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管理 | ||||||
| 适用年级 | 高一年级 | 教学课时 | 1课时 | |||
| 教材分析 | 计算机中的文件管理这节是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合理使用及管理信息资源的基础。 | |||||
| 教学目标 | ①知识目标:了解资源管理器的结构,正确理解文件的路径,掌握资源管理器中文件的各种浏览方式、以及复制、剪切、粘贴的组合操作。 ②能力目标: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逐步帮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的过程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举一反三的能力。(将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③情感目标:通过精心创设的情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及树立良好的网络行为规范。 | |||||
| 媒体运用 | 以多媒体网络教室为依托,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进行网络化教学。 | |||||
| 教学重点及难点 | 教学重点: 文件路径的理解及复制、剪切、粘贴的组合操作 教学难点: 多种操作的综合运用 | |||||
| 教学步骤 | 一、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MP3,只面放了许多图片、电影预告片、音乐、笑话等。可是这些文件没有进行分类,显得非常凌乱,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需要做几个盒子,将这些文件分别放到做好的盒子里面。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所讲的“资源管理器”。
二、教学过程 ①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演示: a.建盒子——即新建文件夹,建立诸如“图片、电影、音乐、文档”等名称的文件夹; b.改变名称——即重命名; c.将文件分类存放——即用鼠标拖动文件至文件夹。 ②任务驱动一:让学生按照老师刚才的操作步骤,将事先复制到学生电脑上的文件夹进行整理。 教师在学生的操作基本完成后,引导学生展开资源管理器左侧的目录树,熟悉文件夹的结构特征。 ④教师进行逐层引导式讲解:引出如下知识点——“剩余空间查询”、“文件显示方式”;“复制”。 ⑤任务驱动二:学生打开以前学习过的“画图”程序,绘制出简单的图形,并对图形进行复制、粘贴、剪切操作,体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 |||||
| 教学步骤 | ⑥教师引导学生并演示:文件的选取的操作 ⑦兴趣激发:我们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希望能够将它藏起来。有些同学对黑客和加密感兴趣,却感觉太复杂和高深。在这里老师告诉你们一种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可以轻易的隐藏你的信息。(引出:文件名的组成,如何查看扩展名。护展名的作用及改变文件的打开方式。) ⑧任务驱动三【信息特工队】:考虑整个班级水平差异,以4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在每组中选出一名信息技术水平较好学生负责指挥。让他们将自己之前设立好的文件夹下的文件进行伪装(如改文件名、改扩展名、放文件放置在不同文件夹等),使对手无法使用这些文件。伪装后采取小组互换的形式,再进行破解还原。 教师提示:揭示可采用的破解方法——用缩略图可查看改了主文件名的图片和视频、用查看文件详细信息的方法找到视频和音乐。 任务继续进行 教师进行巡视及个别指导,最终评出“最佳团队” ⑨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并布置最后的任务:完全删除练习用的文件夹,同时提示学生注意不要忘记清空回收站,以免信息外泄。 课堂小结:此堂课所讲授的主要知识点 作业:展开C盘program files文件夹下的文件夹,熟悉文件的管理模式。 | |||||
| 教学方法 | ||||||
|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启发、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协作”等多种形式,给予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信息处理的思维和习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高综合运用水平。 | ||||||
| 教学设计理念 | ||||||
| 1、在教学设计上没有束缚于教材所设定的先后顺序,而是通过一系列的任务及任务中出现的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技能向综合技能,将教材的知识点融为一体,极具实用性。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分层教学的实施: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 4、分小组开展学习竞赛,可以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教师也可以掌握每一个学生对本课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便于对不同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达到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基本知识技能。 | ||||||
| 教学反思 | ||||||
| 网络教室中进行教学虽具有真实的教学环境,学生也可进行实践操作。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在整个展示过程除了利用投影进行演示外,还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屏幕广播,锁定了学生显示器及鼠标,尽可能的减少了不利因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