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标识 | 中文名:高锰酸钾 | 英文名:potassium permanganate | |||||
| 分子式:KMnO4 | 分子量:158.03 | CAS号:7722--7 | |||||
| 危规号:51048 | |||||||
| 理化性质 | 性状:深紫色细长斜方柱状结晶,有金属光泽。 | ||||||
| 溶解性: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丙酮、硫酸。 | |||||||
| 熔点(℃): | 沸点(℃): | 相对密度(水=1):2.7 | |||||
| 临界温度(℃): | 临界压力(MPa): | 相对密度(空气=1): | |||||
| 燃烧热(KJ/mol): | 最小点火能(mJ): | 饱和蒸汽压(KPa): | |||||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不燃 | 燃烧分解产物: | |||||
| 闪点(℃): | 聚合危害:不聚合 | ||||||
| 爆炸下限(%): | 稳定性:稳定 | ||||||
| 爆炸上限(%): | 最大爆炸压力(MPa): | ||||||
| 引燃温度(℃): | 禁忌物:强还原剂、铝、锌、及其合金、易燃或可燃物。 | ||||||
|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遇硫酸、铵盐或过氧化氢能发生爆炸。遇甘油、乙醇能引起自燃。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 |||||||
| 灭火方法:灭火剂:水、雾状水、砂土。 | |||||||
| 毒性 | 急性毒性:LD50 1090mg/kg(大鼠经口) LC50 | ||||||
| 对人体危害 |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后可引起呼吸道损害。溅落眼睛内,刺激结膜,重者致灼伤。刺激皮肤。浓溶液或结晶对皮肤有腐蚀性。口服腐蚀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口内烧灼感、上腹痛、恶心、呕吐、口咽肿胀等。口服剂量大者,口腔粘膜呈棕黑色、肿胀靡烂,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最后死于循环衰竭。 | ||||||
| 急救 | 皮肤接触:立即脱出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 ||||||
| 防护 | 工程防护: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个人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 ||||||
| 泄漏处理 | 隔离泄漏污染区,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和苏打灰混合。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 ||||||
| 贮运 | 包装标志:11 UN编号:1490 包装分类:Ⅰ 包装方法:塑料袋、多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钢桶;塑料袋、多层牛皮纸袋外木板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塑料袋再装入金属桶(罐)或塑料桶(罐)外木板箱。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注意防潮和雨淋。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燃或可燃物、还原剂、硫、磷、铵化合物、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