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重要内容。没有创新的意识,就不可能有创新的行动。任何发现、发明都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任何新的知识都不会诞生。可以说创新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它同时也是一种过程,一种精神。
二 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同志在九届一次会议期间与科学家座谈又一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总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强调,用15年的时间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浪潮,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这些无不说明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创新是如此重要,那么对于我们的职业发展来说,创新是否也同等重要?回答是肯定的。一个职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由无数个大大小小、连绵不断的创新构成的,任何时候只要我们不断坚持创新,那么它就一定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反之就会陷入徘徊不前,有被对手反超并挤出市场的可能,所以我们都应当学会用世界的眼光从高处和远处审视自己,衡量自身,随时发现自己的弱点和缺点,通过改革和开放,迅速加以克服,以求赶上和超越。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未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有这样一组数字,世界上每生产4台电脑,有一台就是在江苏生
产的,但是,生产一台电脑赚多少钱呢?10个苹果的钱。为什么这么少呢?因为要付给英特尔几十美元,要付给微软几十美元。也就是说,江苏生产一台电脑赚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加工费。掌握核心技术的发达国家,仅仅凭着一纸技术合同,就拿走了产品的大部分利润。
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对外技术依赖的程度较高,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中国人卖掉8亿件衬衫,才能换来一架波音飞机;中国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70%的轿车制造设备都要依赖进口。只是单纯的引进,不可能解决企业的最根本的问题,现在所有的的企业对技术保护的力度、封锁的力度越来越大。不愿意把最先进的技术外传到其他企业,最根本的问题我想还是要靠自主创新。
如果这种现象如果不能扭转,那么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将从何谈起呢?那么企业中的员工的职业又何谈发展呢?
三 创新能力是职业发展的根本
之所以我们身边的人们看重创新,主要是看重了启动创新机制后,所取得的成果可以为企业带来的优势,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即对我们职业的发展。
首先就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市场的发展,决定了一切围绕市场的有形物品和无形思想必须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取向,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市场发展过程中保持市场竞争力。企业在参与市场活动的过程中,每一次市场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或者渠道承受能力和选择性的改变,都要求企业能迅速适应这种变化,并马上做出积极的反应。历史经验不止一次表现,反应越快的企业,成活的几率越高,竞争力越强;反之,则会被市场淘汰。
其次可以有效理顺企业内部和外部关系,实施优化在企业迎接市场变革的过程中,每一次有针对性的创新,都是对企业内部组织关系、产品结构、营销模式、市场布局、人员状况等方面一次优化。这样的优化只有达到市场的认可和企业的理想状态,才能取得创新行为的成功。因而,创新的整个过程也是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一种优化行为!
再次可以有效保证企业盈利空间其实,企业之所以会选择打破原有模式实施创新行为,目的就是为了有效适应市场发展趋势,最终得到企业的持续发展。也就是说,企业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持企业市场经营活动的持续盈利!
就如美国明尼苏达采矿制造公司以“切勿随便扼杀任何新的构想”、“只有容忍错误,才能够进行革新”为创新理念;英特尔公司以“鼓励尝试风险”作为公司文化的基本原则之一;硅谷的企业普遍推崇的价值观是“允许失败,但不允许不创新”,“要奖赏敢于冒风险的人,而不是惩罚那些因冒风险而失败的人”。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尽管硅谷新创办的公司在三年后的成活率不到1%,但每天都有新的公司在硅谷落户,使硅谷在1988年底就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公司城镇。这些足以说明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
四 在职业发展中应怎样进行创新
职业发展创新是全方位的,是由多种创新要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第一就是产品创新,任何产品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或欲望,而人们的需求或欲望是变化发展的,是永无止境的。不断变化的人的需求或欲望决定了任何一种产品都有一定的产品生命周期。因此,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或赋予老产品新特色以满足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需求或欲望。只有不断地组织并实现产品的创新,企业才能保持持久的竞争力而充满生机。
第二是市场创新,伴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新产品的开发,必然带来企业对新的市场的开拓和占领,继而引起市场结构的新变动和市场机制创新问题。市场创新是企业从微观的角度促进市场构成的变动和市场机制的创造以及伴随新产品的开发对新市场的开拓和占领,从而满足新需求的行为。市场创新是以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需求、提供新的满意为宗旨,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主要指潜在需求、不同层次的需求、特殊需求、新需求)是能否开拓新市场的关键。市场创新不以巩固已有市场份额、提高既有市场占有率为满足,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开拓新领域、创造新市场上。市场创新强调主动进攻,即在企业产品市场形势尚好的情况下,有计划、有步骤的推陈出新,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而不是等待竞争者来做。市场创新非常讲究创新投入市场的时机,既不过早地投入,也不过晚地投入。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发展性和技术进步的无止境性以及产品完美的相对性决定了市场创新的无止境性。
其实,市场创新的更多内容是通过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来进行的,即在产品的材料、结构、性能不变的前提下,或通过市场的地理转移,或通过揭示产品新的用途来寻找新用户并通过促销策略诱发和强化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增加产品的销售量。市场离不开市场环境,市场环境是企业经营的土壤,同时也制约着企业的经营。市场环境创新不是企业为适应外界变化而调整内部结构或活动,而是通过企业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去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变化。例如通过企业的公关活动,影响社区的制定;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社会技术进步的方向等等。创新市场环境也是重要的市场创新。
第三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增加用途、完善功能、改进质量以及保证使用而使产品对消费者更具有特色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而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更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从而在整体上推动着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就是企业因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引起的企业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和经营管理水平升级换代的过程,其实质是新技术的产生在商业上的成功应用,是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能力的发展。在其他条件相同甚至悬殊的情况下,采用新技术的企业往往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第四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系统中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制度是组织运行方式的原则规定。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好的制度选择会促进技术创新,不好的制度选择会将技术创新引离经济发展的轨道,或遏制技术创新。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以及合理的组织形式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利益和责任。主流经济学认为生产资料是企业生产的首要因素,因此,产权制度主要指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基于唯物史观的产权理论认为,产权的本质是收益索取权和产权保护而非产权清晰与可转让性,财富是各种生产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创造的。因而如何保护公有财产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是整个社会主义国家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最重要的使命。我国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也许应朝着向生产资料的社会成员“个人所有”与社会成员共同所有的“公有制”最适度组合的方向发展,但任何取消和削弱公有资本的主张和做法都是错误有害的,它会使农民、工人重新遭受资本原始积累的厄运而将经济发展引离社会主义的轨道。
经营制度是在有关经营权的归属及其行使条件、范围、等方面的原则规定。经营制度的具体内容一般由公司的章程规定,其创新的方向是不断寻求企业生产资料最有效的利用方式。管理制度是行使经营权、组织企业日常经营的各种具体规则的总称,包括对材料、设备、人员和资金等各种要素的取得和使用的规定。管理创新就是对上述要素管理的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克服以往见物不见人的泰罗制管理,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特别是要正确的衡量成员对组织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提供足以维持这种贡献的报酬,从而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促进企业诸要素利用效率的提高。组织创新是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组织创新的目的在于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努力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企业制度创新的大方向是在坚持公有制和私有制互不侵犯、并存共荣的前提下,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使组织的各种成员的积极性和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最后就是观念创新,观念是思想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企业家的观念是其在进行企业的组织、领导与控制等“维持职能”和“创新职能”活动时所依据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观念创新体现了企业家对市场营销、企业经营、要素组合、利益调整、组织整合、文化塑造等基本问题的认识、看法和根本态度,是企业家所奉行的经营哲学或理念的性改变。
在这些中,科技创新对职业发展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职业发展的生命之源,为职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发展必须提高科技水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和现代管理有机地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国际竞争已进入了以高科技为竞争焦点的新阶段。因此,迅速提高科技实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发展新经济的当务之急,这是关系民族利益、民族地位乃至民族生存的一个迫切任务。我们的职业只有不断的进行科技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且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从科龙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创新确实是职业的生命之源,对于新经济职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科龙的成功,就是加快了自己的技术创新,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了产品的档次,以此来应对竞争。科龙集团成立了科龙发展有限公司。加快了技术研发的步伐,加大了对技术更新的投入,引导新潮流成了科龙精神的一大特色。
12年前,科龙公司用9万元滚动发展,如今已拥有11亿元固定资产,年均增长速度达35%以上
科技创新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为了更好地占领市场,具有竞争的优势,只有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不断的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索尼公司开发数字化技术系列产品,如手机、数字化相机以及新型的CD机等。数字化产品的销售额从1990年公司销售总额的10%到1997年提高到30%。同时,由于推出新型的数字化电视机,公司的销售量不断增长的趋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如今,各行各业认准了国际品牌,都想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国际。企业运用科技创新着力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品牌,瞄准国际先进,以雄厚的科技技术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国内的开元制冷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就很出色。他们的制冷工业,冷冻工程等技术超前,各种暖气片产品花样繁多,品牌优良,品牌得了一些国外企业的赞赏。还有浙江永康市飞航五金工艺制品厂,它们出来的保温杯、汽车杯、学士杯,等五金工艺创新产品更是深受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的喜爱。
现代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社会,科技创新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是二十一世纪知识型时代和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我国当代的大学生,有许多人重理论而轻实践,因循守旧而不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国家和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要具有创新能力。一则新闻指出,许多公司认为,目前的中国大学毕业生仅有10%符合他们公司的用人标准。谈及原因,这些公司的用人部门不约而同提到了中国大学生过于浅薄的创新能力。在他们的眼中,最好的员工,值得公司用最好的待遇去挽留的员工是那些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的人,而不是那些空有满腹理论而不知如何去运用、去发挥的人。因此,在职业发展中,应重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职业发展的目标,可以帮助我们迈向成功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