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4:10:38
文档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同学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A. 元谋人B. 蓝田人C. 北京人D. 山顶洞人2.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最恰当的选择是A.学会制造工具,抵御野兽 B.过群居生活
推荐度:
导读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同学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A. 元谋人B. 蓝田人C. 北京人D. 山顶洞人2.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最恰当的选择是A.学会制造工具,抵御野兽 B.过群居生活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某同学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

A.  元谋人  B.  蓝田人  C.  北京人  D.  山顶洞人

2.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最恰当的选择是

A.学会制造工具,抵御野兽   B.过群居生活,共同生存

C.懂得用天然火,追逐野兽   D.住在山洞里,躲避虫蛇

3.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的两种不同文明,存在着互补性。农耕文明起源于母系氏族繁荣期,是指以农耕生产为主的一切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能够种植粟、烧制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居住在黄河流域的我国原始农耕居民是

A.郧县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 河姆渡

4.历史课堂上,老师在讲解我国一处早期人类遗址时,展示了下面两幅文物图片。据此判断,该遗址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5.以疏导为主治水,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因为发明了这种方法,治水有功,受到民众爱戴的中国原始部落首领是

A.炎帝   B.尧   C.舜   D.禹

6.在远古传说中,有一历史人物能制作衣裳、制造船只、会炼铜。现古工作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蚕茧、丝织品、独木舟和铜刀等。这说明

A.传说中包含一些历史信息   B.考古是了解历史唯一途径

C.传说中的内容都是真实的   D.考古发现证实了所有传说

7.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A. 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 

C.东周、战国    D.西周、东周

8.历史谱写着歌曲,歌曲承载着历史。“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歌曲中提到的“国家”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夏朝  B.殷朝  C.商朝   D.周朝  

9.某同学在阅读课外书时看到一张地图(如图),他推断这张地图反映的史实最早可能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0.下图的两幅图片是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铜牌和铜鼎,其中的铜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青铜礼器,这两件文物的出土可以让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尧舜时期   B.夏朝  C.商朝时期   D.西周

11.《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如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A.工艺简单   B.功能单一   C.种类丰富  D.象征皇权

12.甲骨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表中的商周时期甲骨文可以印证当时的

A.土地制度   B.定居农耕生活  C.分封制度   D.天文历法

13.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 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征战。对此时诸侯争霸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C.维护了周王的权威  D.加快了民族的交融

14.据史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此记载反映了

A. 西周灭亡  B.三家分晋   C.诸侯争霸   D.经济发展

15.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2023年是我国十二生肖纪年的兔年,如果用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古代文字书写“兔”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 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6.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诸侯兼并争霸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封建制度确立

17、陆游诗中写道:“岷山导江书禹贡,江流蹴山山为动。呼秦守信豪杰,千年遗迹人犹诵。决江一支溉数州,至今禾黍连云种。”诗中的“秦守”是指

A.管仲   B.孙武   C.李冰   D.李斯

18.在战国时期,修建了一座水利工程,现在仍然在发挥重要着作用并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使该地区成为“天府之国”。如果你要参观它的话要到

A.四川成都   B.河南洛阳   C.陕西西安   D.湖南长沙

19.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他们都认为政治统治得以巩固的关键因素是

A.选举贤能   B.取得民心   C.复古崇礼   D.重视农业

20.战争是人类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我们提倡“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互相转化的道理,这和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不谋而合。下列选项中的思想观点,出自该学派的是

A.无为而治   B.提倡节俭   C.以德治国   D.集权

2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朝诗人李白《古风》组诗中的诗句,它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一夏朝   B.商王盘庚迁殷国家相对稳定

C.齐桓公以“尊王攘夷”名义,成就霸业  D.嬴政灭东方六国,统一全国

2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造陶器的事实

24,公元前209年,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戍守长城,他们在途中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他们戍守误期要被处死。结果陈胜、吴广带领他们揭竿而起,开启了推翻秦朝的。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

A.严刑峻法难以长治久安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秦末农民失败原因   D.陈胜吴广推翻秦朝

25.如图为中国象棋的棋盘,棋盘上“楚河汉界”的历史渊源,与下面的哪两方有关

A. 楚国与汉朝   B.项羽与刘邦   C.晋国与楚国   D.荆轲与秦王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来、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史记》

材料三   经历十余年的孜孜以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们在浙江良渚遗址、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和河南二里头遗址等地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 5000年文明。悠久的文明传承,自此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每一块铸就民族血脉的基石上,都深深镌刻着文化自信。

(1)结合所学,指出七八千年前“中国南方农耕部落”的典型代表。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南方农耕部落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6分)

(2)根据材料二,文中“轩辕”指的是谁?“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场战争?(4分)

(3)根据材料三及上述材料,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有哪些特点?(4分)

27.(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

——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1)材料一中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具体指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商鞅变法中直接关系到秦与六国交战胜多负少的相应措施。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是哪一条?(4分)

(3)对商鞅变法的评价,甲同学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变法是成功的。”乙同学认为:“商鞅因变法触及旧贵族利益,惨遭车裂而死,变法失败了。”两人产生了分歧。你赞同谁的说法?请说明理由。据此,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10分)

28.(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文字名称及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的时期。写出图二反映的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6分)

材料二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反映的古代水利工程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作用。(4分)

材料三  治理国家要以德来感化人民,则人民都将来归附。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孔子提出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具体体现了孔子儒家思想的哪一内容?(4分)

(4)请你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分)

【答案】

26.(14分)

(1)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2分) 

表现: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2分)举例: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2分)

(2)轩辕:黄帝;(2分) 

战争:涿鹿之战;(2分)

(3)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丰富多样;不断传承。(4分,答出两点即可)

27.(18分)

(1)铁制农具;(2分) 牛耕技术。(2分)

(2)措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2分)

体现性质:废除井田制。(2分)

(3)我同意甲同学的看法。因为商鞅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战斗力加强,确立了封建制度,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所以说,变法是成功的。商鞅结果虽被处死,但这只是个人的悲剧,变法成功与否不在于个人命运,而在于对社会的影响。(8分,言之有理、史论结合即可酌情给分)

认识:改革必然会遇到重重阻碍,必须要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28.(18分)

(1)甲骨文。(2分) 商朝。(2分) 统一文字(小篆)。(2分)

(2)名称:都江堰(2分)。 

作用: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2分)

(3)以德治国。(2分) “仁”。(2分)

(4)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要定期举办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引导人们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4分,言之有理即可)

 

文档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同学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A. 元谋人B. 蓝田人C. 北京人D. 山顶洞人2.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最恰当的选择是A.学会制造工具,抵御野兽 B.过群居生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