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36分)
1.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2.下列各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3.已知梯形的上底边长是6cm,它的中位线长是8cm,则它的下底边长是( )
A.8cm B.10cm C.l2cm D.14cm
4.如果,,那么( )
A. B. C. D.
5.若,则的值为( )
A. B. C. D.
6.如图,△ABC中,DE//BC,,DE=4,则BC的长为( )
A.12 B.10 C.8 D.6
7.化简,得结果为( )
A.2 B. C. 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则
B.的一根为1,则必有
C.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为
D.方程的解为
9.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一根为0,则m的值是( )
A.m=3或m=-1 B.m=-3或m=1 C.m=-1 D.m=3
10.方程中,,则方程( )
A.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无法确定
11.如图,在□ABCD中,E是AD上一点,连结CE并延长交BA的延长线于点F,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AEF=∠DEC B.FA:CD=AE:BC
C.FA:AB=FE:EC D.AB=DC
12.不论、为什么实数,代数式的值( )
A.不小于2 B.不小于7 C.可为任何数 D.可能为负数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在根式;;;;;中,同类二次根式有__________
14.若,则_____________.
15.关于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m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2;
17.在△ABC中,∠B=25°,AD是BC边上的高,并且AD2=DB·DC,则∠BCA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
18.请自取一个你喜爱的m的值,使关于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非零实数根、,你取的m值为_________,此时相应的____________.
19.若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整数m=__________
20.当________时,代数式有最_______(大或小)值,为__________.
21.方程的解为__________________.
22.小军同学家开了一个商店,今年1月份的利润是1000元,3月份的利润是l210元,请尔帮助小军同学算一算,他家的这个商店这两个月的利润平均月增长率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54分)
23.计算:(每小题2分,共4分)
(1) (2)
24.(共4分)
如图所示,在△ABC中,AB=6,AC=4,P是AC的中点,过P的直线交AB于点Q,若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求AQ的长?
25.(每小题3分,共12分)
用配方法解方程:(1); 用公式法解方程:(2);
解方程:(3); (4);
26.(共6分)
(1)如图,铁道口栏杆的短臂长为1.2m,长臂长为8m,当短臂端点下降0.6m时,长臂端点升高多少米?(杆的粗细忽略不计).(3分)
(2)在下面的网格中,请画出与△ABC相似但不全等的三角形.(3分)
27.(共8分)
(1)m取什么值时,关于的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出这时方程的根.(4分)
(2)用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 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没有盖的长方体盒子。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4分)
28.(共8分)
(1)已知代数式,先用配方法说明,不论取何值,这个代数式的值总是正数;再求出当取何值时。这个代数式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4分)
(2)数、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4分)
29.(共12分)
(1)已知:线段AB⊥CD,垂足为O,线段AC与DB的延长线交与点E,其中OA=OD,OC=OB,求证:点B是线段DE的中点。(4分)
(2)一块直角三角形木板的一条直角边AB长为1.5m,面积为1.5m2,工人师傅要把它加工成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桌面,请甲、乙两位同学进行设计加工方案,甲设计方案如图1,乙设计方案如图2.
你认为哪位同学设计的方案较好?试说明理由.(加工损耗忽略不计,计算结果中可保留分数)(8分)
参
一、选择题
1~5DABAA 6~10 BBBDA 11~12BA
二、填空题
13、;;;; 14、; 15、; 16、; 17、90°
18、不确定; 19、±l2; 20、1,小,4; 21、; 22、10%
三、解答题
23、(1) (2)20
24、3或
25、(1) (2)=2或
(3) (4)
26、(1) 4
27、(])m=10或2 =3或1 (2)15
28、(1), (2)-2
29、(1)证明:连结BC、AD
BC //AD
∵
∴
∴B为中点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