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设计者:盐城市第一小学 盐城市学科带头人 秦岭
一、拼音园地
1.易读错音节。
正月(读zhēng) 衣襟(读jīn) 姥姥(读lao) 娘儿俩(读liǎ) 念叨(读dao) 教诲(读huì) 值勤(读qín) 鞭策(读cè)
戛然而止(读jiá) 身临其境(读lín)
2.多音字组词。
正:zhēnɡ(正月) zhènɡ(正确)
折:zhé(折断) shé(折本) zhē(折腾)
扁:biǎn(扁豆) piān(扁舟)
二、汉字书写
1.易写错的字。
牵手(下面的“牛”不能写成“车”) 炊烟(不能写成“吹”)
歇歇脚(不能把右半部分的“欠”写成“攵”)
滋润(“门”里的“王”,不能写成“玉”) 即使(不能写成“既”)
源泉(不能把下面的“水”写成“小”) 锻炼(不能写成“练”)
2.易混淆的字。
⑴终生 终身
这两个字的读音不同,“生”读shēnɡ,“身”读shēn,词语都是“一生”的意思,但“终生”多就事业而言,“终身”多就切身的事来说。
⑵云深不知处 云生不知处
这两个字读音不同,“深”读shēn,“生”读shēnɡ。正确的写法应该是“深”,意思是(山中云雾)弥漫,十分浓厚,而写成“生”就不好理解了。
三、词句天地
1.先体会下面关联词的用法,再学会使用。
⑴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即使……也……”是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即使”所表示的条件,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事情,也可以是与既成事实相反的事情。
⑵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
“既要……也要……”是一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如例句,讲究“公德”与讲究“私德”一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同等重要的。
2.结合课文语境,先理解带点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⑴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⑵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亲身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
⑶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把人带到美妙的境界。本课反映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
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培植树木需要十年,培育人才需要百年。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形容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⑸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⑹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牧童>心想。)
3.了解句子仿写的基本要求,并学习简单的仿写。
例:《练习1》语文与生活
⑴读句子,想一想文字表达的意思,感悟诗人灵动的思绪。
⑵比较这两段话,找出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结合右边图片想一想,不同之处与文字表达的意思之间的关系。(不同之处是风儿走过不同的地方时所发生的变化)
⑶回忆日常所见,尝试续写几段。
(友情提醒:仿写句子通常要考虑两个方面:①仿格式,即考虑句子是以什么形式出现,如有几句话,哪些句子有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等等。②仿内容,即所仿写的内容要与提供的句子表达的中心意思要一致,同时还要兼顾表达方式的一致。)
四、阅读积累
(一)背诵积累
1.背诵古诗《寻隐者不遇》、《所见》、《题秋江独钓图》。
2.积累带有“风”字的诗句。
(二)课文品读
1.《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全文依循先叙事后抒情的顺序,情真意切,塑造了一位可敬、可亲的乡村教师形象。
2.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演讲的基本特点是真实性和鼓动性,内容要贴近生活,讲真话,并带有强烈的感情。《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3.《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
4.《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5.《题秋江独钓图》是清初杰出诗人王士祯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描写的是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一个渔人,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枝钓竿,渔人一面歌唱,一面喝酒,逍遥中却又深藏着几许萧瑟、孤寂。王士祯,字子真,号阮(ruǎn)亭,晚号渔洋山人。
五、口语交际
这项练习要求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交际时,不仅要考虑把请教的问题表达清楚,还要注意说话方式,思考针对不同问题、不同场合(如阅览室内、他人正在忙碌或休息的时候、集会、玩耍等)、不同人(如老师、同学、陌生人等)应说些什么,怎样说。
六、习作训练
本单元安排的是写人的习作,记叙的主要对象是一位老师。
写人离不开事。本篇习作需要通过一两件事表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或他在某一方面的特点)。
要把人物写具体,写细腻,必须抓住老师在某件事情中的突出表现,特别要把语言、动作、神态等写具体。当然,对人物的外表描写,也不是写得越多越好,主要看是否抓住了那些最能鲜明地表现人物个性特点的细微之处,哪怕是片言只语。在写主要人物的同时,还要适当穿插写一写相关人物的所做、所想,这既是衬托主要人物的需要,也能借此抒发情感。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练习
——第一单元
设计者:盐城市第一小学 盐城市学科带头人 秦岭
卷着语:同学们,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开学短短的几周里,我们一同感受了田老师春风化雨般的教学,陶校长语重心长的教诲,还从诗歌中感悟到古代贤士的高洁、乡村生活的恬静。现在,让我们随着这份练习一起回顾所学知识,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友情提醒:看清题目,细心答题,注意书写工整。
积累与运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
qiān shǒu dào dé chuī yān xiē jiǎo niàn dao
bǎo lěi biān cè chénɡ dān duàn liàn jī lì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那年正(zhēnɡ zhènɡ)月新春,我不满6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2.他越看越喜欢,想折(shé zhé)下一枝来。
3.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里,播(bǒ bō)下了文学的种子。
4.田老师的声音戛(ɡā jiá)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
5.老师的教诲(huǐ huì )之恩,我终生难忘。
三、查字典填空。
“胜”字若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 。该字在《新华字典》里有三种解释:(1)赢,胜利;(2)优美的(境界);(3)能担任,能承受。“引人入胜”的“胜”应选第 种解释,请再用其余的意思分别组词: 、 。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改成 “被”字句)
“被”字句:
2.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我们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用关联词语使两句合并为一句)
3.请根据“根本”的不同意思分别造句。
(1)作“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讲:
(2)作“本来,从来”讲:
4.请用“即使……也……”写一句话。
5.秋天来了,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用比喻或拟人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6.船儿摇晃。(扩句,至少扩两处)
五、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病句。
1.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错误,我们应该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2.一轮皎洁的明月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3.每个人不但要讲究“公德”,更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
阅读与感悟
六、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1.《陶校长演讲》中的“陶校长”指我国人民教育家 ,陶校长在演讲中提到的“每天四问”是从 、 、 、 四个方面来谈的。 是生命之本, 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 是做人的根本。
2.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中的“真人”是指 的人。
3.“ ,忽然闭口立。”这句诗选自 代诗人 写的《 》,所填的句子意思是 ,牧童“忽然闭口立”是因为“ ”。
4.读了《题秋江独钓图》一诗,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画,画中有 等景物,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古人说:“诗中有画”,像这样的诗,你熟悉的还有 、 。
5.写出含有“风”字的诗句。
(1) , 。
(2) , 。
6.读读下面的诗句,再模仿这两节续写下去。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曲心灵的歌。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终于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听说,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1.把文中符合下列意思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单独打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 )
(2)指充满着美妙的情趣。 ( )
2.给带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打上“√”。
诗书画三绝 ①断 ②尽,穷尽 ③精湛的,少有的 ④一定的,无论如何
3.写出和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杰出( ) 闻名于世( )
4.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5.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郑板桥为什么特别喜欢兰、竹、石?
(2) 你从“他私自开仓救济百姓而被罢官”中“私自”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些什么?
(3)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你认为“宝贵财富”指的是什么?
生活与表达
八、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再结合《寻隐者不遇》内容,把人物的对话写下来。
地点:
贾岛:
童子:
贾岛:
童子:
贾岛:
童子:
九、习作训练
生活中,我们天天都与他人打交道,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在这个人群中,你熟悉的是谁?他与你之间曾发过哪些印象深刻的事?请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结束语:细节构成完美,再仔细复查一遍吧!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第一单元练习
参
一、牵手、道德、炊烟、歇脚、念叨、堡垒、鞭策、承担、锻炼、激励
二、zhēnɡ zhé bō jiá huì
三、S shènɡ 月 5 ⑵ 胜利(获胜)、胜任
四、
1.一年级学弟的手被三年级学兄把着描红。
2.可以用“只要……就……”、“如果……就……”、“只有……才……”等关联词连句
3——6.略
五、
1.删去“不”。
2.把“一轮”与“皎洁的”交换。
3.把“不但”换成“既”,把“更”换成“也”或“又”。
六、
1.陶行知 健康 学问 工作 道德 健康 学问 道德
2.真诚、不虚伪
3.意欲捕鸣蝉 清 袁枚 所见 大概是想捕捉那正在鸣叫的蝉吧,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唱歌了 意欲捕鸣蝉(提醒:因为题目中加了引号,所以要用书上的诗句作答)
4.秋江水、轻舟、渔人(此题答意即可) 逍遥自在又略显孤独 《鹿柴》《山居秋暝》《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等
5——6.略
七、
1.独树一帜、妙趣横生
2.③
3.出色 举世闻名(闻名遐迩)
4.画线的句子是: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
5.⑴答:因为郑板桥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所以他特别喜欢兰、竹、石。
⑵答:我从“私自”一词中体会到郑板桥非常关心百姓疾苦,心中装着百姓,从不计个人得失。
⑶答:“宝贵的财富”不仅指郑板桥留给后人的诗书画,更是指他不畏权贵、关心百姓的高贵品格。
(提醒:这样的题目要注意答题完整,答案源于短文,或借鉴短文中的语句作答,或从短文中提炼自己的观点作答。)
八、略
九、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