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羊脂球 文学评论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4:10:39
文档

羊脂球 文学评论

《羊脂球》评论—与《我在霞村的时候》比较摘要:《羊脂球》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莫泊桑的成名之作,它讲述了在普法战争的背景下,在一辆马车上同行的十个人,女主人公羊脂球为了他人利益而屈身与普鲁士军官,可在她做出牺牲之后,却又受到他人的鄙夷与唾弃。这使我联想到我国女作家丁玲的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这与《羊脂球》的故事有着许多相识之处,小说塑造了贞贞这一者的形象,她为了追求崇高的利益从而牺牲了自己的贞洁,却招致村民的谩骂与鄙夷。羊脂球与贞贞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的异国姊妹,然而,她们
推荐度:
导读《羊脂球》评论—与《我在霞村的时候》比较摘要:《羊脂球》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莫泊桑的成名之作,它讲述了在普法战争的背景下,在一辆马车上同行的十个人,女主人公羊脂球为了他人利益而屈身与普鲁士军官,可在她做出牺牲之后,却又受到他人的鄙夷与唾弃。这使我联想到我国女作家丁玲的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这与《羊脂球》的故事有着许多相识之处,小说塑造了贞贞这一者的形象,她为了追求崇高的利益从而牺牲了自己的贞洁,却招致村民的谩骂与鄙夷。羊脂球与贞贞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的异国姊妹,然而,她们
《羊脂球》评论

  —与《我在霞村的时候》比较

摘要:《羊脂球》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莫泊桑的成名之作,它讲述了在普法战争的背景下,在一辆马车上同行的十个人,女主人公羊脂球为了他人利益而屈身与普鲁士军官,可在她做出牺牲之后,却又受到他人的鄙夷与唾弃。这使我联想到我国女作家丁玲的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这与《羊脂球》的故事有着许多相识之处,小说塑造了贞贞这一者的形象,她为了追求崇高的利益从而牺牲了自己的贞洁,却招致村民的谩骂与鄙夷。羊脂球与贞贞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的异国姊妹,然而,她们的经历、思想却惊人地相似。作家将她们置于日益尖锐的时代背景中,以战争为透视点,再现其巨大的不幸和高洁的灵魂。因此,笔者在这篇文章中将两篇小说进行比较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莫泊桑小说 丁玲小说 妓女形象 爱国主义

《羊脂球》中莫泊桑将女主人公的形象定位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妓女,妓女的不幸与挣扎是莫泊桑创作的重要题材, 或描写为了生活, 把儿子锁进壁橱再接客的忍辱负重的母亲(《壁橱》) ;或诅咒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人妖之母》) ;或歌颂她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羊脂球》)[1]。《羊脂球》的主人公是一个妓女,她由于过早发福,而被别人起了个绰号,叫“羊脂球”。妓女历来都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古今中外概莫如是,她们永远处于社会的底层,受人冷眼,遭人唾弃[2]。莫泊桑正是以这样一个小之又小的人物作为他的成名作的主人公,而且直接将她的绰号作为篇名。在作品中,莫泊桑虽然没有从正面描写羊脂球的地位如何低下,但是他通过许多的细节描写来让读者自己慢慢体会。

“大家一旦认出她来,几个正经女人便交头接耳,说什么‘婊子’啦,‘社会耻辱 ’啦,等等,虽然窃窃私语,但是声音却很高,引得她抬起头来。”[3]

作者通过几处对比来完成对羊脂球的形象的塑造,首先妓女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在这辆小小的马车中处于底层。这从莫泊桑精心安排的人物出场顺序中也可以看到出,在这十个人当中,莫泊桑对于社会地位较高的六人是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描写的,最先出场的是诡计多端的鸟先生和人高马大的鸟太太,接着便是出身阶层要高一等的卡雷-拉马东夫妇,最后便是代表社会最高阶层的伯爵夫妇。然后便是社会地位较低的四人,分别是修女二人,民主家高奴代以及妓女羊脂球。

显然羊脂球是这辆马车上社会地位最低的人,这不仅体现在别人对她的态度上,而且从羊脂球自身的态度看来,面对这些社会的上流人士,她不自觉地显得自卑。当饥饿的同伴垂涎她的美食时,她不是以施舍的、哪怕是同等身份的口吻,而是始终用一种谦卑且带乞求的方式来邀请别人与她分享,待别人傲慢地接受之后,她又满脸堆笑地把盛着鸡肉的钵子递过去,这一连串的表情和动作,无不显示了羊脂球的自卑感,也深刻的揭示了以她为代表的这一类小人物在当时法国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莫泊桑对于羊脂球身份地位的巧妙安排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发展埋下了伏笔,正是她身份卑微,而使人们在有求与她时,认为她的牺牲是理所当然的。文中写到了人们三次有求与她,第一次是在大家在马车上饥肠辘辘时,羊脂球慷慨地将自己所带的食物分给了大家,第二次是普鲁士军官要求与她进行谈话,羊脂球当即便拒绝了他的要求,但是引起了大家的不安,在伯爵的劝导下,她才做出让步答应去见他,第三次便是面对普鲁士军官的无理要求,大家恳求她做出牺牲,她再一次做出了让步。

然而这三次让步却并没有博得人们的尊敬和理解,相反人们在她拒绝军官的要求时,却认为她那没理由的拒绝是一种可笑的做法。作者通过鸟太太之口说出了人们心里的想法“而今天,让她帮我们摆脱困境,这小妮子倒忸怩作态起来啦!”这一句话表明所有人对她的不理解,更表现了一种对她爱国主义情感的亵渎。他们都看不起羊脂球,可是正是通过这样社会地位悬殊的对比,每个人对侵略者不同态度的对比,从而更好的凸显了羊脂球身上所具有的人性光辉,反衬了其他人形象的丑恶可憎。可以是说《羊脂球》能取得如此震撼人心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巧妙的人物形象设计。

而丁玲在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中,却刻画了一名为献身的女性形象,贞贞原是一个纯洁活泼的乡下姑娘, 因反抗封建包办婚姻, 到天主教堂避难,不幸在一次日寇大扫荡中落人虎口, 被日本侵略者掳去做了随营军妓, 受尽屈辱。可是小说并没有一开始便说明贞贞的社会身份,相反一开始出场的是作为故事叙述者的“我”,因为到霞村去休养而听到了贞贞的事情,并且通过马同志之口让贞贞出场,随后便在贞贞与“我”的一次谈话中揭示了贞贞的身份。

她作为一名者,以牺牲自己的贞洁为代价从日本人那里获取情报信息,她的牺牲正是因为极大的热情,出于一种对于事业的追求。与羊脂球不同的是,她的社会地位是较高的,思想觉悟也是较高的,出于追求崇高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贞洁,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己主动的行为,而这背后力量的来源便是一种热情和激情。

两篇小说中同样塑造了一位具有巨大人性光辉和爱国主义的女性形象,不同的是《羊脂球》中羊脂球作为一名妓女,与传统的贞洁女性是有着巨大反差的,可她在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淫威时,却表现出了一种崇高的爱国主义之情。正是她对外国侵略者无耻要求的严厉拒绝,从而让我们看到了她思想中纯粹贞洁的一面,从而更好地突出了人物的闪光点。而《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贞贞,她是在过程中,不惜牺牲自己的贞洁为代价。然而仔细分析却发现,小说作者在叙述中却陷入了这样一种悖论:相对于崇高的利益,女性贞洁的丧失实际上算不了什么;但是,女性贞洁的丧失却又是一个严重的事件,它招致了村民的谩骂与鄙夷,同时又令人深感同情,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就削弱了人物形象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莫泊桑是用第三人称写《羊脂球》的,他的赞美与鞭挞, 都寓于客观、冷静的描绘。这些描绘所表现出的作家最大的愤慨主要是,羊脂球的爱国心与牺牲精神不仅不被理解, 不被尊重, 反而受到嘲弄, 受到侮辱。这些描绘与这种愤慨, 如果从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看, 它涉及的面还是比较窄的, 或者说比较单一的。丁玲写《我在霞村的时候》用的是第一人称,作者往往直接出场, 不仅人物、事件场面都通过“我”的耳闻目睹表现出来, 而且或讴歌, 或批评, 或高兴, 或忧愤, 无一不是“我”的直接抒发与议论。这种抒发与议论, 往往涉及到人与人的关系的更多方面与一些复杂的问题。就文学创作而言, 这是对前人的超越, 应当加以肯定。

另一方面,《羊脂球》中的故事情节在六天的事件中进行,主要放在驿站和旅店冰天雪地的空间里,可就是在这小小的空间中莫泊桑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小社会,作者匠心独运地为当时法国社会的每一个主要阶级集团和党派都安排了一两个人物,他们个个堪称经典,既有格子鲜明的个性特征,又体现出各自所属阶级集团和党派的特性。

小说巧妙地将情节分为三大块,但作者突出了驿站成上的两顿饭的情节,加以比较,安排对称而又巧妙。将小说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整篇小说围绕这一个故事情节展开,作者从不旁生枝节,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小说把不必要的铺成尽量删减,以免减弱读者的兴趣。小说围绕着马车行进这一主线展开叙述,由马车前进遭到阻碍到羊脂球牺牲个人利益使马车重新出发,并在收尾穿插了车上前后两顿饭的对比,尤其是第二次在马车上吃饭,与第一次吃饭对比,更表现出了他们的狭隘与自私,而凸显了羊脂球悲惨的命运。

“没人看她,也没有人想到她。她感到这帮体面的恶棍先把她当作牺牲品,再把她视为肮脏无用的东西扔掉,现在又将她淹没在一片鄙夷中了。”[3]

而丁玲在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中以两条线索展开故事,一是我在霞村休养时的所见所闻,二是以贞贞的故事作为线索展开叙述。当然,在这两条线索中有着许多交叉融合的部分,从而共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故事的高潮部分便是在院子中刘大妈与贞贞吵架的那部分,正是众人对贞贞的不理解与贞贞的坚持相对比,从而凸现出了她执着的信念,生动刻画了贞贞这一伟大的女性形象。

莫泊桑的小说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奇特的小说构思,更在于他那令人叫绝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极大地加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给人充分的艺术享受。首先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在描写羊脂球时尤为突出。

“她个头矮小,浑身圆滚滚的,非得流油;十根手指也都肉鼓鼓的,只有每个骨节细了一圈,皮肤绷紧而发亮,好像几串短香肠;胸脯特别丰满,顶着衣裙突出一大团。但是她细皮嫩肉,招人爱看,依然秀色可餐,有不少嫖客光顾。她的脸蛋如同一个红苹果,又像一朵含苞待放的牡丹花;下面那张小嘴里,两排细牙亮晶晶的,嘴唇曼妙而湿润,吻起来一定甜美。” [3]

从这段细节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到作者深厚的文笔功底,使得女主人公肥胖而又美丽的女子形象跃然于我们眼前。再看当矛盾出现时,作家又是如何描写毫无作为而又自命激进的民主党人高奴代的。

“高奴代端坐在那里一双眼睛时而盯住炉火,时而凝视杯中的一层泡沫;他每喝一口,就得意地用又瘦又长手指掠掠油腻的头发,同时吮吮挂在胡须上的啤酒沫。” [3]

正是通过作者这样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使得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独具慧眼,妙笔生花的细节描写,写人,令读者如睹其面,如闻其声;写景,令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大大增加了作品的逼真性和艺术感染力。

与莫泊桑细腻的描写方法不同,作者丁玲的语言描写更为平实,质朴,她以讲述故事的方法贯穿全文,小说中并没有过多的细节描写,而是作为一个叙述者来讲故事,更侧重于整个故事本身的表述,并且大多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4]。

比如在对杂货铺老板的刻画中,就是通过他所说的话来表现他的狭隘与愚昧,以及他对贞贞的轻视和鄙夷。

“那娃儿向来就是风风雪雪的,你没看到她早前就爱街上浪来浪去,她不是同夏大宝打得火热么?要不是夏大宝穷,她不老早就嫁他了么。” [5]

“听说起码一百个男人总‘睡过’,哼,还做了日本官太太,这种缺德的婆娘,是不该让她回来的。” [5]

从这些对比中不难看出两位作者描写的侧重点不同。《羊脂球》通过对不同阶层的人结伴旅行的前前后后,以一个耻于委身敌寇的妓女作对照,刻画了法国贵族,资产阶级和教会只顾私利,丧失民族气节的丑恶嘴脸,也表现了只会高调而毫无实际作为的贵族阶级民主党人,形象地概括了法国各个阶层在普法战争中的不同态度。

很显然,作者将故事安排在普法战争的大背景下是有目的的,他歌颂了像羊脂球这样处于社会底层却拥有高尚爱国主义情操的人民,同时也包含了对她们生活遭遇的同情,并无情地批判了那些伪君子的丑恶嘴脸。

而《我在霞村的时候》中不仅仅宣告了利益高于一切,并将女性身体从的外衣下凸现出来,并借此展开叙述,丁玲的做法使《我在霞村的时候》不在是单一的政治文本,同时还沾染了某些女性文本的气息。因此,这部小说事实上具有政治文本与女性文本共存的特征,小说中隐含的女性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了小说的政治宣传[6]。

纵观两篇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羊脂球》以独特的结构,细致的描写从而描绘了普法战争后的整个社会,人们对它的评价是“一个马车里装下了整个社会”,足以见人们对它的评价之高,其影响之大[7]。比较莫泊桑的《羊脂球》和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 决不是贬寞褒丁, 莫泊桑是世界公认的“中短篇小说之王” ,他的《羊脂球》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所具有的深刻的主题思想, 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以及高超的写作技法等等, 都使《羊脂球》成为典范性的作品。而丁玲作为女作家不仅以其特有的敏感、细腻, 而且以其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真挚地感受并表现了贞贞作为女性的痛苦与抗争, 她所表达的是女性自己的声音。在此, 我只是选取一些角度, 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看法,丁玲的作品在某些方面受到莫泊桑《羊脂球》的影响,可见《羊脂球》不仅对欧洲文学, 而且对中国新文学包括丁玲在内的许多作家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这个短篇小说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享有盛誉,被奉为短篇小说中的珍品,我想,更多的是因为作品带给人们的深刻启示和教益,因此它不仅是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名篇,而且对后世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芳芸  《每一个人多少都代表着祖国—— 贞贞和羊脂球评析》 [J] 四川省干部函授

学院学报  1991.1

[2]李海燕  《“以小见大”的杰作———浅谈莫泊桑<羊脂球>的创作手法》[J] 湖北经济

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9 

[3]莫泊桑  《羊脂球》(汪阳译) [M]  北京译林出版社 1999

[4] 杨虹    《女性尊严的捍卫和----解读<我在霞村的时候>》[J]  江汉论坛 2002.6

[5]於可训  《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导读(上册)》 [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

[6]张辽民 《一个忍辱负重的倔强女性—评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贞贞》 [J] 中国知网

[7]宋正贵《莫泊桑与<羊脂球>》 [J] 贵阳党校学报 2008.6

文档

羊脂球 文学评论

《羊脂球》评论—与《我在霞村的时候》比较摘要:《羊脂球》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莫泊桑的成名之作,它讲述了在普法战争的背景下,在一辆马车上同行的十个人,女主人公羊脂球为了他人利益而屈身与普鲁士军官,可在她做出牺牲之后,却又受到他人的鄙夷与唾弃。这使我联想到我国女作家丁玲的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这与《羊脂球》的故事有着许多相识之处,小说塑造了贞贞这一者的形象,她为了追求崇高的利益从而牺牲了自己的贞洁,却招致村民的谩骂与鄙夷。羊脂球与贞贞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的异国姊妹,然而,她们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