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新区(新市区)小学20 16 -20 17 学年第 二 学期小学 语文 学科 五1 年级
质 量 抽 测 分 析 报 告
一、抽测基本情况(总体评述)
二、数据统计
表一:(分数段划分;低段:0—59、 60 —74、75—84、85—94、95—100;
中段:0—59、60—69、70—79、80—、90—100;
高段:0—59、 60—65、66—75、76—84、85—100)
| 分数段 | 0-59 | 60-65 | 66-75 | 76-84 | 85-100 |
| 人数 | 46 | ||||
| 百分率 | 100% | ||||
| 考试人数( 46 ) | |||||
| 题型 | 满分 人数 | 扣1分以 内人数 | 扣1-2分 人数 | 扣2—5 分人数 | 扣5—8 分人数 | 扣8—12 分人数 | 扣12-15 分人数 | |
| 一、看拼音写汉字 | 43 | 3 | ||||||
| 二、选择题 | 24 | 15 | 7 | |||||
| 三、按要求写句子 | 44 | 1 | 1 | |||||
| 四、填空 | 27 | 13 | 3 | 3 | ||||
| 五、阅读 | 44 | 2 | ||||||
| 阅读(一) | 20 | 17 | 6 | 3 | ||||
| 阅读(二) | 5 | 22 | 8 | 11 | ||||
| 习作 | 43 | 3 | ||||||
三、答卷情况具体分析(优点与存在问题)
本次试卷共三部分八道大题,分别是看拼音写汉字、选择题、按要求写句子、根据积累完成填空、阅读信息判断、阅读短文2篇和作文。此次试卷全面考查了学生在字词积累运用、句子转换以及阅读理解写作能力,既有知识考查也有能力测试。最显著的特点是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题看拼音写汉字,试卷中要考查的字音、字词,都是教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从得分来看全班只有3人出错,“羞涩”多写了一个点,“咀嚼”写错,还有一个学生把“无暇”写成了“屋檐”而出错,其他学生掌握情况很好。
第二题选择题全对人数24人,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教材内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大多数同学掌握的比较好,有22位同学失分。给句子加标点,是课文中的原句,有学生出错。选择恰当的词语,有学生对词语理解有误而扣分。
第三题按要求写句子考察学生对语法和句型转换知识的掌握,这道题掌握好,有2人扣分。
第四题完成填空考察学生对课文内知识的掌握情况,大多数学生掌握比较好,但是还是有十几位同学在此失分,有学生没有认真审题,应该写课外书,结果他写成课内的课文而扣分。
第五题阅读信息判断考察学生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本题掌握比较好,有2人扣分。
第六题阅读(一)、全对20人、第七题阅读(二)、全对5人,总体来看比较简单。大部分同学都在失2分左右,丢分原因是: “晏子使楚””中“人”没有写出“人才”的意思。平时积累的字词少,“数九严寒”和“载着”的拼音写错,学生理解字词的能力上差,以后在字词和阅读能力上应该多训练学生。
第八题习作,大多数同学作文写得都非常好,语句通顺,人物特点鲜明,扣分都是因为个别错别字。
优点:本班学生对教材内的知识点掌握比较好,同学们的成绩全部达到优秀,实现了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缺点:
1、语文基本功方面:
试卷答题中可以看出:字、词、句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到位,形近字也能正确辨析,改写句子也容易出错,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掌握很好,对要背诵的语段大部分学生能准确记忆。
2、阅读积累方面: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够强,学生缺乏对一篇文章整体意思的把握能力,对部分含义深刻句子不能准确领会,特别是语言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欠缺,缺乏从文字中提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书写习惯进行考察。
四、反思与建议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本次检测,识字和积累部分得分率最高,说明学生把握得最好。对此我们不能松懈,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要鼓励学生背大段的课文,整篇的课文。从课堂教学的精细化入手,强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入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
2.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精读课的教学,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
3.习作教学要在指导认真审题、结构安排、表达真情实感、文从字顺上上下功夫,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出现错别字,继续抓学生的书写规范。
4.今后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二是课外学生能主动读书、主动积累,完成作业和扩展学习。
5.促进中等生,生成优秀生,抓好后进生转化。通过等级比例,可以看出后进生与优秀生差别很大,有的班级就是因为这部分学生而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