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目标】
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重要经过以及主要影响。
【问题梳理单】
一、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
(1)根本:明治维新后,为发展________________,日本积极_______________。
(2)直接:14年的朝鲜东学党。(导火线)
2.经过(14—15):主要战役及民族英雄___________等
(1)爆发:____________海战(2)___________战役(3)___________大战(4)____________战役(5)结束:____________战役
3.结果:失败并签订《马关条约》
(1)《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2)失败原因:主观方面:清的政治极端腐朽,社会制度落后。
客观方面:日本蓄谋已久,且发展资本主义后,实力强盛。
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__________加深了。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原因:
(1)根本:______________的侵掠要求。
(2)直接: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1900):相继攻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西逃。
3.结果:失败并签订于1901《辛丑条约》。
4.影响: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_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问题提升单】
问题一: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何区别?
问题二: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及主要功绩有何不同?
问题二:从1840—1901年间,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问题拓展单】
1.15年《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自主,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决。”这一规定折射出日本实际目的是
A.从清朝手中割占朝鲜 B.废除清朝与朝鲜国间条约
C.迫使清朝承认朝鲜的 D.奠定日本独占朝鲜的基础
2.这是一传单抄本中的几句话:“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这几句话
A.反映了林则徐率清军抗击英国侵略的决心 B.反映了邓世昌强烈要求消灭日本侵略的斗志
C.反映了维新志士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信心和勇气 D.印证了义和团运动过程中的反帝性和落后性
3.《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条约,其危害有
①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②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使中国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李英华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一张名为《驻扎在中国胶州湾的德国正在进行队列演练》的照片,要求同学们思考这张照片最可能拍摄的时间。同学们为此展开激烈讨论,形成了以下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B.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5.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副上联:“琵琶琴瑟,王王王在上。”一位中方义正词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马关条约》中对小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
A.赔款两亿两白 B.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开通商品岸 D.割让
7.《辛卫条约》中最能说明清王朝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
C.清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 D.在北京设立“使馆界”
8.(2011年重庆卷,17)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
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
,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应该发生在( )
A.1851年 B.15年 C.18年 D.1906年
9.(2012高考文综重庆卷16)法国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0.(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题)中日双方对1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
11.(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31)1900年6月21日,清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
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护,
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 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 清集权面临危机
C. 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 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12.(2011年四川卷,16)1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
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