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与信
息工程系
计信政 [2014]4号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大学生创新学分
认定管理细则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教学委员会根据 《淮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管理办法》(校教学〔2014〕12号)精神,结合计算机类专业具体实际,制定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管理细则。
一、授予范围
(一)学科与技能竞赛
学科与技能竞赛分为A、B、C、D四大类别:A类为国家部委及其所属司、局主办的单项学科与技能竞赛决赛;B类为省级所属正厅级主管部门、国家一级行业学会举办的单项学科与技能竞赛决赛,或参加国家级比赛的省级选拔赛;C类为省级行业学会举办的单项学科与技能竞赛决赛,或参加国家级比赛的省级选拔赛;D类指以学校名义行文公布的全校性学科与技能竞赛,或省级以上学科与技能竞赛的校内选拔赛。
(二)科研活动
主要包括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参与科研著作、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三)专利发明
指获得国家专利局专利授权的创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专利证书。
(四)创新型实验(设计)
主要指学生进行或参与进行的设计型、研究型实验(设计)等。
(五)社团活动
主要指以学校团委名义举办的各种学术文化社团活动,包括读书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网页制作、讲课比赛、辩论赛和书画大赛等。
(六)文体活动竞赛
主要指学生代表学校参加的各级各类文化、艺术、体育竞赛活动等。
(七)技能证书
主要包括计算机等级、外语等级证书,参加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试所获得的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
二、认定标准
(一)学科与技能竞赛
表1 学科与技能竞赛创新学分认定标准
| 考核内容及标准 | 分值 | 备注 | |
| 参加A类竞赛 | 一等奖(及以上) | 8 | 1.个人获奖按等级计分,集体获奖按参与项目人数平均计算; 2.同类比赛只取最高级别获奖对应的学分。第一、二、三名相当于获竞赛一、二、三等奖。 |
| 二等奖 | 6 | ||
| 三等奖 | 4 | ||
| 优秀奖 | 2 | ||
| 参加B类竞赛 | 一等奖(及以上) | 6 | |
| 二等奖 | 4 | ||
| 三等奖 | 2 | ||
| 优秀奖 | 1 | ||
| 参加C类竞赛 | 一等奖(及以上) | 4 | |
| 二等奖 | 3 | ||
| 三等奖 | 2 | ||
| 优秀奖 | 1 | ||
| 参加D类竞赛 | 一等奖(及以上) | 3 | |
| 二等奖 | 2 | ||
| 三等奖 | 1 | ||
| 优秀奖 | 0.5 | ||
(二)科研活动
表2 科研活动创新学分认定标准
| 考核内容及标准 | 分值 | 备注 | ||
| 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 国家级 | 5 | 1.创新学分计算比例:两人合作6:4,三人合作5:3:2,四人合作5:3:1:1,五人合作4:3:1:1:1; 2.毕业前未结项者,按比例分值的1/2计算; 3.如获奖励,可酌情加1学分。 | |
| 省部级 | 4 | |||
| 地厅级 | 3 | |||
| 校级 | 2 | |||
| 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 国家级 | 4 | 1.以结项证书或立项文件所列人员名单为准; 2.创新学分计算比例:两人合作6:4,三人合作5:3:2,四人合作5:3:1:1,五人合作4:3:1:1:1; 3.如获奖励,可酌情加1学分。 | |
| 省部级 | 3 | |||
| 地厅级 | 2 | |||
| 校级 | 1 | |||
| 参与科研著作 | 或主编 | 8 | 以正式出版物上的版权页署名,或“前言”、“后记”内说明为准。 | |
| 参编3万字以上 | 3 | |||
| 参编2万字以上 | 2 | |||
| 参编1万字以上 | 1 | |||
| 参编1万字以下 | 0.5 | |||
| 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 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有论文交流 | 6 | 1.研讨会须是正式代表,并提交会议交流论文; 2.如获奖励,可酌情加1学分。 | |
| 全国学术研讨会并有论文交流 | 4 | |||
| 省级学术研讨会并有论文交流 | 2 | |||
| 公 开 发 表 作 品 | 学术 论文 | 一类学术期刊 | 6 | 1.仅限第一作者或独著,且淮南师范学院为第一作者署名单位。 2.在校报上发表一篇文学艺术作品计0.5学分,累计加分不超过学1分(通讯稿不计创新学分)。 |
| 二类学术期刊 | 4 | |||
| 三类学术期刊 | 2 | |||
| 四类学术期刊 | 1 | |||
| 文学、艺术作品 | 国家级报刊 | 4 | ||
| 省级报刊 | 3 | |||
| 地市级报刊 | 1 | |||
表3 专利发明创新学分认定标准
| 考核内容及标准 | 分值 | 备注 | |
| 获国家专利局专利授权 | 发明专利 | 8 | 1.个人获奖按等级计分,集体获奖按参与项目人数平均计算; 2.专利转让计8学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软件或课件的技术转让计3学分。 |
| 实用新型 | 2 | ||
| 外观设计 | 1 | ||
表4 创新型实验(设计)创新学分认定标准
| 考核内容及标准 | 分值 | 备注 |
| 进行设计型、研究型实验(设计) | 2 | 须经两名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认可,认定小组评定。 |
| 参与教师的设计型、研究型实验(设计) | 1 |
表5 社团活动创新学分认定标准
| 考核内容及标准 | 分值 | 备注 | |
| 社团活动 | 获国家级表彰 | 4 | 1、针对社团活动的组织者,同类活动重复组织不累计加分; 2、参加社团满1年并经团委考核合格,符合加分的社团资质,具体参照《淮南师范学院学分制社团管理办法》执行。 |
| 获省级表彰 | 3 | ||
| 获校级表彰 | 1 | ||
| 参与者 | 0.5 | ||
表6 文体艺竞赛创新学分认定的参考标准
| 考核内容及标准 | 分值 | 备注 | |
| 代表学校参加国家级文体艺竞赛 | 一等奖 | 6 | 1.个人获奖按等级计分,集体获奖按参与项目人数平均计算; 2.第一、二、三名相当于获一、二、三等奖; 3.参加省部级比赛未获奖,名次为第4-8名的学生,可根据参赛人数及成绩情况酌情计最高0.5学分。 4.正式体育竞赛中,破世界、国家、省级(或大学生运会纪录)和学校纪录者,可在所获名次对应的学分基础上分别加4、2、1、0.5学分。 |
| 二等奖 | 4 | ||
| 三等奖 | 3 | ||
| 参与者 | 2 | ||
| 代表学校参加省部级文体艺竞赛 | 一等奖 | 4 | |
| 二等奖 | 3 | ||
| 三等奖 | 2 | ||
| 参与者 | 1 | ||
| 参加校级文体艺竞赛 | 一等奖 | 2 | |
| 二等奖 | 1 | ||
| 三等奖 | 0.5 | ||
表7 技能证书创新学分认定标准
| 考核内容及标准 | 分值 | 备注 | ||
计计算级证书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四级证书 | 3 | 适用于非计算机与电子通信技术类专业学生 | |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三级证书 | 2 | |||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二级证书 | 1 | |||
| 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考试获初级程序员级以上证书 | 4 | |||
| 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考试获初级程序员证书 | 3 | |||
| 各种计算机类国际认证考试获得证书 | 2 | |||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四级证书 | 2 | 适用于计算机与电子通信技术类专业学生 | ||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三级证书 | 1 | |||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二级证书 | 0.5 | |||
| 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考试获初级程序员级以上证书 | 3 | |||
| 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考试获初级程序员级证书 | 2 | |||
| 参加微软、CISCO、国家信息产业部等知名认证考试,获中级及以上证书 | 3 | |||
外 语 证 书 | 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 2 | 适用于非外语专业学生 | |
| 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 1 | |||
| 通过口语考试 | 0.5 | |||
| 获相当于国家级、省级职能管理部门认证的职业技能证书 | 高级证书 | 3 | 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者按初级证书获得者计分 | |
| 中级证书 | 2 | |||
| 初级证书 | 1 | |||
结合计算机类专业实际而规定:
1、全国高等学校(安徽考区)计算机水平考试二级证书即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2、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中,若是同级别和同科目,则只认第一次考试有效;若是参加同级别但不同科目考试,视为有效。
3、参加校、系组织的专业培训(如校企合作小学期)或社会组织认可的专业培训并获得专业培训证书,创新学分分值为0.5分。
4、参加校、系组织的学术活动,每认真参加一次,创新学分分值为0.2分,但每一学年度不得超出1.0分。
5、参加系批准建立的创新创业团队,参照《淮南师范学院学分制社团管理办法》,参加团队满1年并经系考核合格,重要参与者创新学分分值为0.3分.
2014年4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