十里,登上黄泥冈。刚才云雾笼罩的群峰渐渐地显露出来,也渐渐地落在我的拐杖下。转进石门,从天都峰侧面穿越而下,于是天都、莲花两座峰顶,都秀丽地突出在天空中。路边有一条岔路往东上,是我从前没走过的,于是往前顺岔路直上,几乎上到天都峰侧面。又往北上,在石缝中穿行。一片片石峰夹着路耸起,路在石峰之间弯来转去,阻塞的地方被凿开,陡峭的地方修出阶梯,断裂的地方搭木通过,悬空处安置梯子连接。往下俯瞰,壑谷峻峭、阴森,枫树和松树相互夹杂,五彩缤纷,像图画、锦绣一样灿烂;于是想到游黄山应是有生以来的奇览,却还有如此的奇异景致前次没有探寻过,这一次重游真是既痛快又惭愧啊!

18.D

19.“尺素屡题还屡掷”中出现了两个“屡”字,却不显得重复。“屡题”写出了诗人远谪他乡后,心中有无限的感慨想要通过书信向家人朋友倾诉,而后一个“屡掷”则表现了既不愿家人朋友为自己担心,又担心却无从寄出的心理。两个“屡”字,既写出了诗人远谪他乡的黯然神伤,又表现了诗人思念家人朋友、想要向他们倾诉,却又怕他们为自己当前处境感到担忧的矛盾心理。

【解析】18.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A.结合“山城高下见楼台”可知,诗人能看见高耸的楼台;

B.结合“贵竹路从峰顶入”可知,诗人能看见蜿蜒的山路;

C.结合“雉堞连云向晚开”可知,诗人能看美丽的云彩;

D.结合“衡南那有雁飞回”可知,诗人最不可能看见归来的鸿雁;

故选D。

19.本题考查赏析词句。

结合“尺素屡题还屡掷”可知,诗句的意思是书信多次写好又多次抛掷。“屡题”是多次写,诗人一次又一次地写信给亲友,写出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想通过书信来表达自己远谪他乡后内心的无限感慨;“屡掷”是多次抛掷丢开的意思,这里是写诗人一次又一次地写信却又一次又一次地将写好的书信抛掷丢开,因为“衡南那有雁飞回”,表现了诗人不愿家人朋友为自己担心,又担心却无从寄出的心理。两个“屡”字,既写出了诗人远谪他乡的黯然神伤,又表现了诗人思念家人朋友、想要向他们倾诉,却又怕他们为自己当前处境感到担忧的矛盾心理,故“尺素屡题还屡掷”中出现两个“屡”字,却不显得重复。

20.D 21.(1)②差主语,贵阳市(2)③体悟美食搭配不当,改为品味美食22.“走进贵阳”是由贵阳市旅游局、贵阳市广播电视局联合制作的免费旅游宣传资源,主要介绍了贵阳市美景、美食、民族风情,将于2023年6月30日开播,市民可以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等方式进行观看,节目组希望通过节目播出让更多的贵阳市民了解贵阳市文化风情、愿意节假日在本地游玩;让外地游客知道、了解贵阳市的民俗文化,愿意利用节假日到贵阳旅游。

【解析】20.本题考查语段排序的能力。

依据①句内容可知,本句介绍青岩古镇的历史遗迹。

依据②句内容可知,本句介绍青岩古镇的地理位置、历史演变。

依据③句内容可知,本句介绍岩古镇的城墙基本状况。

依据④句内容可知,重点介绍了青岩古镇的重点历史遗迹——

贵州第一状元赵以炯的府第和清代著名学者周渔璜的故居及储存他著作的“桐书屋”。

依据⑤内容可知,作者发出保护历史遗迹和文化号召。

依据⑥内容可知,本句介绍岩古镇出现儒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并存的现状。

据此,本段文字是依照青岩古镇的地理位置——历史遗迹——文化魅力——

发出号召的逻辑顺序安排的。其先后顺序为:②③①④⑥⑤。

故选D。

21.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

第②句,依据“将于6月18日——

7月18日举办“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旅游文化节活动’可知,本句缺少主语,应将主办方补充出来,可补充为:贵阳市。

第③句,依据句中“体悟美食”可知,本句“体悟”和“美食”搭配不当,可改为:品味美食。22.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需要将表格中的主要信息用一段文字表述出来即可。

示例:为了推介贵阳市美景、美食、民族风情,由贵阳市旅游局

贵阳市广播电视局联合举办的“走进贵阳”系列节目将于2023年6月30日开播。本展播是免费旅游宣传资源,届时广大市民可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等方式观看,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市民。节目组希望通过本次系列展播,达到让更多的贵阳市民了解贵阳市的文化风情,节假日愿意在本地游玩。同时,外让地游客知道、了解贵阳市的民俗文化,让外地游客愿意利用节假日到贵阳旅游的目的。

23.例文:

那件事,让我更加乐观

现在的我是一个乐天派,不管遇到什么事都笑着去面对。我以前可不是这样,我巨大的转变是源于那件事:

学校要举行地理尖子竞赛,我满怀信心的向老师报了名。老师宣布参赛名单时,我只起耳朵认真地听着:“希圣,成……”可念了半天就是没我的名字。老师走到我身边,轻轻地说:“这次竞赛事关班级的荣誉,你的地理成绩不如其他几位同学,所以……”“老师,我知道了。”我低着头、缓缓地说。

放学,天空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仿佛在为我哭泣。我一头冲进雨幕,飞奔回家。我回到家,坐到院子里那棵大树下发呆,这是我一贯的发泄方式。忽然,我看到一只小蜗

牛正向树上爬去。可它实在太笨重了,每爬几步就会下滑一段距离。我呆呆地盯着它出神。

一只大手落在我的肩膀上,是爸爸。爸爸在我身旁坐下,说:“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吗?”我点了点头:“嗯。”爸爸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有两个孩子,一个过分悲观,一个过分则乐观。医生把乐观的孩子关进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想让他明白生活并没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把悲观的孩子送进一间堆满漂亮玩具的屋子,想让他开朗起来。过了许久,医生打开两间屋子的门,发现乐观的孩子正拿着小铁锹,医生问:‘你在干嘛?’他说:‘我想,这马粪里也会有一头小马驹呢?’而悲观的孩子正在哭泣,医生问怎么回事,他说:‘这些玩具要是弄坏了怎么办呢?呜……’而当两个孩子长大成人,悲观的孩子,一经历困难就趴下了,再也不站起来;乐观的孩子遭受挫折打击后,能笑对人生,最终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你想做怎样的人呢?是像乐观的孩子那样,还是悲观的孩子那样?”

我恍然大悟,我怎能遭受一点挫折就这样呢?我的人生之路还很长,不能就这么被打跨。我扬起头,坚定地说:“我要做一个乐观的人!”爸爸赞许地笑了

真的,自从换了一种心态,我从生活中发现了许多“美”的事物。那件事,它告诉了我:要微笑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要乐观向上,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跨越成长路上的障碍。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根据材料“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说:‘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会亲切而又温暖地会心一笑。’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四海飘零,但他有一种超然的格局,无论面对什么,总能泰然处之,‘豁达乐观’是他人生的关键词。漫漫人生,总会遇到无数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有的人乐观,有的人消极”可知,“消极”是指在某种具体行为中,由外因或内因影响而产生的不利于你继续完成工作或者正常的思考的情感,其与积极情绪相对。“乐观”是一种抱着阳光、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态度。当他们身处于巨大的困难时,他们总能从反面的困难中找出任何一点点值得他们高兴的事物。就像苏东坡的一生,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四海飘零,但他有一种超然的格局,无论面对什么,总能泰然处之。根据题目“那件事,让我更加乐观”可知,写的事情是面对挫折困难时,自己积极乐观地处理,让自己变得更加乐观。

二、选材构思。可以结合自己的

学习、生活中的事情来写。如,写自己参加演讲比赛,在初赛时,很紧张,以至于发挥不太理想,没有得到预期的好成绩。但在老师的安慰下,自己重拾信心,积极乐观面对,也克服了紧张,在决赛时超常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自己也收获了信心和乐观;再如,平时,自己是一个比较内向、对生活没有太多追求的人。在一次书法比赛前,老师邀请全班同学踊跃参与,我觉得自己的字写得一般,就不想参加。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与其中。在比赛时,虽然紧张,但是,自己积极、努力调整了状态。结果,竟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那时,我才明白,我其实可以变得更加美好,更加乐观、自信等。注意,要详略得当地写清楚“那件事”,并运用心理描写等方法,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文档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二、句子默写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①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②月下飞天镜,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③斯是陋室,_____。(刘禹锡《陋室铭》)④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⑤归去,也无_____也无晴。(苏轼《定风波》)⑥_____,读诗使人灵秀。(培根《谈读书》)⑦《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