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国的国家机构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4:12:00
文档

我国的国家机构

序号2课题我国的国家机构课型授新课时间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识记:我国国家机构的划分;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职权,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运用:运用本课观点分析时政材料,分析我国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⑵能力方面:①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时政能力;②综合分析认识问题;③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注意学会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⑶觉悟方面:①我国国家机关是执行国家职能的部门;②国家不是独断专行的一言堂,而是国家的代表,人民的代表。教材分析重点准确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难点运用本课观点分析时政材料,分析我国机构改
推荐度:
导读序号2课题我国的国家机构课型授新课时间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识记:我国国家机构的划分;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职权,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运用:运用本课观点分析时政材料,分析我国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⑵能力方面:①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时政能力;②综合分析认识问题;③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注意学会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⑶觉悟方面:①我国国家机关是执行国家职能的部门;②国家不是独断专行的一言堂,而是国家的代表,人民的代表。教材分析重点准确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难点运用本课观点分析时政材料,分析我国机构改
序

2课题我国的国家机构课型授新课时间

教学目

⑴知识方面:

 识记:我国国家机构的划分;

 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职权,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

 运用:运用本课观点分析时政材料,分析我国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⑵能力方面: 

①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时政能力;

②综合分析认识问题;

③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注意学会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

⑶觉悟方面:

①我国国家机关是执行国家职能的部门;

②国家不是独断专行的一言堂,而是国家的代表,人民的代表。

教材分析
重点准确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

运用本课观点分析时政材料,分析我国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第二课、1.2 我国的国家机构

步骤教    学    内   容

教材处理意见时间

分配

复习导入

提问:1、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  2、国家机构设置的依据?。

讲述: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与国家机构打交道。“当你家来了外地亲戚,需要长住一段时间,你应到哪里为你的亲戚办理临时户口?”“当你在市场上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你应到哪里去投诉?”“当你的父母亲下岗失业、家庭生活困难时,应到什么部门申请救济?” 

        上述所要遇到的部门,诸如派出所、民政部门等都属于国家机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以及国家机构设置的依据。请同学思考:我国有哪些国家机构?我们为什么要设置这些国家机构??

1.2 我国的国家机构

1. 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⑴设置原因:我国国家机构是适应我国国家职能而设置的 

思考:国家机构的设置由什么决定?我国国家职能有哪些?

分析:我国设置一系列国家机构是为了更好地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

展文化教育事业和防止国内外敌对分子的破坏,维护社会治安,维护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秩序。

⑵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 

思考:判断下列机构是不是属于国家机构?

①②共青团③工会④政协⑤孟克乡⑥八宝村委会⑦

外交部⑧税务局⑨教育局

我国国家机构的分类

分析:在我国,军事权控制在,即掌握国家军事大权。这有

助于保证国家政权的稳定。

练习:下边请同学们辨识下列国家机关属于哪一级:

①  ②辽宁省   ③朝阳市人民  

④双塔区     ⑤羊山乡

2.国家机关的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分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共同组成我国国家权力

机关体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全国闭会期间,全国常务委员会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部分职权。

材料1:全国第三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三峡工程》的决定,全国第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体现了全国的什么职权?

国家---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考:我国国家是个人独断、一言九鼎吗?与布什总

统职权一样吗?代表谁参加澳门回归庆典?我国

国家与全国的关系?

分析:从表面上看,国家只是个人,事实上它是一个国家机构,是----最高代表,在我国,个人担任国家,绝不意味着对国家大政方针的----。

      我国与美国国体不同、政体不同,国家元首的职权不一样。美国独揽大权,是个体元首制,我国实行集体元首制,国家并不单独决定国家重大事务,而是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结合行使职权,在职权上,国家不能超越全国之上,而且也不能与之平等或对立。

      代表全中国人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

      虽为国家机构,但国家不参与国家的行政性工作,对全国不负行政责任。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分析:全国通过了决议,那么谁去领导并组织实施这一计划?那就由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各部委去加以贯彻实施。因此,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是以行使行政管理权来实现国家权力。

产生: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产生,要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名,选举产生总理。根据总理提名,决定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职能:作为行政管理机关,主要行使宏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负责组织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大方面的工作。

组成:总理(1人),副总理(5个),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若干人,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等。

机构改革:目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市场经济的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改革后,除外,有29个部委行署。

最高人民-----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

人民

我国的司法机关

人民

机关 

思考:武装、司法局、信访办、律师事务所是不是国家司法机关?

组织体系:

高级人民

最高人民

中级人民

地方各级人民

人民

组织

体系

基层人民

军事

专门

海事

权力:人民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属于司法机关体系。依规定,人民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审判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判权是指由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审理和判决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经济案件、行政案件的权力。人民通过审判活动,区分罪与非罪,依地打击各种犯罪,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职能。人民依法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也就是说,人民审理案件,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事。这样既能维律的严肃性,又能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思考:人民行使审判权,是否意味着它可以不接受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机关的监督呢?

分析:人民的领导是上级人民监督下级人民的审判工作,地方各级人民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即上下级人民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审判制度:人民对案件的审理实行两审终审制。最高人民对案

件的审理所作的一审或二审判决都是终审判决。

地方法对案件的初审判决为一审判决。当事人对地方的判决不服可以依照法律程序向上一级人民上诉或抗诉。上一级对提起上诉的案件进行再审,并做出判决称为二审判决,二审判决或裁定一般情况下就是终审判决,可以发生法律效力。另外地方判决的死刑案件均须报请上一级人民核准,二审判决才能具有法律准备力。

最高人民对全国性的重大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以及它认

为应当由它第一审的案件,进行第一审。例审判“四人帮” 它依照第二审程序审理不服高级人民和专门人民第一审判决或裁定而提起上诉或抗诉案件,它还审理最高人民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最高人民负责复核高级请批准的死刑案件。凡由最高人民审理判决的案件,一审或二审判决都是终审判决。

基本职能:通过行使审判权,惩办一切犯罪分子,解决民事纠、经济纠

纷、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以保卫人民民主专政

制度,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公有财产,保护公民私人合法

财产和其他各项合法权利,从而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

最高人民------是最高国家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地位:人民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思考:一个国家,制定了和较完备的法律,是否就能保证其贯彻设施?

分析:人民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就是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法律监督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通过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实行监督,以此来保证和法律的贯彻实施,从而维护和法律的统一与尊严。

最高人民

组织体系:

人民

省级人民

四   级

省级人民分院、市级人民

县级、区级人民

(专门人民)

设问:人民怎样行使监督权?

权力:依规定,人民行使检察权,法律监督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领导:最高人民在检察机关系统中处于最高领导地位,领导地方各级人民和专门人民的工作。最高人民对全国及其常委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和专门除对同级国家权力机关负责,还要对上级负责,即实行双重领导原则。

职责:通过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一切危害、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活动,打击各种犯罪分子,维护国家的统一,保卫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维护和法律,维护社会、生产、工作、教学科研等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公有制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从而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职权:第一,法纪监督:对于叛国案、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法律统一实施的重大案件行使监察权,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犯罪或利用职务进行犯罪进行检察。

第二,侦查监督:对于机关侦察的案件进行审查,批准逮捕,决定是否起诉或免于起诉。

第三,提起公诉和审判监督: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派人员以国家公诉人身份出庭支持公诉。对人民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第四,对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管改造工作实行监督。

军事委员会-----是我国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思考:16大选举了成员,在十届一次会议上又选了一次,这是为什么?(双重领导)

武装力量:人民――陆海空三军、战略导弹

武装―――内卫、边防、消防、特种

民兵―基干民兵、普通民兵(是中国人民的后备力量)

产生:军事委员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产生,军事委员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

作用:

练习:

1、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AB  )

A.国家性质决定国家,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

B.国家机构是实施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国家机构反映国家性质

C.三者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D.  国家职能是由国家机构决定的

2、材料一:据统计,截止到1996年底,我国财政供养人员总数已达367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1978年的2.1%,上升到1996年的3%。在财政供养人员中,党政机关干部约1100万人。改革初期,全国总人口中,大约50个人养一个“吃皇粮”的人,到1996年已演变为约30人养一位“吃皇粮”的人。

   材料二:若按现行平均每年一万元个人经费标准计算,仅1996年的财政供养人口一项就需经费3600亿元,人头费几乎占全国财政规模的一半。人们戏称我国财政正向“吃饭财政”发展。

材料三:九届一次会议通过的机构改革方案。把现有的40个组成部门减少到29个,并力争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国50%左右的机关干部待岗分流。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二说明我国国家机构存在哪些问题?

回答:说明我国国家机构人员臃肿,机构庞大,给国家财政带来重大负担。

2)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为什么必须对机构进行改革?

回答:因为我国现有机构存在严重弊端:政企不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机构重叠,造成财政沉重负担;机构设置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适应,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机构改革,有利于更好地转变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强化的宏观,有利于提伍素质;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有利于依法行政、依法治国。

3)机构改革体现了政治常识哪些道理? 

回答: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由经济基础决定,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实施是通过国家机构来执行的原理。

作业
课后小结

文档

我国的国家机构

序号2课题我国的国家机构课型授新课时间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识记:我国国家机构的划分;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职权,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运用:运用本课观点分析时政材料,分析我国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⑵能力方面:①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时政能力;②综合分析认识问题;③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注意学会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⑶觉悟方面:①我国国家机关是执行国家职能的部门;②国家不是独断专行的一言堂,而是国家的代表,人民的代表。教材分析重点准确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难点运用本课观点分析时政材料,分析我国机构改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