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填空题。(共25分)
1、+表示3个( )和( )个的和,是( )个( ),得( )。
2、已知两个加数的和是,其中一个加数是,另一个加数是( )。
3、表示有( )个,减去5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后,得( )。
4、与的分数单位相差( )。
5、在圆圈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 ○=
6、分母是9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
7、加上( )个同样的分数单位,结果是最小质数,减去( )个同样的分数单位后是。
8、一袋洗衣粉重625克,如果用去千克,还剩( )千克,如果用去,还剩( )。
9、用一根长1米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量得两条边各长米和60厘米,第三边长( )米,是一个( )三角形。
10、分数单位为的最小假分数与最大真分数的和,减去它们的差,结果是( )。
11、一个分数,它的分数单位是,如果改用作分数单位,则分数单位的个数比原来增加了6个,这个分数原来是( )。
12.找规律填数。
(1)( ),1,1,( ),2,3,( )。
(2)1,3,5,( ),( )。
二、选择题。(共10分)
1、从1里面每次减,减( )次后得0。
A、10 B、11 C、12 D、9
2、+-+的得数是( )。
A、0 B、 C 、 D、
3、兴隆机械厂4月份计划生产一批轴承,实际上半月完成了,下半月比上半月多完成计划的,这个机械厂本月完成计划的情况是( )。
A、没有完成 B、超额完成 C、正好完成 D、无法确定
4、小梅从家到学校要走9分钟,他走了7分钟,已走了全程的( ),还要走全程的( )才能到学校。
A、 B、 C 、 D、
5、一项工程,甲单独做a天完成,乙单独做b天完成,甲、乙合做了4天,完成了全部工程的( )。
A、+ B、+ C 、+ D、+
三、判断题。(共6分)
1、+ == ( )
2、一袋大米重5千克,吃了千克,还剩。 ( )
3、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则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
4、-+=-(+) ( )
5、+++=(+)+(+)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6、一堆煤重t,每天用去,要10天用完。 ( )
四、计算题。(共32分)
1、(4分)直接写出得数。
-= += 1--= ++=
+= 1-= +-= -(-)=
2、(12分)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 -(-) +++
3、(6分)解下列方程。
x-(-)= x+= x+=+
4、(6分)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1
-= -= -=
5、(4分)先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再计算。
++===1 ++=
++===1 ++=
++= ++++=
五、解决问题。(共27分)
1、(5分)一块菜园总面积是公顷,茄子和黄瓜共占地公顷,西红柿占地公顷,其余种白菜。茄子、黄瓜、西红柿共占地多少公顷?白菜占地多少公顷?
2、(5分)圆圆和欣欣计划折80只千纸鹤,结果圆圆完成了计划的,欣欣折了32只。这样,两人完成了计划的几分之几呢?
3、(6分)欣雅小区土地规化如下表。
| 种类 | 住宅 | 绿地 | 商业房 | 道路 | 其他 |
| 占小区总面积 |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4、(5分)一个三角形三边共长米,第一条边和第二条边共长米,第二条边和第三条边共长米。这个三角形三条边分别长多少米?
5、(6分)有甲、乙两桶汽油,甲桶汽油比乙桶汽油多千克,现在从甲桶取出千克倒入乙桶,这时甲桶汽油比乙桶汽油多多少千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