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品全称 |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创新 | ||||||||
| 学校名称 | 联系电话 | ||||||||
| 姓 名 | 性别 | 年龄 | 初、高中组 | 初中组 | |||||
| (一) 设计原理(含原理图和实物图、主要解决的问题) 原实验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先后在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做了三次实验.然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列表格: 表面状况 | 阻力大小 | 小车运动的距离s/m | |||||||
| 毛巾 | 大 | ||||||||
| 棉布 | 较大 | ||||||||
| 木板 | 小 | ||||||||
(1)在三次实验中,让小车在斜面上从静止滑下时,应保持同一 高度滑下
(2)从上述实验数据中,可以得出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速度减小得越 慢
(3)由此可推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阻力力,它将作 做匀速直线运动
原实验效果也不错,就是铺两次面做三次实验有点麻烦,每次实验还要做标记。
现改进如下:
(二) 实验方法(或实验过程)
三节质量相等的电池同以高度同一时刻滚向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桌面)上滚下后如图。
将实验数据填入下列表格:
| 表面状况 | 阻力大小 | 小车运动的距离s/m |
| 毛巾 | 大 | |
| 棉布 | 较大 | |
| 木板 | 小 |
(1)让电池从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电池在三个表面的起点出有相同的( )
(2)实验表明电池在( )表面上运动的路程最短,在( )表面上运动的路程最长。
(3)电池在平面上最终停下来,最跟本原因是受到 ( )的作用,表面越光滑,( )越小,电池运动的路程越( )。
(4)若在玻璃表面做此实验,由于玻璃表面更( ),电池受到的( )更小,电池运动的路程更( )。
(5)进一步推理,假设在一个绝对光滑的表面上做此实验,电池将不受( )的作用,电池运动的时间无限长,运动的路程将( )。
(6)分析表明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总保持( )。
结论: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实验效果
| 改进后一次性铺好毛巾和棉布只做一次实验,不用再做标记。不但实验简单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效果更好,现象更明显,更直观。学生对着直观的现象的结论更容易且更易理解,化解了教学难点,掌握了重点。(注:斜面做的宽一些,让电池不要互相影响) | |||||||||
| 自治区评委评审意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
附:
物理实验操作考查实验记录表
学校:___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考试时间:
实验
| 次数 | 表面状况 | 阻力大小 | 小车通过的距离 (添“短”或“长”或“更长” |
| 1 | 毛巾 | ||
| 2 | 棉布 | ||
| 3 | 木板 |
2. 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过程:
①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②伽利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运动速度不会减慢,它将
③ 牛顿概括推理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它将
3实验反思:
每次试验都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运动到斜面低端时具有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