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学科学神奇的水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4:10:31
文档

小学科学神奇的水

神奇的水课程标准:科学探究:1.能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2.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想知道,爱提问。2.愿意合作与交流。3.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4.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科学知识: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2.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水的其他性质。知识与技能1.
推荐度:
导读神奇的水课程标准:科学探究:1.能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2.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想知道,爱提问。2.愿意合作与交流。3.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4.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科学知识: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2.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水的其他性质。知识与技能1.
神奇的水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

1.能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4.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科学知识: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水的其他性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溶解现象,会产生表面张力,了解水的其他本领。

2.了解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1.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溶解现象,会产生表面张力,了解水的其他本领。

2.了解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水的其他性质。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学生不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溶解现象,会产生表面张力。

       层次2:学生仅能简单了解水可以产生毛细现象、溶解现象,会产生表面张力。

层次3:学生能够非常清楚地知道水可以产生毛细现象、溶解现象,会产生表面张力,并能了解水的其他本领。

探究能力

层次1:学生无法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层次2:学生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一些性质,但不能很好的描述出来。

                层次3:学生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并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出来。

教学材料:

烧杯、红色的水、薄纸巾或棉布条、一元硬币或曲别针、滴管、大的空塑料瓶、钉子或锥子、托盘或盆、盛水的容器、小物品(最好由一种材料构成的)、方糖、一两粒高锰酸钾、水、搅拌棒、玻璃棒。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一些本领,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水。

简单的引入新课的学习。

探索和

调查

一、发现水的神奇之一——往高处“爬”。

1.师提问:把窄纸巾插入红色的水中,纸巾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预测并发表。)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现象?

5.魔术表演:变色花。

1.让学生在实验前进行预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还可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使观察的效率大大增强。学生的预测各不相同,这正是教学的最佳资源。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与预测的差距,就会不断思考,久而久之,预测能力会逐渐提高,探究的欲望更会越来越浓。  

2.实验中注意捏纸巾的手尽量不要晃动。还可以将薄纸巾用夹子固定在铁丝上,用双手托住细铁丝,观察水往上“爬”的现象。

3.变色花实验是一项有趣的活动,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选做。

4.教师要指出只要是水通过材料的毛孔或细缝隙穿行的现象都属于毛细现象。

二、发现水的神奇之二——表面张力。

 1.谈话:水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出示一枚一元硬币、滴管。猜一猜:硬币面上能容纳多少滴水?

2. 学生猜测,说说为什么这样猜,记录自己的猜测结果。

3.小组领取硬币,验证猜测。

1.先教会学生使用滴管,并让学生练习取水和滴水。

2.学生的猜想会是一滴、两滴等较少的数量,能猜满十滴以上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因为他们一致认为:水要流动。

3.引导学生从上面、侧面观察水表面的形状,最好把它画出来。

4.活动注意点:

(1)杯中的水一定要满。

(2)曲别针要从杯子边缘慢慢放下。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水。简单的引入新课。
探索和

调查

一、了解水的神奇之三——水有压力,压力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流水有力量。

    1.(演示实验)提问:为什么水会从小孔喷射出去?为什么下面的水

1.使学生懂得水有压力,压力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  

2.引导学生懂得水有力量。

流喷得远?

2.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提问:如果用静止的水可以吗?为什么说不行?

4.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二、了解水的神奇之四——水有浮力。

1.(出示一块泡沫)提问:如果把它放到水里,它会怎样?(浮起来)为什么会这样?(水有浮力)

2.学生讨论、回答。

3.让学生做不同物体放在水中表现出沉浮差异的实验,

1. 学生对水有浮力早已有所知,此处不必深究,只需让学生知道浮力是向上的即可。

2.这样不但让学生直接感受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况,而且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欲望。

三、认识水的神奇之五——水溶解物质的性质。

1.(教师把方糖放入水中)提

问:方糖发生了什么变化?(糖块不见了)尝一尝水的味道呢?(变甜了)

2.讲述:同学们说的方糖在水

中不见了,“溶化了”,在科学上叫做溶解。

3.学生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4.除了这些,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

5.学生预测后试验验证。

1 .引出“溶解”概念。

2.学生品尝水的味道时,不要共用一根筷子,这样不卫生。

3. 高锰酸钾用量一定要控制在1~2粒,如果用量过多,学生不容易观察到溶解的全过程。

4.刚开始放入高锰酸钾颗粒时,一定不要搅拌,让学生静静地观察溶解过程。

5.可以用菠萝晶或橘子粉等固体饮料代替高锰酸钾,通过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证明物质溶解在水里了。

6.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渠道。

回顾和

解释

  四、延伸活动:提出问题,继续探究水的秘密。

1、提问:通过两节课对水的观察和研究,你们对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大家还想研究水的什么问题?

2、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记录在黑板的“我还想研究的问题”一栏中。

3、请学生自由选择1—2个自己最感兴趣又有能力研究的问题,并讨

论自己的研究方法。

4、鼓励学生回家后自己去探究,也可以和同学、家长共同来研究。

1.学生通过进行总结,可以进一步理清脉络,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实验后让学生谈谈感受和体会,可以使学生体验正确认识是怎样产生的,去感悟、理解科学是怎么一回事。这是学生经历了一次典型的认识过程之后发自内心的

感受和体验,是震撼心灵的一次认识上的升华。

    2.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不放弃任何一次激励孩子的机会,把学生提的问题写出来是对他思考的肯定,哪怕这个问题没有什么价值,但至少对这个孩子是有价值的。教师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更是呵护了一棵科学学习园地里的幼苗。

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敢于提问题。只有经常提问题,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把问题记录下来,可以使他们在课后研究时主题更明确,不至于偏离研究方向或下课就忘了。

文档

小学科学神奇的水

神奇的水课程标准:科学探究:1.能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2.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想知道,爱提问。2.愿意合作与交流。3.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4.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科学知识: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2.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水的其他性质。知识与技能1.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