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煤矿防治水汇报(以往做的工作)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4:17:11
文档

煤矿防治水汇报(以往做的工作)

打造“一查、一震、两电、一钻”模式实现防治水管理流程化、标准化为认真做好我矿防治水工作,提高防治水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到位,在省集团公司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矿认真落实了《煤矿防治水规定》和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从基础工作着手,通过狠抓防治水的现场管理,使我矿在开展防治水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实质性效果。现将我煤矿防治水工作简要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我矿位于,现核准生产能力210万T/a。矿区面积16.
推荐度:
导读打造“一查、一震、两电、一钻”模式实现防治水管理流程化、标准化为认真做好我矿防治水工作,提高防治水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到位,在省集团公司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矿认真落实了《煤矿防治水规定》和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从基础工作着手,通过狠抓防治水的现场管理,使我矿在开展防治水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实质性效果。现将我煤矿防治水工作简要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我矿位于,现核准生产能力210万T/a。矿区面积16.
打造“一查、一震、两电、一钻”模式

实现防治水管理流程化、标准化

为认真做好我矿防治水工作,提高防治水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到位,在省集团公司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矿认真落实了《煤矿防治水规定》和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从基础工作着手,通过狠抓防治水的现场管理,使我矿在开展防治水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实质性效果。现将我煤矿防治水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矿位于,现核准生产能力210万T/a。矿区面积16.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6亿吨,批准开采3#、15#煤层,现采3#煤层,煤层平均厚度5.17m,属低瓦斯矿井。矿井采用斜、立井加平硐混合开拓方式,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及辅助运输平硐,通风方式为分列式。矿井正常涌水量为80m3/h,最大涌水量为130m3/h,矿井主斜井井底设有3台MD280-43*3主排水泵,最大排水能力为560m3/h,完全满足我矿安全排水的要求。

资源整合后,我矿井田范围内分布有80年代已关闭的等4座小煤矿破坏区;2011年矿井经过进一步整合后,又先后关闭了位于井田西部的原  光煤矿,这些煤矿的前期私挖滥采在我区内遗留了大量的越界采空区。加上我矿井田范围内煤炭开发历史较长,古空区、采空区、小煤窑破坏区较多,使我矿在水害治理上增加了很大难度,防治老空积水已成为我矿主要灾害防治任务。

二、主要做法

一)做好走访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为给生产提供较为详实的水文地质资料。我矿组织对采、掘工作面地表裂缝、裂隙的勘察工作;工作面开采前和老顶初次垮落后,还要组织专人到空区地表勘察地表塌陷情况,确保综采工作面老塘无地表溃水的威胁。在做好水文地质调查和补充勘探工作的同时,我矿时刻没有忘记对周边小煤矿采空区,特别是兼并重组后井田内的小煤矿采空情况的走访调查。去年4月我矿在布置3045回采工作面过程中,经过实地勘察和走访调查,发现在井田东部边界区域存在雄山煤矿越界采空区并有积水现象,另外,由于整合矿井在移交矿井资料时,水文地质情况不清,无法准确定位,我矿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到老工人、老技术员家中走访调查,了解其以往的采掘情况,并结合物探和电法勘探资料,积极调整探放水设计。经过两个月的工作,分别于2011年5月在3045进风顺槽1500米处放水6000m3;6月在切眼开口处放水10000m3,消除了两处较大安全隐患。

二)物探先行、电法跟进、钻探验证

随着我矿生产区域往南部延伸,大巷需要穿过采空区较密集的地段,这些老窑采空区分布范围及积水等情况不明,给南翼采区的开拓部署及工作面布置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也给安全生产带来较大压力。为及时掌握矿井南翼的地质情况,2011年,我矿在摸清304采区地质情况后,投资324.72 万元,完成了南翼305采区6.7平方公里的三维地震勘探,共揭露大断层两条,陷落柱3个,大的采空区域10余处。

由于三维地震勘探对单一的老空巷道或面积较小的采空区还无法准确的勘探到。为了弥补三维地震勘探的盲区,我矿定期在掘进头进行直流电法和井下瞬变电磁法超前勘探,进一步验证掘进迎头周围小的采空积水区域,为开拓掘进时的防治水工作构筑了又一道安全防线;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我矿始终坚持有掘必探,采用掘进工作面超前打钻探水的方法,验证前方的疑似采空区。通过3年实践,我矿在老空水的防治上形成了一套“一查、一震、两电、一钻”的防治水模式,为我矿的安全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实现防治水管理流程化、标准化

早在2009年,我矿就成立了专职的探放水队和防治水科。四年来,在严格执行“探掘分离”制度的过程中,我矿摸索了一条适合掘进面实际生产情况的“探、掘流程”管理体系,成功实现了防治水科、探放水队、掘进队的日常工作流程化。

具体做法是:1、防治水科根据巷道的掘进计划,先摸清开掘巷道周边的地质情况,然后向探放水队下发探水通知;2、探水队接到通知后,按设计要求,认真探水,每次探水完成后,由防治水科对钻孔钻探质量进行现场验收,通过验收确安全后,向防治水科递交探水报表;3、防治水科对探水钻孔验收报表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无误后,向掘进队下发允许掘进通知单;4、掘进队依据允许掘进通知单要求,进行掘进作业,掘进计划完成后,验收员验收进尺并向防治水科递交进尺报表;5、防治水科分析掘进报表后,向探水队下达第二天的探水通知。如在打钻、掘进和分析报表过程中,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一切作业活动,防治水科将立即向防治水领导组和调度室汇报,采取相应措施。通过防治水现场的流程化管理,我矿做到了“有掘必探、不探不掘、先探后掘”的探水优先机制。实践证明:实行流程化管理后既简化了科室与区队之间的工作步骤,又让三个队、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起到了齐抓共管,安全防治的作用。

四)构建五个体系,提升我矿防治水工作水平

我矿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着力构建防治水工作体系,狠抓技术措施落实,有效杜绝了水害事故的发生。近几年,在防治水方面主要抓了五个体系的落实:

  (一)、构建防治水责任落实体系。一是落实安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年初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重点加强安全目标责任考核,细化、分解和落实防治水工作的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监督责任和现场管理责任。二是落实我矿防治水各职能的监督管理责任,同时明确了防治水各个岗位的责任。三是突出加强对雨季“三防”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雨季期间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二)、构建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一是明确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重新编制和修定了我矿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防治水管理机构和探放水专业队伍,并配足了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二是严格落实了 “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重点很抓了地表水害、老空水害的防治,严防溃水、透水、突水事故的发生。三是定期召开防治水技术例会,分析研究在防治水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切实加强了我矿水害防治技术工作。

(三)、构建防治水隐患排查体系。一是突出抓了地表与老空水害、周边及区域内小煤矿的安全隐患的排查。发现的重大隐患及时进行整改。二是抓好重大水害隐患的排查整改。汛期前后,重点围绕地表水、老空水、相邻矿井及已关闭矿井水害,尤其是对区内已关闭的小煤窑水害隐患,组织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水情水害排查分析,明确防治水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对排查确认的各类水害隐患,制定整改计划,及时进行整改。三是落实雨季“三防”工程计划。超前部署雨季“三防”工作,组织编制和实施雨季“三防”工程计划,严格各项工程的检查验收,确保矿井排水、供电设施和各项防治水安全设施完好、可靠。

(四)、构建防治水科技保障体系。一是加大防治水工作安全投入。建立了我矿防治水工作强制性安全投入制度,足额提取,科学使用,确保了我矿防治水工作需要。二是提高矿井防治水技术装备水平。加大了机电、排水等主要设备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改造力度,大力推广安全先进适应技术,基本实现了防治水“三维”数字化空间信息系统和即将实现井下涌水量、水压、井下突(出)水点、挡水墙、水闸门等监测的自动化管理和无人值守,强制推广应用安全监测监控、无线通讯、人员定位;井下泵房建立远程监控集控系统等。三是加强煤矿防治水重大课题和关键性技术难题技术攻关。目前我矿已开始了与    大学的合作,采用瞬变电磁法对井下疑似采空区进行探测;2010年我矿委托重庆研究院的专家们,对我矿防治水安全状况进行了“会诊”,该院针对老空积水的危害性对提出了合理化处理意见,我矿一一进行了落实。近期,我矿正积极与西安煤科院合作,准备和该院共同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的“煤矿水害隐患探查与防治关键技术及示范”课题研究任务,以我矿作为课题的示范点,一起开展老空区探测与老空水预防的研发工作;以发挥“产学研用”的联合优势,共同研发老空水害探测的技术与装备。

(五)、构建防治水应急处置体系。一是健全完善灾害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处置机制。加强与气象、防汛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采取发手机短信、电话联系和传真通知等方式,严格落实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的规定。二是加强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制定了《  煤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健全了应急预案体系。三是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构。成立了我矿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信息中心,建立我矿安全生产信息快速响应、反应机制。使广大职工有了抵御水灾和紧急避险能力。

四)强化培训、加大设备更新步伐

结合集团公司有关要求,我矿认真了吸取各方面防治水经验,努力提高了全员水患防治意识,组织开展了全员防治水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我矿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的从业技能及业务素质。每年初,我们都要制定培训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强化和提高防治水技术和管理水平。采取培训与案例警示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对全矿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培训,积极提升了防治水业务素质;我矿还将探放水工列入煤矿特殊工种,先后有15人通过三级培训取得探放水操作资格证,并上岗作业。

两年来,我矿对探放水设备进行了大规模升级,淘汰了一批功率小、钻进速度慢、陈旧老化、不易操作探放水设备,新购进ZYJ-160/460架柱式液压钻机6台、ZYJ-1000/135架柱式液压岩石钻机一台。新购钻孔窥视仪一台,当探水钻孔钻透老空区后,通过窥视仪提前摸清老空的塌陷与积水情况,为巷道的安全掘进提供超前、准确的探测。通过这些装备的配置,提高了效率,为探放水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近几年来,由于我矿掌握的资料详实,钻探到位,采取的措施得力,防范有效,到目前为止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已成功探测并安全放出老空积水四次,共计12万余方,成功的避免了4次水害事故的发生;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准确探测到两处无炭柱,并顺利通过。

总之,在防治水工作方面,我矿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集团公司“防治水示范化矿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防治水方面的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解决,成绩只能说明过去,问题关系到今后。今年,我们将以“防治水示范化矿井”的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做好我矿的防治水工作。

                             

                                         2012年4月20日

文档

煤矿防治水汇报(以往做的工作)

打造“一查、一震、两电、一钻”模式实现防治水管理流程化、标准化为认真做好我矿防治水工作,提高防治水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到位,在省集团公司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矿认真落实了《煤矿防治水规定》和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从基础工作着手,通过狠抓防治水的现场管理,使我矿在开展防治水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实质性效果。现将我煤矿防治水工作简要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我矿位于,现核准生产能力210万T/a。矿区面积16.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