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浅析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 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4:24:32
文档

浅析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 1

浅析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背后的商业模式一、前言“打车难”一直是出行民众面临的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下雨天、下雪天等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打车更成了出行最为头疼的问题。这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就是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的信息不对称。当乘客有打车需要时,只能通过招手栏车的方式告知路过的空车司机,但是在乘客视线范围内的出租车毕竟是少数,同时除去已经载客的出租车,如此一来,乘客能够成功打到车的几率便会缩小;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传统的载客方式存在“空驶”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出租车司机几乎都是漫无目的地在公路上
推荐度:
导读浅析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背后的商业模式一、前言“打车难”一直是出行民众面临的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下雨天、下雪天等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打车更成了出行最为头疼的问题。这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就是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的信息不对称。当乘客有打车需要时,只能通过招手栏车的方式告知路过的空车司机,但是在乘客视线范围内的出租车毕竟是少数,同时除去已经载客的出租车,如此一来,乘客能够成功打到车的几率便会缩小;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传统的载客方式存在“空驶”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出租车司机几乎都是漫无目的地在公路上
浅析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背后的商业模式

一、前言

“打车难”一直是出行民众面临的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下雨天、下雪天等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打车更成了出行最为头疼的问题。这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就是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的信息不对称。当乘客有打车需要时,只能通过招手栏车的方式告知路过的空车司机,但是在乘客视线范围内的出租车毕竟是少数,同时除去已经载客的出租车,如此一来,乘客能够成功打到车的几率便会缩小;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传统的载客方式存在“空驶”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出租车司机几乎都是漫无目的地在公路上寻找乘客,而且不同地区的出租车数量分布不均衡,有些地方出现出租车疯狂抢客的行为,有些地方却存在数十辆空出租车排队等生意的情况。

针对这一情况,在应运而生的打车软件中,乘客可以通过定位捜寻到附近空车的数量并选择下单,司机也可根据乘客的打车位置,选择自己的行车路线,最大程度上降低“空驶率”。打车软件如同纽带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实现了信息的对称。

二、背景介绍

1、滴滴打车

滴滴打车是一款免费打车软件,覆盖广、用户多、深受打车族喜爱。2012年,嘀嘀打车在北京中关村诞生,9月9日正式在北京上线。2013年,嘀嘀打车入选“App Store2013年度精选”,获得日常助手类应用榜单冠军。2014年5月20日,嘀嘀打车对媒体宣布,公司名称正式变更为“滴滴打车”。软件拥有两大特点:

a)无需拨打人工电话,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周围行驶的出租车,对着手机说出所在位置及目的地就可以叫来出租车;

b)可以即时看到要接你的司机车牌、电话及所属公司。

2、快的打车

快的打车是由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便民打车的智能手机应用。该软件为打车乘客和出租司机量身定做,乘客可以通过APP快捷方便的实时打车或者预约用车,司机也可以通过APP安全便捷的接生意,同时通过减少空跑来增加收入。

三、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之前的对比

由于最近两年打车软件纷纷出世,并且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日常习惯。现对其中两大打车软件进行的对比:

滴滴打车快的打车
用户数超2000万超2300万
司机数超30万超40万
用户管理用户等级+用户积分
增加用户粘性方式车费补贴车费补贴+用户积分(可兑换)
支付方式微信支付\\线下支付

支付宝支付\\线下支付

加价幅度0-20元0-50元
使用地图百度地图
未来发展趋势智能打车工具+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四、两大商业巨头文化渗透

“滴滴”、“快的”打车软件之所以可以快速占领中国的打车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款打车软件背后的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强力支持。简单地说,很多人之所以对滴滴和快的打车情有独钟,大多都是冲着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大品牌形象的独特魅力,正是由于两大企业在自己主打企业产品上的成功,使其影响力延伸到刚刚兴起的打车软件上,并且通过新型软件将其影响力不断扩大。

五、高额补贴彰显强大诱惑力

提到打车软件最吸引消费者的地方莫过于其强大的补贴。通过滴滴和快的打车软件来打车的乘客和司机都可以获得相应的补贴,首次使用还有返还话费的优惠。据不完全统计,在打车软件的几轮融资获得阿里巴巴、腾讯、中信基金等各大企业近3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双方宣称补贴总额已达到19亿人民币,补贴最高时,乘客每单补贴13元,每天限两单,司机每单奖励15元,每天最多五单。尽管全国各个地区补贴有所不同,但是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力仍然很大。

对于广大出行乘客而言,打的出行其实算不上种特别实惠的方式,特别是有些地区起步价高,还要增收1-3元不等的燃油补贴费。对于短途出行的乘客而言尤其不划算。高额的补贴意味着打车起步费基本免费,这使人们在出行时会优先选择打的的方式,也是为出租车市场增加了一大批新顾客。

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酬劳。出租车司机其实并不是一个非常赚钱的职业,特别是在苏州等盛行小黑车的地区,出租车司机的日子更加辛苦。记者曾采访一位司机周师傅,他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开出租车一个月的收入在元左右,但自从使用打车软件之后,

光补贴一个月就有元左右,而且本来跑350公里才能赚到的钱现在跑280公里就能赚到。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是一笔可观的补偿,使司机更愿意使用打车软件来接生意,据调査,有些司机的的出租车内甚至不止一款打车软件。

六、补贴背后的商业逻辑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补贴背后其实有它的商业逻辑。首先是大数据的采集和信息的价值利用。在你使用打车软件的同时,软件会记录你的打车起点和终点,然后汇总每一个人的信息,分析数据。有了这些数据,腾讯和阿里巴巴就可以分析群众的消费行为以及常用出行路线,这么庞大的精确的详实的细致的数据简直就是金矿。

其次,是支付方式的改变和移动支付习惯的培养。纸币替代金属货币用了好长时间,那么支付宝、微信支付可以加速电子支付替代纸币的速度,移动支付,以后出门不用带钱了。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197.4亿,同比增速707.0%。其对2014年的预测是,这一市场规模还将同比增长141.1%。因此,在面对2014年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时,支付宝、微信支付在教育、引导用户绑定银行卡之后,势必在提高用户活跃度上推出更多的功能。

七、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的合并战略

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联合发布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新公司实施Co-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性。

经济学的寡占市场竞争分析认为,寡头垄断市场上,寡占双方进行恶性竞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而滴滴和快的分别依靠腾讯、阿里巴巴的资金、资源将大量打车软件淘汰,恰好构成了寡头垄断之势。而寡占理论指出,寡占者一般会放弃恶性竞争,而采取合并的方式,共同制定协议价格和规则。

双方合并后,将集中两家公司的优势技术、产品人才,不断推出更为完美的出行服务产品,进一步加速市场拓展速度,产生更多的携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更积极有效地推动整个移动出行行业的发展。

八、总结语

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的合并优点显而易见:

a)结束在补贴上的恶性竞争,提高对出租车、乘客的补贴议价能力。乘客和很多车主在两家之前摇摆,谁提供的补贴多就用哪家,其实用户养成使用习惯很简单,关键在于对出租车和私家车等服务提供者的控制,滴滴快的之前因为彼此忌惮而不敢先动手,合并后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

b)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两个支付渠道将可以同时使用。腾讯与阿里对于打车软件的支持也是着眼于移动支付的布局,这样对于急于扩展用户的双方都是好事。

c)腾讯与阿里的公关资源可以发挥协同作用,现在对于两家打车软件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主管部门的态度,尤其对于专车,主管部门此前倾向于。

d)目前神州租车和易到等有租赁车辆和牌照资源的租赁公司服务商也进入专车市场,因为本身拥有车辆的资源可以绕开主管部门的,对于滴滴快的的专车业务构成冲击,合并后的新公司与租赁公司的谈判能力也增强。

e)既可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也有利于新公司未来的融资,作为垄断市场的玩家,扶持第三家的竞争者进入的门槛过高,投资人也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了。

文档

浅析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 1

浅析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背后的商业模式一、前言“打车难”一直是出行民众面临的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下雨天、下雪天等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打车更成了出行最为头疼的问题。这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就是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的信息不对称。当乘客有打车需要时,只能通过招手栏车的方式告知路过的空车司机,但是在乘客视线范围内的出租车毕竟是少数,同时除去已经载客的出租车,如此一来,乘客能够成功打到车的几率便会缩小;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传统的载客方式存在“空驶”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出租车司机几乎都是漫无目的地在公路上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