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对加强税收分析工作的探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4:17:39
文档

对加强税收分析工作的探讨

对加强税收分析工作的探讨     税收分析是税收理论和税收工作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一个效能工具。税收分析的目的就是分析税收与经济的适应度,通过税收分析,能够准确判断税收收入形势、及时发现日常征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推进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程。   一、目前我县税收分析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管理人员参与税收分析的意识不够,造成分析依据不充分。税收管理员工作在税收征管的最前沿,能够充分掌握所管辖的各行业、各部门的税源变化,但往往税收管理员或是没有深入实际调查,或是懒与
推荐度:
导读对加强税收分析工作的探讨     税收分析是税收理论和税收工作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一个效能工具。税收分析的目的就是分析税收与经济的适应度,通过税收分析,能够准确判断税收收入形势、及时发现日常征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推进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程。   一、目前我县税收分析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管理人员参与税收分析的意识不够,造成分析依据不充分。税收管理员工作在税收征管的最前沿,能够充分掌握所管辖的各行业、各部门的税源变化,但往往税收管理员或是没有深入实际调查,或是懒与

对加强税收分析工作的探讨

 

 

    税收分析是税收理论和税收工作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一个效能工具。税收分析的目的就是分析税收与经济的适应度,通过税收分析,能够准确判断税收收入形势、及时发现日常征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推进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程。

    一、目前我县税收分析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管理人员参与税收分析的意识不够,造成分析依据不充分。税收管理员工作在税收征管的最前沿,能够充分掌握所管辖的各行业、各部门的税源变化,但往往税收管理员或是没有深入实际调查,或是懒与动笔,或是敷衍应付,不能够为计征部门提供详尽的分析和预测的可靠依据,而计征部门对税源管理又不熟悉,与实际业务联系很少,造成税收分析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的现状。

   (二)税收分析中“就数字论数字”现象不能揭示内在规律。有些税收分析通常是大量的数据堆砌,却缺乏产生这些数字的充分理由。这样的税收分析不能揭示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内在的主要矛盾及问题,不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弱化了税收的预测、指导作用。

    (三)税收分析受文字分析定式的限定影响税收分析的质量。现阶段的税收分析由于思维定式的影响,存在公式化模式分析的误区,束缚了税收分析人员的创新意识,使税收分析不够深入、角度不新、内容没有深度、千篇一律,不能够准确分析出增、减收入的深层次的原因,不能充分反映某一时期税收征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四)税收分析中“以偏概全”影响分析质量。以个别、典型实例为根据来说明税收问题的整体状况。比如:典型的情况是在说明本地税源不足时,只举出某重点税源企业,今年税源比上年减收多少,就得出结论 “本地税源严重萎缩,难以完成本年的收入任务”。等到年底超额完成收入任务时,转而又列举其他企业增收原因来说明“经济税源的发展是今年税收收入超收的根本原因”,这种只顾眼前,以偏概全,而导致前后逻辑混乱。

    (五)税收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税收分析要求分析人员不仅要精通计会知识,而且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很强的经济理论知识、税收业务知识、计算机知识水平,还要对事物有一定的敏感性、创新性和前瞻性,而我们的计划分析人员在其中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有所欠缺。

    二、提高税收分析质量的几点建议

    针对实际税收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单位领导要提高对税收分析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单位一把手要提高对税收分析的认识,更新观念,积极组织,加强调度。税收分析是为决策服务的,如果决策者不重视,就失去了搞税收分析工作的实际意义。从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看,经济运行越来越复杂,变化越来越快,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强,仅靠经验已无法正确认识经济的特性。在当今经济转轨、变革时代,税收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充分发挥税收专业技术人员对经济问题和税收问题的认识成果,决策者就可以实现更科学地决策。

    (二)尽快建立“计征搭台、税政、征管参与、操作实施、计算机保障的税源监控组织体系。税收管理员要养成人人写税收分析的习惯,税收管理员应定期把自己分管行业、分管地段所辖业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税源变化情况、重大特殊因素等进行逐一详尽分析,尤其重点税源要重点分析;建立税收收入分析例会制度,由主管计征的副主持召开,计会、管理、税政、征管、征收、信息中心等业务部门参加;每月定期召开税收分析例会,各管理部门将税收管理员上报的分析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及时、准确的反馈分行业分税种在组织收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横向分析和收入预测,计会部门充分发挥综合分析的优势,综合各管理部门的分析和预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改变计会部门原有的单独分析形式,形成纵横交错的综合计划分析体系,提高税收分析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税收分析要有理有据、分析透彻。注意产生增减变化的各个因素,要把税收分析与一系列影响因素联系起来,逐层次、逐环节、逐项目地进行科学、系统、综合的分析,从而保证税收计划分析的可靠性、准确性。例如:营业税是新源县县局的主体税种,建筑业是营业税的一个主要税源,并且增势强劲。在分析增长原因时,只分析今年的项目建设年,新上项目多少,而忽视了对新上项目资金来源的连锁分析,就不能达到对经济现象更深层次的分析,应该进一步从新上项目的投资增加引起银行贷款增加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分析出贷款促进了建筑项目的增加,建筑项目的增加促进了建筑营业税的增长,而银行贷款的增加又促使金融业的营业税增加,建筑业营业税的增长又拉动了钢铁行业的经济效益的增长。只有把各个因素联系起来分析,层层深入,才能揭示组织收入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税收分析要有创造性思维。这种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表现为一个“新”字。分析角度要新,要充分利用人的思维创造性,多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方法要新,这就要求税收分析人员必须掌握运用多种科学分析方法,做到分析深入、认识深刻、内容丰富。在分析过程中一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扩大信息量,要积极与本地统计部门、本地行业主管部门联系,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本地区经济和行业经济信息。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上述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从微观、宏观、横向、纵向等多个方面对税收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描述、对比和分析。

    三、税收分析预测工作目前存在的几种倾向性问题

    (一)税收收入预测手段落后。税收收入预测需要以大量的基础数据为依据进行梳理分析测算。而这些数据虽然在统计报表和软件中可以采集,但缺乏有效的分析整理手段从这些数据中得出科学结论。同时,税收预测分析所运用的数据基本上用人工采集,人工分析,数据利用率低,准确率不高,从而影响了预测的精确度。

    (二)税收分析数据来源不充足。真实、准确、完整的涉税信息是做好税收预测分析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税收预测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报表和软件,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缴税情况及税收结构进行认真分析的少,依靠纳税人自行申报来掌握税源的多。而软件中,重视了对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表、税款入库等数据收集,而对纳税人的财务报表、经营状况、银行存款等大量数据,基本上没有采集或采集不全,有的项目即使采集,也由于缺乏真实性而无法使用。基于这样的数据作出的分析,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无法指导税源管理工作。

    (三)税收分析方法缺乏创新,内容单一。多年来,税收预测分析方法始终停留在各税种的完成对比上,对行业分析发展态势不明确,对一些重点税源发展变化态势把握不够,对一些重要增减税收因素分析不透彻,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象,只是就税收分析税收,就数字分析数字,缺乏深层次的实质性分析内容。具体表现:一是预测分析报告千篇一律,对管理决策没有价值;二是对经济、、征管三大因素缺乏量化分析;三是对重点税源的税源质量和变化趋势分析力度不够。

    (四)收入预测准确性受计划考核影响因素较大。从计划编制原则上讲,税收计划的编制要在税收收入预测的基础上形成,但税收计划的分配与下达并不以税收收入预测为基础,而是与的财政预算有关;对税收计划完成情况考核的刚性,也使税收收入实际完成数更接近于税收计划,而考核收入预测准确性往往是与实际收入数相比,也迫使预测数向计划数“靠拢”,或努力使实际收入数向预测数“靠拢”,从而使税收收入的预测失去了性和客观性。

    四、解决预测分析问题的途径及对策。

    (一)科学分工、分组预测。亲自牵头,科学分片,成立三个税收收入预测小组,每个小组每月至少深入企业一次对企业的产、供、销等生产经营状况密切跟踪,全面掌握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预测及时发现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

    (二)建立税源预测分析例会制度。每月月底召开例会,集体研究每个小组掌握的企业信息及分析预测结果,就纳税人户籍管理、户数变动和当月预计收入情况以及税源管理、组织收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进行专题汇报,再由税收计划岗对相关指标和内容进行审核和汇总,进一步拓展税收收入分析预测的深度和广度。

    (三)完善社会协税制度。取得地方的纵向支持,加强各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建立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机制,确保收入预测数据更全面。到县经贸局、发改局、工业园区等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了解全县的相关经济发展计划,到财政国库科、经建科收集资料,以各单位提供的数据为参考;不定期召开国税、地税、财政联席会议,交换信息。通过与各部门的联系,收集各部门的经济数据,以此加大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监控,使预测数据的得出更为准确、科学。

    (四)健全重点税源信息采集制度。充分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加强对重点税源、项目的监控预测,着重点放在对企业的走访调研上。通过对重点税源、重点项目实地考察、纳税评估、跟踪管理、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实行全程监控,把握工程进度,项目变化情况,摸清税源增减变化情况,防止因情况不明而影响收入预测的准确性,增加收入预测的前瞻性和准确性。

    (五)建立税收预测分析人员培训机制。做好税收预测分析,人员的素质是分析工作的根本保证。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起预测分析人员的培训机制。通过经常化的定期培训,逐步提高预测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预测分析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开展经常性的经验交流,不断开拓分析思路,切实加强税收分析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为组织收入工作赢得主动和先机。

    (六)加强数据管理,不断提高税收分析预测质量。从抓税收数据质量入手,重点加强税收数据审核,每月认真开展软件内垃圾清理和审核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数据误差,改善税收数据质量,有效提高税收分析预测工作效率。

    (七)充分应用税源预测结果。建立税收分析预测长效机制,将预测结果与税收征管、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相结合,对分析中发现的疑点和问题,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给各工作环节,有效预防和打击涉税违法行为。

    五、税收分析取得实效

    (一)促进税收增收。通过税收分析试点工作的开展,能动态的掌握我局税源的分布情况,及时采取征管措施,组织收入入库较好地完成税收任务。

    (二)认识的提高。通过税收分析工作的开展,使干部认识到税收分析对组织收入、完善征管的作用,实现了各部门的信息共享,由以往的被动分析改为自觉分析。

    (三)提高了税收分析质量。使税收分析报告更全面、更准确、更具体,对组织收入指导性和前瞻性更强,整合了分散于各科所的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互通有无,形成合力。

    如:伊犁兴源实业有限公司新的土地使用税标准执行后,与出租厂房的独山子钢铁厂纳税义务有争议,一直未履行纳税义务,管理部门在纳税人的争议中,税款未能及时入库。在第一季度的税收分析会中,企业所征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由部门对纳税人的界定给予支持,经过部门的分析和各部门充分讨论,对纳税人给予认定,

    又如:新源镇镇新城区与房地产开发商在耕地占用税纳税人中是争议较大,甚至反映到县部门,后由部门在分析会中提出此征管薄弱环节,给税源管理部门提出征管建议,在州局一处的指导支持下,经分析单位共同努力,我局在2013年共征收耕地占用税2550万,是我局接管此税种后征收最好的一年。为我局顺利完成州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通过税收分析工作,促使税收管理员能及时了解税源分布、增减状况,挖掘税源新的增长点。全面了解税收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准确地查找日常征管工作的薄弱环节和不足,有效地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税收管理的针对性。通过税收分析工作,使税收部门能及时了解到税收的执行情况,针对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完善征管措施。

    (五)通过税收分析对各税种的征管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如2013年,我局契税累计入库166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22万元,除因素影响外,发现交易价格的真实性是一个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规范因素,针对此问题我局制订了《二手房交易价格标准》,有效地规范了管理,同时推及房屋出租虚假合同,计税依据偏低问题,由所里内部组成评定小组,根据不同地段进行集体评定标准,征期时能规范、高效地及时征收税款,并按路段、按片区建立租房台帐,为以后征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拓宽信息采集渠道,扩大信息量。除税收基本数据外,并与统计、财政、工商、国税、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建立信息交换制度,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地区经济和行业经济信息;同时加强重点税源管理,逐步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税款申报和入库情况、使用情况等纳入税收分析数据的范畴。

文档

对加强税收分析工作的探讨

对加强税收分析工作的探讨     税收分析是税收理论和税收工作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一个效能工具。税收分析的目的就是分析税收与经济的适应度,通过税收分析,能够准确判断税收收入形势、及时发现日常征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推进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程。   一、目前我县税收分析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管理人员参与税收分析的意识不够,造成分析依据不充分。税收管理员工作在税收征管的最前沿,能够充分掌握所管辖的各行业、各部门的税源变化,但往往税收管理员或是没有深入实际调查,或是懒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