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预防、影像、口腔医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两门相互关联而研究内容不同的学科。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它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机体进行研究;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和生长及其发育机理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生殖细胞形成、受精、胚胎发育、胚胎与母体的关系、先天性畸形等。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代码:031200211,为必修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专业的主干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能掌握组织和器官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理解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了解人体胚胎的发生和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为学习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和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从细胞的发现和选拔学说的建立起始,组织学发展迄今已300余年。我国组织学研究起始上世纪初,组织学是从人体解剖学分化出来的一门科学,近40年发展迅猛,许多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近年来,组织学与胚胎学已渗透到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妇产科学及儿科学等基础医学及临床科学的研究均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并应用当代组织学的理论与技术解决各学科的问题。当代组织学研究使用新发明的仪器和相关技术,如图像分析仪、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最具有特色的则是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术。人体胚胎学建立于公元前300年,人体胚胎学分支学科较多,如分子胚胎学、畸形学、生殖工程学等,生殖工程学是胚胎学中新兴的研究领域,通过人工介入早期生殖过程,以获得人们期望的新个体。主要技术有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卵质内精子或细胞核注射、配子和胚胎冻存。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是该领域中最著名的成就。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组织学部分
1.了解基本组织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功能。
2.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分类和几种被覆上皮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的联系。了解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及分类。
3.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功能。
4.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掌握各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功能和正常值。了解淋巴的概念和基本成分。了解骨髓的类型和结构,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基本概念。理解各种血细胞的发生规律。
5.了解软骨组织的结构、类型和功能。掌握骨组织和骨的结构。了解骨组织发生的基本过程及发生方式。
6.理解肌组织的特点和类型,掌握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7.了解神经组织的组成;理解神经元(神经细胞)的基本形态和类型;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掌握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及神经纤维的结构和类;掌握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和功能。了解神经末梢的类型及功能。
8.各系统组织学
(1)神经系统:理解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的结构及功能。了解神经节和脊髓灰质的结构和功能。
(2)眼和耳:掌握眼球壁各层结构和功能。了解晶状体、玻璃体的结构、房水循环途径以及眼睑的结构。了解内耳壶腹嵴、位觉斑和螺旋器的结构与功能。
(3)循环系统:掌握心脏、动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理解静脉的结构特点。了解微循环的概念、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的结构特点。
(4)皮肤:理解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结构和功能。
(5)免疫系统: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了解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了解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的概念。掌握淋巴组织的组成、淋巴结和脾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胸腺、扁桃体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6)内分泌系统: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掌握各内分泌腺的结构及功能联系。
(7)消化管:了解口腔粘膜、舌、牙的一般结构,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掌握食管、胃、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8)消化腺:理解唾液腺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掌握肝、胰的结构以及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功能。理解肝的血液循环特点。
(9)呼吸系统:了解鼻粘膜、喉的结构和功能。理解气管与主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肺的结构和功能。
(10)泌尿系统:掌握肾的结构和功能联系。理解肾的血液循环特点。了解输尿管、膀胱的结构。
(11)男性生殖系统:掌握睾丸的结构和功能。了解附睾、输精管、前列腺和精囊的结构和功能。
(12)掌握卵巢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子宫的结构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了解输卵管、阴道、乳腺的结构。
胚胎学部分
1.了解生殖细胞的成熟和获能,了解胚胎外形的建立和发育中的变化。理解受精的条件、地点、过程和意义。掌握胚泡形成和植入过程以及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2.理解绒毛膜、羊膜和脐带的形成、结构和功能。了解卵黄囊的形成和演变,了解蜕膜的形成和分部;。掌握胎盘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孪生和多胎、先天性畸形及致畸原因。
4.了解颜面和四肢的形成及常见的畸形。了解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眼耳的发生和常见畸形。
(二)基本技能
1.了解石腊切片的一般制作过程和HE染色方法。
2.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保护。
3.能在光镜下辨认各种主要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结构,能初步辨认电镜照片中主要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主要超微结构。
4.能绘光镜图并用文字描述光镜下所见主要结构。
三、教学内容
第1章 组织学绪论
【教学目标】
一、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性质和任务及其在医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了解组织学发展简史和当代组织学现状。
三、了解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
四、了解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五、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
一、织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意义。基本组织的概念和分类。
二、组织学发展简史和现状。
三、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四、组织学技术简介。
光镜技术:石腊切片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嗜酸性、嗜碱性和中性的含义。
电镜技术: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的图象观察。
组织化学术、放射自显影术、图象分析术、细胞培养术和组织工程等(自学)。
【实习内容】
录像片: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
显微镜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电镜图像:透射电镜的细胞结构图像、扫描电镜的结构图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基本组织的概念和分类。
2.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嗜酸性、嗜碱性和中性的含义。
难点: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教学方法】
一、大课讲授: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
第2章 细胞
【教学目标】
一、 理解细胞各部结构及相关的功能。
二、了解细胞周期
【教学内容】
一、细胞膜结构及相关的功能。
二、细胞质结构及相关的功能
三、细胞核结构及相关的功能
四、细胞周期
【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各部结构
难点:细胞周期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第3章 上皮组织
【教学目标】
一、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二、掌握被覆上皮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三、了解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及分类。了解外分泌腺的结构。
四、理解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
一、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二、被覆上皮:被覆上皮的分类。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和变移上皮的结构和功能。
三、腺上皮和腺: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浆液性细胞、粘液性细胞;浆液性腺、粘液性腺、混合性腺。
四、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与功能。游离面:绒毛、纤毛。侧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
【实习内容】
录像片:上皮组织
光镜标本: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电镜图像: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重点和难点】
重点:1. 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2. 掌握被覆上皮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难点: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教学方法】
一、大课讲授: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
第4章 结缔组织
【教学目标】
一、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分类。
二、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三、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教学内容】
一、结缔组织的特点、分类及来源。
二、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的特点。基质(蛋白多糖生物大分子和分子筛、纤维粘连蛋白、组织液)。
三、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实习内容】
录像片:固有结缔组织
光镜标本:疏松结缔组织切片。
电镜图像: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胶原纤维。
【重点和难点】
重点:1.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被覆上皮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难点:基质分子筛的结构。
【教学方法】
一、大课讲授: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
第5章 血液和淋巴
【教学目标】
一、理解血液的组成。
二、掌握血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正常值。
三、了解淋巴的概念和基本组成成分。
四、了解骨髓的结构。
五、了解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概念。
六、了解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规律。
【教学内容】
一、血液的组成:血细胞分类和计数的正常值。
二、红细胞: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正常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网织红细胞的结构特点和计数意义。
三、白细胞:白细胞的分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及功能。
四、血小板的结构及功能。
五、淋巴的形成及基本成分。
六、骨髓和血细胞发生:骨髓的结构。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血细胞的发生过程及形态演变规律。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的发生。
【实习内容】
录像片:血液
光镜标本:血涂片
电镜图像: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正常值。
难点:血细胞的发生过程及形态演变规律。
【教学方法】
一、大课讲授: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及讨论
第6章 软骨和骨
【教学目标】
一、了解软骨组织的结构、类型和功能。
二、掌握骨组织的结构及功能。了解长骨的结构。
三、了解骨发生的基本过程和骨发生的方式。
【教学内容】
一、软骨
软骨组织的结构:软骨细胞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特点,软骨的纤维与基质。软骨膜的结构与功能。软骨的分类,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的分布、结构特点和功能。软骨的生长方式。
二、骨
(一)骨组织的结构:骨基质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骨板、密质骨、松质骨的结构。骨组织的细胞(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二)长骨的结构:骨干(环骨板、哈佛氏系统和间骨板)的结构、骨骺的结构、骨膜的结构和功能。
三、骨的发生
(一)骨组织发生的基本过程(骨组织的形成和骨组织的吸收)。
(二)骨发生的方式:膜内成骨与软骨内成骨。
(三)骨的进一步生长:骨的加长和骨的增粗。
【实习内容】
录像片:软骨、骨和骨发生。
光镜标本:透明软骨、骨磨片、新生儿手指骨。
电镜图像: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重点和难点】
重点:骨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难点:骨发生的基本过程和骨发生的方式。
【教学方法】
一、大课讲授: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
第7章 肌组织
【教学目标】
一、理解肌组织的特点和类型。
二、掌握三种肌纤维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联系。
三、了解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教学内容】
一、肌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二、骨骼肌: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肌原纤维、肌节、明带与暗带)。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肌丝、横小管、肌质网、三联体)。骨骼肌纤维收缩的肌丝滑动原理。肌肉的结构(肌内膜、肌束膜、肌外膜)。
三、心肌: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特点。
四、平滑肌: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特点。
【实习内容】
录像片:肌组织
光镜标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纵横切面
电镜图像: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纤维
【重点和难点】
重点:1. 三种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2. 肌节的超微结构。
难点: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教学方法】
一、大课讲授: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
第8章 神经组织
【教学目标】
一、了解神经组织的组成及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二、掌握神经元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联系。了解神经元的分类。
三、掌握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
四、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功能。
五、了解神经纤维的类型与结构。了解神经的结构。
六、了解神经末梢的概念、分类和几种代表性神经末梢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内容】
一、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神经组织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二、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形态。神经元的胞体、树突、轴突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其与功能的联系。神经元的分类。
三、突触:突触的概念。化学性突触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功能。
四、神经胶质细胞:各种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五、神经纤维和神经: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的光镜结构。神经的一般结构。
六、神经末梢:神经末梢的概念与分类。游离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环层小体及肌梭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运动终板的结构与功能。内脏运动神经末梢的基本结构。
【实习内容】
录像片:神经组织
光镜标本:脊髓运动神经元、有髓神经纤维纵、横切面。
电镜图像:神经细胞、突触、运动终板。
【重点和难点】
重点:1.神经元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联系。
2. 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
难点: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
【教学方法】
一、大课讲授: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
第9章 神经系统
【教学目标】
一、掌握大脑皮质的结构及功能
二、掌握小脑皮质的结构及功能
三、理解脊髓灰质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四、了解脊神经节的结构及功能
五、了解血-脑屏障的组成及功能
【教学内容】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节、神经丛的概念。
二、大脑皮质:大脑皮质的神经元种类。大脑皮质的六层结构(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及神经传导通路。
三、小脑皮质:小脑皮质的神经元种类。大脑皮质的三层结构(分子层、蒲肯野细胞层、颗粒层)及功能。
四、脊髓灰质的结构及功能。
五、脊神经节的结构及功能。
六、血-脑屏障的组成及功能。
【实习内容】
录像片:神经系统
光镜标本:大脑、小脑、脊髓、脊神经节。
电镜图像:血-脑屏障。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大脑皮质的结构及功能。
2.小脑皮质的结构及功能。
难点:血-脑屏障的组成及功能。
【教学方法】
一、自主学习
第10章 循环系统
【教学目标】
一、掌握心壁的结构。了解心瓣膜的结构和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类型和结构特点。
二、掌握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及其与功能联系。
三、掌握毛细血管的类型、结构及与功能联系。
四、理解静脉的结构特点。
五、了解微循环的概念。
【教学内容】
一、心壁的结构:心壁的构成。心瓣膜的结构与功能。心脏传导系统的起搏细胞、移行细胞和蒲肯野纤维的结构特点。
二、动脉: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特点及结构与功能联系。
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分类。各类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特点及分布。
四、静脉的结构特点。
【实习内容】
录像片:循环系统。
光镜标本:心脏、中动脉、大动脉。
电镜图像: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
【重点和难点】
重点:1. 心壁的构成。
2. 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特点。
难点: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
【教学方法】
一、大课讲授: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
第11章 皮肤
【教学目标】
一、理解皮肤的组成及功能
二、掌握表皮的结构
三、了解真皮的结构
四、了解皮肤的附属器及功能
【教学内容】
一、皮肤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表皮:表皮的分层。角质形成细胞(基底细胞 、棘细胞、颗粒层细胞 、透明层细胞、角质细胞 )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角化过程。非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
三、真皮:真皮的分层,乳头层和网状层的结构特点。
四、皮肤的附属器:毛(毛的组成。毛干和毛根的结构。毛囊的结构。毛球和毛乳头的结构及毛发的生长和替换。立毛肌的位置及功能)皮脂腺和汗腺的结构与功能。
【实习内容】
录像片:皮肤
光镜标本:手指皮、头皮。
电镜图像: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
【重点和难点】
重点:1.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结构。
难点:皮肤的附属器。
【教学方法】
实验室教学及讨论
第12章 免疫系统
【教学目标】
一、了解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二、了解主要的免疫细胞及其功能。了解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三、了解淋巴组织的组成和类型。
四、了解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的概念。
五、理解胸腺的结构和功能。
六、掌握淋巴结和脾的结构及功能。
七、了解扁桃体的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
一、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二、主要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的类型与免疫功能,淋巴细胞再循环。巨噬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和种类。
三、淋巴组织:淋巴组织的组成。淋巴组织的类型(弥散淋巴组织、淋巴小结)。
四、淋巴器官: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的概念。胸腺(胸腺的一般结构,胸腺皮质和髓质的结构与功能。血-胸腺屏障的结构基础。胸腺的功能)。淋巴结(淋巴结的一般结构,皮质和髓质。浅层皮质、副皮质区、淋巴窦和淋巴索的结构与功能。淋巴结的功能)。脾(脾的一般结构,白髓和红髓。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小结和边缘区、脾索及脾血窦的结构与功能。脾的功能)。
五、扁桃体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免疫的关系。
【实习内容】
录像片:免疫系统。
光镜标本:胸腺、淋巴结、脾。
电镜图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重点和难点】
重点:1.淋巴结的结构及功能。
2.脾的结构及功能。
难点:免疫细胞及其功能。
【教学方法】
一、大课讲授: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
第13章 内分泌系统
【教学目标】
一、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掌握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含氮激素分泌细胞和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二、掌握甲状腺的结构。了解甲状腺素的形成和释放过程。
三、了解甲状旁腺的结构及分泌的激素。
四、掌握肾上腺的结构及分泌的激素。
五、了解垂体的分部。掌握垂体远侧部和神经部的结构及功能。理解丘脑下部与腺垂体及神经垂体的关系。
六、了解松果体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学内容】
一、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含氮激素分泌细胞和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二、甲状腺:甲状腺的一般结构。甲状腺滤泡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功能。甲状腺素的形成和释放过程。滤泡旁细胞的分布、结构及功能。
三、甲状旁腺:甲状旁腺的一般结构。主细胞的光镜结构及功能。嗜酸性细胞的光镜结构特点。
四、肾上腺:肾上腺的一般结构。皮质: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的光镜结构及分泌的激素。皮质细胞共有的超微结构特点。髓质:髓质细胞(嗜铬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分泌的激素。
五、垂体:垂体的分部。腺垂体:远侧部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的光镜结构及分泌的激素,嫌色细胞的光镜特点。中间部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结节部的结构特点。垂体门脉系统的组成。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神经垂体的结构及其与下丘脑的关系。
六、松果体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实习内容】
录像片:内分泌系统。
光镜标本:甲状腺、肾上腺、垂体。
电镜图像: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和滤泡旁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和髓质细胞。
【重点和难点】
重点:1. 甲状腺的结构及分泌的激素。
2. 肾上腺的结构及分泌的激素。
3.腺垂体:远侧部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的光镜结构及分泌的激素。
难点: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一、大课讲授: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及讨论
第14章 消化管
【教学目标】
一、理解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二、了解口腔的一般结构。
三、掌握食管、胃、小肠、大肠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四、了解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教学内容】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的结构和功能。
二、口腔:口腔粘膜的一般结构。舌的基本结构舌乳头的类型,味蕾的分布、结构与功能。牙的组织结构(牙本质、釉质、牙骨质)、牙髓、牙周膜和牙龈的基本结构。(自主学习)
三、食管:食管的结构特点(上皮、食管腺、肌层)。
四、胃:胃粘膜的结构。胃粘膜上皮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胃底腺的结构,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功能,颈粘液细胞的特点,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的功能。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结构特点。
五、小肠:小肠粘膜的结构。肠绒毛的结构与功能,吸收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功能。小肠腺的结构,潘氏细胞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内分泌细胞和干细胞的功能。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结构特点。
六、大肠:结肠和阑尾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七、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淋巴组织的分布及功能,微皱褶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实习内容】
录像片:消化管
光镜标本:食管、胃、空肠、回肠、阑尾。
电镜图像:主细胞、壁细胞、小肠上皮、胃肠内分泌细胞。
【重点和难点】
重点:1. 胃底腺的结构。
2. 小肠粘膜的结构。
难点:胃底腺主细胞和壁细胞的超微结构。
【教学方法】
一、课堂讲授
二、实验室教学
第15章 消化腺
【教学目标】
一、理解唾液腺的一般结构,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二、掌握胰腺的结构和功能。
三、掌握肝的结构,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功能。理解肝的血液循环特点及胆汁排出途径。
【教学内容】
一、唾液腺:唾液腺的一般结构,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二、胰腺:胰腺的一般结构。外分泌部(腺泡与导管)的结构和功能。内分泌部(胰岛)的分布,A、B、D、PP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三、肝:肝的一般结构。肝小叶的形态与结构。肝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肝血窦的结构特点,肝巨噬细胞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窦周隙的结构,贮脂细胞的结构特点与功能。胆小管的超微结构及胆汁排出途径。门管区的结构及肝的血液循环。
【实习内容】
录像:消化腺
光镜标本:腮腺、下颌下腺、胰腺、人肝、猪肝。
电镜图像:肝细胞、肝血窦、胆小管、窦周隙与贮脂细胞。
【重点和难点】
重点:1. 胰腺的结构和功能。
2. 肝小叶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难点:窦周隙及胆小管的超微结构。
【教学方法】
一、大课讲授: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
第16章 呼吸系统
【教学目标】
一、了解鼻粘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理解气管与主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
三、掌握肺的一般结构。肺导气部和呼吸部的结构,肺泡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
一、鼻腔:鼻粘膜前庭部、呼吸部和嗅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气管与主支气管:气管的管壁结构与功能。主支气管的结构特点。
三、肺:肺的一般结构。肺导气部的组成及管壁结构变化规律。呼吸部的组成及各段结构特点。肺泡Ⅰ型细胞和Ⅱ型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功能。肺泡隔、肺泡孔的结构。气血屏障的组成及功能。
【实习内容】
录像片:呼吸系统
光镜标本:气管、肺。
电镜图像:气管上皮、肺泡与肺泡隔、气血屏障、Ⅰ型肺泡细胞和Ⅱ型肺泡细胞。
【重点和难点】
重点:1. 肺导气部和呼吸部的结构。
2. 肺泡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难点:肺泡的超微结构。
【教学方法】
一、大课讲授: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
第17章 眼和耳
【教学目标】
一、掌握眼球壁各层结构与功能。
二、了解晶状体和玻璃体的结构。了解房水的产生和循环途径及作用。
三、了解眼睑的结构。
四、了解外耳、中耳的一般结构。
五、了解内耳壶腹嵴、位觉斑和螺旋器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
一、眼
(一)眼球壁: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
纤维膜:角膜各层结构与生理特性。巩膜的结构。角膜缘与巩膜静脉窦。
血管膜: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的结构与功能。
视网膜:视网膜各层细胞的光镜结构。视杆细胞、视锥细胞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及功能。黄斑和视盘的结构。
(二)眼球内容物:晶状体和玻璃体的结构与功能。房水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三)眼睑:眼睑的结构,睑缘腺、睫腺和睑板腺。
二、耳(自学为主)
(一)外耳:耳廓、外耳道和鼓膜的结构。
(二)中耳:鼓室和咽鼓管的结构。
(三)内耳:骨迷路的管壁结构。膜迷路的组织结构。螺旋器的结构与功能。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及壶腹嵴的位置、结构与功能。
【实习内容】
录像片:眼球、内耳
光镜标本:眼球
电镜图像: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重点和难点】
重点:1. 视网膜各层细胞的光镜结构。
难点:视网膜视杆细胞、视锥细胞的电镜结构。
【教学方法】
实验室教学及讨论
第18章 泌尿系统
【教学目标】
一、理解肾的一般结构。
二、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三、理解集合管系的分布、光镜结构及功能。
四、掌握球旁复合体的组成,球旁细胞、致密斑的结构和功能。
五、了解肾间质的结构。
六、理解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七、了解排尿管道的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
一、肾的一般结构:被膜、皮质、髓质、肾锥体、髓放线、皮质迷路的分布。泌尿小管的组成。
二、肾单位:肾单位的组成,肾小体(血管球、肾小囊)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功能,滤过屏障的组成及功能。肾小管(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
三、集合管系:集合管系的分段,各段的分布、光镜结构及功能。
四、球旁复合体:球旁复合体的组成,球旁细胞、致密斑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五、肾间质:肾间质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六、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七、排尿管道:输尿管、膀胱的结构特点。
【实习内容】
录像片:泌尿系统
光镜标本:肾、膀胱。
电镜图像:肾小体、足细胞、滤过屏障、近曲小管、远曲小管。
【重点和难点】
重点:1. 肾小体、肾小管的结构和功能。
2.球旁细胞、致密斑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难点:肾小体的结构。
【教学方法】
一、大课讲授: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
第19章 男性生殖系统
【教学目标】
一、理解睾丸的一般结构。
二、掌握生精小管的管壁结构。各级生精细胞的结构及精子的发生过程,支持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三、掌握睾丸间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四、了解直精小管和睾丸网的结构。
五、了解生殖管道的结构与功能。
六、了解前列腺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
一、睾丸
(一)睾丸的一般结构:浆膜、白膜 、睾丸纵隔、睾丸小叶、生精小管、直精小管和睾丸网。
(二)生精小管:生精上皮,各级生精细胞的结构及精子的发生过程,支持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血-睾屏障的组成及精子发生的微环境。
(三)睾丸间质:睾丸间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四)直精小管和睾丸网的结构。
二 、生殖管道
(一)附睾(输出小管、附睾管)的结构与功能。
(二)输精管的结构特点。
三、前列腺的结构与功能。(自学)
【实习内容】
录像片:男性生殖系统
光镜标本:睾丸与附睾。
电镜图像: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精子。
【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级生精细胞的结构及精子的发生过程。
难点:精子的发生过程。
【教学方法】
一、大课讲授: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
第20章 女性生殖系统
【教学目标】
一、理解卵巢的一般结构。掌握卵泡的发育和排卵,掌握各级卵泡的结构。掌握黄体的形成、结构与功能。
二、掌握子宫的结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卵巢的关系。
三、了解输卵管、阴道、乳腺的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
一、卵巢:卵巢的一般结构。卵泡的发育成熟过程与排卵,各级卵泡(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的结构与内分泌功能。黄体的形成、结构与功能。白体的形成。闭锁卵泡与间质腺。
二、输卵管:输卵管的结构与功能,上皮细胞的类型与周期性变化。
三、子宫:子宫的一般结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增生期与分泌期子宫内膜的结构特点。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机理。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其与卵巢的关系。
四、阴道:阴道的结构,上皮细胞的周期性变化。
五、乳腺:乳腺的一般结构。静止期乳腺与活动期乳腺的结构特点。(自学)
【实习内容】
录像片: 女性生殖系统
光镜标本:卵巢、子宫(增生期与分泌期)。
电镜图像:卵细胞与透明带和放射冠、子宫内膜上皮、子宫腺。
【重点和难点】
重点:1. 卵泡的发育和排卵,黄体的形成、结构与功能。
2.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卵巢的关系。
难点: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卵巢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一、大课讲授: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
第21章 胚胎学绪论(自学为主)
【教学目标】
一、了解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二、了解胚胎学的几个主要分支学科。
三、了解胚胎学发展简史与现代胚胎学。
【教学内容】
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胚胎发育经历的三个时期(胚前期、胚期、胎期)。
【重点和难点】
重点: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难点: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教学方法】
一、大课讲授: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及讨论
第22章 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
【教学目标】
一、了解生殖细胞的成熟和精子的获能。理解受精的条件、地点、过程和意义。
二、掌握胚泡的形成、结构及其植入。了解蜕膜的结构及其分部。
三、掌握胚层的形成。
四、掌握三胚层的分化及胚体形成。
五、了解胎膜的形成、功能和演变。
六、掌握胎盘的结构和功能。
七、了解双胎、多胎和联胎。
【教学内容】
一、生殖细胞和受精:两性生殖细胞的成熟,精子的获能,受精的时间、地点、条件、过程和意义。
二、胚泡形成和植入:卵裂,桑椹胚和胚泡的结构,胚泡植入的过程、部位与条件,异常植入。
三、胚层的形成:二胚层胚盘期(羊膜腔与卵黄囊的形成,胚盘的组成。细胞滋养层、合体滋养层、胚外中胚层、体蒂的结构)三胚层胚盘期(原条的形成及意义。原沟、原凹、脊索、口咽膜和泄殖腔膜)。
四、三胚层的分化及胚体形成:外胚层的分化(神经管和神经嵴的形成及分化),中胚层的分化(轴旁中胚层、间介中胚层、侧中胚层),内胚层的分化(原始消化管的形成及分化)。胚体的形成。
五、胎膜和胎盘:胎膜(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脐带)的形成、演变及其在胚胎发生中的作用。胎盘的结构,胎盘的血液循环和胎盘膜,胎盘的功能。
六、双胎、多胎和联胎:双卵孪生、单卵孪生,多胎,联胎。
【实习内容】
录像片:人体胚胎早期发生
模型:人胚早期发生(卵裂、胚泡形成、三胚层的形成),胚泡植入,胎膜、胎儿与子宫关系。
大体标本:胎盘,各胚龄、胎龄正常胚胎标本,各种畸形胚胎标本。
【重点和难点】
重点:1. 胚泡的形成、结构及其植入。
2. 胚层的形成及分化。
3.胎膜的形成、胎盘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胚层的形成及分化。
【教学方法】
一、大课讲授:多媒体教学
二、实习及讨论
第23章 颜面和四肢的发生
【教学目标】
一、了解鳃器的发生
二、理解颜面的形成
三、了解腭的发生
四、了解四肢的形成
五、了解颜面和四肢的常见畸形
【教学内容】
一、鳃器:鳃弓、鳃沟、腮膜和咽囊的发生与演变。
二、颜面的形成:额鼻突、上颌突、下颌突、的形成及演变。
三、腭的发生与口腔、鼻腔的分隔。(自主学习)
四、四肢的发生。(自主学习)
五、颜面和四肢的常见畸形:唇裂、腭裂、面斜裂、无肢畸形、短肢畸形。
【实习内容】
模型:鳃弓和鳃沟,颜面的形成。
大体标本:唇裂、无肢畸形、短肢畸形。
【重点和难点】
重点:1. 颜面的形成。
难点:颜面的形成。
【教学方法】
实验室教学及讨论
第24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教学目标】
一、消化系统发生
(一)理解咽的发生和咽囊的演变
(二)了解甲状腺的发生
(三)了解舌的发生
(四)了解食管和胃的发生
(五)了解肠的发生
(六)了解直肠的发生与泄殖腔的分隔
(七)了解肝、胆、胰腺的发生的发生
(八)了解消化系统的常见畸形
二、呼吸系统发生
(一)了解喉、气管和肺的发生
(二)了解呼吸系统的常见畸形
【教学内容】
一、消化系统发生
(一)咽的发生和咽囊的演变
(二)甲状腺的发生
(三)舌的发生
(四)食管和胃的发生
(五)肠的发生
(六)直肠的发生与泄殖腔的分隔
(七)肝、胆、胰腺的发生的发生
(八)消化系统的常见畸形:消化管狭窄或闭锁、麦克尔憩室、脐粪瘘、先天性脐疝、不通肛、肠袢转位异常
二、呼吸系统发生
(一)喉、气管和肺的发生
(二)呼吸系统的常见畸形:气管食管瘘
【实习内容】
模型:咽囊的形态,消化管的发生,肝、胆的发生,胰的发生,喉气管沟及肺芽的发生。
大体标本:肠袢转位异常。
【重点和难点】
重点:1. 咽囊的演变。
难点:咽囊的演变。
【教学方法】
实验室教学及讨论
第25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教学目标】
泌尿系统
(一)理解肾和输尿管的发生。
(二)理解膀胱和尿道的发生。
(三)了解泌尿系统的常见畸形。
生殖系统
(一)了解睾丸和卵巢的发生。
(二)理解生殖管道的发生和演变。
(三)了解生殖系统的常见畸形。【教学内容】
一、泌尿系统发生
(一)肾和输尿管的发生:肾发生的三个阶段(前肾的发生:前肾小管及前肾管的发生。中肾的发生:中肾小管及中肾管的发生。后肾的发生:输尿管芽和生后肾组织的发生及演变)。
(二)膀胱和尿道的发生:泄殖腔的分隔,尿生殖窦的形成及膀胱与尿道的发生。
(三)泌尿系统的常见畸形:多囊肾、脐尿瘘。
二、生殖系统发生
(一)睾丸和卵巢的发生:未分化腺的发生(生殖腺嵴的形成及原始生殖细胞的来源)。睾丸的发生。卵巢的发生。睾丸和卵巢的下降。
(二)生殖管道的发生和演变:中肾管与中肾旁管的形成。男性生殖管道的分化。女性生殖管道的分化。
(三)生殖系统的常见畸形:隐睾,先天性腹股沟疝,双子宫与双角子宫,两性畸形,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实习内容】
录像片:生殖系统的发生
模型:中肾嵴与生殖腺嵴,中肾、后肾的组成及位置关系,肾小管的发生,泄殖腔的分隔。
【重点和难点】
重点:1. 生殖管道的发生和演变。
2. 后肾的发生。
难点:生殖管道的发生和演变。
【教学方法】
一、大课讲授:多媒体教学
一、实验室教学及讨论
第26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教学内容】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血管的形成,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形成(心管、动脉、静脉)
二、心脏的发生:原始心脏的形成(生心区和围心腔的发生,心管的转位);心脏外形的建立(心管的分部,球室袢的形成及演变);心脏内部的分隔(房室管的分隔,原始心房的分隔,静脉窦的演变和永久性左、右心房的形成,原始心室的分隔,动脉干与心球的分隔)。
三、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变化。
四、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畸形: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和肺动脉错位,主动脉或肺动脉狭窄,法洛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
【实习内容】
录像片:心脏的发生
模型:心脏外形的变化,心房的内部分隔,动脉球和心室的内部分隔,法洛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
【重点和难点】
重点:1. 心脏内部的分隔。
2. 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畸形。
难点:心脏内部的分隔。
【教学目标】
一、了解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二、了解心管的发生和心脏外形的建立, 掌握心脏内部的分隔。
三、理解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变化。
四、理解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畸形及成因。
【教学方法】
一、大课讲授:多媒体教学
二、实验室教学及讨论
第27章 神经系统和眼耳的发生(自学)
【教学目标】
一、了解神经管和神经嵴的发生。
二、了解脊髓的发生。
三、理解脑的发生。
四、了解神经节和周围神经的发生。
五、了解垂体的发生
六、了解眼的发生。
七、了解耳的发生。
八、了解神经系统和眼耳的常见畸形。
【教学内容】
一、神经管和神经嵴的早期分化。
二、脊髓的发生。
三、脑的发生:脑外形和内部结构的发育。大脑皮质的组织发生。小脑皮质的组织发生。
四、神经节和周围神经的发生。
五、垂体的发生。
六、眼的发生:视网膜的发生。视神经的发生。晶状体的发生。角膜、虹膜和眼房的发生。
七、耳的发生:内耳、中耳和外耳的发生。
八、神经系统和眼耳的常见畸形:无脑畸形,脊髓裂,脑积水,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耳聋。
【实习内容】
模型:神经沟、神经管和神经嵴。
大体标本:无脑畸形,脊髓裂伴脊柱裂。
【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脑皮质的组织发生。小脑皮质的组织发生。
难点:神经管和神经嵴的早期分化。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第28章 畸形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先天性畸形的类型,发病率。
2. 理解致畸原因及致畸敏感期。
3. 了解优生优育的措施
【教学内容】
1.先天性畸形的分类。
2. 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原因。
3. 先天性畸形的致畸敏感期。
4.先天性畸形的预防和 宫内诊断、治疗。
【重点和难点】
重点: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原因及致畸敏感期。
难点: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原因。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讨论
四、参考性学时范围
组织学与胚胎学授课总学时为86学时,其中理论课50学时(包括自主学习和讨论课10学时),实验课36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之比为1:0.72;。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内容及时数分配表
| 理论时数 实习时数 讨论时数 自学时数 | |
| 1.绪论 1 1.5 2.上皮组织 2 1.5 3.结缔组织 3 1.5 4.血液、淋巴 3 1.5 5.软骨和骨 3 1.5 6.肌组织 2 1.5 7.神经组织 2 1.5 8.神经系统 2 9.循环系统 2 1.5 10.皮肤 1.5 1 11.免疫系统 2 1.5 12.内分泌系统 2 1.5 13.消化管 2 1.5 14.消化腺 2 1.5 15.呼吸系统 2 1.5 16.泌尿系统 2 1.5 17.男性生殖系统 1 1.5 18.女性生殖系统 2 1.5 19.眼和耳 1.5 2 20.胚胎学绪论 0.5 0.5 21.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 4.5 2.5 22.颜面和四肢发生 1 23.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1(小课) 2 24.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1.5 1 25.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1.5 2 26.神经系统和眼耳的发生 2 27.畸形学概述 3 | |
| 合 计 40 36 6 4 | |
组织学与胚胎学为考试科目,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其中实验考核占10%,期中考核占10%,实验课考勤、组织纪律、课堂作业、技能操作成绩占10%,网络课程、自主学习或讨论成绩占10%。
六、使用教材和参考书
(一) 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一版,石玉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二) 参考书:
1. 现代组织学 成令忠等主编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3
2. 组织学 成令忠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
3.组织学彩色图鉴 成令忠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4.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七版 邹仲之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5.组织胚胎学彩色图谱 韩秋生等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6.Basic Concepts In Embryology Lauren J. Sweeney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
7.Human Embryology Lawrence S. Sherman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8.组织学与胚胎学进展 续集成令忠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
9. Human Biology 7th ed Sylvia S. madder 人民卫生出版 2001
10.组织学与胚胎学彩色图谱 唐军民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
11.现代实用细胞与分子生物学试验技术 蔡文琴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
七、责任人:符皎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